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结构松散的历史渊源。***转载注***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系列文章,作者旁征博引,以苏共高层人事政策为主线,用风趣的语言,实证的描述了苏联特别是苏共高层的人事和政策的变动及其起源。 殊途同归,从侧面证实了“由封建而资本主义是美西欧,由封建而社会主义是苏东欧,百代秦制是中国”。也即中国和中共的问题,不是马恩的理论本身造成的,甚至于谈不上是列宁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只是中国特色的集权主义。 简化很多之后,可以认为在中国,封建的代表是周制,集权的代表是秦制。2200年来,秦制不断增补修缮,但本质是集权没有变化。以前看到别的网友说得好,人治,法治,法制的核心区别是是否有法和制定法律的权力是否在法内。 苏联有各种问题,但从列斯之后,基本在法治的范围内平衡,可能会走回头路,但最高领导人绝不是一言九鼎,高层也没有了肉体消灭。甚至于从列斯时期,就保有和发展了远比中国更多的技术和科学成分,可能来自于比较高的文化基础和更温和的宗教基础,又或者是残酷的生存压力和天赐的领袖短命。比如说,斯大林2次中风后,相较于之前已经基本属于躺平,主要精力去完成理论巨著,以期盼青史留名;他如果像毛一样得了不治的渐冻症而不自知,不断的神经质般的测试和清洗所有试图染指最高权力的人和集体,逼迫所有人反复誓死效忠,苏联会不会还有四夫的努力续命成功,苏联人民可能早就不忍了。 研究苏联,对于研究苏东欧和同期中国有极大的裨益,特别是从49年以来,中国所谓马恩列斯和各种社会主义进展旗袍下藏着的集权主义本质,本质与马恩列斯不同。从改革和科技发展的角度,不断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控制,走了一条和马恩列斯完全不一样的道路。 ***转载注***1978年4月27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利用手中掌握的部分军队,在首都喀布尔发动兵变,进攻总统府,击毙总统达乌德,建立了人民民主党执政的新政权——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是什么政党?这个政党为什么要以武力推翻达乌德总统?这两个问题是阅读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历史时最容易忽略的问题。不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就很难明白苏联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
只有弄明白苏联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才能理解那些曾经在阿富汗运筹帷幄的苏联人,为什么会在1991年八一九政变失败后,一部分自杀殉国,一部分将牢底坐穿,拒不“认罪”。
这场战争就从达乌德总统和阿富汗人民民主党说起。
20世纪中叶,阿富汗处于巴克拉宰王朝查希尔国王统治时期。查希尔国王自1933年即位以来大权旁落。国家权柄先后落入两位担任首相的叔父手里。他的两位叔叔愚昧守旧,长期镇压国内民主运动,抵制一切面向现代化的政治改革和社会革新。
眼瞅着国家内外交困,人民生活困苦,王室和民间的有识之士不安现状,开始谋求富国强兵之路。至于为什么追求富国强兵,后文详解。
查希尔国王在他的伯父家有个哥哥,人称达乌德王子。达乌德王子少年时期留学法国,中学毕业回国后,就读于喀布尔皇家军事学院,22岁投身军旅,先后在阿富汗多个省当过省长兼驻军司令,30岁担任首都卫戍司令,37岁当上国防部长,39岁兼任财政部长。
进入内阁的达乌德部长已不再是达乌德王子,而被封为达乌德亲王。达乌德亲王对“皇叔”的内外政策极为不满,时常抨击“皇叔”对外政策软弱,对内政治改革缓慢和社会建设停滞。“皇叔”忍了自己这位侄儿三年,于1951年打发达乌德去瑞士当大使。
达乌德亲王青年照片
这项任命,使被“流放”国外的达乌德亲王赢得了阿富汗国内民族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和普通民众的一致同情。大家都清楚,他为什么得罪当权者。迫于压力,“皇叔”只好将达乌德亲王召回国内,重新任命他为首都卫戍司令。
1953年,达乌德亲王利用手中兵权和社会影响发动政变,迫使“皇叔”下台,自己接任首相职务。上台之后,达乌德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变革,阿富汗社会开始出现一些新气象。然而,改革伤害了王室、部落首领、宗教势力、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达乌德的强硬外交政策和亲苏倾向再次引发国内局势动荡。
最关键的是,达乌德亲王为人独断专行,从来不考虑查希尔国王的感受,两人矛盾随着阿富汗局势的动荡而激化。1963年,查希尔国王罢免了达乌德的首相职务,并宣布今后禁止王室成员参政。
查希尔国王青年照片
查希尔国王亲政后,于1964年颁布了新宪法,新宪法中有这么两条:允许组建政党,允许私人办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国王做了三十年傀儡,刚刚拿回权力,颁布自由、民主、平等的新宪法只是跟民众意思意思,收揽人心。大家千万别当真啊!
可是,阿富汗国内有一伙人当真了。这伙人以知识分子为主,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信徒。1965年元旦,这伙人从全国各地派出代表,在作家塔拉基家中举行秘密集会,经过几天的开会讨论,决定成立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并发行党的机关报《人民报》。
大家商量后一致认为,“人民民主党的当前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爱国的民主进步力量,为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民族和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为夺取政权,建立一个劳动人民的国家而奋斗。”“最终任务是在阿富汗社会的多民族条件下,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普遍原理,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一个没有命名为共产党的共产党。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共产党一样,在成立之初把国家利益、民族独立和解放人民作为至高无上的理想信念。她的早期党员也和那些国家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一样,为了这些理想信念艰苦奋斗,把生死置之度外。
成立政党和开设公司一样,上午挂牌,下午就要开始工作。只不过,公司要研究的是市场,政党要研究的是形势。人民民主党是要革命的,如何分析形势,再根据形势选择正确的革命方式夺取政权,成了他们的当务之急。
20世纪60年代,阿富汗总人口大约1600万人。国家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直到五十年代达乌德亲王担任首相后,才陆续兴建现代化工业。工业企业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加工本国的一些农牧业产品。工矿企业极少,工人比例占总人口比例约为0.5%。全国四分之三的居民从事农牧业,但阿富汗山地广袤、兼有沙漠,可耕地不多、降水量稀少,粮食作物长年无法自给,需出口经济作物换取外汇进口粮食。
在广大农村,国家几乎没有基层政权机构,宗教势力和部族势力极为强大,严重威胁中央政府权威。耕地和牧场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遍布全国。
阿富汗境内民族主要有普什图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和哈扎拉族,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致人口比例约为40%、25%、10%和10%。其他十几个民族人口稀少,加在一起占阿富汗总人口的15%。
阿富汗的主体民族是普什图族,在政治经济领域处于支配地位,主要分布在阿富汗中部和东南部,也就是兴都库什山山区及其以南地区。其他民族分布在阿富汗北部与西部地区。
阿富汗地处亚洲大陆的中心位置,位于中亚草原、南亚大陆、伊朗高原的交汇处。古代丝绸之路出中国后只有经中亚转阿富汗,才能向西前往波斯和地中海诸国,也只有经中亚转阿富汗才能进入印度。
兴都库什山连绵广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种地形使得阿富汗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中亚草原民族、伊朗高原王朝以及印度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此外,谁能控制中亚草原、伊朗高原或印度平原,谁就能参与角逐阿富汗。比如,曾经占领印度的英国,曾经占据中亚的帝俄和苏联,再比如,英国退出印度后的巴基斯坦和与之结盟的美国。
阿富汗最早的明确历史记载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从此,阿富汗土地上的统治者先后有波斯帝国(伊朗)、马其顿帝国(占领伊朗)、孔雀王朝(印度)、贵霜帝国(草原民族)、萨珊王朝(伊朗)、嚈哒(草原民族)、突厥汗国(草原民族)、阿拉伯帝国(占领伊朗)、萨曼王朝(伊朗)、伽色尼王朝(草原民族)、蒙古汗国(草原民族)、帖木儿帝国(草原民族)。阿富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受着来自北、西、东南三个不同方向的外来统治和移民迁入。因此,阿富汗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没有形成稳定的本地民族。
帖木儿帝国统治时期,兴都库什山南部的普什图民族开始发展壮大。1507年,帖木儿帝国灭亡,阿富汗陷入印度莫卧儿帝国和伊朗萨非王朝的东西拉锯之中。这场乱世纷争又持续了240年,最终,波斯萨非王朝的一位普什图族将军打破僵局,开启了阿富汗的独立建国之路。
1747年,伊朗萨非王朝陷入内乱。王朝禁卫军中有一位名叫阿赫迈德·沙·杜兰尼的普什图族军官。他带走了自己的军队,脱离萨非王朝,占领了坎大哈,建立了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个独立国家,史称“杜兰尼王朝”。
此后的二十多年,杜兰尼王朝东征西讨,占领了莫卧儿印度和萨非波斯部分地区。其全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全部、印度西北边境和伊朗东部边境部分地区。1772年,阿赫麦德病逝,杜兰尼王朝盛极而衰,迅速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阿富汗各地部落氏族各自为政,一直持续至今。
这时,杜兰尼王朝的南部崛起了一个俾路支人的国家——卡拉特汗国。卡拉特汗国的疆域包括今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伊朗的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和阿富汗南部边境的俾路支聚集区。这个卡拉特汗国和阿富汗一样,在大部分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央王朝权力薄弱,部落氏族四方割据。卡拉特汗国的出现,影响了阿富汗历史,也影响了未来的巴基斯坦。
卡拉特汗国全盛时期疆域
19世纪20年代,阿富汗改朝换代,巴克拉宰王朝建立。这个王朝在形式上统一了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北边境部分地区。就在这时,英国完成了对印度全境的控制。阿富汗近代以来最大的敌人出现了。
为了防范俄国南下印度洋,英国试图控制阿富汗,向西阻止伊朗倒向俄国,向北支援中亚的布哈拉汗国、浩罕汗国、希瓦汗国抵抗俄国的蚕食。1838年,英国发动第一次侵阿战争,于1842年陷入失败。
1878年,英国发动第二次侵阿战争,虽然获胜,但伤亡惨重,耗资巨大。英国于1880年扶植阿卜杜·拉赫曼登上阿富汗王位,阿卜杜·拉赫曼答应在外交事务方面接受英国“指导”。英军随后撤军,阿富汗由此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在两次侵阿战争期间,英国没有拿下阿富汗,却通过金钱收买和军事威胁,完成了对卡拉特汗国的吞并。两次侵阿战争让英国见识到阿富汗人的骁勇,尤其是其主体民族普什图强悍的战斗力,于是,英国想了另一个办法,分化阿富汗。
1893年,英国政府派出英属印度外交事务秘书莫蒂默·杜兰前往喀布尔,强迫阿富汗国王阿卜杜·拉赫曼割让一部分领土(今属巴基斯坦)给英属印度。作为补偿,英国从卡拉特汗国划出部分领土(今阿富汗南部边疆地带)给阿富汗,重新划定阿富汗南部边界。这条新的边界史称“杜兰线”。
“杜兰线”使得超过一半的普什图人生活在阿富汗国境之外,令普什图人极度不满。而且,阿富汗曾经直接(卡拉特汗国兴起于杜兰尼王朝疆土之内)或间接(卡拉特汗国一度臣服于阿富汗巴克拉宰王朝)控制卡拉特汗国近100年,“杜兰线”也使阿富汗永远失去了获取印度洋出海口的机会,成为贫瘠的内陆国家。
被划入英属印度的普什图部落从未停止过抵抗,与英国殖民者展开了长期的斗争。英国结束对印度半岛的殖民统治后,阿富汗开始向巴基斯坦提出领土诉求。巴基斯坦认为,你原来不问英国人要,现在也不能问我要。
“杜兰线”改变了阿富汗的版图,也改变了阿富汗后来的历史进程和外交环境。无数阿富汗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提升国力的富国强兵之道,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收复失地。
这就是1965年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建党后面临的社会形势。社会保守,经济落后,民族对立,宗教势力和部族势力严重影响着国家政权的权威,缺少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带领国家实现富国强兵。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现代化工业根本无法培育足够的工人阶级群体,而广大农民生活贫苦,相对国家更加亲近自己的部族和宗教组织。政治权力和社会财富集中在官僚阶层、地主阶级、宗教上层和部族首领手里。阶级矛盾极为尖锐。
按照马克思的教导,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这种形势都不适合发起无产阶级革命。不过,共产党人讲究的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话又说回来,从苏联到中国,从南斯拉夫到越南,又有哪个国家的共产党是对着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照葫芦画瓢?
喜欢iiws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