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博论天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二战谁打败了德国纳粹?英国民众以为是大英帝国
送交者: JollyRoger[★★★★周而不比★★★★] 于 2024-05-15 12:21 已读 1222 次  

JollyRoger的个人频道

前几天是俄罗斯胜利日,为了纪念战胜德国法西斯而设立的节日。因为俄乌战争的关系,几乎没有来自西方世界的的官员。其实,就是在俄乌战争之前,历史已经被渐渐地淡化,改写,甚至连苏联的卫国战争的本身也很少在西方主流媒体上,好莱坞大片里被提及。

胡适先生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女人心海底针。你平时在高楼大厦办公楼里看到的她,淡妆干练业务娴熟的样子,和在一夜激情以后,她温柔的依偎在你身边的样子是绝然不同的。不管有心无心,有意或无意,你看到的历史只能是一个角落。

许多公共知识分子和历史学者往往对教科书的写法有微词,觉得当他看到历史的另一面的时候,往往是觉得崩溃,从而愤愤不平。然而,在你浸淫在另一个文化世界里,往往也会发现他们的教科书也是历史的一个片段,官方认知的叙事方式而已,与历史的真相相距甚远。

 

美国的独立战争的谎言

就美国开国史而言,如果你打开任何一本高中教科书,都是颂扬美国开国元勋们的英勇事迹。譬如,乔治·华盛顿、亚当斯父子、杰弗逊、麦迪逊、汉密尔顿等等……但这教科书的问题是,几乎用美国的视角来看待美国独立战争。这套叙事方式就是要灌输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而对历史的真相往往是不在乎的,或者说是用故意忽略的方法来扭曲事实。

只有很少数的历史书籍,才会用大量的笔墨提及法国对美国独立战争事业的支持。说到底,这场美国独立战争的本质是“英法全球争霸”的一个注脚。至于美国后来成为天下一霸,那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没有法国的支持,尤其是在战争后期法国海军的支持,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其实法国才是美国独立战争的主力,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

要从美国的高中教科书里,看透美国那些爱国先贤的神话,认清法国才是独立战争的成功的关键,这是不可能的。法国的故事被隐而不谈。

 

林肯的神话

即便是在美国的大学历史教科书上和普通民众的认知里,有几个“大神”。开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并不是最大的“神”,只是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林肯。之所以林肯伟大,是因为他解放黑奴于水火,拯救国家于危难。尤其是他的《解放奴隶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然而历史的真相是解放黑奴,从来不是林肯的主要目的,林肯支持废奴,但是从一开始就愿意为了联邦的团结而做出妥协。南北内战的本质之一是州权和联邦政府的权利哪个更大?林肯代表的联邦政府不允许南方的邦联政府脱离而独立。而所谓“解放黑奴”只是在战争进行到后期时,为了打击南方奴隶主的力量才推出的权宜之计。而且林肯也有时代的缺陷,他不了解黑人,也无法想象黑人如何融入白人社会,他还认真地考虑过将解放的黑人奴隶全部输出到海外。林肯之所以成为“神”,一定程度上就是死在他的高光时刻。相比之下,打败邦联军队是容易的,而如何将黑人奴隶融入当时的美国社会是不可能的任务。

 

英国《大宪章》的神话

在英美绝大多数的历史书上,且不论粗浅的教科书了,都把英国的《大宪章》捧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大宪章》是英国封建时期金雀花王朝国王约翰王,在1215年,在大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而被迫签署的。以后的大多数宪政学者把《大宪章》视为日后英国政治秩序的基石。王权限制在了法律之下,确立了私有财产和人身自由不可被随意侵犯的原则……。

我在好多地方都看到过它的原始文件,在澳大利亚的国会、在美国的国家资料馆和大英图书馆。地位堪比民主宪政的《圣经》。

然而这也是一个“神话”,这些学者只是为了某种历史叙述而夸大了这一意义,简单而言,这篇《大宪章》是当年的一份文件,然而仅仅是一篇文件而已,而且是空头支票,它没有被认真执行过。只是后世把它翻出来而奉为经典。更加重要的是,这只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神话”,许多民族根本不认,尤其是那些来自北欧的学者,他们的国家中类似的文件多了去了,凭什么《大宪章》就是民族宪政的“圣经”?

我们的许多学者,也跟着欧美的教课堂的灌输,人云亦云。也跟着追捧《大宪章》,我觉得他们的书就读得不够多了。西方的学者和东方的学者都有一个毛病,都自以为是,相信手中书本的力量,相信文字的力量,以为世界上真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事。

 

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是谁打败的?

有些史实的歪曲则完全是西方政客的故意抄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谁是战胜德国的主力?最近几个民调反映,如今的西方民众看法是大多数人认为是英美联军打的,“诺曼底登陆”是关键。而相映成趣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同样的问题,答案是绝然不同的,西方民众的大多数看法是认为是苏联打的,苏联才是击败德国的主力。苏德战场才是消耗德军精锐部队的地方,德军损失也最大。而且攻克柏林的是苏联红军,红军付出的代价极为惨痛。

这与好莱坞的电影和英美独霸媒体话语权有很大的关系,它真的让民众对二战的历史产生了扭曲。夸张的例子就是放大“诺曼底登陆”的意义,让人感到英美联军在法国一登陆,二战的战局就大局已定了;而很少提到苏联在东线战场的努力。

最夸张的是英国媒体在吹捧在北非的阿拉曼战役的重要性,因为这是第一次英国的军队击败了德国的沙漠之狐隆美尔,但是这北非战场根本不重要,无论输赢对整个战局根本没有任何影响,但是不管,这是英国人打的,所有的历史教科书上都有这么一段。而且连我小时候看的书《世界五千年》也有这么一章节写北非的阿拉曼战役。这说明了仗打得好不好,重要不重要,媒体和历史的记述者的力量很重要,虚弱的大英帝国需要蒙哥马利元帅带来胜利,书本和电影就为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创造出一个大大的胜利,哪怕只是小小的。

 

历史的视角

西方的历史书籍,尤其是教科书,往往也是反映出统治者的视角和叙事,而且充满了对历史的扭曲和误读。像我这样来自祖国大陆的人,固然从小就是对学校教的教科书充满了警惕;但令我失望的是,许多人来到了海外,却不分青红皂白地投入到另一套教科书的话语体系,丧失了可贵的批判精神。这样的人是看不清世界运作的本质的。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适先生说得不够精确。历史是一个风情万种的青楼女子,她可以为你抚琴,月夜下一起啃大闸蟹,喝一壶清酒,也可以杨柳岸晓风残月,但也要小心她生起气来对你河东狮吼,让你拄杖落手心茫然。

喜欢JollyRo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JollyRoger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博论天下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