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150年前的老照片:朝廷大臣,荒芜的颐和园,每一张都罕见
送交者: xiaobeng[★★声望品衔10★★] 于 2021-07-16 7:10 已读 2552 次 1 赞  

xiaobeng的个人频道

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被誉为“纪实摄影”的鼻祖之一。1871年,他来到北京,拍摄了大量的反映当时北京风土人情的照片。粗粗算来,这些场景距今已有150年了。

弯弓射箭的清军士兵。

清军特别重视骑射,即便在近代战争以热兵器为主的时代,清军仍然没有废除射箭,武科举中仍有射箭考试项目。图为1871年9月18日,八旗兵在安定门外校场上接受检阅,一位“神射手”表演射箭。

国子监辟雍殿。

这张照片站在琉璃牌坊下拍摄,采用了框景的构图,别有趣味。辟雍殿是皇帝讲学的殿堂,矗立在国子监的中心位置,平面呈正方形,每边三间面阔,三三得九,意为九州。四面辟门,四周环以回廊和水池,池周为汉白玉雕护栏。池上架有四周石桥,通向辟雍四门,构成周代“辟雍泮水”之制,以喻天地方圆,传流教化之意。

李善兰和他的学生们。 6park.com

李善兰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力学家和植物学家,1868年就任京师同文馆天文算学总教习,从此完全转向于数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直至1882年去世。其间所教授的学生先后约百余人,“口讲指画,十余年如一日。诸生以学有成效,或官外省,或使重洋”。

荒芜的颐和园(时称清漪园)。

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颐和园,直至约翰·汤姆森到来,都保持着联军离开时的样子,没有做任何修复。他在拍照后说:“我猜想中国既没有精力也没有资金来进行这样一项艰巨的工程(指修复颐和园),或者就是故意让这个地方呈现出一副破败的景象,来保持国民的敌对情绪。”

颐和园万寿山下的铜亭。

铜亭建在汉白玉基台上,所有的构件都由纯铜制成,其周遭虽已杂草丛生,但约翰·汤姆森仍被它的精美震撼,说它展示了“中国人处理金属材料的技艺和对金属的不拘一格”。这张照片逆光拍摄,目的是获得铜亭的清晰轮廓。

西郊的骡驮轿。

骡驮轿由两根很长的辕抬起,两端架在两头骡子的背上,它们能像弹簧一样起到减震的作用。这种轿子是清朝北方农村经常使用的一种交通工具,如果进行一场长距离的出行,它可以让人感到方便又舒适。

前门大街的街景。

这张照片站在靠近前门的城墙上拍摄。前门大街位于皇宫的中轴线上,皇帝去祭天的时候要从这里经过。这条街非常宽阔,街上人潮涌动,车水马龙。据约翰·汤姆森所见,很多乞丐聚在这里赌钱,或者乞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成林。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是朝廷为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机构。成林是其中最年轻的成员,拍照时尚不足45岁。

钟楼。

钟楼位于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占地约6000平方米,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通高47.95米。楼上悬挂“大明永乐吉日”铸的大铜钟一口,重达63吨,有“钟王”之称。这口钟声音洪亮,每当它撞响的时候,整个北京城都能听到。

鼓楼。

鼓楼位于钟楼以南100米处,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通高46.7米。楼上置一面大鼓及二十四面小鼓,用来告示时间、发布火警等。钟楼、鼓楼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

喜欢xiaobe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xiaobeng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