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不许人间见白头的唯有名将——哪怕是人精杨素也逃不过这一宿命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4-05-20 15:32 已读 1726 次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在其诗歌理论专著《随园诗话》中,引用的出自一位佟姓歌姬的绝句,揭示了人世间最容易令人产生伤感这种情绪的两类人物——即韶华不再的美人和垂暮之年的英雄。 6park.com

《随园诗话》采录了大量印证诗论的作品,其中闺秀之什颇多,尤为值得称道 6park.com

美人都是易碎品,所以大体上都能得到悉心的呵护和照料,而且似乎越脆越招人爱。只要不是太倒霉的,哪怕最终也逃不过人老珠黄的宿命,但总不至于因为变难看了就被咔嚓掉。所以就算欢情不再、困守于冷宫深宅之中,那也是精神层面的空虚寂寞冷,一般影响不到物质层面吃喝拉撒睡。

但名将就不一样了。

巴顿将军说过,一个军人最好的归宿就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诚哉斯言——他虽然没有死于最后一颗子弹,但却倒在了和平曙光到来的最后一刻。所以直到现在,巴顿将军仍是许多人心目中二战最纯粹的军人,几乎毫无瑕疵和污点。相反许多战绩和功勋不在其下的名将,却因为在战后的一系列与战争无关的表现而屡屡遭人诟病。 6park.com

老巴要不是死的早,没准就得成了我们口中的反动派 6park.com

现代如此,古时亦然。

战国四将,翦起颇牧。白起死于猜忌,李牧惨遭冤杀,廉颇虽能终老于床榻之上,但也留下了“一饭三遗矢”的千古奇冤。唯有王翦依靠求田问舍式的自污得以保全一世英名,却也使他在后世的评价中(起码在精神层面)远不如其他三者。

试想若是韩信、彭越死在垓下,李靖陨于雪夜破襄城,徐达亡于北伐之役——这样一来不但刘邦、李世民、朱元璋们可能会乐得半疯掉,他们也不会遭受后来的一系列屈辱,保存一个军人的完美形象,受到朝廷的不吝恩赏和表彰,连带着造福子孙家人。总之一句话,这帮名将要是在战后还活着,对谁来说都是个累赘和祸害,反倒是死在和平到来之前才是个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

再试想要是岳飞没有被十二道金牌召回,那么无论他是否能做到直捣黄龙府,恐怕都无法改变“莫须有”这个注定的结局。反倒是我们的历史上恐怕就会因此失去一个纯粹的悲剧性的民族英雄,弄不好还会多出来个(两宋最盛产的)败军之将或是跟党争政争纠缠不清的争议人物。 6park.com

岳飞的冤死,是他成为受万世敬仰的民族英雄的重要原因 6park.com

所以真正“不许人间见白头”的唯有名将,美人还真排不上号。

这是历朝历代的名将们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的宿命。哪怕他们的智商和情商再高,比如杨素,最终的结局也只能是徒劳无功。


南征北战,杨素打仗就没怂过,更不知道吃败仗是啥滋味。

说到杨素,许多对历史不太了解的朋友可能会感到有些陌生。即便是知道这个家伙的,首先的印象恐怕也是“奸臣”二字,其次弄不好就是“权臣”,反正好像跟名将神马的扯不上关系。

事实上以杨素的军事能力和战绩,称其为隋朝第一名将可能不会有啥争议。即便是隋唐两朝加一块,杨素也堪称是第一流的名将。 6park.com

杨素是名将中的异类,所以经常让人忘记他还是个名将 6park.com

杨素字处道,出身弘农杨氏。虽然赶到他出生时已经家道中落,但毕竟尚有宗族可以依托,所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最重要的是杨素十分聪明,从小就在文学、书法等方面显示出高人一头的造诣,因此受到了堂叔祖杨宽的重视。杨宽还曾郑重警告那些瞧不起杨素的杨氏子弟“莫欺少年穷”:

“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

后来杨素果然受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的重用。从建德四年(公元575年)起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首战便因战功受封为清河县子,食邑五百户,授司城大夫。此后他又在攻灭北齐的战斗中屡屡力挽狂澜、拯救危局,所以在破齐之后,杨素再度因功“加上开府,改封成安县公,邑千五百户,赐以粟帛、奴婢、杂畜。”(引用同上)

此时的杨素年仅32岁,从军仅两载就混成了县公。这样的成就除了天才以外,根本无法找到其他的理由。

收拾完北齐,接下来就是南陈。建德七年(公元578年)杨素随上大将军王轨救援江淮,败陈将樊毅于泗口,又生俘了吴明彻——话说这位老吴可不是一般人,后来唐宋时期追封古代名将,他可是统统在列的猛人。吴明彻的被俘身死,使得本就孱弱的南陈再无拿得出手的名将,所以才在十几年后被稀里哗啦的一扫而平。 6park.com

在唐宋时的武庙中,老吴可是有资格跟杨素同列接受供奉香火的人物 6park.com

可惜正当杨素打算趁胜追击之际,周武帝宇文邕却在北伐突厥途中病亡,否则二度一统天下这一流芳青史的伟大成就恐怕就跟杨坚和他的大隋朝没啥关系了。

此后周宣帝宇文赟即位,杨素再再度因功得以袭父爵为临贞县公,连他的两个兄弟杨慎和杨约也跟着沾光,分别受封义安侯和安成公。

杨坚篡周代隋之后,杨素作为其金牌打手,自然更受重用。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杨坚发兵50余万南下讨陈,开始了统一天下之战。在这场战役中,虽然晋王杨广是名义上的主帅(淮南行台尚书令兼行军元帅),但这位后来的隋炀帝此时还不到20岁,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所以军事谋划和指挥的责任实际上落在了杨素和高颎的手中。

其中杨素负责指挥水军主力出巴东郡,一路沿长江顺流东下直捣荆襄。他先是在流头滩(今湖北宜昌西北)大败陈将戚欣,又捣毁了另一陈将吕忠肃在歧亭(今长江西陵峡口)的铁索拦江,紧接着在延洲(今湖北枝江附近)再败吕忠肃。这一连串的胜利不但吓跑了信州刺史顾觉,连统率南陈水军主力的荆州刺史陈慧纪也被迫打着驰援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旗号逃之夭夭。 6park.com

隋灭陈之战分东西两大战场,高颎领着杨广负责东路,杨素主导西路 6park.com

自此,“巴陵以东,无敢守者。”(《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长江中上游的失守是致命的,从此南陈被隋军分割成东西两半,大批援军被杨素阻隔在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孤立无援国都建康被合围攻打并很快陷落。

插句闲话——杨素的这套封锁长江中上游的打法后来被无数人所偷师,成了历代以北攻南的常规套路。

南陈亡国后,虽然隋朝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但南方的士族豪强们对这帮“北蛮子”并不服气,于是四处煽动叛乱,妄图重回南北分立对峙的局面。

眼见南方未治又乱,杨坚自然不会放手不管,于是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平叛。话说南陈的那些正规军杨素都没放在眼里,更何况这些东拼西凑的杂牌货色?于是他从杨子津(今江苏扬州南)出发,一路上简直就是遇神杀神,佛挡杀佛,魔来斩魔,那些曾经蹦跶得挺欢的叛军在杨素大军面前如同土鸡瓦狗般不堪一击,没费多大劲就让他杀进了闽越之地。

叛军们自然被杨素揍得很慌,但杨坚却比叛军更慌。为啥?因为平陈之功杨素就已经爵晋越国公,官拜纳言,食邑三千户。就这杨坚还觉得不足以酬杨素之功,又赐他儿子杨玄感为上开府、杨玄奖为清河郡公。现在杨素又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封王都快够了,再让他继续这么打下去,杨坚还有啥可赏的?要不把皇帝宝座让给这货坐坐? 6park.com

历代功高震主者都没有好下场,幸好杨坚和杨素不但是聪明人,而且有默契 6park.com

所以杨坚赶紧召杨素还朝。没想到这家伙杀上了瘾,非但不肯回,还给杨坚讲了一番 “余贼未殄,恐为后患”之类的大道理,反正忠心耿耿、忧国忧民得一塌糊涂。这下杨坚非但不恼,反倒乐了,赶紧下诏堵嘴:

“朕忧劳百姓,日旰忘食,一物失所,情深纳隍。江外狂狡,妄构妖逆,虽经殄除,民未安堵。犹有贼首凶魁,逃亡山洞,恐其聚结,重扰苍生。内史令、上柱国、越国公素,识达古今,经谋长远,比曾推毂,旧著威名,宜任以大兵,总为元帅,宣布朝风,振扬威武,擒剪叛亡,慰劳黎庶。军民事务,一以委之。”(引用同上)

——你老杨不是毫不利己,专门利国吗?朕就传诏天下为证,还委你以重任。你就专心平叛去吧,反正就算把叛贼的祖坟都平了朕也不给你升官……

也不知道杨素有没有在心里问候杨坚家十八代祖宗,不过他打仗的本事是不用质疑的。到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杨素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大功告成,整个江南连根贼毛都没剩下,他这才班师回朝。

面对如此任劳任怨的功臣,杨坚也不好意思一毛不拔。既然老子赏无可赏,那就赏儿子。可老杨的嫡长子杨玄感成天家里蹲都蹲成了上开府(即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的简称),所以大奖就落在了嫡次子杨玄奖的脑袋上(封为仪同,即仪同三司的简称)。 6park.com

杨素在外砍瓜切菜,他的一堆儿子蹲在家里等着升官 6park.com

后来杨坚觉得杨素实在太能干,让他闲着实在浪费。便让杨素取代苏威为尚书右仆射,与尚书左仆射高颎同掌朝政。


两伐突厥——李世民和李靖应该好好感谢一下杨素。

杨素在中原大地上从北打到南,简直是见一个灭一个,近乎无敌。但他的成就要仅限于此,那么名将的成色恐怕要大打折扣。毕竟自古以来世所公认的名将,要么扬威于域外,比如汉之卫霍、唐之二李(李靖、李勣);要么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功绩显赫,比如宋之岳飞、明之戚继光。只能在窝里斗中逞威风的,算什么英雄好汉?

而杨素恰恰不乏外战之功,即便是与上述几位相比,也不遑多让。 6park.com

真正的名将,都是在外战中打出来的 6park.com

杨素的对手,是突厥人。

突厥崛起于南北朝时期。话说那工夫鲜卑人正在闹内讧,作为第三者的突厥人就成了香饽饽,在东西魏或是北周齐之间混得如鱼得水——在家里坐着就有无数的财帛美女送上门来,甚至不求突厥人出手,只求他们不帮助对手就好。

可是随着大隋朝一统北方,突厥人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杨坚根本不惯他们的病,一毛钱都不愿意白送。这下突厥人不干了,悍然南下入寇——不给钱?那我们自己来抢!

其时南陈尚在,杨坚正在筹谋天下一统。可是面对突厥人的威胁,他一点都不怂,也没扯什么“攘外必先安内”的犊子,而是立即改变战略,实施“南和北战”,发兵对突厥人进行反击。 6park.com

历史上有过几百位皇帝,但够得上“大帝”名号的,杨坚无论如何也算得上一位 6park.com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杨坚遣年仅20岁的亲弟弟、卫王杨爽为行军元帅,分兵八路讨伐突厥。在朔州白道(今内蒙呼和浩特北),杨爽仅率5千骑就敢勇闯敌阵,还能将10余万突厥人击溃,撵得他们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连沙钵略汗都身受重创,最后只能单骑脱逃。这一仗打得突厥人近20年不敢冒头,杨坚才得以从容的灭南陈、平天下。

(卫王爽25岁即因病去世,一生仅此一战,然壮烈威武不亚于当年霍骠骑。)

不过等到那些被大隋雄兵揍没了胆子的老汗相继挂掉以后,新即位的小年轻们没挨过揍自然也不会长记性,于是突厥人又开始在大隋朝的边关撩闲。

既然有人要找死,杨坚也不介意成全他们,而且一出手就亮出了他的金牌打手——杨素。

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突厥都兰可汗觊觎大同城(非今山西大同,在内蒙乌拉特前旗附近),于是杨坚以攻为守,任命汉王杨谅为主帅,遣杨素、高颎、燕荣分三路攻打突厥。

杨素连个主帅都没混上,为啥单单拿他说事? 6park.com

看看,名声差的结果就是画像都被整成这个德性 6park.com

首先,大隋朝的政局并不怎么太平,杨坚对包括杨素在内的外姓大臣并不信任(这个咱们后边再说)。所以大型军事行动的主帅必须是自家人——要么是杨坚的兄弟,要么是他的儿子,反正军权决不能落入外人之手。不过这次出战杨谅也就是挂了个名,连战场都没去。

其次,高颎和燕荣倒是去了现场,可是除了前者跟都兰可汗顶了半天牛、取得一场小胜外(还让都兰的主力跑了)外,燕荣连个突厥人的鬼影子都没逮着。

而杨素不但抓住了突厥人的主力,还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

当年四月,杨素在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与达头可汗率领的10余万骑兵相遇。话说以前中原军队跟突厥打仗,总是步骑混编,有时候还拖着战车这种老古董上阵,机动性极差,经常陷入打赢了追不上、打输了跑不掉的尴尬境地。这回杨素决定改改规矩,拿骑兵跟突厥人硬碰硬:

“于是悉除旧法,令诸军为骑阵。达头闻之大喜,曰:‘此天赐我也。’因下马仰天而拜,率精骑十余万而至。素奋击,大破之,达头被重创而遁,杀伤不可胜计,群虏号哭而去。”(《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

卫王杨爽麾下的铁骑将达头的父祖揍得爽歪歪可不是什么陈年往事,才过去了区区十几年而已,结果就被达头忘到爪哇国去了——这个自以为遇到了蠢货的蠢货,最后被揍得哭鼻子实在是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6park.com

中原王朝跟游牧蛮子正面硬刚从来不怂,包括以弱著称的两宋在内 6park.com

经此一战,突厥人基本上被打残了,连都兰可汗都被自己人砍了,献首级于大隋。不过突厥人虽然没有了正面与大隋朝抗衡的力量,但仍在达头可汗的率领下到处打游击,搞得杨坚烦不胜烦。于是在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杨坚又把杨素派出去,这回的要求是将一切突厥抵抗势力消灭殆尽。

话说从秦汉到明清,中原王朝的军队跟游牧民族正面硬刚基本不怂,但是最受不了的就是被放风筝、躲猫猫。往往陷入打不着、追不上、退不了的尴尬境地,最终被拖瘦、拖垮。对于这个千古难题,杨素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丢掉步兵和辎重,以骑兵对骑兵,一路咬着达头可汗的尾巴紧追不舍。但名将之所以是名将,不在于他们智多近妖,也不在于能闯阵杀将,而是在于对细节的把控高人一筹。所以杨素在追上达头以后,并没有直接攻打(否则一打就跑,又要陷入追追打打的死循环),而是让大军潜伏于后,自己亲自带着两个亲兵和两个突厥俘虏化装潜入敌营,甚至跟着满山满谷的突厥人一起行军。直到敌军准备宿营、兵荒马乱之际,杨素才发出信号,于是无数大隋骑兵席卷而来,将突厥人剩下的这点家底几乎一扫而光。

此战过后,达头可汗逃亡吐谷浑,其残余势力只能投奔“突奸”启民可汗,曾经强大无比的突厥汗国陷入崩溃,大隋朝的北境终于太平了。 6park.com

突厥汗国正是在大隋朝的反复殴打下被分成东西两部的 6park.com

30年后,唐将李靖雪夜破襄城,一举覆灭东突厥。事实上,此时的突厥虽然挺嘚瑟,但实力早已大不如前,还被迫分为东西两部。而这一切,不能不说是杨坚与杨素前人栽树,李世民与李靖后人乘凉。

至于立下大功的杨素该如何赏赐的问题,杨坚照旧循前例:赏儿子不管老子。于是杨玄感进位柱国,杨玄纵晋为淮南郡公——这下杨素的一堆儿子里边,混得最差都当上了仪同,而且统统都是“躺赢”。

摊上杨素这么个名将老子,也不知道杨玄感们上辈子积了多大的德。


战场之外的杨素,仍是个复杂矛盾的人物。

身为名将,要统帅千军万马,直面千难万险,动念间可能就涉及到无数人的生死。所以这帮家伙们必须意志坚定,性格上显得冷酷、残酷,甚至有些变态。比如杨素,不但杀敌如宰鸡,对待自己的部下也极为冷血,甚至可以称之为滥杀无辜:

“每将临寇,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不下十数。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三二百人复进,还如向法。将士股慄,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

虽然在杨素手下当兵时刻有被自家主将砍死的风险,但架不住这货一直受“圣宠”啊。别的将军打了胜仗,报上去的功劳几乎逃不过文官们的“大打折扣”,唯有杨素例外——一则老杨的靠山够硬、没人敢惹,二则就算有人敢惹,可也架不住这厮极端的护犊子啊。他手底下的兵自己说砍就砍了,但别人动一下试试?弄不死你! 6park.com

所谓慈不掌兵,就是名将们个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货色,不管杀敌人还是杀自己人 6park.com

所以杨素的兵有“微功必录”,而且他还从不贪污,所以搞得大伙都愿意跟着他去打仗。

其实这也显示出杨素极端复杂和矛盾的性格。

就人品而言……还是算了,杨素有过这种东西吗?

杨素刚出道时,全凭时任北周大冢宰的宇文护慧眼识珠,可谓对其有知遇之恩。不过宇文护太过嚣张跋扈,后来被周武帝宇文邕给宰了,连带着杨素也受到了株连。在这种情况下,杨素就算不替故主报仇,怎么着也不能继续给不待见他的宇文邕打工了吧?谁知这货还是想方设法引起了后者的注意并产生了好感,任命他负责起草诏书。

杨素文采斐然,能把诏书写出花来,让宇文邕很满意,就表扬了他两句。结果这货还装了一个大X:

“帝嘉之,顾谓素曰:‘善自勉之,勿忧不富贵。’素应声答曰:‘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引用同上)

于是宇文邕愈发重用杨素,他儿子周宣帝宇文赟对杨素也不错。可是等到宇文赟也死了,继位的周静帝宇文阐年幼,朝政大权都掌握在左丞相杨坚手里时,杨素二话不说立马跳槽,主动投入杨坚门下。后来杨坚篡位之意有如司马昭之心,便有相州总管尉迟迥、州刺史宇文胄等举兵反杨保周,结果旋即被扑灭,杨素还亲手斩了宇文胄,成了杨坚称帝建隋的大功臣。 6park.com

北周姓宇文的皇帝对杨素真不错,但后者该跳槽就跳槽,一点不含糊 6park.com

等到杨坚老了,晋王杨广有夺嫡之意,便大力培植自己的势力。杨素很看好杨广,便又改投到杨广门下,二人还联手陷害了蜀王杨秀,为夺嫡铲除了一个重要的竞争对手。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杨坚驾崩,期间有各种八卦和谜团传出,杨广和杨素均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杨广即位后,杨素又亲自出马,替他平定了汉王杨谅的叛乱。

杨素的一生,投靠过4个主子(宇文邕、宇文赟、宇文阐祖孙算1个),背叛了其中的3个。惟一的“幸存者”杨广也因此对其十分忌惮,唯恐他不死:

“素虽有建立之策及平杨谅功,然特为帝所猜忌,外示殊礼,内情甚薄。太史言隋分野有大丧,因改封于楚。楚与隋同分,欲以此厌当之。素寝疾之日,帝每令名医诊候,赐以上药。然密问医人,恒恐不死。”(《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

杨素也知道自己再活下去有害无益,干脆拒绝吃药,病死拉倒。

看上去杨素就是个毫无节操的叛臣、佞臣,但奇怪的是在青史上他的名声却颇为不错。 6park.com

杨素其实是被杨广逼死的 6park.com

因杨素而生或是与其有关的成语和典故有很多,比如逸群绝伦、智勇兼全、扬扬得意、富贵逼人、固执己见等等。更有意思的是,因为杨素的姬妾给他连织三顶绿帽,结果也诞生了三个成语(或典故),更诞生了三段佳话。

想当年杨素灭陈时,抢跑了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还对她非常宠爱。没想到后来公主的前夫追上门来,还一人拿出半拉镜子凑成一面,这就是“破镜重圆”。杨素听说了这个事情后非但不生气,还非常感慨,便决定把媳妇还给人家。临走前,情商极高的杨素不但送钱送物,还宴请了这破镜重圆的两口子,搞得乐昌公主都有点不想走了: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本事诗·情感第一》唐·孟棨)

杨素刚送走了一个媳妇,没想到祸不单行,又有人惦记上他家的女人了。

不过这回来的不是杨素媳妇的前夫,而是安平公、内史令李德林之子李百药。这个二世祖听说杨素他家后院光是小妾和乐妓就养了上千号,估摸着就算他勾搭走俩仨的老杨也发现不了。没想到东窗事发,李百药被抓了个现行,杨素也不是泥捏的,哪受得了成天脑瓜顶绿油油的?所以他就想把这个采花贼弄死。谁知一见面,发现这个小年轻长(shì)得(gè)还(lǎo)不(shú)错(rèn),就一下子变得大度了起来,不但赠以爱妾钱财,还奏禀杨坚给李百药求了个吏部员外郎的官——李百药偷人家小妾,不但财色兼收,还当上了官,顿时又成了一段佳话,杨素也得了个“成人之美”的美名。 6park.com

杨素屡次三番的绿了自己,红了别人,智商情商真不是一般的高 6park.com

第三个大家就更熟了,那就是“红拂夜奔”——后来的大唐军神李靖拐跑了杨素家的美貌乐妓红拂,老杨再度发挥史上第一绿帽男的大度本色,不但没追究此事,还举荐李靖当上了马邑郡丞,再再度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最后总结一下。

杨素在战场上的表现无愧名将之实,但下了战场就摇身一变成了个老官油子,不仅毫无节操和立场,私德上也颇多令人诟病之处。比如奢侈腐化,迫害忠良,残暴害民之类的破事他都没少干,所以成了古代名将中的一个异类——杨素给后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是他在政治上表现,即权臣和佞臣,几乎掩盖了他在军事上的天才和功绩。 6park.com

提到杨素,总让人想起这样一副奸臣嘴脸 6park.com

但是细究起来,这也怪不得杨素。如果把我们放在他的位置上,弄不好会表现得更加不堪。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杨素不是一般人,而是出身士族门阀。

士族门阀发源于两汉,兴盛于魏晋,在南北朝时一度衰弱,但进入隋唐后再度复兴。对于这帮家伙的三观,现代人可能会很陌生、诧异以及反感,但以当时的眼光看来却并无多少不妥之处。

每有外敌、尤其是外族入侵,冲杀在第一线与其浴血奋战的基本都是这些世家子弟。前如汉之卫霍、窦宪、马援等(那时应该算勋贵,但其实差不多),后如隋唐之杨素、李勣、郭子仪等皆是如此。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那些高大上的理由外,对这些现有秩序的受益者来说,保国就是保家,这两者的利益高度一致,由不得他们不拼命。 6park.com

历史上为国开疆拓土、浴血奋战的汉唐将士,领头的大多是世家子弟 6park.com

在国内也是如此。士族门阀们其实比老百姓更盼望太平日子,这样他们才能安安心心的造娃(没错,延续宗族是对于他们最重要的事情),顺便捞权、捞钱,扩展势力。造皇帝的反?从两汉到隋唐有几个士族门阀造过反的?这种破事都是皇帝家的亲戚或是老百姓爱干,士族门阀们平起叛来倒是非常卖力气,不亚于打蛮夷。

所以士族门阀们其实对皇帝屁股底下那张龙椅没啥兴趣。除非是摊上个王莽或是杨广这样让他们活不下去的,他们才忽悠或是资助一些代言人出头去改朝换代。于是我们才看到这样的景象——从两汉到隋唐,虽然士族门阀的势力无比庞大,但几乎无一人染指皇权。即便偶尔冒出几个,也通常被视为冒牌货,比如隋杨、唐李,就被真正的世家所鄙视,连联姻都不肯。

所以通常情况下,正常的皇帝对于士族门阀们虽然有防范和猜忌,但也不至于达到无法共存的程度。就拿杨素为例——这家伙的大老婆郑氏不但是个悍妇,还没什么脑子,用俺们东北话讲就是个“虎娘们”。一次老杨家又闹河东狮吼,杨素可能是被挠得有点上头,结果口不择言险些闹出一场“谋反事件”:

“开皇四年,拜御史大夫。其妻郑氏性悍,素忿之曰:‘我若作天子,卿定不堪为皇后。’郑氏奏之,由是坐免。”(《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

老杨要是活在明清那会儿,估计光凭他这句话就够诛九族的了。可是杨坚除了在当时免了杨素御史大夫的职务外,没有任何惩处。第二年还让这货带着倾国之兵跑到南边灭陈去了,压根就一点都不担心这位弘农杨氏的掌门人会造反。 6park.com

农民起义有的是,谁听说过有士族门阀造反的? 6park.com

包括前边提到的杨素功高赏无可赏,杨坚就耍赖式的遍封他的一堆儿子,其实这就是君臣间的默契——杨坚总不能将杨素封为异姓王,后者也对封王甚至称帝没啥兴趣。对于一个世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家族的延续和兴旺,杨素用不完的功劳分摊给儿子们,对于君臣二人可以说是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甚至杨素接二连三的背主求荣,在当时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罪过,弄不好还会被赞一句“眼光真好”。毕竟士族门阀从来不会忠于某个皇帝,他们只会忠于自己的家族,在此基础上才会决定向哪位皇帝效忠。

所以今人讲“国家”,在当时只有“家国”。

可惜就算杨素八面玲珑,但摊上杨广这么个视士族门阀如寇仇的主儿,也只能自认倒霉,最终其实也落得个不得好死的下场——杨素被逼死后,其子杨玄感在杨广二征高句丽时起兵造反,结果兵败被夷族,老杨家这一支算是彻底没了。

古时名将大多死于情商低下或是不合时宜。好不容易出了个人精杨素,结果还是同样下场,果然“不许人间见白头”的,唯有名将了。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