[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前后汉、东西晋以及南北宋,到底该不该算是同一个王朝?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4-05-09 17:43 已读 2449 次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据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中国大陆王姓人口达到1.015亿人,这意味着每100个国人中,各种老王、小王就超过了7个。 6park.com

人口过亿的,唯王、李两姓 6park.com

同时王姓也是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其中最主要的一支出自东周第11代天子、周灵王姬泄心的太子姬晋。不过这位才华横溢的太子晋还没来得及接班就英年早逝,他的后代干脆以“王”为氏,以弥补老祖宗的遗憾。

到了战国末期,这一支王氏族人出了两位绝世名将,即王翦和王贲。这父子二人帮助始皇帝灭掉了山东六国中的五国,堪称功高盖世,因此也被后来的两个王姓大族——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尊为共同始祖。

琅琊王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顶级士族之一,尤其是在东晋初年达到了极盛,号称“王与(司)马,共天下”(《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六十八》)。而太原王氏虽然不如他们的山东亲戚那样发达得热火烹油,但胜在长盛不衰。仅在两晋155年间族内就出了11个宰相,同时还被北魏确立为四姓之一,即便到了隋唐,依然在号称顶级士族俱乐部的“七姓十家”中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这两家号称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王氏大族能强强联手、合二为一,那么哪怕在士族门阀最豪横的魏晋南北朝,也没有哪一族够他们打的。

可问题是,这可能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在一个看起来团结一心的大家族内部,没准还成天上演勾心斗角的宫斗大戏呢,更何况是两个已经分家过了数百年的豪门?随便抛出一个以谁为尊的难题,就足够两族争吵打闹几百年,而且还肯定争不出个结果来。 6park.com

同族同宗未必一心,尤其是传承久了,连认同感都未必存在 6park.com

因此,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宗,只能解决怎么烧香磕头的问题。其他的,全都不算数,没准掐起来下手比外人还狠。

一族如此,一国也没什么两样。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西周分封的一大堆姬姓诸侯国中,不乏像晋国、鲁国、燕国、郑国这样的大国强国。但这种亲戚关系一点不耽误他们疯狂的吞并夺占那些弱小的姬姓诸侯,更不耽误他们彼此间疯狂内卷,而且经常打得比外人还凶残。

当然也有打不到、卷不着的。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很难被视作一家人。

比如前后汉、东西晋和南北宋。


01

汉太祖刘邦夺取天下后,为了防止不肖子孙守不住江山,不但大开历史倒车把自己的儿子、亲戚分封得到处都是,还逼着麾下那些骄横跋扈的勋贵大臣跟着他发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 6park.com

像刘邦、朱元璋这样的非典型皇帝,都极擅给子孙埋雷、挖坑 6park.com

好像那些出身不高的开国之君——除了刘邦外还有个朱元璋,都对自己的儿孙有着莫大的信心。都觉得这帮熊孩子其实是乖宝宝,爸爸让他们干啥就干啥,绝不会当“逆子”。

结果刘邦的侄子、孙子们就送给他一个名为七王之乱的大礼,朱元璋的现世报来得更快更糟——他家老四直接搞了出靖难,把老朱含辛茹苦培养出来的接班人朱允炆掀了个底儿朝天。

而为了填平这俩“中国好爸爸”挖出来的大坑,他们的子孙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老刘家还好,出了个天才刘彻,用一手推恩令的阳谋把那些亲戚们的勃勃野心装进了笼子。老朱家就惨了,甭管谁当了皇帝都拿那帮贪婪无度的藩王没辙,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明江山被活活拖垮。

但推恩令只会让刘家皇帝开心,他的那些皇亲国戚们日子可就难过喽。即便是推恩令刚开始推行时,就已经使得曾经足以动摇大汉朝国本的各路诸侯“大国不过十馀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史记·卷十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再也没有了要挟皇权的本钱。等到几十、几百年时间过去,那就更加惨不忍睹了——比如我们最熟悉的那位刘皇叔,在起家前连种地的本钱都没有,只能跟母亲靠织席贩履为生。

幸亏刘秀比刘备早生了160多年,还能捞到块地种。

汉景帝刘启一生共有14个儿子,除了排行老十的刘彻继承了大统外,剩下那13个倒霉蛋都被封了王。然后再被自家的大兄弟搞出来的那个推恩令层层扒皮,没过多少年子孙后代说了算的地盘就没个村长大了。

刘彻的这些兄弟中值得一提的有两位,其一就是下崽如母猪、一口气生出来120多个儿子的中山靖王刘胜,咱们的刘皇叔据说就是他的后裔;另一位就是长沙定王刘发,他的六世孙——这回不用“据说”了,可以确定的就是再造了汉室的光武帝刘秀。 6park.com

西汉帝统传承图。刘秀传自长沙王刘发一系,属于旁系中的旁系 6park.com

不过人家刘发有16个儿子,排行第13的刘秀高祖刘买没资格继承他老子的王爵,只能按照推恩令降等改封为舂陵节侯;紧接着刘秀曾祖刘外还是没资格继承他老子刘买的侯爵,继续降等改封为郁林(今广西贵港)太守;刘外的儿子刘回继续降级为巨鹿都尉,等轮到刘秀他爹刘钦接班时,就捞到个南顿(今河南项城)县令过把官瘾了。

结果刘钦的芝麻官还没当上几年就病逝了,当时刘秀才9岁,只能由叔父刘良抚养,从此彻底沦为平民,以修理地球为生。

所以若非王莽篡汉,要是刘秀敢在乡邻面前自诩为皇亲国戚,肯定会被人笑掉大牙。毕竟汉兴以来200多年,刘邦的子孙繁衍得遍地都是,没有几十万也有好几万,其中的大部分都被“推恩”成了平头百姓,还有什么可炫耀的?

你祖宗叫刘邦,我祖宗还叫姬昌呢,搁现在是能顶饭吃还是能免掉几文税钱?

东汉末年,在家编了好几年草鞋的刘备发达后受到了汉献帝刘协的接见。二者现场认亲戚,掰了大半天的手指头加脚趾头,最后确定刘协比刘备小一辈,得管人家叫叔——要不是刘协的小细脖子掐在曹丞相的手里,偏偏刘备又被老曹视作“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传第二》),刘协要是多瞅这位专业编草鞋的所谓“皇叔”一眼,都算他输。 6park.com

刘协与刘备间的所谓叔侄,成分大概率就是塑料的 6park.com

按辈分算,刘秀是西汉末君孺子刘婴的爷爷辈。可这位“刘皇爷”连洛阳皇宫的大门朝哪儿开都没见识过,要是跑去认亲戚的话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被乱棍打出。

所以他这个刘氏皇族旁支中的旁支,跟刘氏嫡系的大汉朝还有什么感情基础?

刘秀刚立国那阵儿,碍于面子不得不将与其关系最近的长沙国、也就是他祖宗刘发的封国复国,让被王莽废掉的西汉末代长沙王刘舜的儿子刘兴复位。等到十几年后刘秀彻底坐稳了天下、不用再搭理别人的闲言碎语后,就立马撤销了长沙国,将刘兴降为临湘侯。

至于理由,刘秀说是因为血缘关系太远——连祖宗刘发都被嫌弃太远,就更甭提刘邦、刘彻们的嫡系子孙了。

更不用说西汉先尚水德,无论君臣还是军队都穿黑袍黑甲打黑旗;到了太初元年(公元104年)刘彻又改尚土德,于是全国上下再改穿土黄色袍服改打黄旗;而刘秀登基以后,借口说前汉衰微是因主德有误,又改尚火德,又改穿红色衣服打红旗……

这下打得旗号都不是一个色儿了。

所以东西汉虽然用了同一个国号,还有稀薄的血缘联系,但连刘秀都不认账两者是一朝,我们就不必替人家瞎操心了。


02

不过自打王莽一篡汉,刘秀的这个姓氏就突然间身价陡增起来了。

为啥?因为王莽这厮在称帝之后就开始放飞自我,打着托古改制之名各种瞎折腾。别的不说,光是货币,他就在短短几年间改了5次,搞得大家都不会花钱了,这还能有个好?于是各地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造反,到天凤五年(公元18年)时仅在北方就出现了几十支起义军,人数达百万以上,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赤眉军和绿林军。 6park.com

为了自己脱离实际的理想,王莽生生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6park.com

历朝历代都不乏农民起义,而且他们头领的名字通常都能让我们耳熟能详,比如陈胜、张角、窦建德、黄巢、李自成啥的。跟他们相比,赤眉、绿林军的名气一点不差,可谁还记得他们的带头大哥姓字名谁?

王匡、王凤、樊崇的名字,听说过的有几个?

不是这哥几个能力不行、闹腾得不够,而是因为他们实在太倒霉。

始皇帝首创帝制,然后没几年就完蛋了。此后的200多年间皇帝始终姓刘,这就让还没太习惯皇帝这种生物的大多数百姓想当然的以为,皇帝姓刘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尤其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你看皇帝换了个姓王的,就让大家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所以这个皇帝还是得让姓刘的当。

所以为啥大家都是造反的,偏偏就你绿林、赤眉军最牛叉?因为人家最有先见之明,找来俩汉室宗亲刘玄、刘盆子当吉祥物,一下子就显得自己既正统又正义,跟曹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是一个套路。

刘秀也正是因为那个跟汉室正统快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姓氏,才能获得南阳世家和河北豪强的支持。否则哪怕他真是个大魔导师,也搞不定那些野心勃勃的各路枭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刘秀光复的那个汉室,就能跟他老祖宗刘邦建立起的那个王朝是一回事。 6park.com

因为起点太低,刘秀为夺取天下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6park.com

刘邦创汉最大的助力,就是背靠关中根据地,有源源不断的兵马和钱粮从关中之地东出函谷,让他哪怕败给项羽一百次,下次交手时依然兵强马壮。更妙的是,盘踞关中的贵族势力随着秦亡而星散,曾用约法三章赢得过民心的刘邦天然成了此地最大的主宰。所以身为江苏人(今徐州沛县)的刘邦,称帝后却理所当然的把国都建在了千里之外的长安。

刘秀却没有回到承载了刘氏祖先二百年荣光的关中,而是把国都定在了洛阳。为啥?一个是因为他的老家在南阳(今湖北枣阳),离洛阳更近。更重要的是如前文所述,刘秀打天下的本钱是南阳世家和河北豪强,这两伙人在西汉时可以被视作一家,同属于山东势力(这里指崤山以东)。

关西对山东——形同两宋以后才兴起的南北之争一样,是在隋唐以前各大中原王朝最主要的国内矛盾。

西汉的基本盘是关西,以天下填关中,再以关中慑天下是其基本国策。话说倒霉的山东士人在西汉被强势压制了200多年,早就憋了一肚子火。这回好不容易押对了宝、扶起了个刘秀——哪怕还是个姓刘的,那也不能再让他溜回关中重建老巢啊?

那岂不是白白给关西佬做了嫁衣裳?

东汉定都洛阳,就注定了他是个于西汉截然不同的王朝。 6park.com

长安到洛阳不到800里,但在政治意义上的距离何止千里万里 6park.com

终西汉一朝15帝,虽然不乏昏庸幼弱之辈,但其中绝大多数的皇帝,如刘邦、刘恒、刘启、刘彻、刘弗、刘询、刘奭、刘欣等,不但才能都在水准之上,而且极其强势。因此在绝大多数时间里,西汉的皇帝无人能敌,不但揍得塞外霸主闻风远遁,而且国内的藩王、勋贵以及各大地方势力也少有人敢跳出来的嘚瑟,只能乖乖的装灰孙子。

一直到了西汉末年,从汉成帝刘骜开始出现了皇帝生不出儿子的难题,不得不拿旁支的各种娃娃来充数,才给了王莽篡权的机会。

而东汉从一开始,就面临皇权不振的大难题。

因为刘秀的起点太低,为了在群雄争霸的新莽末年熬出头,不得不向南阳世家和河北豪强做出了太多的妥协、让渡了太多的利益。这就导致即便他在称帝立国后,面对这些兵强马壮的地方势力,说话也没有多少底气。

因此刘秀不得不在大功告成后一口气封了365个列侯,而且还大多是实封——要是刘邦、刘彻们地下有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压住棺材板。

为了压制日渐壮大的勋贵及士族势力,刘秀在中央撸掉了丞相这个百官之师的职位,又大幅度削减三公的权力,再通过封爵的方式从勋贵手中换取兵权;在地方,因为怀疑官员与士族沆瀣一气,东汉设立了刺史这个直接对皇帝负责的监察官纠察各郡不法事,到了汉末干脆又合郡为州、恢复州牧这一官职,相当于让皇帝直接管省长……

为了能够压制住野心勃勃的勋贵世家,刘秀不惜豁出脸皮不要,亲自发出度田令,试图将开国初恩赏给功臣的土地重新收归国有。结果度田事件引起了各方势力的激烈反抗,“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最终的结果其实是君臣双输,都没占到对方的便宜,而且损失惨重。 6park.com

跟西汉那些强势的皇帝相比,刘秀的子孙都是废柴 6park.com

而对于刘秀而言,损失最大的,就是皇帝的权威。

因此相对于西汉皇帝的一言九鼎,东汉从刘秀起腰杆就没完全硬起来过,而且有越来越软的趋势。为了重振权威,东汉的皇帝不得不更加以来外部力量的支持,比如外戚。而遭到如跋扈将军梁冀这样的外戚反噬后,以桓灵二帝为代表的末汉皇帝不得掏出压箱底的宝贝——宦官来,跟世家大族们撕咬恶斗。结果公公出手,天下没有……直接斗出个黄巾之乱,彻底把大汉朝给折腾没了。

除此以外,东西汉在官制、军制、人才选拔制度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就拿军制来说,西汉搞的是以关中为重点的兵农合一、全民皆兵,东汉则以募兵制为主。所以像刘彻这样的战争狂人可以动辄发动几十万大军、上百万民夫去欺负匈奴人,而在东汉使出吃奶的劲也就能划拉出几万兵,连个区区羌乱平定了上百年也没整明白,还白白养肥了个最终倾覆汉室的西凉军阀。

要知道董卓之流要是放在西汉,那可是妥妥的六郡良家子、最忠诚的保皇派,可到了东汉,却敢弑君、兴废立。所以很难想象,要是两汉同为一朝,会出现这种奇葩事。


03

两晋和两汉很像——尽管姓司马的皇帝从来就没靠过谱,但在西晋、起码在五胡之前,是没有外人敢挑战皇帝的权威的。就算司马炎挑了个智障儿子接班,敢不满、不服的也只有姓司马的,敢起兵造反夺天下的,还是姓司马的。剩下的甭管你是千载世家还是勋贵重臣,都得老实的在后边蹲着,否则分分钟弄死你。 6park.com

起码在八王之乱那会儿,还没人敢在姓司马的面前指手画脚 6park.com

但自从五胡蜂起,晋怀帝司马炽和晋愍帝司马邺被匈奴人刘聪大加羞辱并公然杀害后,司马晋室的权威被彻底踩进了泥坑。虽然晋武帝司马炎的从子司马睿随即继位、保住了司马家的半壁江山,但这个受王、谢、庾、桓四大士族庇护才得以苟活的政权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皇帝的权威就算跟刘秀的子孙比起来,也是拍马不及。

先是“王(琅琊王氏)与马,共天下”,好不容易等到王谢庾三族相继衰落,龙亢(今安徽怀远)桓氏又一家独大,那架势简直是分分钟可取司马氏而代之。只可惜桓氏的领头羊桓温偏偏是个处女座,尽干些脱裤子放屁的闲事,就是不肯专心篡位。结果导致良机尽丧,哪怕桓温的儿子桓玄接班后干脆利索的反了,但也只过了两年多的皇帝瘾,就让司马家还魂了。

干掉了桓玄的,就是刘裕。而且老刘充分吸取了桓温的教训,一点也不墨迹,时机一到就干脆利落的干掉了晋恭帝司马德文,成功的篡晋自立。

而南北宋看起来跟东西晋也很像,都是先作为一个全国性的政权(当然北宋还差了点意思)被灭掉,然后残余势力退守到长江以南苟延残喘,沦落成一个割据性的王朝。但实际上,两宋非但与两晋截然不同,跟两汉也不能同日而语。

而两宋之所以能如此特立独行,关键就在于他们的赵家皇帝跟两汉姓刘、两晋姓司马的同行,堪称是完全不同的物种。 6park.com

两宋是个与之前、之后都截然不同的独特王朝 6park.com

中国有着悠久且根深蒂固的贵族传统,从先秦时期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封爵体系,到秦汉时期的皇帝、勋贵、世家共治天下,再到从汉末到隋唐的那个士族门阀能决定是否要改朝换代、谁来当皇帝的看起来荒谬至极的时代,其实一直在践行着一条由孔子首创并经儒家公羊派发扬光大的信条,那就是所谓的“天子一爵”。

什么叫天子一爵?亚圣孟子曾给出过标准答案:

“北宫锜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孟子·卷十·万章章句下》)

东汉公羊派经学家何休更是直截了当的告诉大家“天子者,爵称也”(《春秋公羊传注疏·成公卷第十七》)——就是说天子也不过是统治秩序中的一个职位,而非脱离世俗的神圣存在。

就像公侯伯子男那些看起来大家都有机会过把瘾的爵位一样,当上天子只要努力再加上点运气,你来说不定你也行的……

别以为老孟和老何是在忽悠,起码在两宋之前,天子一爵还真是那几千年里大家都比较认可的玩法。

我们都知道在先秦的分封制下,天子通过分封诸侯实现对江山的统治。而诸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也没法做到一言九鼎,还得把地盘分封给卿大夫才能实现话语权,同理卿大夫还得继续把土地分封给士,最终只有士才能指挥得动麾下的士兵和平头百姓。而且这种统治秩序是层层下达的,不能越级,即所谓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6park.com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我国隋唐之前的历史基本暗合 6park.com

举个简单的例子,周天子想把晋国的国君指挥得团团转,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只要他的拳头够硬。但周天子要想跳过晋君,直接对晋国的范、中行、智、韩、赵、魏这六卿发号施令,你看有没有谁鸟他?

在这种情况下,周天子要是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天下共主,估计连他自己都觉得臊得慌。

这种情况,哪怕在始皇帝一统天下、确立帝制后,事实上也没有任何本质上的改变。比如说秦汉时的勋贵豪强都喜欢蓄养门客,谁家里要不划拉够几百、几千个混饭吃的……哦不对,是贤人、豪杰,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而这些门客一般管自己的金主叫“主公”——这个称呼很熟悉吧?在《三国》里边就遍地都是主公,所以才没人把皇帝当回事,才把天下搞得那么乱。

这种情况一直到隋唐都没有改观。那些世家豪门通过招揽门客聚集人才,再通过举荐或赞助的方式帮助他们入仕做官,从而扩大家族的影响和权势。所以当这些官员在嘴上对着刘秀、司马炎、刘裕、萧衍、杨坚、李世民们高呼皇帝万岁万万岁时,心里想的却是如何让自己的小家以及金主的大家万寿无疆——所以从刘秀到李世民,才始终有志一同的想要弄死那些勋贵豪强和士族门阀。

但两宋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为啥?因为经过黄巢和朱温的一通大杀特杀,基本把士族门阀给杀绝种了。顶替士族门阀挤满朝堂的,换成了通过科举草鸡变凤凰的士大夫,也就是士族时代低三下四的庶族地主。因为士大夫的起点太低,影响力不足,再加上科举选士的特点,导致他们无法像士族那样长期垄断权势——要是儿子、孙子考不上进士,士大夫哪怕官儿当得再大,一旦下台也屁用不顶,权力立马过期作废。 6park.com

可以说科举制度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6park.com

这就使得士大夫无法像士族一样成为可以与皇权对抗的力量,只能沦为皇权的附庸。放在两宋,就是士大夫们必须保证皇帝要姓赵,要是换个姓王姓张姓李的,他们连到期作废的权力都不一定保得住。

赵家皇帝很快发现了这个好处,于是愈发的优待士大夫——非但不打不骂还给发高薪,被喷了满脸吐沫星子也不生气,据说还搞出了个不杀士大夫的祖训。

所以直到两宋,当皇帝的才敢理直气壮的说天子一爵是什么鬼?老子就是蝎子的粑粑独一份!在座的诸位,都是垃圾。

而在座的诸位没了士族门阀的硬气,对此还真没啥意见,都愿意做个幸福快乐的小垃圾。

此后的元清两朝,都是异族入主中原,视天下人为奴仆,自然与传统的华夏王朝不可同日而语。夹在其中的明朝又因为朱家皇帝始终苛待臣僚,彼此成天斗个不休,互相都觉得对方才是个垃圾,因此始终无法快乐的一起玩耍。

这就使得两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王朝。


04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三,因辽国和北汉联合入侵而北上迎战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发动兵变,随即回师汴京胁迫周恭帝柴宗训禅位、称帝立国,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6park.com

北宋总喜欢把自己伪装成个大一统王朝,但他并不是 6park.com

甭管老赵在陈桥驿黄袍加身那段戏是演的还是逼出来的,他的三弟赵匡义都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后来为避自己二哥的讳,赵匡义改名赵光义,当上皇帝后再改名赵炅——一人三名,但人还是那个人。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与赵匡义饮酒并共宿宫中。次日清晨赵匡胤被发现离奇死于万岁殿中,遂有“烛影斧声”之说流传于世:

“上闻其言,即夜召晋王,属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㪬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开宝九年冬十月》)

不管这传说是真是假,但作为弑君头号嫌疑人的赵匡义转过身来就以一个来路不明的“金匮之盟”为凭,继位为君,就让人不得不怀疑这里边有鬼了。

毕竟人家赵匡胤又不是没儿子,嫡长子赵德昭都26岁了,小儿子赵德芳也已年满18,赵匡义想要打起兄终弟及的招牌都找不到正当理由。但谁让人家拳头大、小弟多呢?所以赵老三不但名正言顺的当起了皇帝,还没几年的工夫就让赵老二的儿子们要么自杀、要么病死,反正彻底从嫡系沦为了旁支,失去了正统地位。 6park.com

赵匡胤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最终都便宜了他的小老弟 6park.com

所以说北宋就是赵匡胤辛辛苦苦打下了江山,然后全便宜了赵匡义。

但赵匡义的嫡系子孙也没占住皇位多久——他的孙子、宋仁宗赵祯要么就生不出儿子,要么就生下一个夭折一个。最后没办法,赵祯只能把堂兄、濮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赵宗实收为养子,接了自己的班。

赵宗实继位后改名赵曙,是为宋英宗。

此后的北宋皇帝均为濮王一系,期间宋哲宗赵煦也生不出儿子,不过他爹、宋神宗赵顼还生下来大把的儿子可当备胎,最终便宜了宋徽宗赵佶。

两宋十八帝,其中至少有一半面临生儿子的难题,唯独冒出来赵佶这么个超级播种机,不但生下了38个儿子,还有42个女儿,合计足有80个后代,不但在两宋无人能及,在历代帝王中也是首屈一指。

但有什么鸟用?一场靖康之变,将赵佶家的崽一网打尽,就剩下棵独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老子和众多兄弟被女真人抓走后,孤零零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位,可算保住了赵宋的一缕香火。 6park.com

赵佶是史上最能生的皇帝,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6park.com

但赵宋的香火没断,可不意味着赵匡义的供桌上还能继续烟火缭绕。

因为赵构的一生,充满了各种人间迷惑行为。刚当上皇帝那阵儿,赵构一出手就让主战派领袖李纲复相,刚让大家以为这厮是个老赵家罕见的硬汉,结果人家紧接着就来了一个540︒的大转身,一溜烟逃到了江南仍不过瘾,还麻溜的弃陆入海避难。这一系列的骚操作把紧咬着他屁股猛追的女真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不得不怏怏北返。

好吧,这下大家都认命了,反正老赵家的地里就没长出过一颗好苗,再冒出个窝囊废也不是不能接受……谁知还没等一干大宋朝的忠臣孝子擦干眼泪鼻涕,人家赵构居然雄起了,一刀宰了张邦昌再一脚踹飞了秦桧,揪着岳飞、韩世忠等一干猛将的脖领子嗷嗷喊——打!给老子狠狠的打!

在此后的近10年间,赵构治下的大宋朝在内朝堂上充斥着主战派,在外有一干猛将攻城略地,简直称得上是一派中兴气象了。可就在岳飞雄心勃勃的准备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之际,却被赵构连发12道金牌召回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随后与女真人签下了丢人现眼的绍兴和议。

此后赵构又过了近20年的安生日子,突然有一天说不想当皇帝了,要辞职,于是就跑去当太上皇了,而且一口气当了26年。

赵构在位36年,要不是非得闹妖提前退休,能把皇帝当上62年,正好超过康麻子,成为史上霸占皇位最久的钉子户。 6park.com

赵构的一生有着无数未解之谜,答案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 6park.com

而且赵构的人间迷惑行为还不止于此——他提前退休时,因为没有亲生儿子接班,只好学老祖宗赵祯收养子。可问题是老赵家当国了200多年,赵匡义的子孙繁衍了何止几千几万?可赵构偏偏选中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赵德芳的晜(kūn)孙赵伯琮。

赵伯琮即位后改名赵昚,是为宋孝宗。

话说自打赵匡义一系夺取宋室正统之后,他们眼中最大的敌人既非契丹党项,亦非文官武将,而是隔壁太祖一系的亲戚。终北宋一朝,太祖的子孙一直被当猪养着、当贼防着,出门先迈个左腿都可能犯上个不赦之罪。比如说赵昚的曾叔祖、赵匡胤的四世孙赵世居,就因为迷信宗教,跟一些和尚道士亲近了些,就让宋神宗赵顼疑神疑鬼。最后为绝隐患,干脆东拉西扯的将其拽进李逢谋反案给一勺烩了。不仅如此,赵世居的子孙也遭玉牒除名,妻子、女儿、儿媳都被逼出家当上了尼姑。

所以就连太祖一系自己都不指望有东山再起的一天,却让赵构一拍脑门就给办成了。

你说他图啥?图赵昚不洗澡……呃,就因为当年被他老子和他哥虐待过,所以赵构连自家老祖宗都报复上了?

这事恐怕除了赵构自己,谁都找不出答案。

赵昚的皇位传到他孙子、宋宁宗赵扩时,这厮又熟练的操弄起了老赵家的祖传技能,那就生个儿子死一个、生俩死一双,到最后只好继续收养子。

不过赵扩可能跟桓温一样也是个处女座,觉得太祖有后代的俩儿子中,赵德芳的后代已经过上好几把皇帝瘾了,总不能让伯祖赵德昭的后代继续门前冷落车马稀吧?于是就挑了赵德昭的九世孙赵孟启接自己的班。 6park.com

如非赵扩非得找个赵德昭的子孙接班,大宋朝还不一定会亡得那么快 6park.com

赵孟启即位后改名赵禥(qí),是为宋度宗。

不过大宋朝传到赵禥这儿,已是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了。等到赵禥一挂,他的仨刚断奶的儿子赵㬎(xiǎn)、赵昰(shì)、赵昺(bǐng)轮流上岗,再或被俘、或吓杀、或被自杀,反正最终都跟大宋朝一起死球了。

赵匡胤打下江山,恐怕本意还是要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最有资格接班的就是赵德昭。谁知赵匡义在中间插了一脚,再逼赵德昭含恨自尽,可又有谁能想到,大宋朝最终完蛋的时候,与社稷同亡的小皇帝,还是赵德昭的后代。

这到底是处女座的完美自洽,还是世事无常的另一种诠释?

总之,北宋除了开局的赵匡胤外,剩下的都是赵匡义和他的崽;而南宋除了打头阵的赵构外,剩下的则都成了太祖一系狂欢的乐园,您说这两宋到底能不能算作一朝?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