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博论天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在大陆生孩子就是场灾难
送交者: ABC888[♂御史大夫★★★☆♂] 于 2017-01-02 11:13 已读 254 次  

ABC888的个人频道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產科走廊的待產孕婦。(取材自新京報)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產科走廊的待產孕婦。(取材自新京報)

鄭清明和他的兩個女兒鄭秋、鄭心,名字合起來是「愁」的意思。(取材自新京報)


鄭清明和他的兩個女兒鄭秋、鄭心,名字合起來是「愁」的意思。(取材自新京報)

「陳小鳳」一家人在看紀錄片《生門》片段。(取材自新京報)


「陳小鳳」一家人在看紀錄片《生門》片段。(取材自新京報)

 

一條臍帶牽著一個嬰兒在大銀幕上晃過,這個小孩剛剛離開溫暖的子宮,被一雙大手,從哭嚎的產婦胯下接到人間。有觀眾失聲叫,「啊……」有人竊語「哎呀,我肚子好痛。」女性真實的生育過程少有地出現在中國電影院的大銀幕上。

紀錄片《生門》更像一部中國式「戰爭片」。「戰士」是產婦,她們的敵人有的是金錢或時間,有的是疾病或死亡本身。戰鬥結束時,有人迎來新生的獎賞,有人被死神召喚。生死之間,有義無反顧,有得失的糾結,亦有深藏的人性和只屬於生命的奇蹟。

●高危產婦生死關頭

武漢人管寶寶叫「毛毛」。

「只有2000塊一晚的病房」。鄭清明沒有錢。妻子是他在外打工時「帶回來的」,沒有社保。為了能報銷,他讓妻子冒用了外甥女的名字陳小鳳。「陳小鳳」隨時會有生命危險,她懷的是雙胞胎,卻是風險性極高的中央型前置胎盤。按照醫生的說法,本應長在子宮後壁、前壁或側壁的胎盤,剛好完全擋住了孩子出生的去路——宮頸口。孩子越大,胎盤壓力越大,「就像不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間會炸」。

他拚了命也要保「陳小鳳」和兩個寶寶,醫院產科的病床成了他的「陣地」。

鄭清明每天早上睜開眼,催款單會準時出現在床頭櫃上。最初護士會吆喝著送催款單,像是生活一次次向他吹起挑戰的號角。後來全科室都知道了他家的情況,催款單出現時便不再有人說話。「沒有錢,恐怕你的期望值要調整。」婦產科主任李家福查房時提醒,「血庫的血沒有錢是不好辦的」。

李家福是這場「戰爭」裡至關重要的人物。做產科醫生25年,他一年操刀的手術近千台。在陳為軍的紀錄片裡,他被視作「拆彈部隊」首領——幫高危產婦度過難關。

●孕肚比保溫箱便宜

「輸我的血行不行?」「你只能輸400ml,解決不了關鍵問題。」李家福算了一筆帳——一個孩子1萬5,加上大人手術費,至少需要5萬塊錢,「5萬塊錢,你去哪兒買3條人命?」

5萬塊錢是橫在鄭清明面前的又一座大山。他唯一的期待是孩子能在老婆的肚子裡多待幾天。「在肚子裡,總比在保溫箱裡便宜。」

錢,是李家福每天查房談話中繞不開的話題,「一半以上都跟錢有關」。按照經驗,早產兒由於各個臟器發育不足,「28、29周的孩子沒有5萬、10萬,很難養活」。在中國,早產的費用對社會和政府來說,仍是一個未解難題。

李家福接生過一個最小600克的嬰兒,「巴掌大」,住在新生兒科半年,花了25萬。還有一個產婦,總共費用需要11萬,家裡把車都賣了,還差2萬,「非常難」。因為出不起治療費,孩子沒養活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醫院不會對產婦見死不救。」楊桂芬是「陳小鳳」的主刀醫生,她在電影院看了鄭清明一家籌錢的過程——找信用社未果,借了幾十家,不但挪用了親友給兒子娶親的錢,甚至還借了高利貸。

「該救人的時候肯定會救人,就像應該催你繳費就一定要催一樣。」她說。醫院曾不止一次救助過欠款的病人,有按期歸還的,也有反咬一口,「誰讓你當初救我的?」這使醫生和醫院感到尷尬,「既不敢說沒錢我們也會救,也不敢見死不救。」

但鄭清明自始至終都明白,能依靠的只有鄉親和自己。

一籌莫展時,他曾跑進離外科樓100米遠的器官移植中心。「你們收不收腎?」他前後攔了三個醫生詢問,差點驚動了保安。「陳小鳳」並不知道,鄭清明比她哭得還多。

●閻羅王也虎視眈眈

除了錢,死亡本身也顯得虎視眈眈。

夏錦菊是真正走過一趟鬼門關的「戰士」。她在ICU睜開眼時,靜謐的藍光籠罩了一切。她想說話,嘴裡插了胃管,發不出一點聲音。力氣遠離了她。甚至,連眼球的轉動也要耗費半數體力。術後3天,她總共失血1.8萬ml,相當於全身的血換了4遍。

那是2013年,她33歲。供給胎兒營養的胎盤,長在了前兩次剖腹產的疤痕上。不僅如此,胎盤穿透子宮肌層,植入了膀胱。這是典型的凶險性前置胎盤。當胎盤像大樹一樣被拔掉時,「血像泉水一樣冒出來」。在寶寶分娩出來的一瞬間,「失血達2000ml」。57歲的攝像師趙驊把鏡頭推上去,能從鏡頭裡看到針線一樣細的血,噴向不同方向。

懷孕3個多月時,夏錦菊從廣州回到老家黃梅保胎。小縣城的婦產醫生天天往外趕她,「你就是個定時炸彈,」醫生勸她打掉孩子,否則到時候大出血就像自來水管,關都關不住,「人財兩空。」

她唯一記得的是,穿著麻質西服的李家福朝她喊:「夏錦菊,你想不想見毛毛?」她點頭。「想見就要堅持下去。」11天後,她轉回普通病房。

死神也眷顧了「陳小鳳」。孩子抱出來時,護士衝著鄭清明喊:「恭喜你,一對姊妹花」。「恭喜啥,我一點高興不起來。」他擔心的是「陳小鳳」。他想到她幼年被拐的經歷和40公斤不到的體重,害怕起來——出血止不住就完蛋了。天亮時,42歲的他,覺得老天又一次放他一條生路。

三年後,當夏錦菊和「陳小鳳」作為主角,出現在銀幕上時,在真實生活中,她們已經帶著上一次「戰爭」的獎賞,投入新的「戰場」。

鄭清明把孩子抱回家後,自己瘦了20斤。他天天到村莊附近打零工,蓋房子、修路、掏豬圈,來者不拒。即使如此,兩個孩子喝奶粉的錢,「還欠一萬多。」

他讀書讀到四年級,認識的字有限。一個「愁」字拆開,成了兩個女兒的名字——鄭秋、鄭心。在外面幹了一天活的鄭清明,一手抱起一個女兒回家。孩子在腿上坐定,他朝爐子裡扔上一把柴,火烘烘地燒起來。他攬緊兩個女兒,用粗糙的鬍子激出一串嬉笑。這是鄭清明一天中最享受的時刻。

更多時候,兩個孩子黏著「陳小鳳」。她們比同齡孩子偏瘦,像「猴子」一樣抓緊她,把她扯得東倒西歪。孩子調皮,她就伸出巴掌打,打完再抱著哄。只要摩托聲在家門前響起,媽媽就暫時解脫了。

沒有兒子之前,夏錦菊是一個「像駱駝一樣」的人。她務實、能幹。她和老公在廣州做服裝輔料生意,自己把一家店打理得紅紅火火。為了兒子和青春期的女兒,她回到老家做起全職媽媽。

像鄭秋和鄭心一樣,三歲半的兒子無比依戀媽媽,夏錦菊上廁所的時間,他會哭著找媽媽。

●跟母親妻子和解吧

《生門》攝像師趙驊60歲了。拍完這部片,他才算第一次弄懂了「生孩子這回事」。

他把幾十年攢的私房錢都給了夫人,撂下大話,「你愛幹什麼就快去幹什麼。」1983年,夫人在中南醫院生下女兒時,還是「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年代。他沒有細膩的體貼,一心撲在工作上,很少悉心伺候。

一個40多歲的的士司機,老來得子。趙驊跟著他返鄉報喜,男人「上山祭祖,鳴鞭。」家族繁衍的儀式感令他動容。還有一個早產的母親,通過醫院找到趙驊,想看看孩子出生時的影像。她的孩子出生後夭折,趙驊拍下的是那個生命唯一的一段影像。

生育,這個被他視為女性本能的自然過程,突然變得值得敬畏。「正是這種被忽視的本能,才使我們得以繁衍。」趙驊說。

現實像生育本身一樣殘酷。影片中,躺在手術台上的夏錦菊為保子宮,心跳停跳兩次,「全身血液換了2遍」,彼時觀眾緊張的情緒可比肩《屍速列車》高潮部分的峰值。

「跟你的母親或妻子去看吧,」導演陳為軍說,就像達成一種和解,「感謝她把一個生命帶到這個世界。」

喜欢ABC88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ABC888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博论天下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