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所以清朝的皇子们从小就被迫早起读书,似乎天不亮就要起床。所以大清的国祚才绵延了将近236年(1636年5月15日-1912年2月12日),成为异族统治中国时间最长的朝代。
中国古书里有不少君主读书的事例。根据班固在《汉书·刑法》里的说法,“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
这里说嬴政在夜里读书,这是好事情。他能统一中国,说明他读书有方。不过他后来显然读得不够好,不够学以致用,结果大秦二世而亡。
实践是检验阅读效果的最重要的标准,秦始皇读书成绩先是优秀,后来就不及格了。上述引文还说,秦始皇在白天还管“断狱”。那不是司法高官的工作吗?
法家思想家韩非的著作流传到秦国后,嬴政相当欣赏其治国思想,曾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嬴政以战争威胁韩国把韩非交给秦国。
嬴政欣赏韩非在文章《孤愤》中的阐述,例如韩非称有才有谋的人一定有远见并且明察秋毫,否则就不能照亮私暗处的奸邪;能执法之人一定性格坚毅并且为人刚劲正直,否则就不能矫正奸邪。
西汉人刘向在《说苑》里记载,春秋战国时有许多国君注意学习。这应该是真的,在那大争之世,努力学习,以史为鉴,汲取经验教训,才能治好国,理好政。
《说苑》里有一段说的是,春秋后期晋国的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已经是七十岁的人了,想要学习,恐怕太晚了吧?”师旷说:“那为什么不赶快把火烛点起来?”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晋平公以为对方是在开玩笑,就生气地告诉盲人乐师师旷:“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师旷回答:“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把的光亮。’点亮了火把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称赞师旷讲得很好。
这是一个好故事,劝导君王认真学习,即使在王公暮年,也壮心不已。
杂文家邓拓评论说:“在这里,师旷劝七十岁的晋平公点灯夜读,拚命抢时间,争取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至于继续浪费,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
但这个故事似乎是小说而非历史。晋平公没有活到70岁,他去世时应该只有40岁左右。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出生时间,但是记载他在位26年,执政到死,他死于公元前532年。
而晋平公的父亲晋悼公在28岁就英年早逝了,就算他在14岁的时候有了这个儿子,那么晋平公应该是在14岁的时候继位,执政26年就驾崩了。14+26=40。
刘向写的杂事小说集《说苑》,收录了先秦到西汉期间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附有作者的评论,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和观念。
贴主:Weiggg于2023_10_14 11:58:11编辑
贴主:Weiggg于2023_10_15 8:52:39编辑
喜欢Weiggg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Weiggg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