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博论天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建体立极,直透本源-----顺便澄清一个重大的学术误会
送交者: 余东海[♂★★义勇兵★★♂] 于 2021-11-13 16:37 已读 3454 次 1 赞  

余东海的个人频道

建体立极,直透本源-----顺便澄清一个重大的学术误会
6park.com

  6park.com

余东海
6park.com

6park.com

天无人格,朱子有明确说明。朱子曰:“气能凝结造作。理却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语类》) 理气之理即道器之道,天道。无情意无计度,自然无人格。 6park.com

  6park.com

朱子曰:“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只是一个理而已。”又曰:“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 6park.com

  6park.com

朱子又曰:“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合而言之,万物统体一太极也。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极。”(《朱子学的》,明丘濬编)为之譬曰:“本只是一太极,而万物各有禀受,又各自全具一太极尔。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而见,不可谓月分也。”(《语类》) 6park.com

  6park.com

原朱子之意,天理即太极,即超然于天地万物,又潜在于阴阳、五行和万物之中。天地中的太极,即是万物中各有之太极。 6park.com

  6park.com

或问:“既然天地一太极,意味着太极是唯一;又说人人有太极,物物有太极,意味着太极无数无量之多。那么太极到底是一还是多。”东海答:一就是多,多就是一,既一既多,一多相即。 6park.com

  6park.com

注意,朱子说天道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无碍于天道之生机勃勃,无碍于“维天之命,於穆不已”,就像易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无碍于感而遂通。 6park.com

  6park.com

《易经•系辞上》说:“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知即主持、主导义。乾元负责开始,坤元负责作成,乾如帝王,坤如宰相,各有侧重,太极是乾坤二元统一,无为而无不为。具体造作的是气。然又理气混融一体,不可分离。朱子说:“气则能凝结造作,理却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只此气凝聚处,理便在其中。” 6park.com

  6park.com

牟宗三先生说朱子的理“只存有而不活动”,阳明的理“即存有即活动”云,误会也。朱子天理和阳明良知,本质无别,都是活泼泼的。朱子《仁说》开宗明义:“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天理即天地之心,于人为天命之心即本心。 6park.com

  6park.com

本心无限而作用有序。特做一喻于左:每个人一生下来就获得一个存折,同样存着一笔无限大的巨款,但每个人从小到老每天所取额度有限,圣贤可以多取用一点,也很有限。即使有圣贤将寿命延长到亿万劫,永远取之不尽。 6park.com

  6park.com

这个存折就是每个人的本心。本心的伟大神妙,超绝言诠,不可思议,不是任何人凭意识可以想象的。别说意识心,就是潜意识,也只是本心微乎其微、微不足道的一点作用而已。如果本心如天,意识只是浮云一片。 6park.com

  6park.com

格致诚正就是为了找到这个存折,明明德就是找到了这个存折,自强不息就是每天尽其所能、最大程度地取用之,用之于修齐治平。有权位则行道,让天下人找到或知道这个存折;无机会则传道,把这个存折的机要、也就是性天真谛、王道大义传承下去。这就是圣贤君子的责任。 6park.com

  6park.com

佛道都知道这个存折的存在,大师们大多找到了。但两家学说的缺陷注定了他们只有一只眼,看存折不全,只知内圣之财,不知外王之用。某些人还总是试图超前、超大地取用。飞机潜艇发明之前,就想以肉体或精神的方式入海飞天;在天下同归于仁、群体长生不老之前,就想自己先亿万斯年地长寿起来。 6park.com

  6park.com

为了更直观形象地说明问题,以上以存折喻本心本性。但比喻总是有限的,经不起推敲,取其一端耳,姑妄读之可也。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对于东海的性天论,从容微友言: “东海先生的神本论,其实是理神论与心神论混搭,但关键处尚未釐清。理神论的儒学重客观面性天之尊,今天多有学人沿此一路而进,以为性天之尊挺立,即可对治王学末流之荡越。但理神论恐怕是一个未能自我圆足的系统,尤其放在儒家的脉络下,「天道」既是道德实践根据,又是天地万物的存在根据,但「天道」本身不具人格性,此点最为主智神论所诟病。即世界既然是一个有价值意义的世界,但产生此世界的本体自身却不具人格性,「天」被定义为不是一个智慧体,但却能创生一个具有道德法则与价值的世界,这如何可能?所以沿客观面性天一路,不再追问则已,若再追问根源,走向智神论也是一条可能的出路。但智神论亦有其自身的难题,尤其经过过康德批判哲学,很难客观地立起来,很可能只是先验幻象在作怪。而且沿智神论的思路走下去,势必又走到人神二分、主奴对待的格局,这势难为主体性已充分觉醒的儒者接受。理神论与智神论都不是儒家义理发展的理想方向,然则心神论又如何?儒家的心性之学,说明道德自主非常有劲道,但用之说明存有根源似仍有推进空间,个人之心如何生天生地?难道你的历代祖先也由你此心所生?这里或应进一步援佛入儒,把本心本性定义为法尔本初之心性,此心性无始以来就是一个智慧体,由此智慧体产生道德法则与天地万物,这比非人格化的理神论顺适。现实各别个人之心性,则是此法尔心性之坎陷,如此即不会有以个体之心生起自己祖宗的问题。法尔本心为无限心,性天之尊则是此无限心之客观面向,与个体之心不即不离,如此既可保住超越的性天面向,不致荡越,又免于神人二分而陷入主奴对侍。未来的儒学发展,应有人对此作进一步诠释。” 东海曰:这段话不无见识又有所蔽。吾之神本论就是仁本论,不是理神论与心神论混搭,而是两者的圆融。认为吾关键处尚未釐清,是其有所不明耳。特说明两点。 其一、人无人格而能创生一个具有道德法则与价值的世界,恰恰体现了天道之超神。种子无香,生根发芽长树开花则有香。天如种子,人格和人格所属的道德法则与价值就如花香。如果种子本身有花香,那反而有问题了。香要花开以后才有,人格要人类出现以后才有。 其二、关于本来心性,何必援佛之说。本心本性无限,法尔如是。退藏于密则有道心之微,推之而上则有天道之尊,分而言之为二,合而言之则一。此是吾儒故物,先圣先贤自有实证,何必援之于佛。至于现实各别个人之心性,自然受到肉体生命的限制和禀性习性的遮蔽,何待佛解。 6park.com

  6park.com

从容中道又言: 6park.com

  6park.com

“儒家讲仁心创造生发很能把握核心,建体立极,直透本源,但对果后境界之具体描述,不如佛教详尽,这正是儒佛可互补处。天下至理,儒家没说的给佛教说了,佛教没说的给儒家说了,两者本可相资为用,只是世间习气,必欲出主入奴,宗一教必贬低他教方能心安,此实障道之缘。” 6park.com

  6park.com

东海曰:建体立极,直透本源,这八个字对儒家内圣学赞肯甚是准确,收下了。不过我不赞同儒佛相资为用之说。佛有佛果,儒有仁果。仁果一分为二:个体之果,君子也,最高为圣德;政治之果,王道也,最高为大同。 6park.com

  6park.com

四书五经对果后境界有很多具体详尽的描述,《论语·为政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章,描述的就是儒士、君子、贤人、圣人等道德成果;《礼记·礼运篇》描述的则是对小康王道和大同王道的政治成果。 6park.com

  6park.com

关于人天之理,儒佛说法不同,儒家所说最为真实中正。两家道不同,理有别,可以并行不悖,甚至某些方面不妨相为谋,但切不可将佛理渗杂到儒学中来。当然,圣经煌煌,也无法渗杂。儒佛并尊者,只能导致自己思想混杂,沦为杂家。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顺便澄清一个历时颇久、影响极大的误会,认为理学吸收了佛道的思想精华又不肯承认。说吸收是客气,不客气的说法是窃取,偷了两家。不仅佛道之徒如此说,很多世俗学者也人云亦云。甚至一些儒生也跟着说,将吾儒故物说成他家之物,俨然要坐实程朱陆王之不诚。 6park.com

  6park.com

其实这个说法,不是无知误会,就是有意诬蔑。程朱陆王,贤之大者,何等人物,焉能窃取他家精华还不承认。我在《宋儒与理学》一书中早就指出,理学是宋儒,鉴于儒门淡泊,为了因应时代需要而反本开新的结果。 6park.com

  6park.com

程朱理学的一切原理、理义无不立足仁本,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一以贯之。说宋儒受到佛道的某些刺激和启迪则有之,说吸收佛道思想则非也。(北宋五子中周敦颐受道家影响略重,不能代表理学,二程不师承之。)东海曾浸淫佛道两家颇久,颇受启迪。但我的仁本主义思想是纯粹的儒家。我想程朱亦如此。 6park.com

  6park.com

别说程朱,即使陆王,对于佛道两家,也颇能辨精析微,颇为警惕。至于一些后学,于佛道有所沾染甚至滑向佛道,那是后学的问题,与程朱陆王无关。特录阳明先生《年谱》中师弟一段言论共参。 6park.com

  6park.com

张元冲在舟中问:“二氏与圣人之学所差毫厘,谓其皆有得于性命也。但二氏于性命中著些私利,便谬千里矣。今观二氏作用,亦有功于吾身者,不知亦须兼取否?”先生曰:“说兼取,便不是。圣人尽性至命,何物不具,何待兼取?二氏之用,皆我之用:即吾尽性至命中完养此身谓之仙;即吾尽性至命中不染世累谓之佛。但后世儒者不见圣学之全,故与二氏成二见耳。譬之厅堂三间共为一厅,儒者不知皆吾所用,见佛氏,则割左边一间与之;见老氏,则割右边一间与之;而己则自处中间,皆举一而废百也。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6park.com

2021-11-12余东海集于邕城青秀山下独乐斋 6park.com

首发于儒家网


贴主:余东海于2021_11_13 16:39:08编辑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10 银元!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10 银元!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10 银元!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10 银元!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10 银元!

喜欢余东海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余东海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博论天下首页]
余东海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