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象乾,字子廓,号霁宇,桓台新城人,隆庆五年进士及第,授闻喜知县,历迁兵部主事、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等。万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王象乾出任山西右参政,驻守宣府镇,负责防守口北道一线,宣府镇为九边之一,东临蓟镇,西接大同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隆庆年间,蒙古俺答汗封贡以来,蒙古右翼部落与明朝和平贸易,兵戈不再,但蒙古左翼部落依然屡次袭扰边境,宣府正位于蒙古左右翼接合处,屡遭左翼部落侵袭。王象乾到任后,详细了解蒙古部落情况,做到知己知彼,随后恩威并施,赢得沿边蒙古部落首领的尊重,纷纷称他为“那颜”,大概就是蒙古语长官的意思。镇守宣府期间,王象乾让铁匠打造一口大刀,长八尺,阔三尺,重二百馀斤,自己骑马披胄,命四位壮汉抬大刀随后,巡视阵营,故意让敌人看清这把大刀。他再用木板,制作一把一模一样的大刀,然后骑马轻鬆地挥舞,蒙古人望见,无比震惊,以为天神下凡,皆慑服。因功绩突出,王象乾于万曆二十二年升任宣府巡抚,期间,蒙古左翼部落始终不敢南下进犯。“万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结束后,王象乾又被派往贵州善后。万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王象乾出任蓟辽总督,刚到前线,蓟镇就遭到蒙古兀良哈等部落的进攻。王象乾一面严令加强防御,一面派人到各部落晓以大义,蒙古各部落“素慑象乾,愿献马、牛、羊、骆驼赎罪,通贡如故。”成功化解了这次危机。两年后,蒙古一部进犯烂蒲河,被明军击退。万曆四十年正月,王象乾升任兵部尚书并提督九边军务,二月加封太子太保,赠封祖上三代,世荫锦衣指挥佥事。王象乾回乡丁忧时期,蒙古部落不断南侵,朝廷只得请他出山,王象乾到边关对蒙古人晓以利害,使其献银一万六千两,献马、牛、羊、骆驼二千四百多隻,以赎冒犯之罪,并逐步撤离,再次化解边境危机。万曆皇帝大喜,让王象乾以兵部尚书兼署吏部尚书,既掌握兵权,又有人事权,但位高权重的王象乾引起一些大臣的嫉妒,遭到他们的污衊和中伤。王象乾身心俱疲,多次请求回乡,万曆皇帝屡屡挽留,但最终还是在万曆四十二年以患病为由回归故里。万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万曆皇帝为表彰王象乾镇守边关的功绩,追封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为兵部尚书,并特敕修建四世宫保牌坊。天启元年,辽东重镇辽阳失陷,辽东战局日渐恶化,明朝为加强辽东防务,起用已经75岁的王象乾“以故官提督九边军务”。王象乾到任后,在重要地区部署重兵,笼络蒙古部落首领,保障明蒙边境的安全,使明朝免去两线作战之忧。天启七年,明朝与蒙古察哈尔部在边境发生摩擦,察哈尔出兵进攻大同镇,已经继位的崇祯皇帝召回王象乾,以“象乾已累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命仍故官,总督宣、大、山西军务”,这一年,王象乾已经81岁了。王象乾联络察哈尔林丹汗商定款赏数额,签订协议,避免了明朝与察哈尔部之间的战争。王象乾年老体衰,经过十四次书面请求,崇祯才批准他从官道驿站回到原籍新城,“再赐蟒衣一袭,白金四十两。”。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五月,王象乾逝世于家中,时年84岁,崇祯皇帝赠与“太师”,以表彰他一生的功绩。王象乾宦海浮沉60馀载,其中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镇守北方,81岁高龄时,依然赶赴前线,为国事而奔波,为保卫北疆为穷尽一生,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喜欢followind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 将军大使 黄埔一期 袁仲贤 2022-10-24
- 中共叛徒 黄第洪 2022-10-17
- 黄埔一期 俞墉 刁步云 胡焕文 2022-10-14
- 黄埔叛徒刘明夏 残酷的琼崖国共斗争 2022-10-12
- 黄埔一期 宋文彬 马步益 2022-10-10
- 黄埔一期 冷相佑 2022-10-07
- 黄埔一期王逸常和鄂豫皖的建立 2022-09-27
- 黄埔一期共产党员补遗 2022-09-20
- 国军名将李良荣 福建抗战 国共两淮之战 等 2022-09-16
- 身份成疑的国军政工将领-徐会之 2022-09-14
- 不为人知的“老资格”黄埔一期-彭明治以及微山湖西肃反事件 2022-09-13
- 南明的擎天一柱两蹶名王李定国 2022-09-12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