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际谈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惨烈的潜艇事故:2000年118名官兵被水压拍碎,救援队不敢捞尸
送交者: Richard158[♂★★平平淡淡★★♂] 于 2024-05-01 23:15 已读 1798 次  

Richard158的个人频道

                 库尔斯克号,一艘载有118名官兵的俄罗斯核潜艇,在完成一次常规的鱼雷发射演习后,突然失去了一切联系。海面上,彼得大帝号巡洋舰的官兵们开始感到不安,他们等待的目标,一个本应按计划出现的信号,却迟迟未能到来。

6park.com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应充满战斗激情的演习转变为了一场紧张的搜救行动。深海的寂静与海面上的焦虑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当救援队最终发现沉没在海底的库尔斯克号残骸时,他们所面临的景象远比想象中的更为惨烈。 6park.com

6park.com

这场悲剧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是什么导致了这艘骄傲的核潜艇沉入深海,将所有官兵永远留在了寒冷而黑暗的海底?为何连经验丰富的挪威潜水员,在面对打捞任务时也会选择退缩?

事故发生的经过

2000年8月2日中午,在巴伦支海上空,晴朗的天气条件为即将发生的军事演习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此时,库尔斯克号潜艇,一艘以俄罗斯海军骄傲身份出现的核动力潜艇,正准备在这场精心策划的联合演习中扮演其角色。随着预定时间的临近,库尔斯克号的船员们完成了最后的准备工作,一枚练习鱼雷被装载并准备发射,其目标是假想敌——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6park.com

6park.com

鱼雷发射的命令下达后,库尔斯克号的船员们精确执行,确保了操作的无误。练习鱼雷穿梭在深蓝的海水中,向着假定的目标——彼得大帝号巡洋舰进发。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彼得大帝号的观测员却未能捕捉到预期中的鱼雷来袭信号。起初,这种异常被认为可能是设备故障或是操作上的小误差,但随着等待时间的延长,指挥部开始意识到,情况可能并不像他们最初预期的那样简单。

在彼得大帝号上,紧张的气氛开始蔓延。按照演习计划,鱼雷的到达时间已经过去,而雷达屏幕上却空无一物,没有任何表示鱼雷接近的迹象。这种不寻常的沉默引起了船员和指挥官的担忧。通讯设备被全力启用,试图与库尔斯克号建立联系,确认发射状态,然而所有尝试都未能成功。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的疑惑逐渐转变为不安。 6park.com

6park.com

在海面上,参与演习的其他舰艇也开始注意到这一异常情况。通讯中继尝试在库尔斯克号和彼得大帝号之间建立连接,但一次又一次的沉默只增加了事态的严重性。原本计划中的演习流程被迫暂停,所有参与单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如何确定库尔斯克号的位置和状态上。

随着指挥部对情况的认识逐渐深入,紧急搜救行动迅速启动。海上和空中搜救队伍被调动起来,利用雷达、声纳和其他监测设备,对预定演习区域及其周边海域进行了彻底的搜寻。每一艘舰艇和每一架飞机都充满了找到库尔斯克号的决心,希望能够及时揭开这一连串谜团的面纱。 6park.com

6park.com

尽管事发当天海域的天气条件理想,水文信息也十分清晰,按理来说,这样的环境几乎不可能出现任何意外。太阳高挂,海风轻拂,整个海面显得异常宁静,这种宁静与正在进行的紧张搜寻形成了鲜明对比。海军船只和飞机开始在事发海域展开密集的搜寻行动,每一艘船、每一架飞机都充满了紧迫感,希望能够找到库尔斯克号的踪迹。 6park.com

6park.com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原本清澈的天气和平静的海面似乎开始变得有些讽刺。海面上的每一个波浪,每一束光线,都仿佛在提醒着人们,自然的宁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脆弱平衡。搜寻工作在持续进行,但库尔斯克号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样,没有任何信号、没有任何痕迹。

悲惨的发现

直到事发后的第二天上午,紧张的搜寻终于有了结果,但这结果却是所有人最不愿见到的。深潜器在巴伦支海的寒冷深处,发现了库尔斯克号的沉没残骸。海底的光线昏暗,只有潜水器前端的灯光投射在那静静躺着的巨大物体上,揭露出这场悲剧的沉默见证。尽管海况良好,但海底的世界与上方截然不同,寒冷、黑暗、压抑,这里成为了库尔斯克号最终的安息之地。 6park.com

6park.com

残骸周围,海底的沉积物被搅动,形成了轻微的泥云,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潜水器的摄像头捕捉到了船体断裂的部分,残缺不全,破损的钢铁在海水中形成了锈迹斑斑的伤痕。这些图像,通过潜水器传回指挥中心,为等待着的每一个人揭开了库尔斯克号命运的最后一幕。

搜救队通过深潜器对沉没地点进行了仔细的勘察。图像和数据不断被分析,每一个细节都在寻找可能的生还者线索。然而,随着勘察的深入,现场的情况让人心寒 —— 潜艇严重的损毁状态表明,舰上的人员生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海水的冷酷无情和深海的压力,使得任何生命在此环境中的生存机会极为渺茫。 6park.com

6park.com

这个消息通过紧急通讯迅速传达给了陆上的指挥部,随后,整个俄罗斯乃至世界都知道了这一沉重的事实。对于那些焦急等待消息的家属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多日来的等待和希望,在这一刻化为泡影。他们中的许多人本以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有可能与亲人重逢。然而,现实的残酷摧毁了这最后的希望。 6park.com

6park.com

消息传开后,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悲伤之中。俄罗斯海军,作为一个骄傲的军事力量,也感受到了深深的哀痛和责任。库尔斯克号的沉没不仅是一次悲剧,更是对俄罗斯海军的一次严峻考验。

打捞操作的艰巨

打捞沉没的潜艇,尤其是位于冰冷深海中的库尔斯克号,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巴伦支海的深水区域,以其极端的环境条件和不可预测的海底地形而闻名,这里的水温接近冰点,水压巨大,能见度极低,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此外,库尔斯克号的沉没地点深处充满了海底障碍和复杂的海流,使得潜水作业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险。 6park.com

6park.com

在最初的尝试中,即使是拥有丰富深海作业经验的挪威潜水员也对这一任务感到望而却步。他们深知深海中的风险,尤其是在面对如此敏感且悲剧性的任务时,任务的心理负担和技术难度都极为巨大。潜水员们担心,面对被水压分解的遇难者遗体,以及潜艇残骸的复杂环境,他们可能会承受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甚至可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库尔斯克号的打捞工作迫在眉睫,俄罗斯政府开始寻求更多的解决方案。在多方努力和国际合作的背景下,终于有了转机。俄罗斯政府决定通过提供高额报酬来吸引具备特殊技能和勇气的打捞团队参与这一任务。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和谈判,俄方最终说服了一家荷兰打捞公司,这家公司以其高效的作业能力和处理复杂海洋工程的经验而著称。 6park.com

6park.com

在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之后,荷兰打捞公司面对的首要挑战便是库尔斯克号的巨大体积和沉重重量。潜艇长约154米,排水量达到14,000吨,其在深海中的位置和姿态增加了打捞难度。专家们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计算,最终得出了一个决定性的方案:将库尔斯克号锯成两截,这一决定是基于对现场情况的综合评估,包括潜艇的结构稳定性、海底条件以及打捞设备的能力。 6park.com

6park.com

这个方案的实施需要极为精密的操作和高科技的设备。首先,潜水支持船携带的遥控潜水器被用于对潜艇残骸进行详细的勘察,确保锯切计划的可行性。接着,一种特制的大型水下切割系统被运送到海底,这套系统能在极端的水压和低温条件下工作。水下切割过程缓慢而稳定,每一次切割都需要精确控制,以避免对潜艇残骸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尤其是考虑到遇难者遗体的尊严。

经过数周紧张而谨慎的工作,库尔斯克号被成功切割成两部分。这一阶段的完成标志着打捞行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将两截残骸分别提升到水面。这需要使用到特殊的提升设备和技术,以保证在提升过程中残骸的稳定性。荷兰打捞公司部署了多艘具有强大提升能力的驳船和起重船,这些船只配备了巨大的起重机和复杂的绞车系统,能够应对深海中这种重量级提升任务的需求。 6park.com

6park.com

在提升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密切监控每一个环节,确保所有操作都在安全和控制之下。经过连续几天的艰苦努力,两截潜艇残骸最终被成功地提升到了水面,并被安全地转移到驳船上。这一过程中,团队成员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确保了整个提升过程的顺利进行。 6park.com

6park.com

打捞行动的成本高昂,总花费达到了1.3亿美元,这个数字凸显了这次打捞任务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打捞团队最终实现了目标,成功找到了115名遇难者的遗体。这一成果不仅是对遇难者家属深深的哀悼和尊重,也展示了人类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坚韧和智慧。

真相大白

在库尔斯克号沉没悲剧发生后,一个由多国专家组成的调查团队被立即组织起来,目的是为了揭开这一悲剧的真相。这个调查过程不仅复杂而且漫长,需要收集大量的证据,包括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潜艇残骸、记录下来的通讯资料,以及对潜艇设计和制造过程的全面审查。经过超过一年的紧密合作和不懈努力,调查团队终于揭示了导致这场悲剧的根本原因。 6park.com

6park.com

65型“胖姑娘”鱼雷是一种大型鱼雷,由于其巨大的尺寸和强大的爆炸力,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水下武器。然而,调查发现,这种鱼雷存在设计缺陷,同时在潜艇上的存放和维护管理也存在严重问题。具体而言,鱼雷内部的高测试验过氧化物(HTP)推进剂因存放不当而不稳定,这一不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触发了自爆反应。

鱼雷的自爆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爆炸能量,而且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爆炸产生的强烈冲击波直接冲击了潜艇的密封舱壁,这些舱壁本来是设计来保护潜艇内部免受外界压力的,但在如此巨大的力量面前,它们被一一击碎。随着舱壁的破裂,耐压艇体也发生了破裂,导致海水以极大的压力冲入潜艇内部。

海水的迅速灌入使得潜艇内部瞬间变得混乱无比,电子设备和生命维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船员们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几乎无法进行有效的抢险操作。冲击波和随后的水压导致的破坏极为严重,以至于潜艇内的大部分区域迅速变得不适合生存。据调查报告显示,118名船员中的大多数被高压水流活生生压扁,瞬间丧生,无一幸免。 6park.com


喜欢Richard15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Richard158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网际谈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