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明代“最懒”对联:上联与下联一字不差,却成千古绝对,流传至今
送交者: yyykc[☆★★★声望勋衔16★★★☆] 于 2024-05-15 0:34 已读 3537 次  

yyykc的个人频道

转发自旧历史儿 6park.com

引言

少年天才,屡屡中试,二十岁便获秀才,他精彩的人生即将开始,却接连遭受打击。

漫漫科举之路,八次科考不及第终是磨灭他的少年心性,寒窗苦读十余载,却满腹经纶无处施展。

历经坎坷的徐渭在生命弥留之际,留下一副对联,对自己一生进行总结,然而这幅不同寻常的对联引起一众文人解读,时至今日,仍叫人常读常新。 6park.com

6park.com

徐渭到底写下了什么样的对联引得后人频频称赞,争相解读,它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波诡云谪的命途

“母亲,我不要与你分开。”绍兴徐家本是殷实世家,可惜接连几代官途不畅,如今只是徒留一个空架子。

徐渭亲生母亲是浙江绍兴徐家老爷的小妾,作为妾生子,徐渭的生母没有权力将他留在身边教养,因此自出生起,徐渭便被包给嫡母苗氏,此后一直在苗氏的院中生活,与生母分离。 6park.com

6park.com

徐渭十岁时,嫡母以莫须有的借口将徐渭生母驱赶出门,徐渭眼前生母离力竭声嘶地呼喊,可依旧不能改变嫡母的决定。

徐家老爷曾有原配童氏,不过早逝留下两位嫡子,徐淮与徐鹿。作为继室的苗氏一直未有生育,她将徐渭抱来教养,一直严苛对待。 6park.com

6park.com

徐父在徐渭出生百日时离世,嫡母的严苛对待,让年幼的徐渭心中无比孤单,缺少父母的疼爱与陪伴,他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在徐渭十四岁那年,苗氏去世,此时的徐家已经由徐渭的长兄所接管。“如今徐家已无往日光景,接受潘家的提亲只百利而无一害。”徐淮做主答应了潘家的提亲,可这提亲不同寻常,竟然是让徐渭做上门女婿。 6park.com

6park.com

古代婚姻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子为赘婿传出去着实让人笑掉大牙。一家之主的徐淮,面对潘家丰厚的礼单,心中盘算,将庶子的婚事作为交换填补中馈空虚有何不可。

徐渭在嫡母的教养下,早早便入学堂读书,年纪轻轻的徐渭颇显文学天赋,仅十岁便能提笔作诗,做的一手好文章。 6park.com

6park.com

行文流畅词句讲究,引经据典生动形象,引得不少文人频频称赞。天才少年名声在家乡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此徐渭在徐家的日子才好过些。

科举中第是改变家族命运的唯一途径,徐家在官场上早已没落,家族复兴的重任托付给了徐渭。年纪还小的徐渭怎懂得如此重担,他只知诗句中寄托了他对亲情的无限渴望。 6park.com

6park.com

“我希望这些诗句,能够触及到那些孤苦的人的心灵。”这句话更像是徐渭对自己的真实写照,在书院读书的日夜里,徐渭常常一人坐在窗前遥望月色,唯有诗词寄托哀愁。

随着年龄的增长,徐渭的文学天赋越发显著,终于他可以入科场一展实力,一路凭借优异表现过五关斩六将,直线高升,年仅二十岁便获秀才头衔,一时徐渭风光无量。 6park.com

6park.com

古代社会中,科举放榜时不少官宦人家会派遣人员前去为自己女儿物色郎君,徐渭一时间名声大噪,十里八乡的适婚女子人家都前来递交拜帖。

“肤浅,如此肤浅的人怎配得上我。”徐渭望着门口接连不断的来客,轻蔑一笑转身离去。世事难料,徐渭终究向命运低头成为潘家的上门女婿。婚姻大事给了他沉重一击。 6park.com

6park.com

希望曙光再度熄灭

“天意弄人,天意弄人啊!”密密麻麻的中第名单竟容不下徐渭二字,他站在放榜单前,久久凝望不语。

八次科考,屡遭失败,每一次徐渭都携带满腔热情与希冀,可现实总要给他当头一棒,命运是如此的捉弄他,二十年光景灰飞烟灭,什么痕迹都没留下。

或许是心中不满婚事的强硬安排影响他的心态,徐渭的入仕之路竟然在二十岁达到巅峰后,停滞不前,直至中年徐渭才迟迟迎来一个转机。 6park.com

6park.com

“读经学史有何用!”徐渭一扫桌前洛满的书籍,将满是墨迹的卷轴撕碎,他掩面痛哭,心中愤懑之情难以排解。他不知自己为何会失败,二十年光阴,所有心血都倾注在一次次的考试,一张张的试题。

徐渭初尝人间痛苦,或许是少年心性还不成熟,一次次的打击后,他沉醉于酒中,借酒消愁愁更愁。醉生梦死间,他感觉自己得到解脱,一腔怨恨终消散,可如今却两鬓斑白,无人诉说。 6park.com

6park.com

“早些休息吧,少喝点酒,至少还有我陪着你。”徐夫人将手搭在徐渭的肩头,收起了他手中的烈酒。徐渭望着眼前满是担忧的妻子,心中惊觉,原来自己背后还有妻子的默默陪伴,随着妻子的开解,徐渭渐渐从科举的失意中走出。

可好景不长,当徐渭靠着妻子的陪伴从科举失败的痛苦中走出时,潘氏却突遭恶疾,来不及医治,便撒手人寰,此时的徐渭再次沦为孤单一人。 6park.com

6park.com

随后几年内,徐渭不甘心科举的失败,又陆陆续续参加了几次,无一例外皆是失败告终。为了活下去,徐渭只好放弃读书开始找些谋生的活计,最后以卖画、卖字为生,潦草度日。

人生就像一盘棋局,当你以为深陷死局,却不料会置之死地而后生。徐渭的人生终于迎来转机。

这一年来,浙江沿海一带倭寇总是进犯,扰乱周边百姓的正常生活,当地官员为此事愁眉不展,多次组织战斗也只能将倭寇暂且击退,不久便又卷土重来,屡屡进犯实属烦忧。 6park.com

6park.com

徐渭凭借自己对兵书的刻苦钻研,毅然投身参与抗倭作战中,在作战中多次献计献策帮助部队击退倭寇,他卓越的军事谋略,引起军队领导人的关注,此人便是浙江直属总督胡宗宪。

胡宗宪好比伯乐,徐渭便是混迹在众马之中的千里马,伯乐识千里马,才使千里马的本领不至于荒废。徐渭终于找到入仕的通道,自己的一腔抱负终得实现! 6park.com

6park.com

在胡宗宪的多次邀请下,徐渭成为了他的幕僚,帮助胡宗宪在抗倭作战中多次取得胜利,他也得到胡宗宪的重用,这几年间,徐渭的生活有所好转,二人的关系也逐渐亲近。

天意弄人,徐渭的一生注定是不顺利的,在跟随胡宗宪的三年后,因朝堂斗争,胡宗宪牵涉其中被罢免官职,关押入狱,几年后死在狱中,无人收尸,徐渭失去容身之所再次回到孤苦无依的飘零生活。 6park.com

6park.com

徒留千古对联

“上天,你到底要折磨我多久啊?”胡宗宪的倒台,击垮了徐渭最后的精神防线,他回想自己可笑的一声,觉得毫无活下去的意义,在之后的一年多内,他多次自杀,却没成功。

在原配潘氏死后,徐渭曾迎娶一位继室,二人的婚姻也是比较美满,只可惜,收到胡宗宪的影响,徐渭也被判了监禁,狱中生活折磨着徐渭的精神,身份转变的巨大落差,使他在监狱中患上抑郁症。 6park.com

6park.com

两年之后,徐渭被释放,可他的身心早已在监狱中被折磨得崩溃,他时常精神错乱,时常狂笑不止,连他的妻子都躲着他。最为疯狂的是徐渭妄想妻子出轨,精神癫狂的状态下,将妻子残忍杀害。

徐渭再次锒铛入狱,或许是历经生死,连死亡都不惧怕,还会被坎坷的人生所羁绊吗?徐渭终于想开,他不再执着于科举入第,人生在世,总要为自己活一次。 6park.com

6park.com

七年牢狱生涯,在好友相助下,徐渭获释。他选择离开伤心地,北上京城流浪,晚年时疾病缠身,贫困交加,常常依靠变卖藏书维持生计。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徐渭浑浊的眼眸突然亮起,自他出狱后,便看透世事无常,读书与科举将自己囚禁终身,弥留之际,他颤抖着双手写下绝句对联。 6park.com

6park.com

这首对联引起不少文人对其解读,起初众人皆认为这只是徐渭的风言风语不予理会,甚至连徐渭儿子都不明白为何父亲临终前,执意写下此对联。

后来,文人们才发现其中的奥秘,这首对联应是以下读法: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6park.com

6park.com

一个人年轻力壮的时候,最有精力与活力,最适合读书,但他却不懂读书的重要性,等到这个人步入中年,幡然醒悟明白读书的价值,去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余力去读书了。

徐渭巧妙的运用读音的差异,创作了这幅同字异音联,并且结合了汉语音译特征,可见徐渭文学创作才能之高以及他对读书的思索。 6park.com

6park.com

上下联仅凭一字之音的差别,便将徐渭一生所历坎坷与苦难尽然书写,八次科举不第,年近四十终获迈入朝堂机遇,一夕之间又重回悲凉现实,笔提墨干,徐渭永远的闭上了双眼,终实现自己想要离开这污浊不堪的人间的夙愿。

喜欢yyykc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yyykc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