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世界新闻自由日, 不可饶恕依然逍遥法外的中国青年报匪徒
送交者: 鹿特丹丹[★★声望品衔9★★] 于 2024-05-05 7:20 已读 1591 次  

鹿特丹丹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6park.com

南希 ▪︎ 吴:“哈佛博士事件”: 一个被全球封杀的故事 6park.com

发表于 2023 年 11 月 29 日 由 舟巷 6park.com

中共团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派,由曾经的共产主义青年团高官组成。团派在去年的中国共产党20届全国大会上全面瓦解。其最有戏剧性的一幕是,团派头目、前中共党魁胡锦涛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架离会场。近日,随着团派主要头目、前总理李克强突然去世, 团派不但在组织上分崩离析, 其成员也开始在肉体上灰飞烟灭。 6park.com

西方有部分公众可能同情团派, 认为团派比习(近平)派开明、温和,拥抱接近西方的价值观。其实,这可能是个错觉。20多年前一场在西方鲜为人知的, 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对归国留美知识分子陈琳博士的口诛笔伐的媒体事件, "哈佛博士事件", 可能是中共团派高层导演的。不久前,德国政府认定”哈佛博士事件”是一场政治迫害。 媒体做为施暴者,这样的迫害闻所未闻。 6park.com

如果在英文维基百科中,查"哈佛博士事件"的英文直译"Harvard Doctorate Incident/ Affair", 没有。过去的二十年里,英文的条目一经建立就被删除。 这显然违反了维基的删帖政策。维基要求有争议的条目经过辩论后, 才决定删除与否。 6park.com

中文维基上"哈佛博士事件"条目是在"中国青年报"条目之下,可能是由中青报监控的。这个条目的参考文献中包括中青报指控陈博士的一面之词。笔者把陈博士的另一面之词链接到参考文献,一会儿就被删得干干净净。诡异的是, 增加的内容不但在主页上删掉,在后台也不显示。显然,这个条目是被密切监控、操纵和维护的。 6park.com

在中文谷歌 中搜索哈佛博士事件, 曾经可以看到陈博士对中青报文章的反驳, 现在几乎看不到了。在陈琳博士的领英主页上, 挂有他的对"哈佛博士事件"的另一面叙述或者说是对中国青年报指控的反驳。2022年前,在谷歌搜索关键词"陈琳, 哈佛", 第一个显示的就是他的领英主页。 现在无论怎么搜索, 这个主页都不会出现。陈琳和他的支持者不时贴在红迪、推特等西方社交网站上和海外中文论坛上的帖子几乎都会被很快删掉或者边缘化。 6park.com

这个现象与美国国务院最近的一份关于中国政府海外新闻监督的报告吻合。这份报告指出, 近年来中国政府调动大量资源在全球新闻监督,删除对中国不利的新闻。但是在海外媒体依然可以看到关于中国的负面新闻。这些负面新闻是中国政府不在乎的。这类新闻包括警察野蛮执法, 囚禁维权律师,压制抗议活动等等。 这类新闻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的, 在中外都激不起波澜。中国政府在乎的、不想让世界知道的是具有潜在爆炸性的新闻。"哈佛博士事件"的真相就是属于这类新闻。中国网警和他们渗透到在海外媒体的代理们全力删除的就是这类新闻。 6park.com

2002年5月, 毕业于哈佛大学并在西方工作几年后的陈琳博士, 应邀回到他的祖国出任一所私立大学的校长。他是几十年来第一个回国全职工作的哈佛博士。哈佛大学在这个推崇”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的国家具有无与伦比的声誉, 民众膜拜它。哈佛博士回国出任大学校长,成为当时的头条新闻, 海内外中文媒体广泛报道。陈琳博士所到之处, 享有摇滚明星般的待遇。 6park.com

然而,这种玫瑰色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 “中国青年报”,中国共青团机关报,中共团派的喉舌媒体,刊出头版头条长篇报道指控他的哈佛博士学位是假的。 6park.com

中国青年报和它的领导机构,中国 共产主义青年团, 都带有”青年”二字,西方人可能会把它给童子军混为一谈,想起开明、革新、 热情、虔诚、改过自新等关键字。事实让人失望。搜索了一下最近几年去世的几个中青报前员工,他们退休前一直都在中青报工作。因此,中青报更像是借青年之名、由中老年人操纵的负有特别使命的喉舌。”哈佛博士事件”的发起和随后的恶性发展,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这一更准确的定位。 6park.com

陈琳的哈佛学历从来没有被人怀疑过。来自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来自陈琳的同事、朋友, 来自各路业余侦探的证词都无一例外地证实陈琳的哈佛博士学位是确凿无疑的。 6park.com

但是中国青年报却冒天下之大不韪。中青报的证据听起来也有可信度。这篇题为”凭什么相信他是哈佛博士”的长文称 :陈琳自称的哈佛导师罗伯特•墨顿说他不认识陈琳, 也不记得曾经有个学生叫陈琳。 6park.com

中青报发难一周后,2002年7月初, 第三方媒体”北京报”的调查,证明了中青报的这个‘’证据‘’是伪造的。北京报题为”证明哈佛博士”的长篇报道称,记者联系了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墨顿教授。 教授证实他指导过陈琳的博士论文研究; 陈琳于1994年获得了金融领域的博士学位。 6park.com

中青报捏造的这个”证据‘’很有中国特色。 在中国, 一个导师可能一年招几十个研究生, 导师记不清学生的事时有发生。 但是墨顿教授, 尽管尊为哈佛大学的头牌教授,整个教学生涯带过的学生不过二、三十人。 6park.com

然而,中青报的虚假指控已经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恶劣影响。陈博士因此名声扫地, 万劫不复。一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 还有人为陈琳哈佛博士学位的真假吵的喋喋不休。 6park.com

在哈佛大学校园里随机问一下四、五十岁, 看上去像是来自大陆的行人, 你是否记得二十多年前中国大陆有一个哈佛博士百万年薪的事? 他想了想,说:”记得”;随后又补充:”好像是个假博士。” 6park.com

这个简单对话说明了,一篇被操纵的、虚假的大众传媒报道会产生怎样恶劣的社会影响。 6park.com

证据造假在传媒业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甚至是犯罪。 令人费解的是, 中国政府新闻监管部门、其它媒体 和公众都没有即时介入问责和追究中青报。 6park.com

中青报的造假被揭穿后,当事记者和报社依然毫发无损。在随后的三周时间里, 中国青年报又发了五、六篇文章,提出更多的指控, 把陈琳描述成一个没有诚信、空有一纸哈佛文凭的人。 6park.com

然而,一个自然的问题是,这些文章还有意义吗? 6park.com

英文里有个说法,"once a thief , always a thief"(一次为贼,终身为贼)。   中青报第一篇文章捏造证据, 被抓了现行。仅仅一、二周后,中青报的记者会改邪归正,老老实实的写出实事求是的调查报道吗?这些文章是否也像第一篇一样捏造证据呢? 6park.com

中国有句古话,” 真相越辩越明”。就是说,当真相扑朔迷离时,可以通过公开的对质辩论、调查核实获得真相。但中青报拒绝这样做。它拒绝与陈博士就他们的指控公开对质, 也不再让其它独立媒体跟进调查核实。 6park.com

仅仅在这件事上, 中国青年报就违反了现代新闻业”公平 、透明、公开”的基本原则。 一家媒体刊文指控某人,也就应该允许被指控者在媒体上公开回应、对质。 6park.com

中青报的表现,不像是要寻求关于陈博士学历履历虚实的真相。中国有句古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 “, 说得就是这个意思。那么中青报的意在何方?它挑起‘’哈佛博士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6park.com

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要从中国政坛谈起。中国政坛有个惯例,各级共青团高层干部是相应级别的党和政府的主要领导岗位的接班人。几十年来, 共青团一直没有遇到可以挑战这个惯例的人。陈琳博士回到中国大陆, 可能被中共团派视为一个潜在的挑战者。因为他是第一个、当时也是唯一的拥有哈佛肯尼迪学院博士的中国人。 6park.com

哈佛肯尼迪学院素有”领袖的摇蓝”之称。在拥抱普世价值、推崇政府官员专业化的国家,它的毕业生回国后往往被委以重任, 出任部长、总理等高级职位。 中国政府也曾经十分推崇肯尼迪学院。在本世纪初中美交好时期,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的人力资源部)把最有潜力、准备委以重任的官员送到哈佛肯尼迪学院接受短期培训。这些人包括后来成为国家副主席的李源潮、国务院副总理的刘鹤 和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李书磊。这个培训机会很难得,都轮不到共青团中央高层官员。 6park.com

中国官员到肯尼迪学院学习三个月、获得一纸结业证书的被称为”镀金”, 像陈琳那样学习五年、拥有博士学位的, 该被视为‘’金砖‘’了吧。这可能是团派把陈琳博士当成通往权力路上的一块绊脚石的原因,因而欲除之而后快, 遂授意其喉舌中青报对陈博士发起媒体攻击, 在他回国初期,进入尊重西方、崇尚学识、曾提拔过学者王沪宁的中国最高领导人江泽民的视野之前,将他”人格谋杀”, 让他身败名裂,断绝日后与团派成员争夺政府高层职位的一切可能。 6park.com

这一系列的逻辑分析与推论, 听起来有点难以置信, 但目前最好解释了中青报的动机。否则,这场由所谓中央媒体发起的、文革结束以来罕见的、对知识分子的口诛笔伐,将变成一出无厘头的闹剧。 6park.com

中国青年报究竟毁掉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网上有一份材料对陈博士是这样介绍的:陈毕业于中美顶尖的四所大学,分别学习计算机,天体物理, 社会学,和 公共管理(经济金融方向)。 此外,他还是一个无师自通的画家, 上大学前就是专业画师。 6park.com

我问过一下身边的中国和美国的同学,他们都无一例外的认为这不可能,或者说不可思议。一个人,怎么可以精通这么多不同的领域? 6park.com

为了核实这段基本介绍的虚实, 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了陈琳在北京理工大学的前同事。陈琳在中科大研究生毕业后、赴美留学之前,曾在这所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陈琳赴美留学后, 跟同事保持联系。 6park.com

一位前同事证实道:"(关于他专业能力的)这段描述是准确的,没有夸张。陈琳是罕见的天才。" 这位仍居住在北京的退休教授希望匿名采访。他补充到,"陈琳超过了人们对'天才'和'才子'的想象。中青报毁了这样的一个天才,不是'扼腕叹息'四个字可以形容的。 6park.com

九十年代初,在美国顶尖大学读博士的中国学生寥寥无几。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商学院的刘俊教授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时就听说在哈佛读博士陈琳, 而且还读过他的文章。刘教授说,陈琳属于美国华人金融学者中文章做得最好的几个之一。说起中青报的指控, 刘教授认为,中青报欠陈博士一个道歉。
贴主:鹿特丹丹于2024_05_05 7:22:17编辑
喜欢鹿特丹丹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鹿特丹丹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