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老八路那十四个团的故事 
送交者: RomeoGigli[★品衔R5★] 于 2011-10-04 2:21 已读 169 次  

RomeoGigli的个人频道


中国有句话,叫做“过犹不及”,相当放之四海。即便拿毛泽东说事,如果将其思想宣传到极致,也会使人疑窦丛生。譬如前一段媒体大力刊载二战胜利文章,一些学者宣扬毛所创想的人民战争思想的卓越性时极为激越,竟将抗战首胜的平型关之战举作反证,加以鞭辟。据其称否定平型关之战的“先驱者”正是毛伟人,毛在上世纪中叶的一些兴之所至的谈话中有过如此的评价:(平型关)杀寇一千,自损一千,折我长征骨干,实对革命大业不利云云。这些学者钩沉到这份“御批”,于是就按党课的“作业导则”程序进行“真理”下的演绎推论、抑或还有下一步的普教宣传工作。若要就这等地贻教后人,有良知者则不能坐视。不过,与照旨断案或宣教的“学者”们理论实在不值,笔者自当鼓些勇气,去向此“公案”的始作俑者——毛泽东讨些说法。
  就毛的言论我们先做一简单的数量计较。所谓杀寇一千,自损一千,这个数字倒是为当今军史界的多数人所认定。但就判为“八路(或红军)亏大了”我却不以为然。你的人自然是长征老红军,难道他日本兵士就不是孔武勇士?这个遭杀伤的日本第5师团,其将弁的资格难说可以追溯到日俄战争年代。仅就兵员基础而言,双方都算百炼成钢。如果还就当时世界陆军等级的划分来看,日本陆军肯定算二等甲级,中国陆军则肯定在四等N级之后;就红军的综合水准来看,排名还在这个N级之后应是不争事实(当时的世界真还没几人懂中国红军是何等神仙)。客观地讲,双方对战,你肯一对一交换,日本人还不情愿的。他就那点人口,野心是拿下整个太平洋,因此对他言,“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你这一千折了他那一千,他的本小目标却大他当然吃亏更大,这是其一。其二,1937年那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国上下各党派,各阶层都大声疾呼有钱出钱,有人出人(其时的蒋先生也甚冲动)。《八一宣言》不是也喊中国***要不惜一切抵达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吗?抗战枪一响,党不就是靠着最激昂的口号和最英勇的实行及牺牲才倾刻跃升到当年民族中枢的地位吗?从政治上讲,这个地位的获得不也才奠立了从那以后的革命大业吗(插一句,这个赢利还不大吗?)?其三,几千年来中国的精英们出道救世时有一立意叫毁家抒难,毛泽东几十年后却抖露出当年“惜本”的心迹。因此仅就中国文化的所谓境界衡量,“平型关”前这种小肚鸡肠的计较,毛其实也不算伟人,试问一句,成王者有后悔的么?。
  现在来开正篇,思辩仅及军队。笔者有时真的很困惑,以毛的英明天纵,竟反思不透亮:平型关前慷慨一战,其实对他毕生御驾的“党军”之发达善莫大焉。我们来回放1937年115师东渡黄河开赴平型关的历史情景。虽说临战前全师从晋南的侯马车站出发,实际最终到达预定战场的就该师的三个团:685、686、687团。这几个团的战力在几个山头的红军队伍中都是数一不二的,确实是万里长征后剩下的老骨干,堪称***方面的战争精英。可对外的名头却不怎么样,不要说对头日本一概不知,即便在彼时的北中国,“八路”绝对不如老冯的残余29军那般声势浩大,村村寨寨是家喻户晓。再瞅瞅这茬开进队伍的“扮相”,此时的八路遭到山西一地军民的疑虑或轻视不是一般的普遍。据杨得志等写的回忆文章,就说阎锡山的晋绥军,这种在国民党军中都算窳劣的队伍,见到更“等而下之”的“破枪八路”时,竟平添了些久违的“豪门”意兴,竭尽取笑、挖苦之能事。由此可想当时八路的舆情“底线”。远在千里外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自然感觉不到他的军队在前方的这种荣誉危机。所以说115师官兵上下对“要找机会和日寇干上一仗”绝对共识,对外转达为:要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什么交代?林彪战前尚仅敢做如此的“奢望”:打一仗才足以显示八路军存在的价值。
  我们来看37年9月25日的战斗。上午8时许,当林彪喊出“发信号弹”时,通向关口的蜿蜒公路两侧山岭上排山倒海般地掼下成百上千的手榴弹,爆炸声盖过了更急促的机、步枪声。顷刻685、686两团就成排成连地从两侧山岭冲下公路拦腰将日军纵队截成十几段,实施包围歼灭。紧接着,断尾的687团也冲上公路予敌兜击,将其后路堵塞封闭。红军的突击战术就是枪响即冲锋(为节省弹药),行动毫不滞迟。平生首遇凶顽坚韧,战术技术均好的日军官兵,是八路老骨干伤亡大的原因之一。日军遭此灭顶之灾,除与我争夺各点高地进行顽抗外,残部只能向关前豁口窜逃。我最西端的685团也当即分兵沿路向逃敌追击,以图扩充战果。无奈守关阻击的晋军弃地自保,残敌多数溃关出逃。这仗也就打到下午3点,大半天内,一千余日军尸横狼籍,无一生还。当然面对战力精锐的日军,即使是突然袭击,红军的伤亡也在千人上下(有说六百余人),并有杨(勇)团副负伤,杨(国夫)营座被咬下耳朵等“高损”。
  仅仅半天,消灭日寇上千,这八路的战力如何?这战争效率又如何?我们来比照“历史的天空”。甲午年朝鲜之战,提督叶志超,总兵马玉昆、左宝贵等将率四镇精锐陆军(共廿九营)驰援牙山守将聂士成(也是名将,庚子年6月殉于抵御八国联军之役),一战即败全军退守平壤。二阶段日军攻平壤,战事仅历一天又告城破军溃。清军败兵直奔五百里,蜂拥退过了鸭绿江。朝鲜全境从此陷落,日军仅以几百人的代价就伏住了大清朝。第二次直奉战争,驻扎京畿一线的奉军第10军长郭松龄起兵响应冯玉祥闹国民革命。因该军沿学日军的新体制,其战力在奉军中超强。郭“鬼子”(因新潮得名)将个当时因战败吴佩孚而不可一世的张大帅打得落花流水,追得只能速退关外。接着郭军兵锋克绥中、胜连山、收锦州,一路跟进到了辽河边,隔岸正巴巴眺望沈阳城呢。不料,本来观战的日本南满驻屯军突然从营口出动狙击,三、四千人的守备联队拊了郭的背翼,震撼其后防阵地动摇瓦解。吉、黑铁骑乘机反攻复辟,胜局随之翻盘易手,郭氏夫妇也在潜逃中被戕死节。再说这上月的“8.13”凇沪会战,八十多万中国的国防正规军抵御不到卅万的日本陆、海军的登陆攻击,竟大败亏输。溃军鸡飞楼层狗跳墙,牵连影响了城防而导致南京陷落。所以,不管以什么方式、多大兵力开战,平型关一战之前,中国对日作战记录都是完败!因此,当平型关胜敌消息一发布,山西沸腾了,华北沸腾了,整个中华大地都沸腾了。苦难屈辱的中国人民才不计较你付出了多大的代价,金贵的是:中国军队从甲午战争以来取得了对日本的第一场胜仗!一条真理也从此诞生:日军不是不可战胜的!“忽如一夜梨花开”,“诸葛大名垂宇宙”,无论怎么形容都不过分,八路军这个“品牌”旦夕之间举国传颂,甚嚣尘上,远远超出了林彪战前的设想和展望。这里引一个轶闻来证明当时八路军的名气。彭德怀早年有一湖南乡下的结发“堂客”,自其丈夫平江暴动出走后,十来年没有消息,那思念之苦自不待说。当湘报上“彭德怀副总指挥亲临平型关督战”等类的消息也传到乡场时,她萌动了要问问此人是否乃其夫的念头。她不知平型关在何地方,也不懂邮信写地址的规矩,以乡下人的唐突,就在信封面上写“中国平型关,彭德怀收”。首先平型关有多大的名头?其次邮差被胜利激发出何等的潜力?这封信居然“六百里加急”实实在在送到了彭总手里,成全了一段千里姻缘的离合佳话。仅据此证,林彪战前给总部的电报中所称:“目前须以打仗,捉俘虏,来提高军民抗战信心,提高党与红军的威信”的目的是完全达到了的。
  也是自37年这个秋天起,随着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全军发动的一系列对日破袭战,运动游击战(如阳明堡,广阳,雁门关,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中国老百姓才清清爽爽看明白:八路军那叫真抗日,***等于八路军,延安就是***。从此,穷极潦倒、昼伏夜出的***,才获得了一个壮大自身政治影响的“壳资源”,亮出了一个经天纬地的伟形象。所以毛泽东上世纪60年代接见日本人时才兀地冒出这么一句“真话”:当年你们帮了我们的大忙了。
  平型关口的辉煌影响,八路军威名的及时应用,在随后全党实施毛泽东抗战始提出的“应能独立自主地作战建军,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以及自主创造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三大宏图构想时极具感召带动作用。先看山西一省,该地的**分子薄一波不过一介书生,对外竟慑住阎司令长官,对内广获续范亭、韩钧、戎子和等太原战将的拥戴,硬生生将个山西新军/决死队的指挥权夺来手中,而晋绥军各宿将一时半会儿还没有脾气,凭什么?再看隔壁的河北,“七七事变”后死战不撤的东北军冀中硬汉吕正操,抗日辈分与八路比那是大哥级别。八路也就单枪匹马去了个程子华做政委,就将号称十万人抢的冀中自卫军收归八路名下。吕、孟(庆山)正、副司令从此以后还死心塌地追随***,且甚忠诚,又凭什么?又论齐鲁大地那因抗日风云际会而起,抢山占道称王的各式乡勇豪强,**先也去了些张经武、王建安、许世友腕级的老红军,整编出个山东游击纵队,后来徐向前、朱瑞又设了个八路1纵队。可山东府县,水泊梁山,偷袭、游击谁的不会?做英雄老大习惯了,叫谁服从谁?38年间动员王牌115师入鲁,实际就一个686团大腕“猫”在鲁地,两、三年间就大权总揽,统编了那争雄不休的“一地鸡毛”。这又凭的啥?毛泽东所称党、军队的发展壮大是日本人帮大忙了,这还片面,只言及形势方面的条件。真正“壮大”还得靠自身的主观努力,军队的战力是靠打拼出来的,军队的阵容是靠吸收、整训出来的,军队的“品牌”是靠将士牺牲的代价铸就的,根据地的创建也是靠从敌人手中争、抢、夺来实现的。否则的话,日本人最帮汪精卫的忙,他那“和平军”到抗战末了怎么还是那等熊样?
  慑于当时压倒一切的民族大义,毛泽东对平型关等仗的不满尚不敢如后来那么言无顾忌。但查毛当年给其手下彭、林等各“军头”的电报指示,倒可看出其心思念头的历史脉承。早在115师入晋开进时毛就提出:我1方面军应以自觉的被动姿势,即时进入恒山山脉南段活动……当林彪9月18日备战就绪电告前总后,毛回电除勉强同意“林以一个旅暂时集中打仗”外,又一再强调“要实行这样的方针,就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侧翼,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集中打仗为主。”即使在平型关打响的25日,毛仍致电八路军前总,称“不管蒋、阎协助与否,目前红军不宜过早暴露,”要“暂时把我军兵力一概隐蔽,并养精蓄锐,”尔后伺机“举行广泛的袭击战”。这些指示“声声唤”,递进得越发具体明确,中心意思就是不希望八路主力直接打仗,或认打狠仗(若言打也是空洞泛然,哪像他后来指导解放战争时那具体至微的风格),一厢情愿地只想发展,只想扩张,建立根据地。所以最近搞纪念日,海峡那边的台胞还在攻击***抗日是游而不击,起码从其党魁的先后言论看,其实倒非完全是诽谤捏造。以今天的眼光看,笔者觉得毛泽东有些太聪明过头,机关算尽的味道。不靠打仗,打狠仗,这八路军在“社会”上怎么混?一副破烂穿戴,一些破枪旧炮,走走排场,比阎匪军还不耐看,就能伏住民心?就能唬住友军?说到去敌后创建根据地,即便绕过日军据点、封锁线(不打只能绕),凭什么那些守土有责的一方豪强就会给你腾地盘,听你使唤?那就夺吧,打吧,可那怎么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那不和专门消灭异己的国民党中央系一个样了?政治上能站住脚吗?发动群众抗日?也就是发动农民让他去和日军拼命。你“专业”队伍都在保存实力,不去帮助他报家仇,夺失地,想仅靠些文件中的“花招”、口号去“煽情”,那么在乎实际利害的中国农民会轻易上当?你不看从27年到37年,你花了那么大的精神,死了那么多的志士,找到了“打土豪,分田地”那么好的口号并全力实行之,才整起了不过二十来万长短不齐的队伍,几块支离破碎的苏区,还很不稳定。不是稍不留意一瞎忙活,一年时光就国破家亡了吗?所以,毛泽东37年的时候还在想着当年井岗山的那些招式,即便靠“空手道”真建起什么根据地,那也是做得很辛苦,需要时间拉动得很漫长。就像围棋中的“打劫”派棋手,赢输几步棋,时间、精力点点滴滴算在心头。哪会像成功收编如吕正操、续范亭、范筑先、赵辉楼、马本斋等成百上千伙英雄豪杰那样“屠下一爿爿大龙”,做成风云际会般的大棋局?
  因此笔者想,平型关前115师那一千红军老骨头死得固然可惜,但也死得其所,其时。中国人相信,舍不得孩儿套不得狼。***人知道,“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告诫我们的毛泽东未奋斗却先惜本,所以他还没有做“大盘庄家”的狠劲气概。要短时间“做大做强”的事业,看准机会值得一搏的事业,或者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冒险的事业,要舍得贴身,咬紧牙关注本,并耐着性子熬日头。作为领袖,性格太灵动取巧,思想太理想浪漫,终不免“稍逊风骚”。
  上述言论仅及八路军经抗日发展壮大的缘由关键。为充分佐证本文命题,下面则梳理分析八路各部主力的战斗力在“打鬼子”过程中锻炼培养的具体情况。37年秋在陕誓师出征的老八路共13个番号团,另外成规模的还有杨成武的115师独立团。先说115师(1方面军)称头等主力的685、686、689这三个团。前面说过,685、686是平型关之战的两大“打手”,林彪随后指挥的广阳伏击,陈光组织的午城攻歼,两团都是赤膊上阵,通打通吃,消灭日军少说也有三、四千。可自个儿开编时每团定员不过就1500来人,和日军那般“捉对儿”厮杀,那不早就打光了?可王秉璋38年初在太行的晋城时统计:当时的685团达3700多人,686团达3800多人,王并称其声势、战力更是空前的超强。那是因为部队在边打边补,红军成色自然是“稀释”了,可战力不减反增。原因嘛,首先能想到的是:一是兵员的身体条件在提高(新来的北方小伙嘛);二嘛,官兵通过实战对日军特点积累了经验。这可从前总通知派兵救卫立煌突围那次来验证:前总命令去一个营,陈光掂量一下后就指派686团去一个连,找了个隘口埋伏阻击,竟抗击八百日军整整一天使其毫无进展。看得脱险的卫长官目瞪口呆,连称“八路真能干”。还有后来华中刘老庄那次,685团(当时叫7旅19团)4连为掩护政府,在村落、平地和一千多扫荡日军血战缠斗一天,82名将士全体“玉碎”,也毙伤鬼子兵好几百。此685团不过就是当初老团的1营扩成,轮到这个连就没几个老红军,定员也不满额,然而其战斗力竟如此绵韧坚强。另一个主力689团是从687、688两团中分灶另编,全是清一色的陕北子弟兵,参加了平型关的打斗,后来归八路前总直接指挥。它的特点是先后受过林、左(权)、陈(赓)、徐(向前)、刘(伯承)几大帅的指导点拨,战争学问师承多门。平型关时紧挨着大哥686团扯旗放炮,虽然斩获不多,但是总结时很较心劲儿,那韩先楚是带着各营“管带”几处壕沟、鹿砦一番刻意调研。到陈赓手下386旅“打工”,出击长乐村时与129师的头号主力772团比拼疯劲,仰攻戴家垴时连着七次打冲锋,斩鬼子首千余级,也“累得”772的团长叶成焕当场阵亡。38年中跟着徐副赴冀南南宫一地驰援当地土八路,当攻则攻,当灭则灭,该出手时就出手,俨然一副“带头大哥”的实力和气派了。当46年间在关外松江省与久违的大哥、二哥喜泣重逢后,这几哥弟“发育”长成的1师、16师、5师暗地里开始了林总军帐下的“关东刀客”大比武。冬季攻势完后东总点评,689团为核心的5师竟跃升为“我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这什么概念?老子,东北野战军36个正规师中战斗力最强!
  再说129师(4方面军)“晋魏三杰”的769、771、772这三个团。这三团入晋后基本上是刘(伯承)、徐(向前)、陈(赓)三将人手一团。对日开打采用的战术,一会儿是几团群殴(如徐指挥的响堂铺设伏;陈指挥的长乐村强攻),一会儿又是单挑独斗(如772团的二伏七亘村;769团的死守狮垴山)。37年10月769团首先去烧了阳明堡飞机场,此战和115、120师的平型关、雁门关二仗齐名,并列为八路军出兵抗日的揭幕三战。打了空军打陆军,接着就在忻口、原平一带袭扰日军,攻营劫寨,给守城阎军助拳。陈大将这黄埔大哥岂甘落后?也是天赐良机,领着772团一出山就逮着扬名立万的机会,越过娘子关出击到河北的长生口,演义出“八爷”一个团救中央一个军(曾万钟3军)并一个师(武士敏169师)的神话,和686上次比,这救驾尉迟的风头就压过了镖客秦琼。接着回马太行,连着发动七亘村、神头岭两次巧仗,死鬼子兵千余人,这名头等闲就直窜上全师“冠军”。769团“那厮”怎甘屈居老二?新任团长王疯子,这刚挖过来的“外援”。在772做二当家时就想强出头的货,“今日长缨在手”,岂能再听你陈赓摆布命运?憋着心气在响堂铺伏击战中就想和772较劲儿,这仗短暂没分高下,长乐村这种攻袭战正合“冲顶”的脾气。虽又给安排了做“后军主将”(前、左、右军由沿漳河两岸运动的772、689、771团认下)担任断敌阻击。可枪声一响,就来个“后队变前队”,扭住尾敌就开火冲击,将寇阵击破并从武乡一直掩杀到襄垣。可这一来“前军主将”772团对付日军主力力不裕如,死拼中又受到689的过分挑战,破绽稍露就折了本适合做政委的叶团长。王疯子不久就重返386来做旅长,又飚着陈锡联的385旅去竞技。这陈“小钢炮”也是个人中蛟龙,不肯丝毫承让,所以这一比试就超出了八年抗战。两将继续比拼解放战争,厮杀到一百个回合还难分伯仲,奈何只能同为刘邓帐下“二枝花”。阅129师乃至后来二野的战史,我怎么看都觉得:整一个王近山在“乱军”搅合,而且还甚受刘邓的亲近“纵容”。这不,上党开战,已经上任延安府的王提辖(提督新4旅),竟被去开会的刘邓“请乞”只身归建。级别不够上美国飞机,就作为首长“夹带”核准。这“战争疯子”可与115师的那“好战分子”哥俩,韩先楚、钟伟有得一比,极品武艺而又甚慰主心。不像凶猛同等的许和尚,在129师就混得个只能离“家”出走。也不像那风流倜傥的陈大将,一直都在二野“掺和”却始终算个“异数”。这属后话,抱歉离题。
  排名老二的771团论业绩名气只能列全师老三。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一直到百团大战中关地垴血战,这些129师的大仗它都一场不落,“场场踢满”。随徐总、陈再道下冀南收服段海洲也显了些威风,得了点便宜,但就是声名不彰。除37年底被刘帅点将做主力,担纲领头大战黄崖底外,似乎每仗都任或大哥(769)或小弟(772)的做主,自己甘居副将,一点也无“出头做个好鸟,人生有些担当”的野心气派。这个风格极像115师的老688团,那团队也是个腼腆得很的“情义二郎”。对大哥(687)、三弟(689)一贯行“捧头扶脚”之举,成全其美,自个儿就守着个勇夺香城固的功劳,再不妄想非为。笔者想,现时今提倡团队凝聚力,莫不成那虎狼师旅中也需要个居中转圜、调停的鲁肃角色?不然一年到头军营里强抢豪夺的,时间长了,难免伤了兄弟间的“义气”团结。所以当年的徐团长(深吉),韦团长(杰)就是这类“仁义”之将,以“谦让”维系着八路主力的“和谐”发展。不然怎么解释,771团43年秋随王近山入陕重组新4旅“勤王”,在夺回爷台山,反击胡宗南集团军时的“那副凶恶相”?当看到左右的陕385旅、警1旅等老牌御林军全无“带头大哥”的实力、气质后,该旅的老、新771(又叫16团)两团倾巢出击,一啸冲天,对死守爷台的胡军辣施“霹雳绝杀手”,连攻五阵,杀得胡匪弃阵夜遁关中。新4旅即日就成了陕甘卫戍区中的“禁军”老大。即使后来47年初张宗逊率358旅过河来增援领衔,毛、周帐前那伙“带刀侍卫”仍异口同声认定:新4旅战斗力最强!又说说那688团血性传脉铸就的113师,在朝战中也露了一手穿插阻敌的绝活,为38军争得个“万岁”头衔(永不裁编了吧?)。到如今仍精神翻番,气势紧逼得个全军“老大”的112师“练摊”、演习不敢偷懒须臾。当然这也是后话。
  129师抗日作战中也有败绩,首推百团大战二阶段的关家垴攻击战。老彭死令“晋魏三杰”所在的129师三个旅环攻固守关家垴的冈崎大队,三天两头轮番上阵,终于力尽关山,功亏一篑。“三把王牌”都伤了元气,兵员尽折大半,还死了个新771团长谢家庆。按理红军精华至此地步已损伤殆尽,老主力恐怕是一蹶难振。可战争最讲辩证法。这772、769两团,上一层级的385、386两旅,经简补后战力仍旧强健,斗志越发旺盛。这是因为团队的战斗精神会衍生赓续,战斗经验在总结普及,战、技术水平也在改善提升。宝剑锋从砥砺出,千磨万击还坚劲,中国自古带兵者就懂这道理。史称772团后来进中原时狭路斗胡琏,战后全团拢齐了仅剩两个连。可那也压根儿影响不了其以后仍坐定陈谢兵团“头把交椅”的实力(现在叫109团)。无独有偶的689团归新四军后在河南也吃过陈大庆的亏,全团几乎打光。可战后得黄师座“抢救”及时,又经林总关东“疗骨”,再由钟伟统带出山。凤凰涅磐,反“新生”为关外战斗力最朝气蓬勃的师团。那不是君临平津不久,唾手就灭了当年的杀戮仇家、后来华北剿总副长官陈大庆麾下的13军吗?
  现在再来检视120师(2方面军)的两个团,即715、716团。因其抗战中作战和发展经历较为相似,我们再稍带上115师的687团。在上述列举的686等七个主力团有一共同处,就是团队的建制沿革变化非常大。这些团队中红军“骨干”的锐减,不仅仅是损失于残酷的战斗搏杀,有很大部分则“流失”于所部各分队(营或连)的分解和调出。这种拆分不论是为了给扩建的新军作核心,还是为了分布兵力去发动百姓执行毛的“山地游击战”,以及创建抗日根据地,笔者都十分认同肯定。八路军的任务嘛,既是作战,又是扩军和组织创造根据地,三者不可片面强调其一。关于八路各师分解、扩组、“据地”表现的优窳高下,笔者的另一篇文章已做过评点和分析,本文还是着眼于“开仗”。715、716、687这三团受拆分之“苦”较少,团队至今仍保存了较多的红军营连。非常凑巧的是此三个团都仅调出了个2营。716的2营是由宋时轮带去冀东;715团2营则随姚喆留在绥蒙;687的2营则早就调出新建689团。715、716对日作战很有特点:就是个“打仗亲兄弟”的感觉,开战就是一齐上,分工以后也很配合。攻坚的就冲锋,阻援的就防御,从头到尾听调度,一点都不犯纪律。这就是“贺龙子弟兵”的特色。翻看120师的八年抗日簿,除百团大战中那些鸡毛蒜皮的袭扰不算,也就是四、五仗还有些激烈精彩。首先就是716在雁门关口的那次处女伏(也是绝少的一次“单位自己解决”),毁了日军他百把人的车队。其二是39年初下冀中在齐会痛歼吉田。三就是撤出冀中的归路上,抵晋察冀地面的陈庄时与水原旅团的迎头碰撞。四呢,就数42年晋绥夏季反扫荡中的田家会之战,整一个吃了日69师团的林川(约一个大队)。再后来甄家庄的复歼日85大队(原林川的番号),这次似乎就和715、716团的关系不大了。前四仗两个团都是“齐抓共管”,因此有功均功,有过均过,团队战力的比较谈不出什么个性,因此只能评论上面的统率层级。贺龙抗日灭寇还是个“会家子”。每仗歼敌七、八百,多的不赚,自个儿也不大赔。投入的兵力都占有优势,两团又都具红军的原始战斗力,歼敌不多,但也打得不痛苦。虽然将士的水平提高缓慢,但是发展进步稳定,也刚好和自己部队的阵容规模相适宜。晋绥根据地也这个特色,不大不小,总之级别够大军区就行。对毛领袖的指示嘛采取了些取舍的做法。什么“…应以自觉的被动姿势”啦;什么“…而不是集中打仗为主”啦;再什么“...暂时把我军兵力一概隐蔽,并养精蓄锐”啦等等,很中听,照办就是。但要说到分兵啊,调遣啊什么的,那就强调困难。关键就是要把亚5(715团)、亚6(716团)紧捏手中,决不言分散,更不能赔掉。有部队就有实力、地位、根据地。这么精明的算度、把握什么的操作还非得自己来才行。所以基本上每年就打它个中等漂亮仗。这个嘛,一是林彪的话很深刻:打一仗才足以显示部队存在的价值。我不时而打它一仗怎证明我带兵方面的正确?怎反映出“主力集中”的必要?二嘛老毛不是说抗日就是持久战吗?那就拖,就熬,就等呗,这比较符合我好“休闲”的性格。急有么子好处?因此上级的思想就左右着下头的行动,715、716两大“豪华”红军团,其战斗力、编成、业绩什么的也就个中偏上的概念。这评价为后来的授军衔所证明:120师的几百将领就多半是那种少将、大校。
  687团的抗日作为也与715、716团“求同存异”。按说在115师、前总、129师几大单位都混过,经历应该非凡。可阅战史下来,687不管在太行、在晋西、在冀鲁豫,凡有点名声的战斗都没见到这个番号,连偶露锋芒的688“亲弟兄”都不如。还是37年平型关那“一招半式”。究其原因,一是黄克诚也有点贺龙的私淑,不管344旅归谁指挥,687团我是决不松手。二是该团走了个悍将张绍东,打仗的水平直线下降。在作战方式和建军思想两大课题上,687团的上级344旅综合得很有特色。这黄大将是个智能型的统帅,毛泽东的“山地游击战”与林、刘的“运动游击战”我都兼而学之;贺龙的“集中主力”和老聂的“全部分散”的带兵模式我也折衷参考。因此在华中那段自己做主的美好时光,685、687两大王牌时刻集中在手,觑空就给鬼子喝一壶。688、689团各营、连就分散开成立一批游击队,偷袭散打,样样练习。黄这一思路后来经东北的实践证明极其正确,刚出关685、687立马就构成了16师、4师两个主力师并成为6、2纵队的稳固核心;688、689的各分队集中凑成的2师、5师其战斗精神直冲霄汉,其战斗历练天天向上,很快就并肩成为东野“常任”的当打主力,真可谓传统、新秀两兴旺。
  八年抗战基本上呆在前线的杨成武独立团(属115师)的战果分析起来得用“两分法”。首先得承认这个团执行毛泽东“分散兵力;创建根据地”的指示最彻底。该团以团部及其三个营拆分成五个“摊子”,晋察冀、冀热察部队都辖有它组建的支队或分队。因此晋察冀八路也是裁军前的解放军中含有红军团最多的“山头”,有五个军称有所谓红军团。独立团在老聂的分派下也创造了八路军最大、最模范的一个敌后根据地。山地或平原游击战也开展得最为红火,什么地雷战,地道战,雁翎队都是这个团队派出的老红军所创举。其次,与685、686俩“亲兄弟”比,独立团在“散伙”前各营多未形成“单挑”战力,而此战力的获得须以硬仗的锻炼来解决,但寻战机又需假以时日,所以时效不够该团已“走散”未免操之过急。查该团有影响的战例就是37年11月北岳区的黄土岭反扫荡战役。此役由两仗构成,先是在雁宿崖歼灭了辻村大队;尔后刺激了那怒而寻仇的阿部旅团长来犯,并发炮将其击毙。此仗名气远大于斩获,因为八路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击毙日军中将。参战主力称谓晋察冀1团,实际乃独立团1营扩充而成。后来的井陘煤矿攻坚、火烧东团堡打的都是日军连一级的部队,不足为例。所以独立团就成为前线资历最长,战场最广,战绩效果评价最有争议的团队。不过独立团擅长的“人民战争”方式没有在战争后期“与时俱进”,尽快地转化为运动战法并组织好相应的“运动队”这是事实。这直接导致了华北的运动(歼灭)战学习演练完全在“解放操场”上进行,各“主力队员”的身体也不能及时“雄起”,造成晋察冀成为时达48年初尚未能全歼“国军”一个师(相当于旅)的唯一一个***战略区。
  最后来展阅留守延安府的“大内禁军”。“禁军”编成内的八路正规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37年秋主力东渡时决定留守的,如120师718团、129师的770团。另一种是开赴前线后又奉命折返的,如39年秋即返延的359旅717团;43年冬紧跟王近山入陕“勤王”的771团。先说359旅的717团,王震359旅的作战行动从来都是独立卓行。渡河入晋后就在贺师的侧翼运动,39年间更穿插到晋察冀的恒山地区,支持了杨成武的游击行动。717团打仗也还了得。从37年冬到39年秋回陕,不到两年时间打了三场胜仗。首场震动了晋西北,史称断水攻苛岚,出手就是个“技术”攻坚战。二战北岳张家湾,歼寇虽仅500,但斩了一少将常冈。再三就是来回转悠五台山,在上、下细腰涧处寻得个机会,毙伤日军700余。717团不光能打,也很会扩编,热战中结拜了俩“义弟”。“平山团”改称为本旅的新718,还新编一个建制团(番号719)。39年冬到延安,勤务、“健身”带整风,中间一段屯垦于南泥湾,一呆就是三、四年。分属八路两个师的718、770两团自长征到陕北后就一直“偶家住在黄土高坡”,基本是按毛“要隐蔽要养精蓄锐”的指示屯军养兵的。团队基本上没见什么阵仗,至多38年9月初日寇108师团一股企图入陕时,隔河对其炮轰。军队不打仗干什么呢?那有的是好处,就是听“三讲”,做生意或搞生产,彻底武装毛的军事思想,团队先行一步达到了“党军”的标准。说这“党军”就没要求出征作战恐怕要生误会,叫“军队”的都想得荣誉。机会等到1944年,中央决定向南发展。10月出动了前锋770团,王树声率领去建立嵩岳根据地。跟着11月359旅也去河南,稍事休整接着南征湖广。45年春热辽“行情”看好,文年生听令带718团北上热河参战。这下好,各“禁军”王牌团队南征北战加入大反攻,那天时、地段正有利,领袖的设想也很气魄,就看各人好身手。可这“大内禁军”任你思想过硬,没打过仗的就不会打仗,休战闲散惯了的也不能打仗。那王树声、张才千又上党校又吃毛家菜的,光辉思想吸收不少。没见和什么正牌日军交上火,就是在与“国军”摩擦挤兑,结果还是个输多赢少。先是45年10月丢了嵩岳逃到5师入伙,一起混到46年,中原也不能呆了又不擅突围。好不容易窜到武当山,提心掉胆到处避战,还是没过完46年。红彤彤的770团就在这种“逃生”中折腾耗尽,同时“遇难”的还有陈先瑞那编余的红军警4团(陪同出陕)。因此毛泽东寄以厚望并“养精蓄锐”的这两千多红军(团队“瘦身”,精炼得马夫、伙夫都有红军衔)全数投注而一朝玩完,这代价要换取的毛计划也完全破产。对比刚刚结束的定陶战役,“短胳膊少腿”(红军成分残缺)的乃兄769团,已经长成“担纲”战役进攻的一个军。再看王震的359旅,南下时中央足足配齐四千众。45、46两年间,也是南窜北逃找不到个能喘息休整,再开展“生产自救”的驻屯基地。不过王胡子毕竟经过硬仗,懂得弃守的道理,也会找将贵专断的理由。因此全力以赴不停留,斩关夺隘回延安。虽然最后入陕只剩千把人,毕竟保住了717团残留的红军老骨头。可这个战损也远大于平型关了。抬望眼北上热辽的718团,殊途异归命运就是好。跟关外那伙“大侠”、“打手”相比虽然能力战绩乏善可陈,但在林彪、黄永胜麾下结果就是不同,第一没吃什么亏;第二还发展壮大为一个主力师;第三则是后来也挣了些战功,成为至今仍然活得甚好颇有些名声的红军“瑞金团”。
  因此,千辛万苦,千死百伤并且顽强图存的团队也就是千锤百炼的团队。这种过程铸就的军队,它的灵魂就是“它要压到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这个定律同样适合国民党。后来的解放战争各战场,能真正和共军高手们一较高低的就“国军”那几大主力军:5、74、新1、新6、52军,试问这当中有哪一支不是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抗日铁军?从这个意义讲,日本就是国、共两军主力部队战斗力提升加强的倍增器。然而从敢打必胜的信心讲,应该说获益更大更普遍的***军队更足更坚强。你听最能代表将士心声的四野老军歌:…我们是林彪的部队。从太行到山东,从华中到关东,…我们越打越大,我们越战越强。这何等的豪迈!想起一位老将军曾经说过:日本人这块好钢压在了我们军队的刀刃上。从这个意义上看,日本人才算是真正地帮了***的忙
喜欢RomeoGigli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RomeoGigli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