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点评:傅作义因何得以善终?
送交者: 嘎大夫[♂☆闲着也是闲着☆♂] 于 2016-05-31 9:17 已读 1904 次  

嘎大夫的个人频道


傅作义是阎锡山和陈炯明的同侪和晚辈。辛亥军兴时,他在太原陆军小学读书。学生军集体参加革命,然后又回去读书。前者司空见惯,后者就比较少见,说明山西的社会秩序没有遭到多大的扰乱。次年(1915),傅作义升入清河第一陆军中学。民国四年(1918),入保定军校。民国七年毕业后,返回山西。此后在山西军界服务,由旅长升为师长。这样的生平酷似正常国家的职业军人,不像业余爱好者当家的民国军界。阎锡山参加北伐,给他带来了独当一面的机会。他在著名的涿州战役中抵抗张学良的优势兵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三个月的围城战役是民国史上少见的欧洲式战争,充分发挥了晋军的科班水准。在此前和此后的大多数战役中,政治都比军事重要得多。也就是说,统帅的外交和策动能力决定战争胜负。前线部队很少需要将作战能力发挥到极致,北伐的大多数战役都是这样。傅作义证明他是少数真能作战的将领之一,地位急剧上升。

北伐军出于外交的考虑,选择阎锡山的部队入驻平津。在各国公使的眼中,党军和冯玉祥部队的苏联气味都太浓厚了。阎锡山是辛亥旧人,也就是革命阵营中合法性最强的一方。阎锡山主持北平政治分会,傅作义镇守天津。中原大战时期,阎锡山、冯玉祥支持汪兆铭在北平开府。张学良入关支持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兵败下野,但他们的实力仍然存在,只能交给缓冲人物代理。于是傅作义出镇绥远,宋哲元出镇华北。他们分别代表阎锡山和冯玉祥的旧势力,同时又是蒋介石和张学良能够接受的温和派人物。傅作义从此变成了相对独立的势力,不因阎锡山的再起而改变。

绥远是山西移民的北美洲和南非洲,自然会引起移民和蒙古原住民的冲突。傅作义在河套地区的建设颇有成绩,也就意味着蒙古人的空间岌岌可危。危机紧迫,蒙古上层人物开始分化。亲华、亲苏、亲日三派渐渐形同水火。德王代表亲日的少壮派,一度希望蒋介石抑制傅作义和山西移民的扩张,就像印第安人和黑人指望英国抑制北美和南非移民社会的垦殖活动,失望后投向关东军一方。1935年以后,晋绥军和蒙古人不断发生冲突。傅作义打赢了大多数战役,包括著名的百灵庙战役,给蒋介石和大后方的舆论留下了错误的印象,觉得日本人资助的蒙古人不过耳耳,日本人自己的战斗力也不会太强。

蒋介石觉得应该在内蒙这样有利的战场乘胜追击,也可能怀有将战争引向苏联和外蒙古的隐秘动机,在1936年将全国各军将领召集到西安,准备发动全面抗战。他派傅作义打前锋,让张学良当预备队,严重地伤害了张学良的感情。在张学良看来,傅作义只是晋军的偏俾小将,他自己跟阎锡山是平起平坐的人物,没想到蒋介石觉得他连傅作义都不如。这次刺激对西安事变起到了极大的刺激作用,但时机对张学良非常糟糕,因为全国和全世界都知道抗战迫在眉睫,很难相信扣押总司令的将领不是为日本人出力。

蒋介石一回南京,原有的战略部署就恢复了。傅作义仍然是前锋,抗战仅仅推迟了几个月。山西高地原本是国军计划坚守的重点,结果太原没有守住,日军和蒙军直取黄河。傅作义从日本侧背发动进攻,挽救了败局,保全了晋西北高地和陕北,使国军的计划没有完全落空。在随后的包头和绥西战役中,他的战绩优于全国大多数部队。尽管如此,或者正因为如此,他的部队和蒙古王公、八路军都不和。八路军在战争期间不断兼并华北国军和地方团队,却很难渗透傅作义的防区,因为他的军队和河套移民社会基本同构,军不离民、民不离军,团结能力很强。

抗战结束时,他的部队正好卡住了八路军进军东北的要道,首先爆发冲突。傅作义连战皆捷,解除了晋北绥东的危局,证明没有东北工业区的八路军不足为惧,但他无法阻止八路军通过山东海路和苏联、察哈尔进入东北,只能不断打击缺乏重武器的华北解放军,成功地控制了华北大多数要地。只要远征军和林彪在东北的战争仍然悬而未决,他在华北就能稳操胜券。然而一旦东北尘埃落定,林彪部队就在重武器、运输和人数方面优于关内的一切部队,反映了日本东北占领区对国统区的巨大工业优势,中原大战时张学良入关的一幕势必重演。这时,傅作义必须选择南下还是易帜。他太信任河套的农业-军事基地了,觉得历次易帜都没有妨碍他东山再起,于是向毛泽东提出回绥远搞水利,实际上等于割据一方。毛泽东却顺水推舟,说绥远地方太小,把全国水利都交给他。于是他当上了水利部长,名义上地位更高,实际上却被架空了。旧部拆散安排以后,他在政治上已经死亡。

傅作义的性格属于技术人员一类,能力很强,循规蹈矩,没有远见,不敢冒险。在正常国家,他多半会凭籍杰出的能力升到高位,享受平静和荣耀的生活,但永远不会卷入政治。他生逢乱世,不得不客串政治家,但性格改不了,非但不肯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创造机会,连已经存在的机会都不想充分利用。他像优秀工程师一样,总是服从最近或最强的主人,为他做好分内的工作,如果不满也只是消极抵抗。蒋介石认为他是叛徒,拒绝接受他暗中输诚的表示,这并不公正。只要蒋介石有能力统治中国,傅作义是不会抛弃他的。技术官僚都不会喜欢搞运动的手段,但都没有办法公开反对,所以傅作义企图向台湾的旧主表态,并不是虚伪或反覆。毛泽东肯定从来没有信任他,但也非常清楚他这种人不是搞颠覆的材料,因此没有直接打击他。傅作义居然得以善终,似乎是技术官员的德性所应得的结局。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喜欢嘎大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嘎大夫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