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给atose网友的一封信 史版第一也是最后的原创
送交者: zgtcn[☆内家武者☆] 于 2015-08-19 10:06 已读 1308 次 2 赞  

zgtcn的个人频道

大概扫了扫你的一部分留言 我觉得你是一位还存有赤子之心的中国人,完全不同于这个论坛里其他缺少起码学术素养与归纳能力的人。与这些人讨论完全是浪费时间。所以,在这里我提出对那些人的质疑,但更具体的说明与分析我会在给你私信(如果你需要的话)。


对于明末《天工开物》与其他著作的意义与影响ek8650提的很典型,看他洋洋自得的神态跃然页上,那么就以此为例吧。

http://site.6park.com/chan1/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3970667

真的如他所说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并且他的说法很可笑。他说西欧是科,科是什么?就是science喽,science是什么?是理论喽。既然是理论,那么必然是精炼简约的,公式一定是简单的。(至于为什么?如果需要,我会在私信里告诉你)。

既然理论是简约与高度概括的,那么要让理论真正的应用到实践中去,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产生真正的实用与商业价值。理论有的只是学术价值,并没有具体的实用与商业价值,更没有因为实用与商业价值而带来的社会价值。所以在明末的西欧科技发展是只有不系统的理论,也并没有系统的理论与实用体系。1643年前的西方科技发展很不明朗,牛顿和莱布尼兹尚未出生,波义耳和帕斯卡正处在孩提阶段,伽利略被判终生监禁,笛卡尔隐居荷兰。西欧近代科研体系的建立是清初的事与明无关,当时中国是康熙在位。

明末的科技成果是通过技术的方法与工艺着眼于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解决方案(solution)。《天工开物》等著作的意义就是如此。这是什么? 这是工程学的理念(engineering)。ek8650说这是技,还技校,真是滑稽。因为只有通过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理论才能产生真正的实用与商业价值。同时也包括工艺的改良,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蒸汽机出不了实验室,那根本不可能推动英国的工业革命(更具体的解释,如需要,我会私信给你)。

明末的徐光启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改革。徐光启在编《崇祯历书》的时候就强调了“深伦理(理论), 明著数, 精择人, 审造器, 随时测验, 追合于天”。陈美东在《明季科技复兴与实学思想》总结为“重实践、重考察、重验证、重实测” 和“相当注重数学化或定量化的描述”这些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走向近代科研体系的基础,这些在明末都已经开始提倡。

science与engineering是互相依存,对等的关系,特别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角度而言。science与engineering不分先后。science理论可以通过engineering的手段来产生实用与商业价值;engineering可以通过归纳与演绎来形成理论。

明白了这些,就知道ek8650的评论是多么错误了。不仅对于科学与工程完全没有概念,刻意拔高西欧的科技影响与贬低明末科技成果。我觉得有趣的是,为什么类似于五四时的口号赛先生与T先生呢?这不显得更加的高大上么?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谢绝一切胡搅蛮缠,避重就轻,没有逻辑的回复,本人一概不理。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喜欢zgtcn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zgtcn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zgtcn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