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博论天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霧霾已成中國的新常態, 没有雾霾就表现不出中国的进步
送交者: ABC888[♂御史大夫★★★☆♂] 于 2017-01-01 12:37 已读 144 次  

ABC888的个人频道

 




中國許多省市遭受霧霾襲擊。圖為12月20日北京天壇公園的景象。(Getty Images)


中國許多省市遭受霧霾襲擊。圖為12月20日北京天壇公園的景象。(Getty Images)

 

入冬以來,霧霾更成為中國日益頻發、愈演愈烈的生活常態。雖然筆者住在美國,天空一片蔚藍,可是大部分的親屬、朋友還在國內,不得不遭受霧霾之苦。筆者每天都在社交網路上聽見他們的呼聲、憂慮與無奈。也有很多民眾在集思廣益,除了抱怨、編段子,對這一問題進行嚴肅的思考。另一方面,危機意味著商機,霧霾催生出相關的霧霾經濟,小到口罩、家用空氣淨化器斷貨,大到格局性的清潔能源、綠色環保產業都是朝陽行業。在感恩節的時候,家裡的小孩在學校卡片上寫道,第一要感謝空氣,因為沒有空氣人就不能活。雖然聽起來有點搞笑,可是這個小學生都明白的道理,在現代社會卻淪為一個利令智昏、自我蒙蔽的寓言。

中國的霧霾問題,因為美國駐華大使館持續發布中國空氣質量檢測報告而浮出水面。從2011年起,美國駐華使館開始每小時發布PM2.5(空氣中直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濃度值,然後換算成相應的空氣質量指數0-500不等,並根據空氣質量指數(AQI)給出相應的健康影響提示,如「良好」、「極不健康」、「有害」等。雖然中國政府對美國使館的這一做法表示了不滿,可是從另一個角度,這一公布促進了民眾對中國現在空氣污染的瞭解,也讓這個本已存在的問題,變得不可迴避。

2015年2月底,前中央電視台記者柴靜通過網路平台發布一部中國空氣污染調查的紀錄片,這部借用美國著名作家史蒂芬‧金恩的科幻題材書《穹頂之下》的書名,經過網路病毒式傳播,在全國上下,引起廣泛共鳴。2013年10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首次明確指出大氣污染對人類致癌,而PM2.5被畫定為一級致癌物。另一項最新國際研究顯示,全球每年有550萬人因為空氣污染而罹患各種疾病死亡,中國和印度則是因為空氣污染而導致非正常死亡的「重災區」。

其實,環境問題在各國都是牽涉很廣的複雜問題。在新聞中,不難看見一些中國政府購買百萬除霾機的報道。無論這些舉措是隔靴搔癢、安撫民心的表面工程,還是有實在的效用,霧霾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如果去挖,每一個原因的後面都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也許,對於資財雄厚的個人只有提上行李,移民國外,霧霾帶來的健康隱患才能一了百了。最新胡潤排行榜的調查顯示,逃離環境污染是中國富人移民的三大主因之一。新加坡國立大學兩位研究者對2014年中國153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研究發現,以百度「移民」搜索指數來衡量移民興趣,城市空氣污染越嚴重,人們移民境外的傾向就越明顯。

治霾對於中國將是一場持久戰。1950年代,洛杉磯也經歷了嚴重的空氣污染。1943年7月8日的一個大白天,UNION STATION火車站附近出現大量濃霧,伴隨著刺激性氣味,引發市民恐慌。因為當時正值二戰時期,很多市民誤以為是日本人在偷襲珍珠港後對洛杉磯釋放了芥子氣。後來排除了這種可能,官方又將元兇鎖定為某化工廠的廢氣洩露。當年洛杉磯的市長是Fletcher Bowron,他因為打擊腐敗贏得了民眾支持上台,信心滿滿地保證可以在四個月內消除這樣的濃霧。在這一事件後,人們發明了一個新的英語單詞Smog來代表這種濃霧,也就是現在最臭名昭著的霧霾,由Smoke(煙)和fog(霧)組成。跟現在中國國民通過編各種段子發洩不滿又無可奈何的情緒一樣,洛杉磯當時的市民當時流行的段子是:「站到街對面,連你媽也認不出來」。1949年,也就是六年之後,加州理工大學的教授們才搞清楚霧霾的成分,當然洛杉磯霧霾的污染物,跟現在中國霧霾的污染物顆粒是不同的。接下去,洛杉磯關閉了一系列化工廠,禁止居民在後院焚燒垃圾,限制汽車尾氣排放,直到1970年出台了《清潔空氣法案》,在大卡車上裝過廢氣過濾裝置,空氣污染才得到解決。在這期間,民眾呼吸系統疾病病發率居高不下,民怨沸騰,而石油公司等,一些大企業也跟政府不斷討價還價,政府部門迫於壓力,換了三個主持的官員,經歷了整整27年的抗霾鬥爭,才最終還給民眾一片藍色的天空。

環保問題,思潮先行。1962年《寂靜的春天》一書出版,這是一本關於農藥使用和鳥類面臨危險的科學環保的讀物。這本書受到化學公司的嚴厲抵制,但是由於引發的社會環保運動,使DDT在全國範圍內被禁用,更重要的是在這一潮流的推動下,促成了美國環保總署(EPA)的成立。市場經濟並不是萬靈藥,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市場經濟的失效之處,所以更需要民眾的公民精神、政府的作為以及更多利益關聯體的相互博弈和合作,從政策、社會思潮、到科技,各方面去探索解決方案。

雖然中國政府一直宣傳,吸取了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中導致環境惡化的前車之鑒,要避免走一條「先污染,後治理」的國家發展之路,可是不斷出現的霧霾危機,還是說明在處理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時出現了偏差,要找到一套符中國國情的環保方案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經濟和環境,真的可以兼顧,還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在資本主義全球推進,每個國家都勵志成為美國一樣又富又強的國家時,處於全球分工系統頂端的美國,主導著全球化,經歷了一系列高耗能、高污染製造業的外遷。比如,本城市曾經風光無限的鋼鐵廠,已經變賭場,這些產業轉型都成為改善環境問題的關鍵。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這套系統輸出遇見了瓶頸,面臨「經濟真空」的困局。這也是為何今年總統選舉可以花落川普的原因之一。因為他提出要讓「製造業回流」的施政綱領。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將如何面臨產業布局,從過去30年來依靠低能源效率和廉價勞動力維持經濟高速增長中實現新的經濟結構調整,在全球競爭中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的問題將是空前艱巨的議題。如果這個根本問題解決不好,霧霾這個「幽靈」無疑將如影隨形。

喜欢ABC88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ABC888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博论天下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