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电影与军史—强-5强击机在蓝天中奏出的一首飞行交响乐
送交者: 短说[★★声望品衔10★★] 于 2024-01-23 18:43 已读 7183 次 4 赞  

短说的个人频道




电影与军史:强-5强击机在蓝天中奏出的一首飞行交响乐 6park.com

在留园新手机网页版浏览本贴
6park.com



在中国,关于空军题材的电影很少,其中,1981年在全国上映的故事片《飞行交响乐》,堪称是这方面非常出色的一部。在这部影片里,不仅洋溢着空军指战员战斗生活的蓬勃朝气,还回响着动人心灵的爱情插曲,让看过电影的人们都久久的难以忘怀。


《飞行交响乐》这部影片,通篇展示的都是中国空军强-5强击机部队的军旅生活,片中对这种小巧灵活、快速机动的战机描写得很细致,这可谓是它最大的看点。这个强-5,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款强击机,于上世纪的1958年开始试制,因为飞机的性能不错,个别优点比较突出,直到2010年代还有少量的出产,至2012年才正式停止制造,总共在中国的蓝天上翱翔了五十余年。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强-5超音速强击机


生产强-5的骨干企业,是中国南昌的洪都航空工业公司,也就是过去的南昌飞机制造厂。1956年后,因为在攻打一江山岛的战斗中,解放军使用的苏制伊尔强击机表现出机动快速、突防性好而且性价比高的特点,经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提议,军委批准,决定自行研制一种新型的国产强击机,于是,强-5的设计制造便摆上了国内航空工业部门的台面。


只要祖国需要,我就能搞出来—强-5之父陆孝彭



陆孝彭院士和他的强-5战机


强-5的总设计师,是中国著名飞机设计专家陆孝彭。他是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十年代初在国立中央大学的航空专业毕业,抗战期间曾在云南昆明飞机修造厂负责修理飞虎队的飞机。后来被国府派到美、英两国实习深造数年,1949年和几个专家一起回国,从此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建国后第一代担纲的飞机总设计师之一,在三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为中国研制出多款著名的军用飞机,而强-5在其中尤为著名,堪称是陆一生最杰出的代表作。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强-5进气口


强-5这种飞机,我还在八十年代上中学的时候,就耳熟能详了。当年之所以关注它,说实在话主要是由于它的外形。那个时候,中国空军装备的战机还比较落后,最好的歼-8和什么歼-7、歼-6、歼-5等等,它们的机头都是圆筒状的,喷气装置都是采取机头进气的模式,只有强-5的头是尖的,它的进气装置位于机身的两侧,在驾驶室前面的机头上,有一个长长的空速管。当年,世界上先进的战斗机,像美国的F-14、F-15,苏联的米格-29,英国的狂风等等,它们的机头都是尖的,都有空速管,所以仅凭这一点,这强-5就叫当年中国的军迷们迷得不行,让人们觉得它的性能很现代、肯定具备相当强的战斗力。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长长的空速管很现代


强-5这种飞机,在八十年代那会儿,人们都知道的一件事,就是它是中国空军投掷氢弹的利器。这款强击机,重量较轻,机身小巧,超音高速,飞行速度相当于一秒钟冲出380米,每小时达1370多公里。该机在空中突防的能力较强,特别是低空条件下的突防。当年在研制这款飞机的时候,中方主要的考虑,其实就是将该战机用于精确快速攻击近海的敌军舰艇以及岛屿上的重火力点,所以,在航空发动机设备制造能力差、航空材料短缺的条件下,面对美蒋凶悍的防空火力和高升限能力的战机防御,强-5各方面的技术标准,都指向了机动性和突防性,其机体小巧玲珑,能够急速上升和转向,也能够迅速地实施俯冲攻击,低空掠海能力更是特强,当然了,这些重要的技能指标,有很多肯定是不能全部公开的秘密了。


强-5因为是专用作为重创敌方武器目标的小型战机,自身也有不少的缺点,主要就是航程不够。它的作战半径只有500公里上下,战斗航程仅能覆盖中国大陆周边临近的陆海区域,故纵深战略威胁的能力有限。上世纪五十年代该型战机酝酿之时,中国主要的国防威胁就是来自台海美蒋方面,美国海军和国民党海军的舰船,经常往来台湾和大陆东南沿海岛屿之间。这些地区的范围,距离大陆一线机场,恰好也就是在300公里之内,即便是对美航母出入的大军港台湾左营和基隆,从福建内陆山区的南平、沙县机场起飞战机轰炸,航程也不超过500公里,使用强-5来回执行任务刚刚好。因而在设计这款飞机性能的时候,中方就是按照“短、平、快”的理念,具体针对以上敌情而确定实施方案的。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强-5强击机的首个型号,是“强-5甲”。1958年开始研制后不久,因为赶上了三年经济危机,军工经费短缺,项目被迫下马了,一年多以后才恢复研制。经过陆孝彭等工程技术骨干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65年制成首机并试飞,当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初步设计定型之后由南昌飞机制造厂(当时称320工厂)批量生产,并于1968年开始装备解放军空军部队,直到本世纪初,又先后生产出了强-5乙、IA、Il、lll、M、N等多种型号。


炸弹挂架



强-5的火力装备,最初时是航空炸弹和机炮。在飞机的机翼下有多个挂架,能够携载两颗500公斤的炸弹。机身配有两门机关炮,口径为23毫米,备弹100多发。后来根据实际需要,飞机武器系统不断改进,加装了火箭炮装置,到八十年代中期,又在M型机上安装了可发射红外制导导弹的装置。在总的载弹量方面,八十年代的强-5改进型已经达到了两吨多,比早期的甲型机多了不少。

南昌飞机制造厂的强-5生产线


六十年代以后,中苏交恶,中国的国防重点开始北移,其时,正逢强-5定型出产之时,故该机被首先大批地装备给了位于华北、西北的空军部队。第一支配备强-5的解放军空军航空兵,就是位于山东半岛潍坊地区的空字39764部队,即著名的空军航空兵第五师。该师是中国空军最早组建的航空兵主力师之一,参加过朝鲜的空战,回国后隶属于济南军区空军。在六七十年代,这个师主要的国防任务,就是确保山东半岛一线的国土防空、扼制华北咽喉—渤海海峡的进出通道,协助海军北海舰队和沈阳军区空军对进犯敌海空军实施防御。对于这些国土防卫任务,用强-5这款飞机,真可以说是找对了主。


空五师是志愿军空军的主力


强-5因为机动性好,低空突防能力强,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被中国军方广泛地作为一种打击敌军大型水面舰艇和装甲突击兵团的重要工具。这款飞机装载的炸弹最大规格达500公斤,在战斗中一旦突防,击中要害部位,可以使敌方诸如航空母舰、重巡洋舰这类的主力舰重创或沉没,威力是不可小视的。像济南军区面对的黄海、渤海地域,海区比较狭窄,将强-5机队部署在半岛的一线机场,战机飞至敌舰队上空执行轰炸任务,航程也不过200公里左右,炸完一次还能够快速返航装弹,紧跟着再来炸上一次,非常的好用。所以,由于军方高层看中了这一优点,强-5一下生产线,率先就给配备给了济空的作战师。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空五师的强-5机队


除了济南军区空军之外,在七八十年代大批装备强-5的,还有北京、沈阳、兰州等军区的空军。像驻扎山西晋北的空五十师、驻扎吉林四平的空十一师等部,直到九十年代还配有众多的强-5战机。当年,这些地方曾经都是面对苏联百万大军突入国土纵深的空军驻防要地,显然装备强-5的主要目的,就是用于对付苏方强大的装甲突击兵团。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云集于中蒙边境的苏联坦克部队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珍宝岛武装冲突之后,勃列日涅夫调动百万大军云集于中苏、中蒙边境,时刻准备入侵中国边疆。与二战时期进攻东北的老路一样,苏军准备突击的矛头仍然还是布置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吉林、内蒙古东部的后贝加尔方向,一个是内蒙古二连当面的中蒙边境。特别是中蒙边境,苏联在一百多公里的正面,就集中了4个坦克师1600辆以上的重型坦克,对中方的威胁极大。而中国由于装备落后,根本没有足够的装甲力量来与之对抗,只能靠地雷、汽油陷阱配合反坦克步兵分队迟滞敌人,用远距离的炮兵对其杀伤,再就是依托靠近河北张家口、山西大同一线的高岭阵地来阻挡敌坦克集群的洪流,这些战术的效果显然是有限的,不能迅速重创苏军装甲突击兵团的主力。为此,中方特别重视空军和炮兵反击力量的部署,强-5于是就给推上了时代的前台。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这强-5,说实话其战斗性能的强项,很有些类似二战时德军反坦克的利器—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不同的是,强-5是现代化的喷气式,速度飞快,另外在升降转向的灵活机动能力方面也远胜于斯图卡。在二战当中,斯图卡能够给英法盟军和苏联的坦克部队以难忘的重创,那么像强-5这样超音速的“蚊子机”,对大面积集中在一起的苏军坦克部队的威胁,就更不用怀疑了。虽然中苏大战到头来没能爆发,但是我们也能想象得出,一旦将大量的强-5多方向地集中朝一个攻击点投射火力,若以一个飞行团四十架的飞机数量估算,弄好了,一次毁掉三四十辆的苏联坦克都是有很大可能的,故而,与执行对海防御任务相并列的,强-5在七八十年代另一项主要的作战使命,就是充当针对敌国坦克的“杀手”。


在七十年代以后,中国军备现代化的水平日益提升,强-5也不断地随之改进,其对地、对海火力大为地增强。七十年代末,中国研制成功集束子母弹之后,八十年代中后期就将强-5的投弹系统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在那会儿,一架强-5一次投射三枚集束子母弹,就能形成三四千发的弹雨,覆盖1平方公里以上的地面目标。所以,正因为拥有了如此强大的威慑,才让那些拥有强大陆上突击力量的敌国,从此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了。


强-5挂载的集束炸弹


在强-5五十年的岁月当中,比起以上两种常规保卫国防的战略作用来说,它所起到的另一种战略威慑作用,可以讲是大过千百倍的,那就是其作为核武器运载投射工具的表现。在这里,我就要着重地说一说该型战机投掷中国第一颗实战氢弹的历史,同时聊一聊那部激动人心的军旅电影—《飞行交响乐》。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中国第一颗氢弹


1967年夏,中国爆炸成功了第一颗氢弹,当时是用笨重的轰六飞机在罗布泊上空投放的。炸弹爆炸当量为330多万吨,当时轰动了全球。过后,中方致力于该种核武器的小型化,很快实现了技术的突破,到七十年代初,已能制造出重两吨左右的实战氢弹。结合当时艰险的国防态势,中共军委迅速下令部队将氢弹搬到飞机上,目的是用于对入侵敌军集中的重装甲突击兵团实施打击,还有对敌后方重要的后勤基地进行破坏。因而,大致与氢弹“上刺刀”、研制箭弹结合的导弹热核武器同步,把氢弹作为战略威慑武器运用到空基核力量的尝试,也一起开始了。


当年,中国核导弹刚刚起步,加之核弹头数量少,所以大部分都配给了第二炮兵的战略导弹部队。这些弹头,出于保持核恐怖的威慑作用,当量都是比较大的,目的是用于摧毁敌方的特大城市。那时候,因为分配给空军的核弹当量非常有限,国内又没有能力制造空中发射的核弹道导弹,所以根据未来实际作战应用的考虑,就要制造出一批能够机载的小型战术氢弹。这项核武器当量小型化的工程,在六十年代末期也获得了重大的突破,不久,中国就能生产出可供机载的当量在三万吨左右的实战氢弹了,一万吨以下当量的战术氢弹也可以制造,于是,就有了《飞行交响乐》里的那段令人难忘的投放试验。


编剧陈立德


《飞行交响乐》这部影片拍摄于1980年,次年在全国上映,它的编剧主创人,是八一厂军事题材编剧陈立德,除了“飞”片外,《吉鸿昌》、《黄英姑》、《长空雄鹰》等著名电影也是他的作品。《飞行交响乐》中描绘的有关军事的画面很真实,就是七十年代中国空军的生活面貌,但描写爱情的场景是虚构的。至于贯穿全片的主线—空军飞行大队长孙建华进行投弹试验,则基本取材自七十年代初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杨国祥勇投第一颗实战氢弹的历史事件。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那是1967年中国氢弹试验成功后不久,军委和空军领导机关就下达了要用飞机试投实战氢弹的命令。用什么样的飞机执行这项重大任务呢?很快高层就看中了强-5。1970年春,首先配备强-5的济南军区空军第五师受命完成这个任务。因为要投掷的氢弹体积较大,重达一吨以上,强-5甲原来配备的弹舱无法容纳,必须要进行设计改装,所以,五师师长宋占元等人专门去了趟江西的320厂,和设计师们一起研究飞机的改造方案。到这年的年底,经过几个月的研究改制和试飞,投掷氢弹的强-5战机终于造好了。


杨国祥曾参加国庆大典空军阅兵式



氢弹和飞机都已经备好,剩下的关键就是飞行员投弹实验了。对此,空军千挑万选,最终确定了由空五师第14团团长、空军著名飞行员杨国祥来完成这个任务。杨国祥是云南玉溪的彝族人,解放前夕参加革命,1950年被挑中选送到东北空军航校,是建国后首批战斗机驾驶员之一,参加过朝鲜战争。他胆大心细,综合飞行技术好,强-5入列以后,称得上是驾驭这种战机经验能力最佳的飞行员之一。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杨国祥是本片的军事顾问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进行试验弹投掷


1970年11月,杨国祥正式进驻西北核试验机场,在那里进行了一百多次试验投掷演练,最后做到了误差在12米内的精度要求。那会儿,训练是漫长和辛苦的,有时杨国祥一天要投放好几次,回来之后,体能的消耗明显。这时候,师长宋占元就让杨国祥注意休息,同时,除了主餐之外,让杨经常吃点东西,补充体能。在《飞行交响乐》的片子里,人们看到朱时茂饰演的飞行大队长孙建华一回到机场,不久就进了食堂,有一个身穿白大褂的司务员紧跟着就给他端来了一盘又圆又大的苹果,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在空军空勤人员的日常生活条例当中,有一项严格的明文规定,就是在上天执勤的前后,必须按时按量地吃东西。平时,飞行员们的饮食,多少数量和多少营养,部队伙食部门都是严密把关的,特别重视补充飞行员以高级的蛋白质和能量。平常,一个飞行员上天之前,食堂工作人员给你端来什么,端来多少,那么你就必须一点不剩地吃完,否则就不让你开飞机。当然了,放飞回来后端给你的,你也要按时按量的吃,以便及时地补充恢复体能,随时准备担负新的飞行任务。在《飞行交响乐》里面,观众们就看到主人公经常要吃东西,有关食堂的场景有不少,涉及谈工作的时候,几个人也是一边吃喝一边讲话,这都是很真实的事,同时,也在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年杨国祥在投掷实战氢弹前,其训练的确是相当频繁辛苦的。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强-5飞向目标区


《飞行交响乐》的后半段结尾部分是最精彩的,也是全片压轴的高潮戏,它的创作蓝本就是根据1971年12月30日杨国祥第一次投掷氢弹的全过程炮制的。那天,杨国祥驾驶的强-5下面的半悬式弹舱装好了一吨多重的试验氢弹,中午时分从机场起飞,升空之后即打开了氢弹投放装置的第一道保险。等飞到罗布泊目标区后,杨国祥先按照要求熟练地做完了一系列的战术动作,随后就实施投弹,可是连续按了好几下按钮,弹舱都毫无反应。原来,在起飞之前,机舱连动装置上有一个螺丝钉,因机械师怕不牢固用螺丝刀多拧了一圈,结果导致电阻加大,当投弹按钮按下后,机舱和氢弹相接的挂钩无法有效启动,使得氢弹投不下来。这个突发的情况,当时令杨国祥急得出汗,赶紧向基地前方总指挥王定烈报告。那个时候,摆在杨国祥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弹射跳伞,这样机弹全毁,但人可保住;另一个就是不顾粉身碎骨的危险带弹返回机场。为了查明真相,为以后的核试验排出隐患,在王定烈司令员命令他赶紧跳伞的情况下,杨果断决定带弹着陆。于是,影片中那一段最为扣人心弦的场景便发生了。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试验基地指挥员原型、济空副司令王定烈将军



挂载氢弹的改装弹舱


那时候,弹舱里的核弹,五道保险已经只剩下一个没有打开,驾驶高速战机带弹降落,弄不好就要人机全毁。但是,为了查明真相,同时避免失去操纵的飞机有可能撞向有人居住的城镇,造成核爆炸的严重后果,杨国祥思索再三,还是决定冒着自己牺牲的危险,坚决携弹降落。经过他的坚定请求,基地同意了他的意见,随后赶紧组织人员疏散躲避。当时,整个机场塔台上只剩下师长宋占元等两个人。对此,影片也有很真实的描述。那个宋占元的艺术化身赵师长,一个人守在塔台指挥室里,一边指挥着孙建华的着陆,一边头上、鼻尖汗水直冒。与此同时,在强-5驾驶舱中,孙建华的神情也高度的紧张,双手紧紧把住操纵杆,那双坚毅的眼睛全神关注地盯住机场的跑道。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下滑线很好,好,注意方向和速度”,赵师长向他发出降落的指令。孙建华驾驶的强-5从空中翻转了一个个,准确地朝向了机场的跑道,随之,强-5的飞机轮子就落了下来,那根机头的空速管径直地指向远方机场的跑道。伴随着机身高速突破空气的尖啸声,机上的孙建华,以及在地面上的所有人:指挥员、师长、还有孙的女友母女俩,都同时间瞪大了双眼,紧张、惊恐溢于言表,观众们的心也都提到了嗓子眼。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末了,孙建华的驾驶技术和心理素质实在是高超,终于,装着氢弹的强-5飞机在他有力的操纵下降到了跑道上,飞机朝前快速冲出了数百米,机身后面的阻力伞便放了下来,飞机终于安全地着陆了。此刻,坐在塔台指挥室里的赵师长长出了一口气,拿起搪瓷缸痛饮了一杯水,紧跟着就提起电话机通知大家:“解除警报!”这时候,银幕上就映出了孙建华的女友周文娟和妈妈喜极拥抱的动人画面。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放出阻力伞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杨国祥后来曾任昆明军区空军参谋长



位于昆明的杨国祥纪念碑


那回带弹着陆成功后,基地部门很快找到了故障的原因,不久之后,在1972年1月7日,第二次试验就开始了。这次试验进行得很顺利,氢弹在罗布泊目标区实现了真实的核爆炸,从此中国拥有了能用于有效实战的氢弹。关于这次试验,杨国祥后来曾回忆说,当时他按下了投弹按钮后,整个飞机陡然剧烈地震动了一下,他马上就意识到氢弹是投了下去,于是赶紧爬高掉头,高速地飞离了爆炸区。可以说,通过这次试验,强-5在执行空地机动突击和快速机动方面的高性能,真的是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当时杨国祥投掷氢弹的真实照片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关于1月7日的那次成功投掷,《飞行交响乐》里没有具体描写,只是一笔带过。随后,喜讯传遍了空军,传遍了全国,飞行大队长孙建华也成了全军闻名的英雄。在影片的最后,空军基地党委召开了盛大的晚会,庆贺核弹试验取得成功,同时也为孙建华举办了婚礼,这孙建华真可谓是双喜临门,他与周文娟的婚礼,成了这部影片最浪漫的终曲。


《飞行交响乐》这部片子,从大的意义上说,更多的是一部反映空军将士生活的励志片,军事层面上的事情并不是它要抒发的主题。然而,由于整个作品通篇都有很多强-5战机的展示,对空军的装备、训练、后勤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充分的描写,所以,还是令它堪称是一部难得的吸引广大军迷的优秀军事片。至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小时候在电影院门口观看《飞行交响乐》大幅电影海报的情景。当年,因为我还太小,记不清到底看没看过这部影片,但是对于这幅海报的印象却是很深,画面上那飞行员头盔和女人飘逸长发并列飞扬的描绘,充满了无比浪漫的色彩,使人不禁对空军飞行员的生活产生了很多的遐想和神往。


《飞行交响乐》片中,对孙建华投射的那颗炸弹,并没有点名说就是氢弹,只是通过剧情暗示大家这是一枚极其重要又危险厉害的大炸弹。但是那个年月的人们,几乎全都知道这就是核试验的氢弹,因为在七八十年代,报纸、杂志和电视上有关强-5投掷氢弹的消息,可谓是屡见不鲜。时间长了,即便连小孩子见了这种个头不大、头上有一根尖尖长针管的战斗机,都会马上联想到它就是扔氢弹的,都知道这种飞机速度很快,非常的灵活。说起来,想当年中国高层在选择实施氢弹试验的飞机的时候,之所以很快就敲定了强-5,除了它快速机动的灵活性以外,主要是看中了其投弹视野的宽阔。强-5那尖尖的机头,可不是追求现代时髦的摆设,当初,陆孝彭就是因为要造就飞机宽阔的下视视域,才摒弃了歼-6那样的头部进气圆筒,而改成了尖长的模式。也即,正因为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强-5才堪称是叫敌方重要目标恐惧的打击利器,才能被用作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摧毁敌垒的核弹飞机。


今天,强-5这种飞机以及空军英雄们奏响的飞行交响乐,虽然已经化作了往事的云烟,但是在广大军事历史爱好者的脑海里,至今还在久久地回荡着,那一行行浪漫的乐符,将永远跳动在祖国的蓝天五线谱上,时而激荡,时而悠扬,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6park.com


6park.com

杜德偉真心推薦!3D玻尿酸+導鈣素行動保養一步到位要和杜德偉一樣動起來靈活又穩固?專利3D玻尿酸+專利導鈣素,全新行動保養進化配方,雙效、精準、便利,讓你靈活穩固一步到位!桂格康研家|
Sponsored 6park.com

立即選購 6park.com

by Taboola 6park.com



6park.com

在留园新手机网页版浏览本贴
6park.com

喜欢,
 点赞支持!
 


^


^


^


^


^


^



[ 短说的个人频道 ] · [ 举报 ] · [ 史海钩沉首页 ]
已标注为短说的原创内容,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评分完成:已经给 短说 加上 500 银元!

喜欢短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短说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短说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