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浇纸法与抄纸法 - 中国大陆保存的两种不同造纸技术体系
送交者: 拒绝注册[★品衔R5★] 于 2016-11-30 15:43 已读 5560 次 1 赞  

拒绝注册的个人频道

李􀀁 晓􀀁 岑 (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 北京􀀁 100083)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造纸史的起源研究中, 纸的发明问题历来是争论不休的。除年代上有西汉和东汉之争外, 考古发掘出土的早期纸制作工艺问题, 也是长期聚讼的问题。有认为是纸, 符合造纸工艺, 有认为不是纸, 不符合造纸工艺, 但都各有自己的依据,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



20 世纪70 年代, 台湾的纸史学者陈大川从东南亚传统造纸的调查中, 认为传统造纸中有浇纸法和抄纸法两种造纸技术存在􀀁1􀀁。由于当时在国内尚没有调查到浇纸法造纸, 这种观点并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



1999 年和2001 年, 以云南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瑶族、纳西族少数民族的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 我们初步提出浇纸法造纸和抄纸法造纸有不同的源流, 主要成果已发表于相关的论著􀀁2􀀁。近年来对中国大陆其他少数民族的手工造纸进行了考察, 其中有藏族􀀁3􀀁、维吾尔族􀀁4􀀁、壮族􀀁5􀀁、苗族等, 主要考察了造纸的原料、工艺流程等, 另外对东南亚及日本的手工造纸也进行了实地的考察, 了解到了较全面的情况。所以,现在可以在全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 以手工纸实地调查为基础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 可发现中国传统造纸有两个不同的技术体系, 一个是浇纸法造纸, 另一个是抄纸法造纸。在中国境内, 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采用的是抄纸法造纸, 但现在还有至少 4 个少数民族使用浇纸法造纸, 分别为云南傣族、新疆维吾尔族、西藏和四川藏族、贵州的侗族。另有1 个少数民族采用这两种造纸方法融合起来的新法进行造纸, 即纳西族的东巴纸生产。

􀀁 􀀁 这两种造纸法各有什么特点? 其在历史上的源流和地理分布情况有怎样的不同呢? 本文将以实地调查材料为基础, 对两种造纸法的具体工艺过程进行分析, 并用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的资料对中国纸和造纸术的发明及传播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希望能初步回答以上问题。



二、浇纸法和抄纸法的不同造纸工艺



以下以笔者实地调查的白族、傣族、彝族、藏族、哈尼族、瑶族、苗族、壮族、维吾尔族、纳西族和汉族的手工造纸为例, 对浇纸法和抄纸法不同的工艺技术及其步骤进行分析:



1. 两种造纸方法的不同工艺步骤

( 1) 原料。少数民族造纸的原料是非常丰富的, 维吾尔族用桑树皮造纸, 在中国内地历史上记载很多,现在已不多见。藏族用当地产的狼毒草的根部韧皮造纸, 狼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在藏区分布很广。这种原料生产的纸, 抗蛀性和抗拉力都很强。傣族、壮族、苗族、白族等用的是构皮造纸, 这是中国内地也十分常见的造纸原料, 彝族、瑶族、哈尼族等用的是竹子造纸, 白族也用竹子造纸, 丽江大具的纳西族用雁皮造纸,而香格里拉的纳西族则用瑞香科荛花造纸。往往根据当地的植物资源就地取材, 不同地区都有一些变化。



( 2) 蒸煮方式。在抄纸法造纸中, 原料的处理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生料法, 另一种是熟料法。生料法就是把纸料进行较长时间的浸泡后, 直接打浆, 中间没有蒸煮的过程。熟料法往往对纸料有一个堆积发酵的过程, 浸泡后把纸料放在大锅中, 用燃料进行蒸料处理, 以后再机械打浆。而所有的浇纸法造纸都采用熟料法, 是用铁锅来蒸煮的,每次煮料的量都不大, 纳西族、傣族、维吾尔族和藏族都采用这种方法。一般都要加入灶灰, 进行碱化处理, 只有新疆的维吾尔族在蒸煮时加入的是胡扬灰。



( 3) 洗料。在蒸料前有一个洗料的过程, 即对纸料进行洗涤、清洁。无论抄纸法还是浇纸法造纸都是如此, 有在河边沟旁, 有在自家的院中, 根据情况往往会有变化。如西双版纳勐海的傣族, 过去在河边洗纸料, 后来家里有了自来水, 就都搬回到自家的院中造纸, 丽江大具的纳西族造纸也是如此。

( 4) 打浆。抄纸法造纸一般要用脚碓打浆, 瑶族、苗族、白族等大多数少数民族都采用这种方法, 这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打浆方式, 应是从汉族地区传入的。也有借助水力来打浆的, 如贵州香纸沟的手工造纸用水碾打浆, 内地浙江省的泽雅用水碓打浆。或者用畜力打浆, 如云南禄丰县九渡的彝族用牛力碾料, 进行畜力打浆, 用于竹子为原料的生料法造纸。浇纸法造纸一般是采用木槌, 把料放在大石板上手工打浆, 傣族、藏族和维吾尔族等都采用这种方法,而西藏尼木县的藏族则用石头在石板上打浆, 这是一种很原始的方式。



( 5) 加纸药。纸药的作用主要是有助于纸料的悬浮, 造出纸后对分纸工序也有一定的作用。抄纸法造纸在一个水槽( 石制或木制) 中先加入纸料, 再加入纸药, 有沙松树根、仙人掌等等, 然后在纸槽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但是, 浇纸法造纸则不用加入纸药, 这是两者的根本不同之处。



( 6) 搅拌。搅拌的作用是有助于纸料的充分悬浮。新疆维吾尔族和西藏的藏族, 制纸浆时在桶中或陶器中搅拌, 其搅拌工具都用一个端部有四个小叶木轮的木棒, 这种木轮甚至在细节上也是相同的, 可能在源流上互相有一定的关系。四川德格的藏族则用酥油桶搅拌纸浆。例外是云南傣族的浇纸法造纸则是直接把打浆后的纸料放到固定式帘模上浇纸, 没有了搅拌的工序。抄纸法的搅拌则是在水槽中进行, 槽中加入水和纸料后, 往往用一根木棒搅拌, 使纸料翻动成浆, 并均匀地分布在浆液中。由于水槽较大, 所以搅拌的动作也很大, 十分费力。



( 7) 抄纸和浇纸。抄纸法采用的是活动式抄纸, 在白族、壮族、苗族等绝大多数民族都采用这种方法。典型的抄纸法是纸料放在水槽里成浆后, 只使用一个帘模, 用帘模把槽中的纸浆抄出来后, 置放在旁边的平台上滤水, 当平台上的湿纸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 就可使用造纸作坊中的木架式榨具进行压榨。傣族、藏族和维吾尔族的浇纸法是用固定式帘模, 纸料放到或纸浆浇到帘模的上面, 而固定式帘模则是平放在水面上的, 一帘一纸配合进行浇纸。造纸时要准备很多固定式帘模。


纳西族的造纸术融合了浇纸法和造纸法两种方法。料放在用木框围成的竹蔑式固定帘模上, 这是一种浇纸法的痕迹, 但把纸反扣出来就是抄纸法的痕迹, 将纸贴在木板上, 每块木板贴一张纸又是浇纸法的痕迹, 所以它是两种造纸方法的融合。纳西族的南边是白族, 北边是藏族, 由于文化的碰撞, 将两个民族的造纸方法融合起来了。这是一种独特的造纸法, 迄今在中国其他地区, 以及其他国家的手工纸调查中, 都没有发现类似的造纸方法。无论是浇纸法还是抄纸法, 这个步骤都是造纸过程的技术关键, 也是两者的根本不同点。




( 8) 压榨。抄纸法抄出湿纸以后还要进行压榨, 传统的抄纸法造纸都采用木榨, 用机械的方法把叠在一起的数百张湿纸中的水分挤出, 使纸呈半干状态。压榨后对纸张的平滑度也有影响, 但浇纸法造纸却没有这道工序, 所以纸张较为松弛而且表面相对粗糙。



( 9) 晾纸方式。抄纸法造纸的晾纸方式一般是在屋外, 或者在屋内, 有不同的晾纸情况, 但基本上都是把纸贴在墙上进行晾晒, 往往是很多纸在一起晾晒, 也有在火墙上把湿纸烤干。但傣族、藏族和维吾尔族的浇纸法是在日光下把帘模上的纸自然晾干, 一般都是把固定式帘模放在庭院里晾晒, 每一帘上有一张纸, 这种晾纸方式还有日光漂白的作用, 所以纸质较白。处理方式与抄纸法造纸完全不同。纳西族由于把湿纸扣在木板上, 所以是每一块木板上只晾晒一张纸。



( 10) 揭纸方式。抄纸法揭纸的方式是先把叠在一起的纸进行修饰, 再从纸角上, 用手把纸轻轻地揭起。浇纸法揭纸的方式是从每一个帘上揭下一张纸的方式进行揭取。云南香格里拉白水台和丽江大具的纳西族, 采用从木板上把纸揭下来的方式。



( 11) 作坊特点。抄纸法造纸的典型作坊是, 有木制或石制的捞纸槽, 又有放湿纸的平台, 还有压榨的机具和打浆的脚碓等, 但抄纸帘只有一个, 每天可抄出上千张的纸。纸工往往供奉蔡伦, 以蔡伦为祖师爷,并且都共同有􀀁 造纸有72 道手续􀀁的说法。而浇纸法造纸的典型作坊则往往有一个水槽, 这个水槽或者是在地上的一个坑, 或建在一个水台上。造纸时要准备很多固定式纸帘, 以进行浇纸, 还有供打浆用的石块等, 然而, 从事浇纸法的纸工们都不知道蔡伦是何许人也。



( 12) 手工纸的应用特点。在浇纸法手工纸的应用方面, 傣族应用在傣文的经书和制作孔明灯, 纳西族的手工纸一般用在东巴字的书写, 维吾尔族手工纸用在维吾尔族的文书以及新疆的钱币, 明清时期维吾尔族的很多文书都是用浇纸法造的桑皮纸书写的。而在抄纸法手工纸的应用方面, 除内地有很多著名的纸种应用于文化方面外, 在少数民族地区, 大都把手工纸应用在民俗和文化上等, 如写字、生活用纸、作为纸钱的民俗用纸等。



2. 不同方法在纸张上表现出的工艺特征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 浇纸法和抄纸法各有其技术特点, 其工艺步骤大致可区分如下:

抄纸法的大致工艺流程是: 剥料􀀁 􀀁 􀀁 浸泡􀀁 􀀁 􀀁 浆灰􀀁 􀀁 􀀁 蒸料􀀁 􀀁 􀀁 清洗􀀁 􀀁 􀀁 打浆􀀁 􀀁 􀀁 加纸药􀀁 􀀁 􀀁 抄纸􀀁 􀀁 􀀁 压榨􀀁 􀀁 􀀁 晾纸􀀁 􀀁 􀀁 分纸。



浇纸法造纸的大致工艺流程是: 剥料􀀁 􀀁 􀀁 清洗􀀁 􀀁 􀀁 煮料􀀁 􀀁 􀀁 捶打􀀁 􀀁 􀀁 捣浆􀀁 􀀁 􀀁 浇纸􀀁 􀀁 􀀁 晾纸􀀁 􀀁 􀀁 揭纸。



以上是两种造纸方法大致的工艺流程, 根据不同的条件会有一些增减变动。但从几项关键的步骤的特征( 是否加纸药、是否经过压榨、浇还是抄、晾纸方式等) , 可把纸张从两种不同造纸技术体系区分开来。不同的方法反映出不同的技术特点, 例如抄纸法造纸的特点: 用活动式纸帘抄纸; 堆集发酵; 机械打浆; 料放在槽中, 加纸药; 压榨,造出的纸为薄纸。而浇纸法造纸的特点: 用固定式纸帘浇纸; 用手持木槌打浆, 料放在帘中, 不加纸药, 不压纸; 在阳光下自然晒干; 造出的纸为厚纸。所以, 这两种系统的造纸技术是不同的。



由于工艺过程的不同, 所造出纸张的特征也有明显的不同。不仅在原料上各有特点, 与抄纸法相比,浇纸法造出的纸张有以下几个外观特征: 由于采用布帘造纸, 纸的表面往往没有明显的帘纹, 只有织纹或织纹不显,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外观特征; 由于没有压榨过程, 浇纸法造出的纸必然表面较为粗糙和松弛; 由于是把纸料浇在布帘上面, 形成的纸往往为厚纸。另外, 浇纸法由于特殊的造纸操作方式, 产品往往有厚薄不均, 纤维分布也极为不均匀, 这几个外观上的基本特征, 反映了可从纸张上留存的信息, 如帘纹、纤维交织状况、打浆度、外观粗糙情况等工艺特征, 区分出不同的造纸方法生产的纸张。这些特征也成为对古纸进行鉴定的重要技术依据。



三、不同造纸方法的源流



通过以上比较和分析得知, 中国传统造纸技术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体系。这可引出几个问题, 最初的纸是浇纸法还是抄纸法? 浇纸法和抄纸法分别有怎样的技术来源? 它们是怎样传播的? 这些都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1. 两种造纸方法的地理分布


从目前的传统工艺调查来看, 浇纸法造纸和抄纸法造纸的地理分布也很不相同。


根据现有资料研究, 浇纸法在我国西藏的藏族、新疆的维吾尔族、云南的傣族和纳西族、贵州的侗族仍然存在着。在国外, 东南亚的泰国、老挝、缅甸, 南亚的印度、不丹、孟加拉等国家保留有这种造纸方法, 地理范围主要处在亚洲的南部地区。抄纸工具都采用固定式布帘( 除纳西族采用木框式竹蔑帘模) , 原料主要采用构皮或桑树皮, 但例外是藏族用狼毒草韧皮、而纳西族用瑞香科荛花的韧皮造纸。现今我国新疆的造纸, 以南北为界, 南疆用浇纸法, 现在和田地区的墨玉仍有维吾尔族传统的浇纸法造纸, 而北疆则一直用抄纸法造纸。除此之外, 据前人调查, 在广西的瑶族地区曾发现一个据称是明代的

固定式布帘, 现存中央民族大学。而美国的纸史专家D. Hunter 曾于1940 年代在广东省的浮山( 原文为Fatshan, 具体位置不像是今日的佛山) 考察到当地也有浇纸法造纸, 并认为浇纸法造纸的布帘是最接近原始状态的􀀁, 说明直到民国时期, 这种造纸方法在中国的东南部仍有所保留, 但迄今为止, 在中国北方地区已找不到任何浇纸法造纸的痕迹了。



而抄纸法造纸是地理上分布最广的, 它在我国内地普遍存在, 也最为人们所熟悉。现在中国各省的民间手工造纸基本上都是抄纸法造纸, 这种造纸法所用的原料十分广泛, 有竹、麻、树皮、稻草、龙须草等木本和草本植物, 抄纸工具都采用活动式纸帘, 所生产的纸张有文化上的用纸, 也有民俗上的用纸。这种造纸方法在世界上也分布极广, 它在东亚国家中的朝鲜、日本, 东南亚国家中的越南、中亚国家、欧洲诸国和非洲都有分布, 源头都在中国。



2. 两种造纸法的起源



从考古发掘的实践来看, 最早的纸确实是浇纸法所造。笔者考察了陕西、甘肃等地出土的早期古纸,如灞桥纸、中颜纸、金关纸、绝大部分悬泉纸等, 虽然这些被认为是西汉时代的古纸在年代上都还有或多或少争议, 但它们确实是中国最先出现的一批纸张。其共同特点是, 原料均为麻质, 厚纸类型, 表面粗糙, 纤维分布不均匀, 没有抄纸法特征的帘纹, 说明并没有经过压榨、抄纸等步骤, 这些因素不符合抄纸法造纸的技术特征, 但却符合浇纸法造纸的技术特征􀀁7􀀁。其中, 甘肃悬泉古纸虽然出土于不同的汉代层位, 但早期的两个层位( 第4 层和第3 层) 的伴出物只有西汉纪年的简牍, 没有东汉纪年的简牍, 并且层位的分层清晰, 所出土的古纸无疑应为西汉时期的。所以, 可以确定浇纸法造纸应起源于西汉时代。这也说明, 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最早应为浇纸法造纸的发明。今天, 这种最古老的造纸方法在云南傣族、西藏藏族和新疆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中仍在使用, 同时也多见于东南亚和印巴次大陆等亚洲南部地区。其历史之悠久, 堪称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

而抄纸法则出现于东汉晚期以后, 目前所见最早的抄纸法造纸的实物是甘肃悬泉置遗址出土的古纸,据笔者考察, 在第1 层( 东汉层) 发现的古纸中, 主要为浇纸法造纸, 但有1 张为抄纸法所造, 第2 层(主要是西汉层) 发现的古纸中, 也发现有一张为抄纸法所造􀀁, 由于该层位还出土了较多的东汉简牍, 与上一个层位有打破关系, 此纸不能轻易定为西汉纸, 而很可能是东汉时期生产的。另外, 敦煌出土的一张马圈湾纸( 编号为79. D.M. T9) , 据王菊华观察, 上面有明显的粗帘纹, 并有照片为证。由于马圈湾纸已出现涂布、加填工艺, 被认为应是东汉晚期以后的纸张􀀁9􀀁。而马圈湾同时出土的其他纸张, 据笔者鉴定, 其中也有无帘纹、表面粗糙、较厚、纤维分布不均的纸张( 编号为79􀀁DM, T2: D18) , 应为浇纸法所生产。说明东汉晚期以后, 浇纸法造纸和抄纸法造纸在中国西北地区已经并存了。实际上, 抄纸法造纸出现的时间与蔡伦造纸的时代十分接近, 可进一步推测很可能就是蔡伦发明的一种造纸新法, 抄纸法产品应该就是东汉时献给皇帝的闻名天下的􀀁 蔡侯纸􀀁。在东汉以后, 中国内地的造纸法很快被抄纸法所代替, 其产品出现了􀀁 自是莫不从用焉􀀁的局面。这种抄纸法造纸方法也同样传承了近两千年, 直到今天还在大量生产。



可以认为, 浇纸法应为非蔡伦系的造纸法, 起源于西汉时代, 而抄纸法为蔡伦系的造纸法, 起源于东汉时代。这两种造纸方法已流传了两千年的时间, 这个观点对理解两种不同造纸技术体系的源流有重要意义。由于在关键技术上有根本的差别, 推测这两种造纸方法应有不同的技术来源。民族学家凌纯声认为,纸的发明起源于树皮布􀀁, 由于树皮布的制作与浇纸法造纸的工艺十分接近, 这一观点针对浇纸法的起源应该是有道理的。但抄纸法造纸工艺却与树皮布制作工艺相差很大。而􀀁 纸􀀁字从丝旁, 可能与古代漂丝有关。刘熙􀀁释名􀀁说: 􀀁 至后汉和帝元兴, 中常侍蔡伦锉故布, 捣、抄作纸。􀀁此处的􀀁 抄􀀁有抄起之意, 可能为抄纸法的本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公元100 年) 对纸的定义是: 􀀁 纸, 絮一苫也, 从糸, 氏声􀀁。可知造纸的主要因素有二, 即絮和苫, 絮是原料, 苫是工具, 一般理解为帘模, 东汉􀀁尔雅􀀁释器称: 􀀁 白盖谓之苫􀀁。关于絮, 􀀁说文解字􀀁谓: 􀀁 絮, 敝绵也。􀀁段玉裁注: 􀀁 凡絮必丝为之􀀁, 而纸字亦为􀀁 糸􀀁旁, 􀀁 丝􀀁正是中国内地纸的初义。所以, 中国内地最早的抄纸法造纸可能是由漂丝步骤演化而来的。由于目前没有进一步的考古证据, 以上只是初步的看法。



四、两种造纸法的外传



很多造纸史著作中都有一张中国造纸技术外传的路线图, 但实际上这只是抄纸法外传的路线图, 没有考虑浇纸法的起源和传播路线。而早在1928 年, 中国学者姚士鳌就对中国传统术的外传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 但也没有考虑到古代有两种不同的造纸方法􀀁



1. 浇纸法向西传播



最先向外传播的显然是浇纸法造纸。向西传播的第一站为西北的甘肃地区。如今在甘肃发现的西汉纸张都是浇纸法, 如1973 年在甘肃省北部弱水河东岸汉代金关遗址出土的金光纸、以及敦煌甜水井附近的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的绝大部分悬泉纸。东汉以后, 浇纸法仍有较大程度的流行, 例如甘肃兰州的伏龙坪字纸,出土于东汉时期的墓葬中, 为现存中国大陆最早的字纸, 表面观察为麻纸, 较厚, 表面粗糙, 纤维分布不均, 没有帘纹, 应为浇纸法所造。而敦煌写经中, 北魏和唐代的经卷中都发现浇纸法造的纸张。例如敦煌发现的北魏经卷􀀁观佛三味海􀀁( 甘肃省博物馆, 馆藏号: 10561) 。经鉴定为麻纸, 较厚, 没有帘纹, 也为浇纸法生产。中唐以后, 敦煌写经中极少见到浇纸法产品, 说明当时这种造纸方法在西北地区已逐渐被淘汰了。东汉以后, 浇纸法产品还西传到了新疆地区。新疆出土的东汉到晋代的纸张, 主要是浇纸法所造。1959 年, 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的一座东汉墓中出土了一张表面被染成黑色的古纸􀀁, 经笔者鉴定为麻纸, 此纸十分粗厚, 无帘纹, 厚薄不均, 应为浇纸法所造。这是新疆地区出土的时代明确的最早纸张之一,说明早在东汉时期, 浇纸法造出的纸张已远传新疆西南部地区。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 出土了一批古纸, 年代为晋到唐代之间, 14 张古纸中, 发现有9 张为抄纸法产品; 另有5 张为浇纸法产品, 多为麻纸, 其中一张古纸的上面有粟特文(M96 号墓出土) , 年代为东晋时期, 为公元5 世纪以前的古纸。据观察, 浇纸法的纸均为厚纸, 纸面上无帘纹或为织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博物馆陈列有新疆出土的古纸

很多, 据初步观察, 早期的纸主要为浇纸法所造, 例如若羌县楼兰遗址出土的晋代文书、且未县扎滚鲁克墓地出土的东晋文书即为浇纸法造纸, 唐代以后, 以抄纸法造纸为主, 我们考察了数百张新疆特别是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唐代古纸, 基本上都是抄纸法造纸, 但新疆出土的上有回鹘文􀀁13􀀁、阿拉伯文( 考古号: BTB2-122) 、吐火罗文( 考古号: KK( 58) 2) 、吐番文( 考古号: 59RM18: 00413) 、龟兹文( 考古号: KQF: 1, D6812) 、婆罗迷文( 考古号: 65TN: 46) 等有少数民族文字和外国文字的纸张上主要为浇纸法产品, 推测这些少数民族文字的纸张应是新疆本地所产。但回鹘文和吐蕃文中也有抄纸法产品。由于目前新疆和田地区的维吾尔族仍保留有浇纸法造纸, 说明浇纸法造纸的技艺在新疆应传承了1500 年以上的历史。唐代, 浇纸法造纸传入了西藏地区, 如敦煌莫高窟北区就出土了唐代藏文的文书( 编号131) , 现为敦煌研究院收藏, 此纸为厚纸, 表面粗糙, 没有帘纹, 应为浇纸法所造。新疆若羌米兰发现了唐代吐蕃文的浇纸法产品( 考古号: 59RM18: 00413) 。甘肃的天梯山还发现了一张宋元时代的藏文文书(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编号为􀀁 天梯山二十三号􀀁) , 经笔者鉴定, 其造纸原料采用的是狼毒草的根部韧皮。而直到现在, 西藏和四川德格的藏族也是采用浇纸法造纸, 以狼毒草的根部韧皮为原料。说明浇纸法造纸传入西藏的时间是很早的, 并且从古到今一直在传承着这种造纸方法。



2. 浇纸法向南的传播



浇纸法造纸至迟在唐代已出现于西南边疆的云南地区。宋􀀁五代会要􀀁南诏蛮􀀁记载的一件事。后唐天成二年( 公元927 年) , 在云南大理建都的大长和国的宰相布燮等上􀀁 大唐皇帝舅􀀁 奏疏一封, 􀀁 其纸厚硬如皮, 笔力遒健, 有诏体。􀀁􀀁有彩笺一轴, 转韵诗一章, 章三句共十联, 有类击筑词, 颇有思本朝姻亲之义。􀀁这种纸的特征为􀀁 厚硬如皮􀀁, 显然是一种原始的浇造出的厚纸, 与当时内地的薄纸产品是完全不同的。对云南大理凤仪北汤天写经的观察表明, 大理国时期, 云南主要采用抄纸法生产的纸张, 有麻纸和树皮纸等, 但浇纸法的纸张也偶有发现。以后浇纸法虽然为部分少数民族所继承, 但在云南古代和现代都不

是主要的造纸方法。



在东南亚地区和南亚地区, 现在仍然有很多地区有浇纸法存在, 如印度、缅甸、老挝、泰国等。公元五世纪印度已有造纸业存在。古印度造纸的一条早期文献是北魏时期杨炫之撰写的􀀁洛阳伽蓝记􀀁( 约公元547 年) 卷五􀀁宋云、惠生使西域行记􀀁中的记载:􀀁 王城( 乌场国) 南一百余里, 有如来昔作摩休国, 剥皮为纸, 拆骨为笔处, 阿育王起塔笼之, 举高十丈。􀀁

这里, 􀀁 剥皮为纸􀀁即用树皮造纸。因为谈的是古迹, 可见在这之前古印度已有造纸业。孟加拉国造纸在明代文献中也有记载, 孟加拉原属印度, 但位于东部地区, 这里采用桑皮造纸( 构皮) 。它出产的纸在我国明代文献􀀁瀛涯胜览􀀁、􀀁西洋番国志􀀁、􀀁西洋朝贡典录􀀁中都有记载。例如, 明马欢的􀀁瀛涯胜览􀀁榜葛刺国( 今孟加拉) : 􀀁 一样白纸, 亦是树皮所造, 光滑细腻如鹿皮。􀀁 巩珍􀀁西洋番国志􀀁榜葛刺国: 􀀁 一等白纸, 光滑细腻如鹿皮, 亦是树皮所造。􀀁这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有关古代印巴次大陆造纸的最早汉文文献, 并且造纸的水平已达到很精细的程度, 说明其传入的时间应该更早得多。据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记载,孟加拉所产的纸就是桑皮纸( 构皮) 。据印度学者报道, 在孟加拉现存的传统造纸技艺中, 有不加纸药的浇纸法造纸法存在􀀁14􀀁。但孟加拉造纸术的传入路线, 有认为是通过西藏传入的􀀁, 有认为是滇缅路或海路传入的􀀁, 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丹的造纸原料是用一种叫Daphna( 月桂树) 的树皮制造, 月桂树很接近构树, 但和西藏、尼泊尔、印度造纸所用的瑞香科狼毒有很大差异。据陈大川提供的资料, 不丹使用的造纸法有两种, 一种是浇纸, 做出的纸叫Resho, 供写经书用( 显然这种造纸法与宗教影响有关) , 另一种是捞纸, 做出的纸叫Tsasho( 近于汉语 茶纸􀀁音) , 供印刷、书写用􀀁17􀀁。而东南亚的浇纸法造纸, 目前在各地仍有很多保存, 在老挝的琅勃拉邦、泰国的清迈都还有这种浇纸法造纸存在, 泰国的浇纸法造纸曾经过日本学者的详细调查, 与传统的浇纸法相比已有一些变化。缅甸的浇纸法造纸在文献中有记载, 近来的民族调查也有报道, 与中国云南的傣族浇纸法生产工艺十分接近。但这些国家的传统造纸往往也是浇纸法和抄纸法并存, 情况显得更为复杂, 是通过海路还是陆路传入的, 目前暂没有确切的线索可循。



浇纸法造纸无疑是为中国造纸术外传的第一波, 但文献记载和考古实践表明, 这第一波的造纸术并没有传到中国新疆以西的地区。因为在中东地区, 目前还没有发现浇纸法造纸的遗物。在唐代以前, 这些地区也没有造纸的任何文献资料记录。



3. 抄纸法的外传



抄纸法造纸是中国造纸术外传的第二波。公元751 年( 唐天宝十年) , 由唐朝安西节度使( 官名) 高仙芝率领的部队与􀀁 大食国( 阿拉伯人) 􀀁的军人在坦罗斯(Talas, 今中亚哈萨克斯坦境内) 发生了战争, 有数千名唐军( 其中有造纸工匠) 成了俘虏。随后, 他们被押送到撒马尔罕城( Samarkand, 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唐时称为康国) , 一些中国的战俘开始在这里造纸, 从而把中国的抄纸法造纸术传到了中东地区。这在阿拉伯的历史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最近的调查表明, 现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萨马尔罕仍然保留着工艺十分传统的抄纸法造纸, 采用桑树皮为原料, 有水碓打浆、抄纸、压榨等基本抄纸法的手续, 与中国古代造纸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这从一个侧面映证了唐代传入萨马尔罕的造纸术确实是抄纸法造纸。



以后, 造纸技术从萨马尔罕向西传播到报达和大马士革, 并进一步向西传播到欧洲和非洲等地􀀁, 于16 世纪传播到美洲大陆。据欧洲学者化验, 这种西传的造纸术主要以破布作为原料, 操作方法与中国内地的抄纸法造纸是一致的。并且这些西方国家文献上记载的只有抄纸法而没有浇纸法, 而抄纸法造纸的技艺在一些西方国家( 例如意大利) 也一直流传至今。抄纸法造纸也传入了印度, 现在印度的拉贾斯塔邦( Rajasthan) 还保存着传统手工造纸。据调查, 其采用活动式竹帘造纸, 但纸槽仍然为地坑式􀀁19􀀁。据美国学者D. Hunter 调查, 印度的北部和中部也有抄纸法造纸存在。纸槽仍然为地坑式􀀁, 说明一些原始的造纸细节还保留着。



在东亚国家中, 朝鲜、日本从中国传入的都是抄纸法造纸, 但传入的时间比中国抄纸法造纸的西传要早得多。大约在中国的东晋时期( 公元4- 5 世纪) , 中国造纸术就已传入了朝鲜半岛, 在公元610 年, 朝鲜僧人昙征又将造纸术传向日本。至今在这些东亚国家中, 传统的抄纸法造纸仍有保存, 除一些工艺的细节有所改进外, 造纸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步骤与中国大陆的抄纸法是一脉相承的。日本的􀀁 和纸􀀁 实际上就是用传统抄纸法造出的一种名纸, 在工艺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 比如日本的􀀁 流漉法􀀁 抄纸, 还曾影响了中国部分地区的造纸术。但浇纸法造纸却从来没有发现于朝鲜和日本。



公元3 世纪以后, 中国的抄纸法造纸还南传到越南一带地区, 并在晋代就生产出􀀁 侧理纸􀀁等著名纸种。据美国学者D.Hunter 的调查, 直到20 世纪30 年代, 越南仍保留着传统的抄纸法生产。所以, 抄纸法造纸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成为历史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造纸方法。



五、结􀀁 􀀁 论



本文以中国近10 个少数民族的手工造纸的调查材料为基础, 通过技术和工艺步骤的分析, 认为中国传统造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其一为浇纸法造纸; 另一种是抄纸法造纸。两种造纸方法所造出的纸有明显不同的外形特征, 浇纸法造出的纸有厚纸、粗糙、纤维分布不均、表面往往无帘纹等特征, 而抄纸法造出的纸则有薄纸、表面较光滑、纤维分布均匀、表面往往有帘纹等特征。所以, 这两种造纸方法有截然不同的技术体系, 但均起源于中国内地, 最早的古纸样品也保存在中国, 表明中国确实是造纸术的发明国度。



通过考古材料和科学分析, 本文认为浇纸法造纸是中国发明的最早的造纸方法, 产生于西汉时代, 为非蔡伦系的造纸方法; 抄纸法造纸可能是东汉以后发明的造纸方法, 为蔡伦系的造纸方法。两种造纸方法的地理分布也不同, 现在浇纸法在中国西南、西北以及东南亚和南亚仍有广泛分布。而抄纸法造纸在中国内地、东亚国家以及西方国家都有广泛分布。外传的时间和路线都不相同, 浇纸法产品在东汉时已传到新疆地区, 唐代该技艺传入西藏地区。而抄纸法造纸在晋代传到越南和朝鲜, 唐代又传入日本。唐代以后,抄纸法造纸西传到今中东地区, 又再进一步西传到欧洲和非洲, 并最终向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30 银元!

喜欢拒绝注册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拒绝注册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