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赵括到底有多无能?败光赵国四十五万大军,他只用了四十六天
送交者: 欢乐马[☆品衔R3☆] 于 2020-08-11 20:34 已读 785 次  

欢乐马的个人频道

历史上的赵括,因为纸上谈兵,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引为笑谈,更成为历代兵家的反面教材。然而,近些年来,不知怎的兴起了一股为赵括翻案的风潮。大家纷纷指出,长平战败,乃是赵国国力不如秦国,非战之罪。赵括也由此从一个无能之辈,变成了堪比白起的一代名将,实在令我有些接受不了。


说实话,我对这样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因为长平之战的赵括就是一个无能之辈,说他纸上谈兵还真不算贬低他。

众所周知,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决定霸主地位的一次大决战,源头在于上党之争。

为了争夺上党郡,秦赵两国于长平屯兵数十万,对峙许久,各自都不愿放手,却又不敢放手一搏。因为之前数次野战,赵国都败下阵来,廉颇坚守不出,秦国也没有办法。最终,长平之战演变成了一场国力的对拼。

前线数十万大军的补给供应,每天消耗着秦赵两国的国力。最终,赵孝成王实在憋不住,临阵换将,换下了主张坚守的廉颇,派赵括统兵去与秦军决战。最终,赵括兵败于白起之手,四十余万大军全军覆没,仅有两百余年纪尚小者被白起放归。


从整个上党战役的大局来看,长平之战的背后确实是国力之争,赵括主动出击,也大概率是因为赵国耗不下去了,想要速战速决。从这个角度而言,不管是赵括想要主动出击,还是赵王想要毕其功于一役,都比较合理。


所以,赵括的战略似乎没多大问题,至于最后输了也情有可原,毕竟秦军实力本就要强于赵国,之前廉颇一样上节节败退。而且赵括遇到的可是白起,当时的战神,能成为白起的手下败将,似乎也不冤。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果打败仗就是无能的话,那无能之辈多了去了。

结合这些因素,赵括似乎不再是纸上谈兵的废材,而是一个颇有能力的大将。但事实上,这些理由都过于片面,根本不足以证明赵括的实力。毕竟,长平之战可不仅仅是败了那么简单,是全军覆没,而且仅用了四十六天。


那可是四十五万大军,用楚云飞的话讲,就是四十五万头猪,他白起四十六天也抓不完。

整个长平之战下来,赵括的表现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首先,赵王换掉老将廉颇,属于临阵易帅,本就是兵家大忌,对于军心的影响很大。赵括作为新上任主帅,怎么着也该安抚旧将,稳定军心吧。结果年轻气盛的赵括根本看不上廉颇旧部,上来就随意更换各部将领官吏。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史记》

要知道,这可是马上要打仗了,这些新上任的将军们,一不知兵,二不熟悉战场,如何作战。这有点像二战时期,苏联的战前大清洗,结果导致了苏德战争前期的节节败退。赵括这一手,可以说是他战败的直接原因。


其次,轻敌冒进。前面我肯定了他的主动出击策略,但是这并不是说就应该直接全部梭哈啊?赵括上来自己内部没有稳定不说,一不做侦查,二没有攻坚准备,直接就把四十五万大军全部给拉出去了。

有你这样打仗的吗?还没开打,就把底牌全部给亮出来了,白起不围你围谁?由于没有做好断后,白起仅用了两万五千人就把赵军的后路给截了,断了赵括粮道。如果赵括在营中留了哪怕有五万人,白起都不敢这么玩儿。

更值得一提的是,赵括在追击秦军过程中,被五千秦军侧面穿插,利用赵括自己造的壁垒,把赵军一分为二,并完成了对赵军的包围。


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向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史记》


当然,赵括的操作还没完。被包围之后,他的选择并不是突围,而是坚守待援。我的天啊,赵国大军全部在你手中,哪儿还有援军?赵括身为赵国主帅,自家有多少家底难道他还不清楚。此时他应该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突围,趁着赵军还有力气,这几十万大军怎么也能有机会。

结果赵括就在那儿等,等着自己粮食耗尽,等着秦昭王调配的增援到来,等着赵军的军心彻底涣散。最终,由于缺粮,赵军已经到了人尽相食的地步,援军却迟迟不至,赵括没有办法,只能是亲自带兵突围。

一支饿到自相残杀、战意全无的残军,去冲击秦军防御森严的工事,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最终赵括突围无果,被射杀于乱军之中。


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史记》


最终,没了主帅的赵军,放下了武器,四十万大军就这样做了秦军的俘虏。要知道,赵国和秦国那可是世仇,如果不是逼入绝境,赵军没那么容易投降的。

当然,这里有人会说赵括虽然败了,但同样给秦军造成了重大伤亡。事实上,这是不准确的,其依据无非就是白起那句“死者过半,国内空”。因为白起这句话是在秦国攻赵的邯郸之战失利后说的,并非单指长平。

长平之战后,白起可是踌躇满志,准备兵分两路,一举拿下邯郸城,完全看不出伤亡惨重的样子。如果秦军真的是伤亡惨重,他应该不会有此举动。

总结来讲,整个长平之战过程中,赵括就是在纸上谈兵,根本没有从战场实际出发,进行合理的指挥安排,最终酿成了赵国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的惨剧。也难怪这两千多年来,历代兵家和史学家痛斥其纸上谈兵了。


所以,赵括无能乃是历史铁案,翻不了的朋友们,不要洗了。
喜欢欢乐马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欢乐马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