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北京四合院的那些事儿
送交者: 曾经的我们[☆★★★声望勋衔15★★★☆] 于 2024-05-18 21:30 已读 2354 次 1 赞  

曾经的我们的个人频道

北京的四合院也是合院建筑的一种。即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房屋四合而建,中心为院,一户一宅,一宅可有几个院。院子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叫倒座。一宅可建前后多组合院。 6park.com

北京四合院 6park.com

全家人住在四合院里,十分安适。晚上关闭大门,非常安静,适合于以家族为中心的团聚生活。白天,院中花草树木、鱼游鸟鸣,非常自在。夜里花香阵阵,空气清新,一家人坐在院中乘凉、聊天、饮茶,全家合乐。人在院子里,无论做什么,外人看不见,非常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6park.com

四合院里自成天地 6park.com

四合院的住房分间分房,有讲究和规矩。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房,小姐、女儿住后院,各不影响。 6park.com

四合院的使用布局 6park.com

北京四合院的不同之处在于,大门开在整体住宅的东南方向,不与正房相对。这是根据八卦的方位,正房坐北为坎宅,如做坎宅,必须开巽门,“巽”者是东南方向,在东南方向开门财源不竭,金钱流畅,所以要做“坎宅巽门”为好。 6park.com

宅门开在东南方 6park.com

公元1271年元朝定都北京,元大都的建设包含有大规模的民居,胡同和四合院成为元大都的基本内涵。1965年和1972年两次在北京西直门内后营房发掘了元大都居住遗址。按照元时制度“定制以八亩地为一分”,基本符合此例。整个遗址的平面布局,充分表现出了宋元时代向明清时代过渡的建筑形式。 6park.com

元朝时的合院形制 6park.com

明王朝建立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明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后,并分别从浙江、山西等处迁进数以万计的富户,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北京经济的发展。为维持封建秩序,明代对各阶层人士的居住建筑从制度、规模、色彩各方面均作了严格规定。从《三才图会》、《鲁班经》等书中的插图可以看到,明代住宅仍沿袭了元代四合院的形式并有所发展。 6park.com

四合院 6park.com

清代定都北京后,大量吸收汉文化,完全承袭了明代北京城的建筑风格,对北京的居住建筑四合院也予以了全部继承。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居住建筑是宫室式第宅,这就是官僚、地主、富商们居住的大中型四合院。清代是北京四合院发展的巅峰时期。 6park.com

三进四合院 6park.com

四进四合院 6park.com

清朝大学士文煜宅和可园 五进四合院 6park.com

1949年以后,北京传统四合院在使用上出现了根本性变化。由于所有制的变更,很多清代遗留下来的王府、宅院由私产变为公产。它们不再为昔日的贵族所占有,转而成为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工厂、幼儿园、俱乐部等公用住房。使用功能的改变,使得建筑被人所改造,变为多户居住的“大杂院”。这些用途上的变化,使四合院再难保持昔日的深邃、安谧、幽雅和温馨,四合院被分割、改造成了普遍现象。 6park.com

大杂院 6park.com

特别是文革时期,将四合院中精美的砖雕、木雕、石刻、彩绘尽行扫荡,无数价值极高的艺术品,或被砸成碎块,或被抹上泥灰,能得以幸存者为数寥寥。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为避震灾,在院子里盖满了“抗震棚”,随着人口增长,这些抗震棚后来都成了永久性建筑。目前大部分四合院已面目全非,真正意义上的四合院已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



所以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就是十分珍贵的了。我们记录下那些曾经充满生命力,却即将消失的民居院落。人们会知道,原来老北京的民居院落是这样美丽。 6park.com

二进四合院 6park.com

东城区南竹杆胡同82号院,此院曾为夏衍先生的住宅。 6park.com

二进四合院带跨院 6park.com

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58号院。此宅曾是袁世凯侄子的住宅。它的格扇二门在京城民居中也很罕见。 6park.com

二进四合院带跨院 6park.com

西城区复兴门内察院胡同23号院。此宅为古典文学大师叶嘉滢女士的祖宅,其曾祖为武官,祖父、伯父均为名医,大门上原挂有“进士第”之匾。门内影壁上挂有“华佗在世”、“立起沉疴”等四块匾。 6park.com

二进四合院带后院 6park.com

东城区石雀胡同43号院。宅门为如意门,门道内天花板有团鹤彩画,影壁为麒麟砖雕方心,全院花窗、屋门有木雕裙板,后院为佛堂。 6park.com

非传统二进四合院 6park.com

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2号院。曾为著名宗教家赵紫宸和我国现代外国文学家赵萝蕤的故居。 6park.com

四进四合院 6park.com

东城区南池子大街82号院。为一套四进宅院,卷鹏硬山,三进正房两个硬山勾连搭,用平廊与后院相连,中院有一棵无法合抱的大树,是民居中不多见的结构。后院在危改中拆除,前院尚存。 6park.com

三进四合院带前院 6park.com

东城区史家胡同内西罗圈胡同1号院。从《乾隆京城全图》中可以看到这里原是一片很大的宅院,此院位于其中。 6park.com

复合多进四合院及花园 6park.com

东城区东直门内北沟沿胡同23号院。此院曾为清末著名思想家、学者梁启超故居。



诗人李宣章曾写过这样一首小诗:“一片片土瓦,为远古牵线。将淳朴凝聚,睦邻亲情融合...”。如果你小时候住过四合院,一定会记得靠得整整齐齐的屋舍,会记得夏夜里传来邻居的欢声笑语和虫鸣,还会记得那些质朴和睦的邻里感情,记得街里街坊大爷大妈家长里短。 6park.com

1945年北京四合院民居 6park.com

世界上许多历史的传承总离不开人的努力。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才让一些文化遗迹在这个世界上逐渐消失。当它们真正的消失时,一定会有很大的遗憾。那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前人不断为之努力事物,值得我们珍惜。

喜欢曾经的我们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曾经的我们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