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从桥玄“不允盗请”说起,聊聊《三国演义》为何从中平元年开篇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4-05-17 13:15 已读 2524 次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在网络时代流传着大把的段子,其中之一就是在我们的北方邻居毛熊家当人质的悲惨遭遇——

毛熊官差:里面的劫匪听好了,你们已经被包围,赶紧放下武器投降!

人质:嘿,兄弟,赶紧给我把枪,运气好的话大家冲出去还有条活路!

劫匪:…… 6park.com

俄式反恐的“姿势”经常能吓死人 6park.com

这个梗的由来既有西方媒体丑化的功劳,也有毛熊不得已的苦衷。

上世纪90年代毛熊家比较乱,经常有人趁火打劫,利用劫持人质的办法迫使毛熊让步。典型如发生在1995年的布琼诺夫斯克人质事件,毛熊确实通过让步保障了人质的安全,可是付出的代价却是对头食髓知味、类似事件频繁爆发。于是铁血大帝老普怒了,放出了这样一句名言:

“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情,我们的任务就是送他们去见上帝!”

于是毛熊开始发威,管他劫匪还是人质都是一通突突,反正就是不让寸步。此举虽然在一时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也让许多无辜者因此丧命,但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自此以后该类事件日趋减少,并最终绝迹。

换句话说,就是保护了更多无辜者的生命。 6park.com

普大帝不但是个狠人,更是个聪明人 6park.com

但仍有许多人因此谴责和嘲讽毛熊的炮仗脾气,以及似乎除了肌肉啥都不长的脑子。但事实上除了那些擅打漂亮招牌但实际上视庶民生命如草芥的所谓“文明国家”,大多数正常国家对此都有着正确的认识,最终做出的选择哪怕不像毛熊那样的不加掩饰,但都不会有本质的区别。

当然时政不是我的菜。还是继续说说历史上的相关案例,以证明这样一个观点——有时我们亲眼目睹的事情,也可能距离事实的本质异常遥远。


01

三国,指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是位于汉后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其中的人物、事迹即便到了今天仍然为人所津津乐道。而说起《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来,更是妇孺皆知,甚至称其为中国排行第一的畅销小说也不为过。

但此三国非彼三国。 6park.com

魏蜀吴三国正式形成时,《三国演义》已经写完了三分之二的篇幅 6park.com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立国,国号为魏,史称曹魏,标志着享国426年的大汉朝至此寿终正寝。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宣布“光复”了汉室,可惜僻居西南一隅的这个弱小的割据政权,在史书中只被称作蜀汉。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天下三巨头中的最后一位、称霸江东的孙权也随大流称帝建国,史称东吴。又过了51年,司马氏在先篡魏、后平蜀后又灭了东吴,使得天下重归一统。

也就是说历史上的三国,满打满算就是60年间的事。

而《三国演义》的故事始于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前11个月为光和七年,最后一个月改元中平)的黄巾之乱,终于三国归晋,实际上是讲述了自汉末到晋初近百年间的故事——别看就多出了30来年,但全书不过120回的《三国演义》,讲到《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时已是第80回了,足足占了三分之二的篇幅。

为啥?因为最出彩的人物、最精彩的故事都集中爆发于那30来年间,全书的精华亦尽集于此。等老罗写到三国鼎立,已是英雄尽去、枭雄凋零,就算没死的也只剩下苟延残喘,逼得廖化也能做先锋。

可以说我们熟悉的三国英雄尽数发端于汉末,也在那时爆发出最璀璨耀眼的瞬间,因此要是《三国演义》易名为《汉末演义》,也许更为贴切。 6park.com

《三国演义》一书其实说的大部分都是汉末的故事,而非三国 6park.com

但即便改叫《汉末演义》,其实也无法将当年的风流人物尽数囊括其中,比如说桥玄。

关于桥玄这个名字,在《三国演义》里就出现过一次——在全书第1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曹操首次出场时,老罗曾借3位大名士之口对其人物形象进行盖棺定论,其中排在第一个的就是桥玄:

“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不过相比著名神棍许劭“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的神评,老桥看似被压过一头。但实际上在当时无论是比地位、名望还是权威,桥玄都能将许劭、何颙等人甩出八条街去。

因为只有前者,才算是那个年代的大人物,才更有资格品评人才。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人,东汉永初四年(公元110年)生于官宦世家,父祖均为一方太守。在东汉末年那个贵官显爵近乎可以世袭的年代,他生来就是赢家、天生就高人一等。

所以桥玄年纪轻轻就被地方征辟为吏员,稍稍攒下点名声就拿到了别人可能一辈子都望尘莫及的“孝廉”的荐额,轻而易举的得到了进京为官的机会。此后尽管因为各种原因,他在仕途上几起几落,但总体上还是能够按部就班的加官进爵。直到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升任司空,又在此后不到10年间连续转任司徒和太尉,等于是把三公当了个遍。 6park.com

要是罗贯中能将《三国》的开篇往前挪几年,桥玄何至于连张画像都没留下来? 6park.com

尽管跟像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或弘农杨氏四世太尉这样的顶级豪门望族没法比,但在东汉享国近200年间能取得桥玄这样成就的,仍然屈指可数,这显然就不是家世所能解释的了。

因为桥玄有足够的天资,更有足够的能力做到这一点:

“玄性刚急无大体,然谦俭下士,子弟亲宗无在大官者。及卒,家无居业,丧无所殡,当时称之。”(《后汉书·卷五十一·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不光是私德无暇,桥玄更是嫉恶如仇。在地方当吏员时,他不畏强权检举陈国国相羊昌不法事,并硬顶其“保护伞”、大将军梁冀的阻挠,成功将羊昌束之以法;在担任汉阳(治所在今甘肃甘谷)太守时,依法处死了上邽(今甘肃天水)县令皇甫祯,震惊当地;担任尚书令时,又要处置大贪官、太中大夫盖升,结果后者受到汉灵帝刘宏的包庇,桥玄一怒之下称病辞职。

以上种种,无疑抬高了桥玄的声望。而在东汉之时,名声几乎就是士人的一切,故而“名士”才会风靡一时。

而且相比起后来宋明时的无用士人,汉儒不但文能安邦,而且武能定国。

汉桓帝延熹年间(公元158~167年),因鲜卑、南匈奴以及高句丽等蛮夷时常作乱、骚扰边境,故此四府(即三公与大将军)保荐桥玄为度辽将军,执黄钺主持边事。

桥玄抵达五原曼柏(今内蒙准格尔旗西北)后,操练士兵、筹备粮草器械,并召集乌桓等附庸部族持续出击,连战连捷。在他驻防边疆的3年中,胡虏战战兢兢,不敢寇边。 6park.com

身为汉儒,一手持剑、一手执书是常规操作,不值得大惊小怪 6park.com

纵观桥玄一生,无论地位、功勋还是名望都是大汉朝顶级的,在朝中少有人能与之相提并论。所以初出茅庐的曹操得到他的一句品评,哪怕被明人李贽贬为“桥玄、何颙都让许劭一头地”,但实际上对于小曹名望上的帮助,远非后两者可以相提并论。

因此曹操认为桥玄才是自己的知己,并感恩在心。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刚刚赢得官渡之战并成为北方霸主的曹操,不但前往桥玄的墓前拜祭,还亲自撰写了祭文:

“故太尉桥公,懿德高轨,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幽灵潜翳,哉缅矣!操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质,见纳君子。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徂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怨。’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哉?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享之!”(《后汉书·卷五十一·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这就是著名的《祀故太尉桥玄文》,还成为了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若非有真情实感,哪来如此神来之笔?


02

说了半天,貌似离题万里,其实并没有。

桥玄一生功成名就,看似完满但其实不然。比如说他最大的遗憾,恐怕就是子嗣艰难。 6park.com

对于古人来说最大的孝道其实是生娃,而且生得越多越好 6park.com

在正史记载中,桥玄仅有一子,名曰桥羽,曾官至任城国国相。不过桥玄的这个宝贝儿子,显然在天分和作为上远不如父祖,一生寂寂无名,桥家也就此衰败陨落。

所以孟亚圣才会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来在南北朝以及隋唐数百年间煊赫一时的世家门阀,大都发源于两汉,而且基本都具备了超级播种机这一天赋——要是桥玄努努力多生出几个儿子,没准就能冒出个把有出息的,这样的话后来的名门望族中,弄不好就会有个桥家。

但实际上桥玄除了桥羽外,起码应该还有一个儿子的。

《后汉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桥玄刚满10岁的小儿子在外出游玩时,被劫匪劫持,并以此向桥家勒索钱财。此时的桥玄虽然因病被免去了太尉之职,改任太中大夫在家养病,但仍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人物,故此司隶校尉阳球为免于伤及其爱子而投鼠忌器,不敢追捕劫匪。这时桥玄站了出来,大声呵斥说这个熊孩子虽然是我老桥的心头肉,但也不能大于国法,赶紧去把这几个国贼给我砍了!

于是阳球等人不敢怠慢,放手攻杀劫匪,但桥玄的小儿子也因此死于非命。

史书中没有说明发生这件事的具体时间,但却可以推断。

比如阳球这个司隶校尉。作为东汉著名的酷吏之一,老阳苦熬了大半辈子、斩获了大拨人头,才在光和二年(公元179年)捞到了司隶校尉这个职务。又是在同年,老阳把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烧得惊天动地,不但干掉了权柄通天的前十常侍之一的王甫以及“凉州三明”之一、曾两任太尉的段颎,还打算弄死大宦官曹节和张让。最终阳球功亏一篑,不但丢掉了司隶校尉的职务,还被脑子进水的汉桓帝刘志给处死了。 6park.com

阳球最出名的事迹是有小吏辱其母,他便杀其人,灭其族 6park.com

也就是说,阳球的司隶校尉就干了不到一年,故此桥玄之子被劫持一案也就是发生在光和二年。

而那一年,桥玄已经70岁了。

老来得子,尤其还是对桥玄这样子嗣异常艰难的人家来说,无疑是天赐福缘和莫大惊喜。想必老桥在平日里少不得要把这个孩子当成心肝宝贝一样供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的那种。

然而当心爱的幼子与国法相冲突时,桥玄却丝毫不顾忌儿子的生死。此举看似无情,却恰是一个汉儒最基本的是非观和道德观的体现,那就是“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不仅如此,桥玄还不顾丧子之痛,跑进宫中要求汉灵帝刘宏向天下下达诏令:

“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后汉书·卷五十一·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啥意思呢?就是老桥要求皇帝立法,以后再遇到劫持人质勒索钱财的案件,统统不管劫匪还是人质一概格杀。如果有拿钱财赎取人质的,一律视为同罪,砍死了都不犯法……

怎么样,比铁血大帝老普都狠吧?在东汉末年当人质,结局比毛熊他家的还要惨。

但效果也是杠杠的。 6park.com

汉灵帝刘宏是个昏君,但并不是傻子 6park.com

东汉享国195年,但也就是在前80来年、从光武帝刘秀到汉和帝刘肇在位期间还像个样子。自汉安帝刘祜继位以来,皇帝要么早夭短寿,要么荒淫无道,国事逐渐为外戚和宦官所把持,法律和秩序遭到肆意的践踏。比如在京师洛阳就经常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哪怕是豪门望族也不能幸免。但自从桥玄从刘宏手中讨来这道“圣旨”以后,执法部门腰杆硬了、手腕狠了,只要遇到类似的案子根本连谈判都不予考虑,一顿刀枪箭矢过去后,啥事都能摆平了。

既然劫持人质非但得不到好处,还是死路一条,自然就没人再干这种赔本的买卖,于是类似事件“自是遂绝”。

桥玄死了一个儿子,但他也因此保护了无数人家的儿子。


03

本来写到这里,故事已经讲完了。但本人的怪癖就是“文章不长不舒服斯基”,所以再顺着桥玄这个人物聊聊一些看似不太相关的问题。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也就是幼子不幸夭折的5年后,桥玄因病于洛阳逝世,享年75岁。

恰在同年,黄巾之乱爆发,早就形同坐在火药堆上的大汉朝被彻底引爆,中原大地也因此而四分五裂。这场时间长达400多年的大乱世由此展开,要等到李渊、李世民父子崛起,才重新给天下带来持久的一统和太平。 6park.com

黄巾之乱掀开了一场持续400多年乱世的大幕 6park.com

又过了将近800年,一个名为罗贯中的商人之子开始撰写《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著时,也选择了以公元184年为全书的开端。

这是巧合吗?

也许是,也许不是。但这一年,确实成为了那个年代无数人人生的分水岭。

在光和六年之前,曹操在官场混得一塌糊涂、屡遭贬黜。后来虽又被重新征召出任议郎,但依然不受重用,空有一腔热血却毫无用武之地;在那一年之前,刘备虽然拜到了大儒卢植为师,又得到了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的资助,但充其量不过是个不起眼的“豪右”,别说称霸一方了,经常连自己家的婶子都搞不定;而孙坚此时不过是下邳(今江苏邳州)县丞,比芝麻大不了多少的蕞尔小吏。而他那个后来称帝立国的宝贝儿子孙权,当时还未满两岁,也不知道断没断奶。

此外,袁绍那会儿还在洛阳“隐居”,同时充当着“反阉派”带头大哥的角色;作为一员边将的公孙瓒正在辽西跟乌桓人死磕;还是一介草民的马腾在彰山伐木卖钱,勉强糊口度日,他后来的结拜兄弟韩遂,则与吕布一样分别在金城(今甘肃兰州)和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当着小吏;其他后来叱咤风云的一方诸侯如刘表正因为第二次党锢之祸而四处逃亡,张绣还在凉州混黑社会,张鲁刚当上神棍,袁术在当着官二代,四处为非作歹。

在光和七年之前,大汉朝真正的大人物除了不务正业的汉灵帝刘宏和就会祸国殃民的十常侍外,还有刘宽、杨赐、袁隗、袁逢、刘郃、陈耽、来艳、陈球……哦对了,还有桥玄。

能够入选这个名单,基本都当过三公,而且大多不止当过一任。

而这些人物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除了二袁又熬过了5、6年外,剩下的差不多都在光和七年前后离世。 6park.com

在东汉末年,皇帝和宦官把持权力,但作为士人代表的三公是真正的秩序维护者 6park.com

这也是巧合吗?

《礼记》说“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这种神叨叨的话当然可以不必在意。可换个角度去看,“位面之子”刘秀横空出世光复汉朝,算不算“祯祥”?张角兄弟掀起的黄巾之乱算不算“妖孽”?那么再进一步——曹刘孙等所谓的三国英雄和被罗贯中以光和七年为界限剔除、从而失去流芳千古机会的以桥玄为代表的东汉落魄士人群体,哪个是祯祥、哪个算妖孽?

限于时间、篇幅以及能力,我可能无法给出让人满意的答案,但可以给出这样一个数据:汉桓帝延熹年间(公元158~167年),东汉朝廷进行了最后一次人口普查工作,录得全国人口大概在5650万人左右。这个数字不及西汉(汉平帝元始年间)的6000万,但在东汉已是达到了官方统计数字的最大值。

可仅仅过了百年后的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蜀吴三国的官方在册人口加一块,尚不足千万。

繁衍后代是人类的本能,甚至可以视为存在的最大意义。所以甭管一个王朝的统治阶层如何腐化堕落、如何糜烂无能,但只要他们能够为普罗大众提供最基本的秩序保障,能让人口自然繁衍,也就坏不到哪儿去。

当然,他们也是这种基本秩序保障的最大既得利益者,所以才会拼命维护这种秩序。

就像作为统治阶层之一的桥玄,哪怕在他心中幼子的地位无人能及,可是当有人挑战这种秩序时,他会毫不犹豫的抛弃幼子也要维护秩序。

否则哪怕一时无碍,但桥玄最终也将被统治阶层所抛弃,就像他抛弃幼子一样。 6park.com

曹刘孙,就是既桥玄等旧时代士人之后的新的秩序维护者 6park.com

而一场黄巾之乱,彻底破坏了这种已经被小心翼翼维护了近200年的秩序,哪怕桥玄、刘宽、杨赐等旧秩序的维护者还正当壮年,也无力缝补、将其恢复原状了。

更何况他们早已垂垂老矣?

旧的秩序被打破,自然会有新的英雄人物来创造“祯祥”。于是在光和七年前那些寂寂无名的小人物们趁势崛起,成为了罗贯中笔下的三国英雄。

而他们的使命,其实跟桥玄一样,那便是重建秩序并守护之,就像曹操曾说过的: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一·武帝纪第一》)

随着光和七年的大幕缓缓落下,新的时代画卷缓缓展开,作为旧时代秩序守护者的代表,桥玄们能恰在此时死去,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