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博论天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刚果总统怒斥西方记者:你们有什么资格给我上人权课?
送交者: JollyRoger[★★★★周而不比★★★★] 于 2024-05-17 13:50 已读 1253 次  

JollyRoger的个人频道

一、给我们发展中国家上人权课,你们西方问过自己配了吗?

这两天我在上网时刷到一条新闻,信源是法媒“法国信息频道”(LCI),说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总统费利克斯·齐塞克迪(Félix Tshisekedi)于日前接受了LCI主持人达里厄斯·罗切宾(Darius Rochebin)的专访。双方在这次访谈中谈论了很多话题,而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莫过于他们对于中国/俄罗斯、西方和非洲三方的看法。

齐塞克迪:“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西方)要摆正自己的定位,重新审视西方和非洲的合作关系。不要再将我们视为‘下等人’(inférieurs),不要再以高高在上的教师爷自居,而是将我们视作真正的合作伙伴,可以与之进行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业务往来的合作伙伴。如果这一点能被(西方)重新考虑,我认为这就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罗切宾:“请问您如何看待中俄两国在非洲的经营现状的?很显然,无论是中国也好,俄罗斯也罢,它们都不是西方民主国家,但它们却都能在非洲经营得有声有色。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点的?”

齐塞克迪:“那是因为它们不像你们西方这样对待我们,中俄确实是来到非洲,但它们不是带着傲慢而来的,它们也不会像西方那样,一上来就要冲我们说教。你懂的,说教什么的真的很烦人。”

罗切宾:“所以,您的意思是,您认为中国人或俄罗斯人目前在非洲比我们西方人表现得更好吗?”

齐塞克迪:“哦,那当然了!你或许不太了解非洲的现状,这可真是遗憾呐。因为历史和地理等原因,我总说欧洲是我们非洲最好的伙伴。非欧两大洲挨得很近,可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在文化上却是如此相去甚远。我真的搞不懂,为什么你们西方人总是想着要来给我们非洲人上课,例如上人权课。”

除了LCI之外,非洲的法语媒体(perfection243)也对齐塞克迪的这次专访进行了报道。而且,相比法国媒体,非洲媒体在相关报道中使用的词措更加值得玩味:

齐塞克迪强调了中俄两国在非洲大陆上的崛起,宣称“他们将成为非洲最大的赢家”。这一说法凸显了非洲国际关系范式的转变,即从过去在经济和政治上高度依赖西方(欧洲)的传统模式,逐渐转向更加平衡的多元模式。

对于中俄两国在非洲的苦心经营,齐塞克迪将其与西方国家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比较,并明确表示前者明显“表现得更好”,因为中俄“不会假模假样地教训非洲”。

非洲媒体认为,齐塞克迪的这种比较反映出了非洲国家对其国际伙伴在外交风格上的期待。翻译成人话,意思就是:非洲国家也希望能在外事活动中被其他国家,特别是那些在国力上比非洲国家强得多的国家能给予它们应有的尊重,而不是三句话不到就开始摆出一副教师爷的臭架子,动辄就要教育它们“人权”这类看似高大的西方名词的四种写法。

除此之外,非洲媒体还提到,在专访过程中,齐塞克迪还对西方国家在所谓“民主”议题上的双标嘴脸进行了尖锐地批判。

罗切宾:“(非洲与中俄的合作)是以牺牲‘民主’为代价的,这个事实难道就不会对您造成困扰吗?它们可都是威权政府啊?”

齐塞克迪:“你给我翻译翻译什么叫‘民主’?”

罗切宾:“在一个民主体制国家和生活在一个威权体制国家,这二者肯定是有区别的,我可以向您保证,这其中的区别大了去了。”

齐塞克迪:“什么是‘民主’?去年5月我去了一趟中国,我在私下和我遇到的中国人交流了一番,他们告诉我,他们很高兴自己能生在中国、活在中国。中国人对他们国家的制度都没什么不满,我又有什么资格来评判人家制度好不好呢?人家的制度民主与否,轮得到我一个外人去置喙吗?”

顺着罗切宾抛出来的这个话引子,在聊完中国之后,齐塞克迪话锋一转,然后又谈起了欧洲的民主现状:

“欧洲的政治局势并非你们西方人平时向我们吹嘘得那么河清海晏、相安无事。恰恰相反,我们注意到了眼下动荡的欧洲政局,现在巴黎不正闹着抗议示威游行(指法国民众声援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吗,虽然还没有闹出人命来,但那也不是在示威吗?”

不仅如此,齐塞克迪还说:

“你们西方总说自己有多爱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可当我们刚果还有卢旺达发生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时,你们干什么去了?你们什么也没干。

二、“中国每次来访,我们就多一座医院;西方每次来访,我们就多听一场讲座”

LCI把罗切宾对齐塞克迪这段采访切片视频的切片发到了推特(现在叫X)上。这段短视频现在在推特上的传播热度还挺高,发出来仅短短一天的工夫,播放量就超过了205万,评、转、赞也各有350多条、4800多次和1.2万多个。

不止LCI的原始推文,在很多转载了这条推文的推特大X那里,相关动态的浏览热度也是动辄以数十万计的,还有不少英语网友在相关动态的留言区里留下了自己的评论。而在众多评论之中,有这样一条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

“我在非洲工作生活的时候,有很多非洲朋友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中国每次来访,我们这儿都会多一座医院;而英国每次来访,我们只不过是多听了一场讲座”。”

我之所以会觉得这条评论有趣,是因为我之前也曾在《外交政策》和《卫报》等西方主流的媒体上看过和它差不多的表述:

正如一位肯尼亚官员所言:“每次中国到访,我们都会得到一家医院;每次英国到访,我们都会多听一场讲座。”

虽然我直到现在也没能查到这句话究竟是出自哪位肯尼亚官员之口,但既然那么多西方媒体自己都引用了,这就足以说明,这番话背后的道理和它所传递的中心思想,它们本身应该也是知道的。能不能认同且另说,但起码它们是能理解的。

谁都不喜欢口惠而实不至那一套虚头巴脑的东西,非洲国家领导人和民众也是人,人家也有自己的客观发展需求要满足的,怎么可能单凭你们西方几句虚无缥缈的“人权”“民主”就糊弄过去了呢?何况你们西方人说话的语气又是那么地难听,“口惠而实不至”就算了,关键是西方在和非洲打交道时连起码的“口惠”都做不到。

人家齐塞克迪好歹也是堂堂的刚果(金)总统啊,你们西方媒体在和人家说话时的口气那像是在采访一个国家元首吗?我反正是感受不出来,罗切宾那副局高临下、趾高气扬的派头哟,与其说他是个主持人,我看倒不如说他是个审判官更合适。他不是代表法国媒体来采访齐塞克迪的,而是代表他背后的那套西方价值观来审判齐塞克迪的。

我完全可以理解齐塞克迪在访谈时说的那些话,而且深表支持。我能感受得出来,他大概是被罗切宾带的节奏给冒犯到了,所以才会在回答时使用偏强硬的词措。但这能怪齐塞克迪吗?我觉得不能,他的回答合情合理、有据有节,他也没有说什么过激的话,基本上只是在就事论事而已。到底是一国元首啊,要是换作是我这种市井大妈,我都不好说我会不会在这种场合和西方记者当场怼起来。

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民众,我对齐塞克迪在采访中提到的那些观点深有同感。我们广大发展中国家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教你们西方怎么做事,所以请你们西方最好也不要上赶着当我们发展中国家的教师爷。你们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但是与其绞尽脑汁地想来“指导”我们的内政外交,你们有那闲工夫还是多琢磨琢磨自家的百姓生计吧。我们人民的福祉,我们自己会劳心劳力了,就不劳你们咸吃萝卜淡操心了。

我们穿的鞋是不是合脚,我们的脚丫子比你们的嘴皮子更清楚。削足适履绝不是一个正常国家在谋求发展的过程应该秉持的理性思路。鞋不合脚,应该被换的是鞋而不是脚。如果同样的一双鞋要求普天之下的人都要穿着它才能走路,穿不上就得把脚趾头给剁了,那么这样的一双鞋,它哪怕号称是用水晶制成的,我看不穿也罢。

多谈点实实在在的中式民生,少扯些虚头巴脑的西方民主。西方那一套价值观不是地轴,不是整个地球都非得围绕着你们打转的。西方人能吃上饱饭也就是过去这几百年的事情而已,居然就想着用自己在短短几百年里形成的价值观去主导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你们西方难道不觉得你们的想法有点狂过头了吗?

罗切宾采访齐塞克迪的这段时间,恰逢我方出访法国。5月6日,外交部官网上刊登了我方此行在法国《费加罗报》上发表的题为《传承中法建交精神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的文章。这篇文章引用了《中庸·第十章》里孔子教导子路的一番话,我觉得用得就很好、很到位,既适合作为今天这期内容的结尾,也适合作为送给包括罗切宾在内的广大西方人,尤其是西方政客和西方媒体人的寄语:

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喜欢JollyRog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JollyRoger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博论天下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