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单纯从军事角度说明西路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送交者: add321[☆★★add321com★★☆] 于 2016-01-26 15:57 已读 1967 次 1 赞  

add321的个人频道

单纯从军事角度说明西路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上和战略上红军西征就不作阐述了,正所谓事情已经发生了,那在事情的经过中是否有机会作更改呢?也可以说战术上是否有机会别败那么惨呢?

单纯从军事角度来说,应该是可能不至于失败那么惨败的,虽然战略上的目的达不到了,但战术上尽可能保存自己的努力还是应该可以挽回某些不必要的牺牲的。

那么,西路军整体而言,就是放弃三次东返机会。如果前二次是从政治或战略上为了达到建立“根据地”或为了“去新疆拿武器”找出路而西进,那么,第三次东返机会则是明显的战术性错误造成的;尽管放弃前二次东返机会的结果是实力损失还不算太太,那第三次放弃东返机会则遭受到几乎全军覆灭。


第三次东返机会出现在高台陷落,西去道路被马家军堵死后。

虽然西路军要“竭力在永(昌)、肃(州)间创立根据地。”但1月1日,红5军真的占领高台后,徐向前、陈昌浩却在1月4日电告中央,西路军要在高台停下不走了:“高台以下人粮极富,以上则甚荒凉,据点少且远,正值天寒,如主力控制高、抚,如进则齐(进),道路、粮、房、敌骑均不许可。”“我们即均在高台战敌,远方资物用外力送下”。 徐向前、陈昌浩原来只是对东返不积极,到高台后对西进也不积极了,要远方把武器资物直接送到高台他们手上。

对西路军的驻与走,马家军采取了不同的对策。 马家军重视自己的地盘对西路军的态度一贯是坚决不让西路军占自己的地盘,一旦西路军停下来就打。西路军二局局长宋侃夫在《祁连山的电波》中回忆说: 在永昌, 收到马步青给马步芳的一个电报

, 电文大意是: “如果红军不停留地走, 可以不打, 若停下不走, 就打。” 敌新二军二九八旅参谋长韩得庆这样回忆说: “当时我军( 马家军)较分散, 二九八旅在酒泉, 三百旅驻张掖, 而红军较集中。马步芳来电说如果红军无占城目的的话, 可以让其通过, 可以不打。” 这个回忆同我军破译敌人电报的内容基本一致, 应该说是真实可信的;同时从徐帅回忆的具体战例中也可以看出, 如果红军不占河西走廊, 敌人是不会太阻拦红军的。1936年11月中旬, “三十军乘虚向西疾进, 先围凉州, 进占城西四十里铺, 并致书被困凉州的马步青, 告诉他红军只是路过这里, 并无攻取凉州之意, 请勿派兵拦堵云云。马步青还算听话, 龟缩凉州, 持静观态度。”显然, 从马家军态度看, 为了保存其实力, 此时是可以让红西路军西进的。但西路军在高台以下的富裕地区长期滞留,是马家军所不能允许的。 2周后,马家军开始集中兵力攻打高台红5军,1月20日,高台陷落,红5军3000人全军覆灭,西路军西去的道路同时也被堵死。

早在5军被歼灭前,1月16日中央就提出西路军“向东打敌,而后以一部西进,向东扩张根据地”。在5军被歼灭后,东返几乎成为西路军唯一的选择,西路军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表示要东返“以乘绥东进击敌,相机配合凉、古,接通兰州,增加抗

日联军之目的,决今晚全军集结出动,走南大路,以十天行程到达古浪、土门地区,尔后向平番或靖远集中。” 毛泽东接到电报后,于2时致电周恩来、博古:“二十日晨攻破高台,董振堂同志牺牲,五军损失两个团。他们从本日起转向东进,望速

商于学忠,准备派一部策应并与交涉红军离开河西抗日勿加干涉。”1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联名致电中共在南京的谈判代表潘汉年,指出:“令马步芳停止进攻河西红军;为使红军干部确信蒋之停止“剿共”、指定防地与发给经费,要求蒋亲笔

答复周恩来一信。”22日,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复电潘汉年:“此外红军在肃州附近部队,现亦因粮食困难,不得不东回,并非增援西安,请蒋勿误会。”从这些电报可以看出,毛泽东要求蒋介石和马家军停止攻击西路军让其东返,并要东北军接

应,为让西路军东返煞费苦心。

但 1月24日,徐向前、陈昌浩对东返却出现动摇,除了东进外又提出了另外三个方向:“我方基本上坚决执行东进计划,但因情况变化,可能折转西进(西北),或取民勤抢占定远营(东北),或绕道大通再到西宁或平番(西南)。” 针对西路军

的动摇,1月24日24时军委致电西路军:“你们行动方针以便利击敌保存实力为目的,行动方向由你们自决。 如你们决定东进,我们是赞成的,当派三十二军、二十八军适时到靖远河边策应你们过河”。一月二十五日军委致电西路军“用自力在战胜

“二马”条件下完成你们的东进任务。”“集结全军,切忌分散,用坚决的战斗,来完成东进。” 可见,中央当时是赞成东返的,并且答应派部队去接应。

1月27日,西路军东返到达西洞堡。西洞堡的房舍很集中,西北面直到黑河边上,方圆几十里是平展的大石滩。马元海命100师手枪团团长马玉龙督率该团及青海省宪兵团进攻西洞堡。红30军集中兵力先包围消灭了青海省宪兵团,然后又击溃了手枪团。

打了西进以来最大的胜仗,获得了生机。可是,西路军打了胜仗不是按照老毛意见继续东返,而是又念念不忘张国焘想要的甘北根据地,居然擅自决定重返倪家营子。

徐向前和程世才都回忆,陈昌浩要西路军回倪家营子是因为红30军在西洞堡打了胜仗,又来了信心想要建立甘北根据地。徐向前回忆到“他见部队打了胜仗,得到补充,便提出要重返倪家营子,继续建立甘北根据地。我一听大吃一惊”。 程世才回

忆,他走进会场,听见陈昌浩说“这一仗打的好,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说,目前敌我力量已经发生了变化,敌人的锐气被挫伤。西进对我们有利,我们要重返倪家营子去,占领甘北,”。 不过,西路军领导人当时不老实,没有向中央说明自己

重返倪家营子的真实原因,当时给中央发电报而是说“马上东进时〈不〉易,万一东北地区受阻,可否即在现地区争取时间,.......东进外务〈援〉必不可靠,可否再从远方从新疆方面应援。” 实际上就是不想东返,认为从东面的援助不可靠,要

求苏联把武器送到他们手里。

返回倪家营子后,2月1日徐、陈致电中央承认:“为调动敌人寻机灭敌,全路于二十八日晚移沙河堡东二十里之倪家营,贸易好,粮可吃半月,群众条件宜好。”“我们决集力击敌,并争取时间休整,敌力求与我速战,弱点多,现正在以全军从

战术、政治、群众灭敌,用后方游击战来战胜敌人。” 西路军领导人在2月7日的电报也认为“目前东进,在击敌有利的条件下较易做到”,但如果东返会“延搁(西路军建立甘北根据地和获取苏联援助的)”根本大计“,“滋长“二马”之力,尔后击之更加不利”。认为“重要的是灭敌西进,不过目前实难实现”,倪家营子一带“粮房便利”,要求“西路军暂在原地不动”。从2月7日西路军的电报还可以看出,马家军开始在倪家营子集结兵力的速度是很慢的,虽然2月1日在倪家营子就有了战斗,但马家军的步兵和民团还未集结好,都是小打小闹,直到2月7日,西路军感觉良好:”敌因伤亡过大,补充较前困难“"敌不外出",西路军要”采取围困敌人办法,坚壁清野,迫敌运动,以求决战“。”现正乘机深入训练,部队极旺,虽处境极困,然精神振奋,无一逃亡,妇孩均习操,实地战斗。各地反马情绪甚高,群众极好,上层分子及哥老会,暗助红军。现正广泛运用抗日反马统一战线,白区工作甚易,正建立中,为长久根本之计,当在奠定甘北抗日根据地,接通新苏区,必速灭“二马”始能实现。“ 似乎形势一片大好。 这些电报印证了徐向前、程世才的回忆,西路军重返倪家营子根本不是中央不同意或马家军阻拦他们东返,而是因为他们当时还对灭敌、战胜敌人存在幻想,不甘心无功而返,还是想建立甘北根据地,西去拿苏联武器。如果1月28日西路军不返回倪家营子,东返是不会有问题的,马家军已经“伤亡过大”,“敌不外出”了么。 虽然此时马家军在倪家营子、高台、临泽重创西路军后,马家军士气大振,要价自然会提高,不仅不让西路军占自己的地盘,还不让西路军西去,因为西去拿着武器回来马家军同样没有好果子吃。但对西路军东返,马家军还是可以放行的,这从西路军东返西洞堡后马家军的兵力部署就可以看出。

但此时西路军却错误判断形势,继过河之初、西安事变前后两次选择西去之后,第三次放弃东返,选择西去,重返倪家营子,久居不走,既占人家地盘又还想西去拿武器,那马家军就不会客气了。西路军重返倪家营子后,马步芳甚是惊喜,认为西路军“今既转入山林,则道路崎岖,无处补给,气候剧寒,行动更加不便,红军陷入绝地,胜券已操”,“我以骑步兵分头夹击,最后胜利可期。”因此集中兵力最后一搏,倪家营子较大,西路军分兵把守在倪家营子,处于被动防守挨打的状态,部队失去机动性,便于马家军在战场上集中兵力逐步蚕食西路军阵地,西路军从此陷入绝境。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喜欢add32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add321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