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79年对越反击战庆功会,王震驻足在导弹展柜,许世友:不怎么样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2-07-29 9:44 已读 2874 次 4 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1979年3月27日,解放军东线兵团在广西南宁市举办了主题为“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庆功展览会。这次庆功展览会,堪比一次国际军火展销会,汇集了当时中、苏、美三国当时极具代表性的陆军武器。

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莫过于苏制和美制武器。苏制SVD狙击步枪,具有射程远、精度高、便于携带等优点,这是当时解放军轻火器系列当中的空白。美制M79榴弹枪,具有威力大、适合单兵携带等优点,比二战时期日军掷弹筒容易操作,精度更高,威力比常规进攻型手榴弹大。

大家伙方面,苏制冰雹火箭炮最抢眼,其最大射程可达20公里,运载车涉水深度可达1米,与解放军当时列装的107火箭炮相比,前者具有射速快、威力大、参战时间快、野外机动性能强等优势。甚至还有萨姆-3防空导弹这种当时的尖端武器。

当时,王震在率中央代表团参观南宁庆功展览会的时候,其对性能更先进的坦克、防空导弹、狙击步枪这些武器不怎么感兴趣,一直驻足于苏制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展柜那里。

上看下看一番后,直接问随行的许世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反坦克导弹吧?

许世友点点头。

王震又问:性能如何?

许世友笑着说:看情况,在越军手里就不怎么样,还不如我们的40火箭筒或者75无后坐力炮好使。

王震用诧异的目光看着许世友,再看看成堆的萨格尔反坦克导弹战斗部,以及大量的新式武器装备,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6park.com


越军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萨格尔反坦克导弹,是苏联于60年代研发的精确制导反坦克武器,第一代萨格尔采用人工操控,命中率可达60%以上。60年代末期,萨格尔相继升级换代。同时,苏联开始将这种新式武器出售给友好国家。

萨格尔导弹平时只需4人就可以完成战斗操作。在紧急情况下,2个人也能完成战斗操作,与100迫击炮一门炮需要5到7人操作相比,前者可谓是陆战神器。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当中,第一代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在阿拉伯军队手中大显神威,以色列坦克装甲部队损失惨重,使其名声远扬。

越军在抗美战争期间就从苏联那里获得了大量萨格尔反坦克导弹;但由于当时的美军以空袭为主,所以,这种导弹没能在战场上发挥出其优势。

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越军所列装的第三代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可击穿厚度为300至450毫米的装甲,最大有效射程可达3000米。要命的就是,弹头在飞行过程中,还可以临时变更目标。这种导弹打坦克的时候就像大锤砸西瓜那样容易,用来打碉堡、大楼这些固定目标,自然不在话下。

战前,越军就料定中国解放军会出动大量的坦克参战。因此,在前线列装了大量的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其中,谅山战场和高平战场投入数量最多。不过,越军一般只在其认为适合坦克车辆通行的地段部署这种导弹。

结果,在为期28天的交战中,解放军累计投入坦克和装甲车800余辆,但彻底报废的坦克和装甲车数量不足60辆,大部分被击伤的坦克、装甲车经过维修以后,又能继续投入战斗。其中,有一些报废坦克是解放军战士用来填河沟、泥潭所致。 6park.com


解放军东线部队在战斗中一共从越军手中缴获萨格尔反坦克导弹817枚,足以装备一个反坦克炮兵师。奇怪的就是,在战斗中解放军都没有动用飞机导弹,就缴获了越军防空导弹22枚。其中包括雷达车、指挥车、通讯车这些配套装备,越军连这种镇国神器都保不住,说明其战斗力实在是太差了。这也就是许世友将军瞧不起越军的主要原因。

解放军的破敌之术

萨格尔反坦克导弹虽然称得上是当时的陆战神器,比常规小口径火炮好使很多,但也存在许多缺陷。

一是在发射阵地500米以内的地段属于射击死界。这是因为距离太短,其战斗部保险还没有打开(近期的俄乌战争中就出现这样的例子,乌军在巷战中近距离使用NLAW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打俄军坦克,结果坦克只是轻微受损)。

二是射速慢。除非是多枚导弹同时发射,不然一个战斗小组在其发射的第一枚导弹击中目标前,无法发射第二枚,而且,瞄准手需要全程监控导弹的飞行过程,直到命中目标或者脱靶为止。

三是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大。在山岳丛林地区、城镇建筑群区,操作手视线受阻,或者在雨雾天气中,操作手也会因为观察困难而无法使用。 6park.com


在作战过程中,解放军坦克部队的战士们根据萨格尔反坦克导弹的缺点,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破敌措施。

一是步坦协同战术。发起进攻时,步兵坦克编队当中,最前方由侦察兵和工兵组成的尖刀搜索队,防止越军远程火力袭击我后续部队。在坦克战车后方,由82/100迫击炮阵地掩护,必要的时候,加榴炮、火箭炮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火箭筒射手、60炮击炮班、轻机枪手、攻坚部队徒步跟在坦克战车后面,一旦发现越军火力薄弱之处,就发起冲锋。坦克编队后方不远处是支援梯队。这样一来,越军的反坦克导弹很难发挥作用。

二是炮火掩护。解放军参战各部每次要攻打越军某处阵地前,都会实施一次大规模炮火急袭,先是以威力巨大的炮弹摧毁越军地表工事,然后还会发射大量的延时引信炮弹。在炮击的同时,坦克编队出击,越军反坦克导弹操作小组很少有机会应战。

三是战场地形和天气有利于解放军。在越南谅山、高平一带,大部分地段都是比高只有100多米的山包,公路就在群山中穿梭,而且这些地区,不仅植被繁茂,早上晨雾浓重,能见度较低,当越军发现解放军坦克编队时,往往都是在500米以内的距离上,处在反坦克导弹死界中。

就这样,号称越军八大主力师之一的第3步兵师均,拿着大量技术先进的反坦克导弹跟解放军55军、43军打了一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阵地攻防战。解放军55军参战部队则采用炮火开路,步兵打扫战场的战术,从国门一路捡战利品捡到谅山市。 6park.com


翻版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利用浓雾天气掩护,派了大量扎着草人的小船佯攻曹操的水寨,曹军担心诸葛亮的水军会火攻,不敢使用火箭,全都用常规的箭矢防御。结果,射在草船上的箭矢,成为了诸葛亮大军日后用来对付曹军的武器。

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在各国军事历史上,作战物资取之于敌,用之于敌的例子数不胜数。

在施耐庵笔下,诸葛亮在“草船借箭”之计成功之后,让麾下士兵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箭!”。那么,在对越自卫还击战结束后,解放军将士应该喊一声:“谢谢黎笋大队长的武器装备!”

倘若没有黎笋及其心腹主动挑起这场战争,中国就没有机会在短时间内缴获数量、品种如此之多的陆战利器。因为当时美、苏两个阵营都对中国实施严密的封锁,解放军科研人员要想获得当时任何一种先进的武器装备,比登天还难。

打了这场仗之后,就不一样了,越军当时手里拥有的秘密武器,我们也有了。越军没有的秘密武器,我们也有了。

让王震目不转睛的第三代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到了解放军手中,很快就变成了红箭-73系列导弹。 6park.com


红箭-73系列导弹,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萨格尔导弹的死界为阵前500米,最大有效射程为3000米,红箭-73系列导弹死界为阵前100米。这个距离,刚好是防止射手在命中后受伤的安全距离,最大有效射程为4000米。

第二代红箭-73系列导弹,升级为红外半自动制导系统,战斗部破甲能力大大提升。不仅成为了反坦克、车辆的利器,也被解放军用来专门打碉堡、坑道,战壕等固定工事。1984年时,红箭-73系列导弹既可以搭载在自行机械车辆上,也可以步兵携带。

除此之外,越军当年还“帮助”解放军研制出了国产狙击步枪、性能更先进的坦克、性能更先进的单管高射机枪等陆战神器。

因为那场战场,解放军用了5年时间,从半摩托化时代转入机械化时代。在1984年国庆阅兵仪式上,解放军受阅部队所展示的新型武器装备曾令世界各国倍感惊讶。1985年,在国际局势风起云涌之际,邓小平之所以敢裁减100万大军,那是因为解放军已经完成了蜕变。

编外话

邓小平在力排众议,顶着巨大的压力作出“一定要教训越南”的决策时,早已充分考虑到了新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可能出现的得与失。结果证明,伟人的决策是对的,解放军在战争中迅速得到进步,国家和民族得以走上复兴之路。

或许,王震于1979年目不转睛地盯着南宁对越自卫还击展览会上那些反坦克导弹的时候,在其心中,早已勾画出了一幅强军建设的蓝图。

1984年以后,越军再也没有资格与解放军叫板了,这是无数英雄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的!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