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再来香港,我有了很多新发现,新感受
疫情放开马上一年了,但是国民的出行热度非但没有随着时间变长而降低,反而在各个方面不断刷新着“中断了几年的”数据和纪录——进入2023年以来,随着中国的全面放开,和世界各国的联系全面恢复,国内的旅游业出现了人人称之为“疯狂复苏和刷新历史记录”的时期——当然,出行人次不断刷新,但是花的钱——也就是国内旅游收入上半年还是不那么理想,疫情三年,老百姓花钱谨慎多了——当然,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人们的热情和意愿开始随着时间大增,不管是珠三角,长三角还是成渝地区,京津冀,文化和旅游确实异常火爆。当然现在也许到了可以称之为“报复性出行和消费的阶段”——不过目前我还是愿意把它圈在“假期出行”这个范围,毕竟从日常的消费数据来看,经济消费处于“经济阶段”——尤其是年轻人花钱越来越谨慎,越来越“务实”了。目前,在国家各部门推出各种政策利好促进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及各项经济数据越来越乐观的情况下,今年的国家发展目标还是能够实现的。
说完全国大背景,我还想谈谈香港——全国旅游经济一团热闹的时候,香港当然也不能落下。国庆再来香港,我确实有不少新发现和新感受,虽然很多仪式和节日布置都是一如既往,但是不得不说,人心变了,社会的情绪和氛围改善了不少,这一点尤其重要。从2019年到2023年,这中间除了对香港损害极大的“港版颜色革命”就是三年的新冠疫情,香港经历的这一切说到底都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一切——内地人对香港开始生畏,甚至心生厌恶,尤其是近在咫尺的深圳,那种美西方在其他国家发动的颜色革命,暴力活动就发生在不远处的感觉,确实很让人不后怕,而且香港黑暴持续时间久,破坏力度大,针对内地人,爱国者的伤害很深,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修修补补,不少香港人对内地人的那种敌视和歧视都没消失。当然,最开始内地人去香港还是有点不适应,尤其是在很多习惯上,甚至是到香港完全就是到了别人甚至是“外国”的感觉。但是如今内地人去香港越来越自然,越来越强势(这个当然是针对部分本地不友好的人群),这个和中国人去外国遇到那些不好的人和事情采取越来越强硬的态度和做法是一致的。只是有一点,外国很多东西是不可能改进的,但是在中国的土地上,香港的很多方面却在不断改善。
香港人到底能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改变对大陆的感情和正确的认知和国民认同感,自豪感?服务业者的服务态度能否进步?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转型,民生改善到底能否实现?这些我个人的看法只能说保持审慎乐观,香港这个社会和内地差别太大,不管是制度上还是人的思维,虽然都是中国人,但是由于高度和美西方绑定(制度,法律,金融等等——未必是坏事),严重依赖美西方,当然也有祖国的强大背靠,但是香港始终不能按照纯粹中国的社会去看待。香港人有自己的精气神,但是也有自己的很大的局限。疫情前的黑暴期间,香港人被资本集团裹挟,被美西方反华势力怂恿下,发泄着“越来越不如大陆人”的气愤和仇视——完全就是美西方接着香港泄自己越来越不如中国的无能狂怒。要知道香港的问题很复杂,也根深蒂固,看似是个国际大都市,但是由于和美西方捆绑严重,实际上也像衰落的美西方一样越来越不行——当然,这里是不引入祖国大陆的强力支持。早些年去香港,不管是内地游客还是生意人,都好像是去到了新世界,那里的傲慢和发达始终相得益彰,显得正常。但是如今或者说未来,这些都不再合理,正如同美西方的那一切野蛮和傲慢,发达和领先,在我们这里也不再有什么优势。中国的崛起带来了全体中国人的觉醒。
香港,高楼林立,金融发达,旅游业在全球知名,但是这些都是在美西方极力夸大和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的,未来的香港是要和祖国高度融合的同时继续保持对全世界的开放——我曾经不止一次说过,香港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虽然和大陆紧联,但是却完全像个西方世界一样的存在。中国即使强大到世界第一,美西方人的思维和习惯还是会尽量借助于香港这个缓冲地带,“中国之窗”来看待,来进入,来理解中国。但是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又哪能只靠一个小小的香港来透视给全世界呢?因此,更具体的来说,香港是美西方那一小撮人看待中国的特殊平台——至于the rest of the world,更大的国际社会还是需要通过北京,深圳,上海,广州这些中国独特制度下的成功案例来直接认识,学习中国。
大湾区成为了珠三角的升级版本,照顾到了各方的利益,同时也成为了更大的经济增长极,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智慧和经济潜力,同时让香港社会看到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机遇,香港人失衡的心态也需要慢慢调整了。香港的问题当然还很多,不管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低效能,社会财富的高度集中以及法律的缺陷,以及一心只求利益的冷漠社会,阶级固化的现状,增长乏力的经济等等,产业结构的高度中空等等,香港遇到的问题还很多,虽然国家给了太多的机会和平台,但是香港人也必须要自己争气才行。而首先最需要香港人做到的就是好好认识自己的祖国,好好融入自己的国家,善待自己的同胞,香港人没资格傲慢了,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下大力气做事来赶上内地——而向西看的眼睛早就需要转回来了。
香港的街头,内地游客占了绝大多数,国旗,特区旗帜到处都是,节日的气氛很浓,维港两岸依旧繁华热闹,只是这些让人看不到新鲜感的“一成不变”确实早就满足不了新时代,像极了香港社会真的很需要努力创新进取的样子和状态。节日气氛很浓,但是香港人对国家的情感到底如何?还是不好说。
搭个地铁,高铁就来香港,两个世界来回穿梭,快速转变的感觉还是很容易生出最真实的对比和感受——从羡慕到淡定再到稀松平常,深圳人,内地人对香港的感受慢慢平常了下来。反倒是港人到深圳过周末,疯狂买买买的时代彻底开启,内地不再对港货那么有兴趣,香港经历了未彻底融入世界的内地给够了香港“世界之窗”的作用和利益后,不思进取的香港彻底沦为了内地人不感兴趣的采买的目的地的整个阶段——现在国人想买什么要么直接线上,要么直接去外国,香港需要思考如何在身份和作用彻底被淡化之后的转型——香港还重要,但是香港对于内地已经不是香港人心中过去的那种重要了。内地的日新月异,香港的一成不变;内地的谦虚大步前行,香港的傲慢原地不动。内地人现在来香港纯粹就是为了来旅游,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对香港的重复性前往不再感兴趣——香港的出路到底在哪?这确实是香港人需要好好反思的地方。
当然,笔者也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毕竟香港这几年经历的一切和长久存在的问题,笔者在隔壁的深圳一直在观望和思考,香港社会的矛盾说复杂也复杂,但是即使是各方力量角力,只要特区政府能够下定决心改变,国家也绝对是大力支持的——我们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即使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敢说自己不为人民服务,而且不能总是等待,留给香港的时间并不多,跌入谷底虽然早就成为了过去式,但是不代表香港社会可以盲目乐观。新加坡可以作为香港的学习对象,深圳如今也可以成为香港的学习目标。何况,深圳等地在已有的巨大成就上还在持续发力,香港确实需要做的还很多。
当然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绝对是自知问题所在,如此看来香港需要一批觉醒者,实干家和真正的爱国者。
香港的幸运是什么?美西方经济腾飞,英国前殖民地下获得的先进?并不是。说到底还是祖国经济发展给其带来的机遇和利益。只要中国的崛起才能带给香港社会真正可持续的,更大规模的好处。美西方的眼里,香港到底是什么?我们很清楚,但是香港人不清楚。目前来看,香港面临的问题还是不能完全交给香港社会来解决的,国家还是需要引导香港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