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古代谣言史上的“四大发明”
送交者: 埋在深秋[首辅宰相★★★★★] 于 2013-10-19 11:38 已读 1370 次 1 赞  

埋在深秋的个人频道

谣言也有历史?当然有,且两千多年了,可谓源远流长。谣言包括造谣和传谣,中国古人把造谣简称为“谣”,把传谣简称为“诼(zhuó)”,合在一起叫“谣诼”。《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中国古人如何造谣与传谣?概而言之,也有“四大发明”。



    童谣,孩子口中喷火药。“童谣之言,将有徵於此”,“徵”即征兆,古人认为主吉凶,代表着某种预示。



    西汉末,公孙述称帝后废除五铢钱,老百姓因此被盘剥至赤贫,蜀中儿童便四处传唱童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黄牛指王莽,白腹即指公孙述,五铢是汉钱。这首童谣是在预言公孙述会像王莽一样被消灭,汉朝江山就要恢复。果然到了公元36年,公孙述被刘秀消灭,其结局一如王莽,汉政权得以“光复”。



    本来童谣是专门为小孩子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让孩子口头传唱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可为何不叫童歌或儿歌,而称童谣呢?明代杨慎的一个注,颇能说明问题,他在《丹铅总录》里说:“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



    这句话显然是反过来说的,小孩子若“出自胸臆,不由人教”而唱歌,多半只会唱“羊宝宝、兔宝宝,我们一起做游戏”一类的儿歌,又怎能唱出预示世运或人事的童谣来?可见童谣之所以被称为童谣,是因为儿歌这种形式被人利用了。有心造谣者炮制出形似儿歌的谣言,然后教给孩子广泛传唱,以实现其蛊惑人心的目的。



    谶纬,狼披羊皮装指南。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被汉光武帝刘秀之后的人称为“内学”,而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如果把“谶”称为狡猾的狼的话,那么,它披着的儒家经义的外衣,就如同羊皮了。



    蒙曼副教授近期在百家讲坛说杨广,就提到当时的一则谶纬,有江湖人士对杨广说,姓李的当坐江山。原话不是这样的,大概意思如此。这是典型的谣言,但隋炀帝深信不疑,亲手导演出一幕人间惨剧,株连杀害数十人,连嫡亲外甥女也不放过。最终逼反了李渊,让谣言变成了实话。无独有偶,秦始皇时,方士卢生入海求仙,带回《图录》一书,中有“亡秦者胡也”的谶语,这也是典型的谶纬。秦始皇理解反了,派大儿子去灭胡,最终,在小儿子胡亥手上断送了大秦江山。



    由于谶的外包装是纬(儒家经义),使得本是空穴来风的谣言,听起来更具迷惑性,由不得听众不信,其“指南”效果十分惊人。



    如宋朝时福建闽江(南台江)边上住有一个姓章的大户人家,其儿子叫章得象,好学勤奋,人们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于是,章家有人炮制谶纬----“南台江合出率相”,故作神秘地暗地里跟别人说,以至于很快传谣到了京城。待章得象赴京赶考,礼部主考官个个“被指南”而开绿灯,章得象顺利中科,从此官运亨通,吉星高照,连升同知枢密院事、户部侍郎,最后荣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做了宰相。



    风闻,合法的谣言印刷术。在中国古代,监察御史等言官有“风闻言事”的特权,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也。这种机制的特点是,无论言官所说是不是真的,言官不用对其言负责,也即造谣与传谣者无罪;而被言者必须“足戒”,若不服,就要自我辟谣,拿出辩驳的有力证据来。这种机制直接产生的后果是,谣言被合法地不断制造和印刷(传谣)。



    如南宋庆元二年,监察御史沈继祖“风闻言事”,指控朱熹十宗罪,无一罪有真凭实据,件件皆属“风闻”。而朱熹对这种谣言不屑一顾,无心辟谣,致使理学成一时伪学,朱熹本人亦被赶出朝廷。随后,沈继祖的好友洪迈,则开始合法地传谣,在其《夷坚志》中,进一步诋毁朱熹包养尼姑为妾,等等。



    古代的风闻,说到底也有“无风亦可闻”的特点,不论谣言是否有出处,哪怕是出于言官自己,也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形之下,造谣者和传谣者,其实是同一个人。如果换做今天,无疑就是公然诽谤,有司必将依法究问其罪的。但在古代,就属于合法。



    辟言,艰难的造纸改良。造谣传谣容易,而辟谣则难于上青天。《诗·小雅·雨无止》中说,“辟言不信”。什么意思?“辟言”即法度之说,也就是说,当谣言满天飞的时候,严肃的法律出来辟谣,世人依然不会相信。可见一旦谣言四起,辟谣之路是多么的艰辛!也正因为如此,中国谣言的历史是那么的漫长。



    因此,我把辟谣喻为造纸,其改良历程,从竹片、木片到公元105年的蔡伦制造出植物纤维纸,经过了千年之久。



    在古代,辟谣还称辟邪,因为谣言如同邪说,是一种不良风气。我们读红楼梦时会发现,大多数过来人很害怕一些有所喻指的灯谜、诗句等,而年轻人则不怕,甚至还感觉有趣。如贾政因为一句灯谜,会郁郁寡欢老半天,而贾宝玉则意会而喜。何故?大环境使然也。宋玉在《风赋》里说:“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歪风邪气正是造谣传谣者的大环境“依托”,人们受习惯思维的支配,对谣言总会先入为主,往往深信不疑。



    若想有效辟谣,就必须去其所“依托”,净化社会风气,这显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谣言止于智者,当全民皆为智者的时候,“辟言乃信”。
喜欢埋在深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埋在深秋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