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历史终结了吗?(转帖)
送交者: k23[太守★☆] 于 2016-11-16 20:09 已读 819 次 1 赞  

k23的个人频道

历史终结了吗

2016-11-16 王霁霞 霁霞随笔

近期持续被美国大选事件刷屏。

大概从来没有一次总统选举,像这次大选一样,经历了前期民调与选举结果的巨大反差,经历了所谓精英和主流媒体,与大众选择的严重对立。

我身边几乎所有的朋友,都一边倒地支持希拉里。

支持希拉里的原因很简单,无论她有多么像一个职业的虚伪的政客,她所代表的毕竟是大家所认同的美国主流价值观,自由、民主、平等,这些价值观向全世界的输出已经使“美国梦”成为世界共同的梦想。而川普的种种反移民、种族主义、本土保护主义等论调,被精英阶层认为是开历史的倒车,完全违背了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也与多年来美国主流的价值观相冲突。

但令人唏嘘的是,一向以成熟理性闻名的美国人民(阿克曼:《我们人民》),竟然完全背离了自己的主流价值观,选择了令所有精英阶层和整个西方世界难以置信的川普。


我记得在119日大选当天,几乎朋友圈里的所有人都在关注这场选举的情况,身在美国的两位好友更是不到一分钟更新一下最新的票数统计。

在票数统计到佛罗里达州的时候,双方的票数咬到就像那场林丹与李宗伟的半决赛一样,心脏不好的人分分钟被虐残。

用好友京逵的话来说,头一次如此紧张地观看非体育赛事的直播。

当票数统计到川普上了二百五的时候,希拉里已经接近无望,圈里好几位好友表示看不下去了。

当票数的统计结果表明川普已经超过了二百七十票,理论上已经当选为美国总统了(选举人在十二月还将正式投票选举总统,但如无意外,各自政党的选举人都会投票给自己政党的侯选人),所有媒体和社交网络都炸锅了。

结果太意外了!此前的所有民调都显示希拉里的胜算远超过川普,投票出来的结果怎么会是这样?

 

这个意外的结果,像极了今年六月在英国经历的脱欧公投。

在公投结果公布之前,几乎没有人会相信英国能真的脱欧。英国政府之所以敢于以公投的方式与欧盟谈判,就在于认定了英国公投的结果还是会留欧。在英国政府发给每家每户的投票指南上,也清晰地表明了政府的态度:留在欧盟将对英国和英国人民有更多的好处。

我和我的英国房东也聊过这个问题,她说她会选择留欧,因为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英国不能离开欧洲这个大的平台。

但当624日公投结果公布时,很多人都傻眼了,毫无准备。我的房东气急败坏地告诉我,一天之内她和她女儿的股票就损失了六千磅。在628日与导师的告别宴上,导师聊起这场公投也觉得脱欧的结果实在荒唐。

 

美国大选与英国脱欧公投,其结果因为与精英阶层和主流媒体的预期相去甚远,被很多人认为是民主的倒退与衰落。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遭遇了伦敦和苏格兰大批居民的反对、游行,也被英国最高法院极力抵制。而川普的当选,在美国国内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抗议,在我国学术界也普遍被认为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汪庆华)。

 

还有人提出来,这两次民主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的意志。

一人一票统计出来的结果,是真实反映人民的意志的(美国的选举有一些例外,因为选举采用州内的胜者全胜计票方式,确实可能出现选民绝对选票更多的总统侯选人未能当选的情形),那就是:更多的英国人和美国人放弃选择主流的价值观,退回到自私利己的状态。

 

美国大选与英国脱欧公投,以大众的选票给精英阶层狠狠扇耳光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角度,来看待民主与自由主义。

两次民主的结果,真实地反映了西方社会面临着的前所未有的撕裂。

 

我记得今年夏天与已经移居瑞典的研究生宿舍同学重逢,一起相见的还有同学的同事(在瑞典工作生活了七年)。聊起瑞典这些年的变化,她们俩一致的意见是,难民已经多到完全改变了原来北欧的样貌。瑞典接受的难民绝对数量虽然不如德国,但以瑞典现有人口的比例来看,接受难民的比例要高于德国。大量难民的涌入改变了原先宁静、富饶、安定的北欧,社会治安、城市环境、经济负税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同学的同事告诉我,其实很多瑞典人内心并不愿意接受难民,但没有人敢说出来,尤其是政治家,必须有“圣母”的姿态,如果明确反对接受难民,将会被主流媒体指责为非人性和政治错误(丹麦记者Mikael Jalving写过一本书《Absolute Sweden: A Country Undergoing Change》,说在瑞典谁不支持移民或难民,谁就在社会上被孤立)。因此,瑞典的政治家在移民/难民问题上的表态基本都是接受移民/难民的(接受多少是另一回事,但至少表面都要拿出人道主义的姿态来),都是政治正确的。


而川普作为一个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新手,完全没有恪守政治家的政治正确底线,说出了任何政治家都不会说出口、但却是很多普通人心里的真实想法:我们为什么要承担一个大国的责任?为什么要当世界警察?我们有什么好处?我们为什么要讲自由平等,尤其是为什么要对可能存在恐怖主义倾向的伊斯兰教,讲自由平等?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美国人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们在乎的是工作、收入,而不是那一套普适价值和美国梦。

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民调都偏向希拉里、而结果却支持川普的原因(民调与选举最终结果相差太远,抽样不科学的单一原因已经无法解释整体的民调错误):在被抽样调查时谁好意思说出自己“自私真实”的想法?但在投票时就另当别论了。

于是,在投票时,除了坚守美国核心价值观的精英阶层和中产阶层投了希拉里,大量草根阶层投给了川普。

而其他欧洲国家之所有没有出现美国大选和英国公投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结果,是因为没有给公民这样的选择权。如果这些国家也有一个侯选人像川普这样“不靠谱”,选举的结果也有可能令人大跌眼镜。


 

本来,民主党与共和党轮渡坐庄,民主党已经连续八年执政,经济政策、教育医疗改革等政策招致很多不满,这次民众对民主党失望而摆向共和党,也不是令人奇怪的事。

但这一次大选暴露出来的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的撕裂,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放大姿态呈现出来。

 

西方社会的撕裂早在几年前就露出端倪。

2011年的奥斯陆布雷维克爆炸案,布雷维克炸死77名挪威工党青年团成员(均为穆斯林)。在案件发生数小时前,布雷维克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一份多达1500页的宣言,其中详细阐述了他制造这起惨案的动机,扬言要发动一场保卫欧洲的“基督徒战争”,以抵抗“伊斯兰人的进军”。布雷维克杀死七十余人竟然还能在本国和欧洲收获众多粉丝,并且被挪威最好的大学奥斯陆大学录取,就因为他炸死的是穆斯林,代表了一部分欧洲人的“民意”。

今年在巴黎、布鲁塞尔发生的恐怖袭击,已经把欧洲人与外来移民(尤其是穆斯林)的紧张关系推上了一个新台阶。未来若干年,欧洲面临的最大问题都将是穆斯林的融入问题。

 


面对撕裂的社会,自由主义还有未来吗?

美国大选的结果让很多人失望,川普的胜利似乎代表着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美国核心价值观的衰落和被抛弃。

可以说,自由主义自诞生以来,从未遇到过真正的敌人,带领着西方社会一路高歌猛进,尤其在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之后,所向披靡。福山曾预言,历史已经终结,人类将沿着自由主义这一单一的道路向前发展(福山:《历史的终结》)。

直到自由主义的西方遇到了完全失去理性的恐怖主义,以及具有强大宗教信仰支持的伊斯兰族群。

 

这些天在美国各地发生的种种反川普的游行和示威抗议,整个美国社会似乎陷入了和平时期最大的动荡。但仍有一些理性的声音,让人在撕裂的社会中感到未来仍然有光明的可能。

“我们必须在此刻支持彼此,并与任何对未来感到担忧的群体或个人保持团结。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丢失我们的承诺——我们对于改善社会,完善世界的共同承诺”(伯克利校方发给学生的邮件,见谢尧雯:《撕裂与弥合,恐惧与温情:美国大选亲历记》)。

作为最最向往的美国城市纽约(《老友记》完全是一部青春回忆录,纽约是一个还未去过就已经长在心里的城市),纽约州州长Andrew Cuomo的公开承诺让人觉得,纽约仍然是那个包罗万象的大都市:

“作为纽约人,我们从本质上不认同Donald Trump在他的竞选纲领中提出的各项观点。作为州长,我在这里作出承诺,如果任何人在这个国家觉得受到人身攻击,请记住纽约州,这个自由女神像所在的地方,是你们避难的港湾。无论你是同性恋或异性恋者,信仰穆斯林教或伊斯兰教,富有或贫穷,无论你的肤色是黑,是白或者棕色,我们尊重每一个人。以上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无论全国其他地方会变得怎样,我们有相关的法律来保证这些观点。我们绝对不允许联邦政府在纽约州内攻击移民。纽约州是一个移民州。纽约州是一个保障最低工资线的州。纽约州支持带薪休假。纽约州支持婚姻平权。这里是纽约,我们会随时为你们站出来。请记住我们永远不会妥协。”

 

从制度运行的逻辑来看,过于悲观也许是没有必要的。毕竟,总统只是三权中的一权,尽管共和党拿下了国会,最高法院眼看还有大法官的空缺可以弥补,但这一台设计精致的国家机器,在实际运作起来不是由一个人的意志能够左右。而且,美国的制度设计上并不会排斥川普这种人,认为川普天然就该被排斥出去,那也就不再是自由的朋友了。毕竟,能够兑现美国的承诺的,从来不是具体的哪个人或哪一派,而是超越所有个体和派别之上的制度(好友施展语)。

 

一个在意大利留学的好友和我聊起这场大选,他认为,美国大选的真正意义是让一个国家可以有一个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机会,无论如何,人民,尤其是普通百姓,绝不能成为国家乃至伟大领袖的牺牲品,这就是民主的教义。国内媒体冷嘲热讽地报道这场大选,所谓的精英却从不知道去反省自身,只知道在人民面前当老师。警惕民粹诚然是必要的,但对很多国家来说,更需要警惕的却是对普通人心智不信任的官粹和精英粹。

 

未来是什么样子,没有人能预见。

这一场大选,或许是自由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暂时失势,也或许是人民用选票对国家进行的一次反思和调整。

不知道怎么的,我又想起这个国家建国初期华盛顿对新国家的期许:

“从这时开始,美国人就被视为是在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的舞台上表演的演员,这似乎是天意所佑,其特别设计是要展现出人类的伟大与幸福。”(华盛顿语)

因此,作为人类制度文明的试验田,倘若美国如此脆弱,它就不是美国了;倘若自由如此脆弱,它就不配存活(好友施展语)。

 王霁霞

2016年11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0 银元!

喜欢k23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k23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