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新四军贺甲战斗详报
送交者: 静水[品衔R1] 于 2013-09-18 6:58 已读 1537 次 1 赞  

静水的个人频道

九里镇战斗详报

—一第1支队2团与新6团之l、3两营对村落据点的进攻战斗——

1939年11月8 日至9日



    一、情况

    (一)一般情况  

    1.我六团在十月下旬,于镇句、镇丹道上进行大破坏后,丹阳之敌曾两次下乡搜索均经我六团及丹阳独立支队在麦溪、延陵一带予以痛击。同时我六团便衣队于十一月七日又进入丹阳城内,击毙伪警两名,夺获步枪两支。因此敌人积极活动,寻找我军目标,企图布置“扫荡”。

    2.当时敌在丹阳附近各据点之兵力分布如下:

    丹阳——邹甫部队五百余人; 

    珥陵——小寺部队八十余人;

    宝堰——武村中队百二十余人;

    白兔——猪股小队五十余人;

    直溪——久田小队五十余人。   

    以上敌人,虽有出击“扫荡”企图,但因准备尚未充分,兵力亦未集结,且敌新从杨柳铺之友军防地取得一部战果,故其官兵更行骄悍,而敢于以小部队轻易下乡游击。

    3.当时我六团一、三两营及孔、樊、巫等地方武装(五百余人)集结于九里以北之巷里、后[巷]、前谭巷附近一带;二团三营则随六团行动,驻汤巷里;独立支队驻贺甲北之西巷;二团在司令部附近整训后,本拟向溧武路开进,旋因条件不足,改受新的任务北来,驻在宝堰以南,西旸东北之王家、生地、罗所一带伺机而动。  

    4.敌于十月七日在小茅山附近(博望以北)受我二支队特务营之一连伏击修路队后,即调集兵力约三千余人,分十一路向该地进行包围攻击,所以金、丹附近据点均呈空虚。

    (二)局部情况   

    十一月八日午前七时,六团在余巷得情报如下:  

   “宝堰之敌八十余,昨(七日)夜由宝堰出发,本日(八日)午前二时经九里,四

时到达延陵,四处搜索,企图寻找我军目标而袭击之。”

七时三十分,六团又据侦察报告:(《新四军与苏南抗日根据地》下册852页)

“进据延陵之敌,仅数十人,附有轻机三挺,掷弹筒两个,刻已折返原路,向九里行进中。”

(三)政治情况

延陵、九里附近为我军游击地区,群众抗战情绪甚高,抗日团体之组织亦颇普遍,而直接参加我军从事抗战工作者亦不在少数。敌人曾经两次烧杀延陵,占据该镇,建立据点,企图控制该区,设立伪组织。自经我二团将其据点摧毁以后,使其伪组织无法建立,居民大快,对敌仇视更深。

(四)其他

九里、延陵附近,湖沼密布,港汊纵横,村落森林亦颇稠密,利于我军转移、穿插和隐蔽。虽然四面有丹阳、珥陵、直溪、宝堰、门兔等处之敌据点围绕,但该区群众较有组织并有斗争经验,汉奸不易深入,故敌屡次向该区“扫荡”,我军均能取得先机之利。

二、决心与部署

(一)战斗仟务

当时我在宝堰、延陵间待机,为打破敌人“扫荡”计划,准备从运动中先消灭敌人少数下乡部队,因此决心袭击由延陵折返九里之敌。

(二)决心根据

1.当时敌人适从杨柳铺之友军处取得一部战果,傲慢异常,敢于轻易下乡游击。我为调转敌人,援助友军,所以采取积极的行动,以争取从运动中歼灭敌人。

2.估计敌人此次出击,意在寻找目标,侦察虚实,进攻我军。但此次敌人所到之处,均未发现我军目标,我在翼侧,当不注意,因此决心乘敌不备,采取急袭而腰击之。

(三)部队布置

1.以丹阳独立支队派兵一部,驰赴九里、宝堰间之于桥村设伏,断敌归路,另以一部位置于北面雨村,向敌侧射以迷惑敌之进攻目标。

2.孔、樊、巫部即分任对丹阳、白兔、珥陵各方向之警戒。

3.六团一、三两营配合夹击敌于九里、贺甲之线而歼灭之。

4.同时通报二团驰援。

三、政治工作

(一)战前动员

l.召集营级干部,解释此次战斗的意义和争取肿利的条件和把握。

2.在战士中,由排、班长传达我们的任务及提出战斗比赛,以完成十一月份突击计划。

3.全体政工人员有计划有组织地动员群众,帮助我们做救护伤兵等工作。

4.军事指挥员在队前讲话及部队行进中都有相互的配合。

(二)战斗中的活动

1.发现敌人时即能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因此而克服了个别新战士的恐惧现象。

2.在战斗中,战士都能服从指挥,不管情况如何变化,都不紊乱次序。(853页)

3.三餐不吃饭可以与敌人对峙而坚持战斗到底,天雨衣服湿了也不发怨言。

4.做到了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所有伤员自己带枪爬下火线,并未有影响其他战斗员的信心。

5.充分发挥了阶级友爱精神,如互相帮助抬伤员等。

(三)战后工作

1.战斗后,政[治]指[导员]和战士都进行这次战斗意义的解释。

2.对于这次战斗的经过,连队召集会议,检讨和研究作战中的经验教训,军政干部对战略战术上的学习情绪。

3.对战后的政治的组织和军事行政的组织,都能重新整理和保持了工作的不间断。

    4.处理掩埋[烈士]和慰问伤员。   

四、战斗经过  

(一)战斗实施    、

1.八日午前七时,我六团一、三营驰赴九里,在九里附近与敌遭遇,发生激战。我将敌压迫至塔路头附近小高地,敌又顽强抵抗。我一营随即向该小高地包围冲锋,敌不支而向贺甲村退却,我即跟踪追击,至小湖前时,三营九连亦已从敌左翼迫近贺甲村正面之小桥。敌见我军追击猛烈,遂即施放毒烟,于是我多数中毒退下,敌亦乘机以机枪向我猛射,我之三、九两连当即牺牲二十余人,三营刘营长因最后退下,遂于小湖边光荣牺牲。

2.我六团团长见三、九两连退下,同时见敌伤亡亦重,士气沮丧,决心通报二团请其增援,将敌全部歼灭,同时令三、九两连占领塔路头西北高地,以迄韦家之线坚持战斗。

此时,二团三营及独立支队在西巷方向,战况沉寂。  

(二)情况进展   

1.是日午前十时,二团团长在王家村接到六团来函略称:

“敌仅数十名,已被我消灭一部,现敌退据贺甲与我相持,即希增援歼敌。”

二团团长当时判断敌人必多,于是遂令二营在生地、罗所掩护电台不动,即亲率一营驰援,由王家村出发,经堰坡桥、张庄之线,于午后一时到达贺甲村西北。此时六团三营亦已进至南、北雨庄附近。在西巷之独立支队及其派出在于桥村警戒之一分队,当六团退下时,已经全部转移到贺甲村附近。

此时,二团长即令三营以一个连向贺甲村北端,一营以一个连向宝堰警戒,以一个连向贺甲村西北端,六团则向贺甲南端协同进行总攻。   

2.二团三营因强攻贺甲北之木桥,遭敌逆袭,反复冲锋,白刃肉搏,结果伤亡三十余人。二团一营从贺甲西北进攻,因地形开阔,在敌火下运动,亦遭受杀伤。正酣战间,大雨骤至,同时得到于桥方面的警戒报称:白兔之敌数十人,经江口村来援。于是攻击未下,我一营全部撤至韦家,三营亦停止进攻。直至黄昏,未见敌援到来。此时贺甲西端高地之敌,亦全部退入贺甲村内,占据该村南端大祠堂,准备固守待援。   

(三)贯彻决心(八日黄昏)   

我二、六两团团长当即会商,估计现在据守贺甲之敌不止四十余人,以其轻重火器及(854页)散布在村沿之敌军数量所见,除已伤亡者外,残敌尚有八九十人,出此可知原驻宝堰之敌,当已全部出动,但白兔、直溪少数之敌,预想其在夜间必不敢冒险轻进,而且是夜大雨,行军困难,即使句容、金坛、丹阳之敌来援,亦须于明日早晨始能到达,现退据独立祠堂之敌,士气大减,表现恐慌,我宜于明日拂晓以前布置完毕,歼灭当面之敌。

因此,决心赶调二团二营前来增援,以期增加有生力量,扩张战果,同时即令二团之一、三两营及六团稍向后移动,入北雨、韦家、张庄、塔路头等处,稍事休息、调整,进行政治动员,准备在拂晓进行第二次总攻,并留少数部队担任各方警戒。

当晚战况沉寂,敌军是否乘夜增援真相不明,惟照翌晨观察所得并据群众报告,当夜宝堰方向确增来敌兵八十余云。

(四)九日战况

1.九日午前四时,二团二营由生地、罗所赶到韦家,我即布置部队,令六团(缺二营)担任向延陵警戒,并箝制贺甲东南之敌;二团三营以一连兵力扼守贺甲北端桥梁,以两个连绕过西巷,进攻贺甲村北面;二团一营以两连兵力向贺甲西端进攻,以一个连警戒于挢;二团二营则向贺甲西南进行主攻,拂晓时攻击开始。

2.我二团二营之四连先以一排兵力摸索前进,将近独立祠堂,不意敌从草堆之中冲出向我突击,我四连之一排即与敌人搏斗,因众寡悬殊,被敌压退。四连二排随即冲上,又与敌进行肉搏,纠缠未下。我四连即全部冲上,奋勇冲突,敌始不支,仍退守独立祠堂。我四连跟踪追上,复受敌侧射火力之杀伤,牺牲二十余人,当即稍退,停止在祠堂前地坚持抵抗。

此时,二团一营已开始向贺甲西端进攻,因方向错误,摸到二团三营阵地前面,如果不是三营正在放火燃烧敌之侧面房屋,火光辉明,则险遭误会。不久,一营退回,再行进攻,而三营攻击又已停止,因此动作未能协同一致,使得敌能分头顽抗。

3.午前九时,我尚攻击未下,但敌已死伤大半,退据独立祠堂之敌已成瓮中之鳖。我之所以两次围攻未能最后彻底消灭残敌,均由于各级干部执行命令机械,并有少数表现犹疑,同时未能协同动作所致。因此我团指挥员定下最后决心,严令各营准于午前十时,同时进行强攻,誓歼残敌。

4.午前十时,我第三次总攻开始。残敌数十人,因弹尽援绝,深感震骇,遂迅速退出独立祠堂,拟向殷家、江口方向突围出走,适遭我三营侧击,全部歼灭,并俘虏七名。

当时我二团主力即向祠堂突击,不期该祠堂内尚留存敌之伤兵数人,以机枪堵住大门,拼死顽抗,使我不得进入。敌之全部轻重火器皆在祠堂之内。我×连副排长奋不顾身,三次冲锋,受伤三次,夺获机枪一挺,最后光荣牺牲。

于是我将该祠堂围住,至午后一时,正待最后歼灭残敌,此时金坛之敌二百余人已由直溪到达九里,丹阳之敌百余人亦经香草河进抵北岗来援,我为保持既得胜利及有生力量起见,遂令全部向生地、罗所方向撤退,并留三营在后掩护,战斗结束。战斗经过时间,自八日早晨七时至九日午后一时。

(五)结束

我撤退至生地、罗所后,旋即转进至句容东南乡东西宋庄一带。不久敌又转回,向九(855页)里、贺甲村继续增兵,约有三千余人在延陵、九里、西旸地区进行严密搜索,达三日后又向句容地区进行“扫荡”。

五、战斗结果

(一)影响

1.这次战斗的伟大胜利,可说是开辟了最近我军在江南战场上的新记录。因此在短短的三四日内,上海及江南方面的新闻报纸,都刊登“伟大胜利在江南”,由此证明,这次战斗的胜利是兴奋了整个江南的群众,不仅限于本军活动地区,而使广大的江南群众也加强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对本军的威望也更加提高了。有人说:新四军只能打小仗,不能作大战,特别是反共分子的造谣中伤,这次战斗的胜利,恰是一个有力的回答。同时也给予敌人一次重大的打击和杀伤,使得敌人从此不敢派遣少数部队经常下乡游击,至少也要审慎其事!

2.在我们部队方面,这一次战斗是再一次充分的表现了英勇战斗的顽强性和坚决性,使得战斗胜利的信心更加提高了,特别是新参加战斗的二团的一部分新战士,大大的发挥了我军英勇牺牲的优良作风。 

(二)得失   

敌被我击毙大尉中队长一名、小队长三名、士兵一百六十四名,共计一百六十八人。

我缴获轻机枪四挺、步枪二十八支、掷弹筒两个、刺刀三把、六五子弹一千余发、园锹一把、钢盔三顶、皮包两个、指挥刀两把、望远镜一个、防毒面具八个,俘敌兵三名(内两名重伤毙命)。

我亦伤指挥员十六人、战士一百一十人,亡指挥员十七人、战士七十七人,共二百二十人。

六、战后述评

(一)战斗中的敌我优劣

甲、敌人方面

1.优点

(1)在战斗中间,敌人再一次表现了保持支撑点的顽强性,在其动作中,也有自主性,如固守独立祠堂时,能把火力严密的组织起来,以纵射侧射火力灵活地应付我方面的冲锋,最后留在祠堂内的几个负伤的敌兵,只存一挺轻机关枪和几支少数的的步枪,尚能顽强抵抗,死不缴枪,这是他的特长。  

(2)敌人中下级干部,对部队的指挥掌握,颇为机动确实,动作突然,且善于捕捉战机,如开始在塔路头附近遭我一营袭击时,敌即退守贺甲,并以一部占领贺甲西侧高地,动作非常迅速,部署丝毫不乱。又如当我二团三营绕到贺甲北面之木桥边时,敌已布置部队突然向我袭击……其他在小动作上,也都表现出他防御部署的周密和把握到固守居民地据点的战术原则。

(3)射击能节省弹药,敌之机枪,每必确实找到我目标以后施行点击,命中与否,都有良好的射弹观察,因此能提高其命中效力。(856页)      

(4)敌在固守独立祠堂时,不久即在其附近周围进行火线作业,构成散兵壕及轻机关枪掩体,企图依靠工事,坚持待援,准备反攻,使我不能各个击破。

2.缺点

(1)兵力不足,这是敌人的一个基本弱点,这里又得到一次证明。战前因敌人已将丹阳附近各据点之兵力,大部调赴茅山一带进行“扫荡”,所以该区已是空虚。此次战斗,经约30小时,敌无来援,故其兵力不足,可见一斑。这真所谓“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当前敌人,正处于这样的境地。

(2)敌人首先对我兵力估计错误,他以为我军在九里附近,只有六团一兵力,二团尚未靠拢,所以他仅抽调百数十名兵力出来游击,因此遭我重大打击。   

(3)敌只知死守据点待援,无胜利信心,无猛冲精神,在我夜间部队撤回休息整理时,敌不能乘间秘密运动突击出走。又据战后俘虏兵之供述,当时敌在祠堂固守,因损伤甚大,援兵未到,士兵均感悲观失望,无意恋战,唯受长官压制,只得勉强支持,由此可知其上下已不协力同心。  

(4)敌之行动笨重,行军力不强,尤其在雨天,速度更为减低,如句容至宝堰三十里,宝堰至贺甲十五里之间,一共走了九小时,所以迟延了增援时间。   

乙、我军方面

1.优点

(1)进攻精神旺盛,胜利信心很高。这次战斗,特别表现出我二团作战的顽强性:如二、三两营,均与敌人反复冲锋,白刃肉搏若干次,终于将顽强的敌人击退,同时这也证明干部的指挥技能提高了。

(2)全体指挥员的自我牺牲非常好,如刘营长在小湖边光荣牺牲。这就是我们干部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的光辉例子。还有一营营部的勤务员,只有十六岁,参加战斗一昼夜,负伤不下火线,最后还缴来一支步枪,打死三个敌兵。二团三营八连的一个副排长,在最后解决祠堂内的几个残敌时,曾一个人奋不顾身,自动的直冲祠堂内去三次,第一次和第二次已经负伤,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四支,第三次冲进去,光荣牺牲了!这都充分证明了全体指挥员的牺牲奋斗精神,特别表现出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和坚强性。

(3)在战斗动作上,利用地形地物,大有改进。如独立祠堂以西以南两侧,均系平坦开豁之地,运动十分困难。我部队均能利用爬行接近敌人,以卧倒姿势掷弹十分精确,一般战斗动作都合进攻据点的要求。

(4)这次战斗,政治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如二团中间很多新的战士,刚从地方游击队改编过来,不到几天就参加战斗,虽伤亡八十余人,但丝毫不动摇。

2.缺点

(1)情况估计不确实,侦察工作不周到,弱点表现在:

①首先六团以为延陵向九里行进中的敌人,只有四十余人,附三挺轻机,但到接触战斗以后越打越多,以致不能迅速解决战斗。又如八日午前十时,六团致二团的请援信上,把敌人兵力估计过少,所以二团当初只增来一营兵力,以致失去战机。(857页)

②当面敌人究竟是多少?贺家村的情况怎样?敌人由宝堰向延陵前进时,是否在贺甲预先控制了一部兵力?又是否当夜有增援来,来的是多少?当时皆未清楚。

③敌人夜间在草堆中埋伏,祠堂内最后留存几名残敌等等,事前都没有侦察出来,而遭受其不意的袭击。

④于桥方面的警戒部队报告,白兔之敌数十人,经江口来援,于是我即停止进攻,大部撤退,但一直到黄昏,未见敌之增援到来,同时我又不侦查,所以敌情始终不明!

造成这样弱点的基本原因是:

    ①敌情变化,把握不住,不能在战斗情况中进行不断的侦察。

    ②有个别干部只懂得一般的战术原则,碰到实际情况就欠决断,因此决心犹豫,或执行任务迟滞。

    ③执行命令机械,有的只是消极地等待,而没有独立自主地积极地动作起来。

    (2)进攻部署缺乏机动性和计划性,弱点表现在:

    ①二团一营进攻贺甲西端时,只知道从正面火网下前进强攻,而不知灵活地从敌人翼侧去包围迂回;二团三营亦同样的,只是硬攻北雨庄前面之独木桥,而不设法从西巷去迂回进攻。因此两次攻击未下,而且受到比较大的杀伤。

    ②这次战斗,形成强攻,牺牲巨大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未能集中优势兵力,先行消灭贺甲村沿据点,然后一举而向祠堂之敌猛攻突击。   

    ③没有预先布置兵力,封锁敌人援兵来路,以致贺甲之敌增减真相如何,不得而知。

    (3)兵力使用不集中,某些地方在兵力部署上还不妥当,弱点表现在:   

    ①警戒部队派得太多,而且太分散,在必要时,没有把兵力集中起来突击一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去解决战斗。

    ②如二团二营,最初以一排兵力进攻,被敌击退,又以第二排补充上去,再退下。再以第三排增加上去冲。如果能在第一排与敌肉搏时,即将全速向前突击,同时其他两连即向两翼包围,那就有可能在拂晓时解决战斗。

    孙子兵法上说:“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又说“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其正是也”。

    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集中优势兵力,使用于主要突击方向,迅速地歼灭敌人,解决战斗;而且部署兵力时,应注意到所使用的兵力,不可消极地去等待敌人.或者是不起一点作用,而必须从正面,从翼侧,以箝制、突击、包围、迂回等多种方式的配合,积极的动作来最后消灭敌人。   

   (4)通信联络不确实,动作不能协同一致,弱点表现在:   

    ①六团最初包围敌人时,二团三营以所得通报欠详,故未与六团积极配合动作。如果取得确切的联络,动作配合得紧密,则甚有可能迅速将敌歼灭于贺甲村内,不至于延长到这许多时间。

②如第一、二两次的总攻,二团一营进攻时,三营未曾协同配合进攻,而三营发起冲锋时,则一二营又不协同,使得敌人辗转应战。(858页) 

所以联络的不确实,是造成动作不能协同的主要原因,同时我们的协同动作,一定要等待友邻的通报十分确实以后,再来配合动作,这也是不机动、不积极的表现。

  在孙子兵法上,把部队作战的动机和协同,比做一条蛇,他说:“击其首,则其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我们应该发挥这样的机动性和协同精神。

  (5)火力的配备和组织以及射击指挥都很差,弱点表现在:

  ①如二营攻击正面时,有许多牺牲的同志,战后检查,多半中是从背上打进去的,而且都死在敌人工事前面的死角下,为敌人火力所射击不到的地点,这是一个血的教训。

  ②据战后统计,我总共消耗弹药在五万发左右,但被击毙的敌人不到二百人,这就是说,我们平均打二百五十发子弹,只能杀伤一个敌人,这是由于射击指挥差,射击技能低,像这样浪费弹药,火力组织不严密等现象,这是极严重的弱点。

  (6)干部个人勇敢的缺点严重存在,比如二团三营长亲自去捉俘虏,二团的一个副排长.一个人三次冲入祠堂内去缴枪,虽然勇敢,这是无谋之勇,以致放松了自已部队的掌握指挥,牺牲了自己,却未能消灭敌人。  

  (7)在夜间动作上,不能确实保持方向进行夜间侦察,弱点表现在:

  ①九日拂晓前,我二团一营向贺甲两端进攻时,摸到自己三营阵地前面去险遭误会。

  ③利用黄昏前后的时机,去侦察敌情之变化,这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准备拂晓进攻,特别要利用这个时机,去对敌人的兵力部署、工事的强度及其所在地点、我军突击方向的选择等,进行详细的侦察,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没有严密的进行这些工作,所以使敌人在草堆里有埋伏也不知道。敌人的增援情形如何,更无从觉察。

  (8)战斗纪律差,比如在夜间还有人打电筒、高声谈话,同时还有个别的新战士,发生脱离火线的现象。   

  (9)撤退过早,缺乏最后歼灭敌人的决心,九日十二时,敌人突围大部被歼后,仅仅只留下几个负伤的残敌。据一个副排长能三次冲入祠堂内夺取机枪的情形估计起来.很可能最后将残敌全部消灭,而将大量的武器缴获过来,这确是一件美中不足的事。虽然敌之增援,由金坛快要来到,但九里桥梁已经破坏,敌如想要接近,必须绕往北罔,其行程尚有十余里,我如以少数部队,将敌增援钳制,则最后歼灭敌人是完全可能的。

  (10)撤退时,仍有表现慌乱,打扫战场,也不周到,比如有个别战十,只顺找寻敌人遗留的私人物品,而不注意军用品的缴获。

    同时对于敌人伤员的处理,也欠适[妥]当,本来俘虏敌兵有十余人,都因他们顽抗不走,而杀掉了几个。

(二)经验与教训

1.这次战斗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缺乏指挥上的组织和计划性,如果有严密的侦察工作,就不至于始终不明敌情,如果事前有充分的准备,把部队的运动方法、主力的突击方向都计划得周密,指示得具体,那就不至于造成攻坚,所以应该预先估计到敌人有退守贺甲的可能:而埋伏一部兵力,向敌人突然袭击,迅速解决战斗,这是最有利的。否则敌人既已退据贺甲,我则不应立即无计划地向其正面进攻,如果能够先把村沿敌人的小据(859页)

点消灭后,在继续以少数兵力在正面箝制,集结兵力,利用贺甲西北方面的房屋去接近敌人,运用巷战战术,那末胜利是一定更有把握的。

    按地形条件来说,贺甲村的东侧,有大湖小湖及土堤等障碍,有利于敌之守不利于我之攻,其以南及西南地区。均系开阔平坦之地,敌已构成浓密火网,而我主力部队的每次进攻,均在正面不利的地形条件下选作主要突击方向,以致牺牲重大,甚为失策。

    2.这次战斗,表现了各部队的通信联络是不合战术要求的。如果当初六团与二团的通信联络确实,或则是总攻时,各方面都能积极自主地一起动作起来,那就会使少数的敌人顾此失彼,而不能面面应付了,所以在病例较多、部队较大的时候,部队的战斗组织和协同动作是尤其需要考究的。

    3.对于火力组织严密的敌人据点,在白天去接近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应尽可能地利用夜间接敌、拂晓进攻的方法。而此次战斗,恰恰是表现了我们不善于利用夜暗秘密接触,而在拂晓出其不意地实施突击。

    (三)今后对于教育的意见

    1.要加强干部对战术的研究,过去我们部队教育都着重于班排的动作,连营的指挥学习比较少,因此今后要侧重于这方面(自然,班排动作是基础,不能把它放松)。

    2.加强干部对于组织战斗、组织火力的素养和不断地研究新的通信联络法。

    3.严密地侦察布置,特别是战斗间的侦察。过去我们只一般地注意到战前的侦察,但战斗间和战后的侦察都比较疏忽,今后应不间断地进行近距离和远距离的侦察。侦察作用是在“先知”,而先知就是“先机”的先决条件。

    4.加强战斗的夜间动作和杀伤动作,并每支枪需配刺刀,研究敌人刺杀动作懂得其刺法,这样在白刃战斗中易胜敌人。

    5.要进行防毒教育,并须懂得简易的防护方法,同时在战斗中必须实施毒气的侦察。

    6.不论在平时演习或实战中间,指挥员下达命令,必须具体指出任务及其部队的运动方法,要达到使部下彻底了解的程度。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10 银元!

喜欢静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静水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