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柏举之战,吴王阖闾如何运用《孙子兵法》打败强大楚军?
送交者: 两极的世界[♂☆★★声望品衔11★★☆♂] 于 2018-08-19 7:42 已读 2339 次 2 赞  

两极的世界的个人频道

很多军迷朋友都在追问:孙子兵法还有没有用?战争胜利的规律是什么?兵力多的军队,就一定能打胜仗吗? 未必,赤壁之战,曹军十倍于孙权军队,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吴楚之间的柏举之战,吴军仅仅3万人,就孤军深入楚国境内,击败了20万楚军,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快取胜的成功战例。

​吴楚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率三万吴军,深入楚国腹地攻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纪南城),打败楚军20万,这是春秋末期吴楚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此次战争,吴王阖闾亲自指挥,参加决策的还有历史上有名的伍子胥和孙武。伍子胥和孙武是好友,深知孙武的军事才能,伍子胥的七次推荐,孙武向吴王阖闾敬献《孙子兵法》十三篇,吴王阖闾才重用孙武。最能体现孙武军事才能的战争,就是柏举之战。那么,柏举之战,体现了孙武的哪些作战思想呢?军事评论员龙凯锋认为,至少有四次重大决策,体现孙子兵法的作战思想。

一、联晋抗楚,体现《孙子兵法》中伐交的战略思想,使楚军面临三线作战,兵力分散,给吴军可乘之机。

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吴国与楚国相比,弱得多。吴军最多就集结了3万军队,而楚国轻松集结了20万军队,与吴国在柏举决战。自知力量不足,为了与楚国争霸,吴国联合了晋国。

在柏举之战前,晋定公联合了十八国诸侯于召陵,共谋伐楚,但晋国的士鞅不同意,中途罢兵。晋国虽然没有出兵,但在城濮之战中打败了楚军,所以晋定公此举,也让楚军极为惊恐,牵制了楚军的大部分兵力,防止晋国突袭。楚军还要防止秦军从武关的进攻。

从伐交的角度看,吴国还是比较成功的。吴军进攻前,楚国就处于与晋、秦两国敌对的状态,使楚军面临三线作战的可能。

二、战术疲敌,袭扰楚军六年,使吴军对楚军知己知彼,为孤军深入打下基础。

仅仅是三线分兵,还不足以疲惫楚军。为此,吴王阖闾采纳了伍子胥的建议:将吴军分成三军,每次用一军去袭扰楚国边境。用这种方法疲惫楚军,消耗楚国实力,使楚军疲于奔命,士气沮丧,为大规模攻楚创造了条件。

伍子胥和孙武是好友,孙武是伍子胥向吴王阖闾推荐才受到重用。可见,伍子胥的很多战略战术思想受孙武影响巨大。吴军因此分兵袭扰楚军六年,此举一箭多雕:一是使楚军疲惫,士气沮丧,对吴军的袭扰日渐习以为常。二是吴军在袭扰过程中,逐步对楚军战略战术、战斗力、将领、地形地貌熟悉,达到知己知彼,这为孤军深入楚国腹地,打下基础。三是成功地对楚国领导层进行战略试探,为制定孤军深入楚国腹地提供决策支撑。

如果没有长达六年对楚军的战略试探和较量,吴军岂敢倾全国之兵深入楚国腹地冒险?试想一下,如果楚军派一部在柏举牵制吴军,另派一部攻打吴国本土,吴国就面临亡国的危险。之所以楚国没有这样做,说明楚昭王是一个昏君,楚军主帅子常也是一个昏庸的指挥员。

三、吴军兵贵神速,攻其不备,面对楚军时,又佯退诱敌,再次疲敌,为柏举之战的胜利打下基础。

吴国军队善于水战,进军路线最初是沿长江,逆流而上进攻楚国,到达今河南潢川县西北时,果断舍舟登陆,沿淮河以南继续前进。吴军趁楚国连年作战极度疲惫,北部边境薄弱之隙,利用蔡、唐军队做先导,迅速通过楚国北部的大遂、直辕、冥阨三关要隘,直向汉水挺进。孙子曰: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孙子曰: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吴军果断舍舟登陆,体现了孙子“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作战思想。

楚国匆忙派令尹子常及左司马沈尹戍、武城大夫黑、大夫史黄等率军在夏州(今湖北汉口)以西,沿汉水右岸进行防御,同吴军隔水对阵,阻止吴军进攻。吴军面对楚军的主动进攻,佯退诱敌,避实击虚,三战三捷,为柏举之战的胜利打下基础。因为楚军是本土作战,而且兵力远超过吴军,直接决战必然面临失败风险。通过灵活机动的运动,使楚军更加疲惫,士气沮丧,为柏举决战的胜利打下基础。

四、柏举决战,吴军置之死地而后生,上下同欲,最终大获全胜。

孙子曰: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孙子曰:上下同欲者,胜。在柏举之战中,都体现了孙武的这种作战思想。吴王阖闾率三万吴军深入楚国腹地,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战败,国破身亡,这场仗对吴国来说只能胜,不能败,所以上下同欲,最终大获全胜。

十一月十九日,吴楚两军列阵于柏举(今湖北麻城市东北)。吴军士气旺盛,楚军统帅子常勉强应战。吴将夫概(吴王阖闾的弟弟)主张发起攻击,他深知楚令尹子常不得人心,如果吴军发起进攻,楚军必然溃逃,再以主力投入战斗,必能大获全胜。但吴王阖闾没有同意。

夫概认为做部下的应该见机行事,不必等待命令;于是决定拼死一战,率领所属五千人先攻子常的部队,楚军一触即溃,主力随之大乱。吴王阖闾趁机以全军投入战斗,大败楚军。楚主帅令尹子常逃奔郑国,柏举决战以吴胜楚败而告终。

吴楚柏举之战,是孙子兵法的实战运用。吴国一个小国弱国,通过运用孙子兵法,以区区三万人,孤军深入楚国境内,在柏举打败20万楚军,使楚军主帅逃奔到郑国,楚昭王逃往随国(今湖北随县),占领楚国都城郢,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功案例,凸显了孙子兵法的巨大实战价值

评分完成:已经给 两极的世界 加上 50 银元!

喜欢两极的世界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两极的世界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