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姜克实:关于腰站阻击的日军文献记录
送交者: xiaomatu[品衔R2☆] 于 2017-06-06 10:06 已读 3579 次 5 赞  

xiaomatu的个人频道

一 腰站阻击的概况

   腰站村,位于涞源县西25公里,灵丘东20公里处的山间、驿马岭西方2公里处。1937年9月24-25日, 在此地曾发生八路军杨成武部队(115师独立团)和日军第十一联队第九中队的战斗。此战,国内称“腰站阻击战”,《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例选编》称此役毙伤敌400余人[1],《八路军重要战斗一览表》称毙伤日军300余[2]。由于是八路军115师的作战,又发生在平型关大捷同日,所以最近有将腰站阻击歼敌的所谓“3-400人”,也添加到平型关大捷“歼敌1000”数字中的呼声。

   如,高凤山在《平型关大捷:不容争辩的“首战大捷” 》一文中,把乔沟伏击战,东跑池攻击战,驿马岭阻击战,三山阻击战,倒马关袭击战都算成“八路军平型关大捷之战果”,称中国大捷 “共计约歼敌1548人”[3]。

   2015年7月14日,《深圳特区报》记者郭平保采访山西省灵丘县原党史办主任赵洪波时,赵也称, “驿马岭阻击战是平型关大捷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大捷的战果算上驿马岭战斗,“平型关大捷应该是歼敌1300多人” [4]。

   同样观点,还可见赵志强《平型关大捷应该包括腰站阻击战》的文章。此文可以说是一篇近似学术式的论证,虽没有什么新材料,但出示了记录腰站阻击战的信息来源,整理了其中的问题点。在此赵认为战斗发生在25日,肯定了歼敌数400的主张。虽对日军部队是增援平型关之敌的论点提出质疑,结论并无变化,认为腰站阻击“是保证115师侧翼安全,阻击援军,保证平型关伏击战的顺利进行”的一次战斗,“应属于平型关大捷的组成部分”[5]。

   一方面,赵也似乎觉察到八路军一个团击败日军“两个联队”之说太离奇,可又考证不出日军部队番号,结果自叹到 “回忆差别太大,让人莫衷一是”。

   实际上,问题就出在这里。和平型关大捷“研究”同样,关于腰站阻击,国内并没有什么确凿的文献记录。支撑此形象的,多是一些时隔半世纪以上的当事者“回忆”,并包括一些回忆过程中的“创作”。

   先分析一下为“腰站阻击战”提供信息源的几个主要资料。

二 国内的主要资料解析

1.《聂荣臻回忆录》

   其中仅一句话,“24日,独立团在灵丘与涞源之间的腰站,同日军打了一个遭遇战,毙敌300余名,有力第完成了打援任务,配合了正面作战”[6],触及到和平型关作战的关连,但没有叙述腰站阻击的细节。

2. 李水清回顾《忆首战平型关之腰站阻击战》

   此文载于《山西日报》2005年9月6日。报导的是其在战后第60年头的回顾谈。李当时是独立团三营教导员,此时,已89岁高龄。叙述中,不仅老人记忆混乱,随意添枝加叶(如敌机来轰炸等),更有邀功请赏之嫌。把实际担任主攻的第一营说成预备队,将自己所在的第三营(预备队)换到正面主攻战场,描绘中的自己,不用说,当然是是战斗的指挥者。细节中出现的“污泥大汉”(一连长张德仁)的奋斗,二连一排的“麻排长”攀登悬崖袭击日军的故事,实际上挪用的都是老团长杨成武回忆录的内容,只不过在“创新”中,把1营的1连长张德仁,改写成自己部下3营7连长,把1营2连1排的“麻排长”,改写为自营8连1排长而已。唯一能清楚记住的真实内容,不过是自己腹部曾中过一颗日军的子弹[7]。老团长杨成武在此前一年去世,也许这是老部下敢大胆放言的理由。此文,只能惹出是非,并没有史料价值。

3.杨成武回忆录

   可以说,腰站阻击的主要信息源,是1987年出版的《杨成武回忆录》。虽是后年回忆,但描写详细,前半段,有不少可参考的内容。

   以下是笔者摘录出的重要历史情报部分。

   1.独立团9月23日从上寨村出发,从南方接近驿马岭,9月24日晨从下北泉(腰站南15公里)出发经山路于“晌午时分”到达腰站。目的是切断灵丘至来源道路,配合准备中的平型关之战。

   2.部队行进至驿马岭前(目的是占领驿马岭隘口制高点)尖兵排和一小股日军发生遭遇战,歼敌两名,弊伤战马一匹(日军战斗详报中有此战马死亡记录)。

   3.杨成武判断日军已先占领了驿马岭隘口。遂在驿马岭前高地构筑工事。此日,并没有其他战斗。下午,侦查员报告,日军一个联队由涞源城赶到(日军战斗详报,增援的本山第九中队于16时到达)。

   4.杨命令“一营在上山警戒,二营连夜近抵三山镇,切断广灵通往灵丘的公路,三营作为预备队,后撤至白羊舖(隘口西两公里)宿营”。

   5. 9月25日晨有浓雾。7时雾散,日军从驿马岭顶上隘口出发,向我阵地接近。阻击战开始。“我布置一连正面阻击,…二连从右翼袭取隘口,三连迂回攻占南面比隘口更高的山峰,用火力压制隘口上的敌人”。

   6.此后是作战细节描写,出现“醴陵拐子”一连长张德仁牺牲的场面,和“麻排长”攀登悬崖袭击隘口失利身亡,及一营教导员张文松中弹死亡的描写。重要干部相继死亡,杨成武描写是“一场浴血恶战”。“这是胜仗,也是恶仗。一连和三连减员过半”。

   可以说,回忆录若截止到此,内容还是有价值的,反映了作战中一些艰苦的实况。令人惋惜的是继续下去的部分(有关歼敌部分)渐渐离谱,失去了真实。为参考,也录于下

   7.下午4时,当平型关大捷喜讯传来之际,一营“趁势在正面发起了冲击”,敌“夺路逃向涞源城。我们乘胜追击了50多里,一营一直追杀到涞源城下。敌人又从涞源东撤,一营随即光复涞源,二营继续向东追击”。

   “打扫战场了。大路上,山野里,草棵中遗弃着各种姿态的敌尸三百多具,机枪,步枪,手榴弹,折断的刺刀,击穿的钢盔漫山遍野到处都是”。 可惜“我们没有抓到一个活的”[8]。

4. 钟蛟蟠《腰站战斗的经过》

   实际上,国内也有一份并没有多少人注目过的重要记录,名为《腰站战斗的经过》。作者是独立团宣传科长钟蛟蟠(1899-1939),于作战结束后第二日的9月27日,记录下了这段文字。虽不严谨,但类似于日军战斗详报,描写了战斗的经过。内容中包括很多重要内容,如下。

   “9月22日午后四时,接到师部命令,指定我独立团单独行动,配合主力消灭平型关敌人的任务”,9月23日“傍晚已到达了上下北泉一线”。

   “24号准备占领腰站,截断涞源与灵丘交通,…5时由上北泉出发”。

   “10时许,前卫的二营先到白羊舖。该营之一连一排尖兵即与日寇一侦察队30余人遭遇,当即将该敌全部击溃,毙敌7名,…敌分向涞源,灵丘两方抱头鼠窜”。

   “午后四时涞源之敌第十联队即赶到腰站增援灵丘。我方因情况不明,没有向敌攻击。”

   “二营则于是晚星夜行动进入敌人后方——三山一带活动,断绝广灵到灵丘汽路”。

   “25号拂晓前”,…我一营趁浓雾布置攻击。“布置妥当即进入了攻击。主要攻击部队是一连和三连”。

   “以这区区的两连,对付兵坚械利的整个联队,冲锋肉搏,相持终日。…毙敌400余。终于把敌人打得不能抬头…我方也伤亡百零三名。但已取得牺牲代价”。

   “是役没多大缴获,而能阻止敌人前进,截断了涞源灵丘之交通联络”战斗中… “负伤70余个伤员”[9]。

   与《杨成武回忆》相似处较多,考虑杨写回忆录时曾参考过此文章。也可证明独立团24日晨出发,中午到达腰站,之后和敌小部队接触的事实。指出敌分东西两方向退避。这些都和日军的战斗详报相符,往灵丘方向退避的五名是之后第九中队寻找的“失踪者”,敌援兵于24日午后4时到达的记录,也和日军记录一样。

   9月 25日战斗,以一营为主进攻,相峙终日。虽称毙敌400余(考虑作战后被领导统一过口径)但没有提到反击冲锋和战斗最终胜利,也没像杨成武那样提到打扫战场,攻克涞源。只谨慎地称“没多大缴获”“是一个残酷的以少胜多的战斗”,并提到我“伤亡百零三名”。负伤70余名这一个准确数字。

   比较起来,钟蛟蟠记录了部队行动时间,路线,部署,战场,自己的伤亡等,除了“战功报告”一点以外,情报都准确可信,几个资料中,可以说最接近事实。这也是各种信息源中唯一的一个当时的文献记录。比较之下,可看到比其它事后谈在基础情报面要精确得多。

三 论点的整理,批判

   以上是从现在国内主要记录中汇集的腰站阻击战内容。杨成武回忆中的独立团最终在平型关大捷鼓舞下获大胜,克隘口后追击敌溃逃部队至涞源的大捷之谈,在可信性高的钟蛟蟠记录中并不存在,所以不会是事实。

   若能进行史料批判,除去战后夸张的宣传(杨成武回忆录的后半),和战前有可能被宣传部门“统一过口径”的歼敌数据外,以上的资料是有利用价值的,其中包括贵重的钟蛟蟠文献记录。特点是对自己部队的情况——行动目的,战斗部署,损失状况等基础情报——掌握的比较准确。笔者曾多次讲过,不管是哪一方,如不是完全的歼灭战,“战功”记录都不可取。利用文献资料(尽量排除回忆)来研究,考证己方(特别是损失),才是战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因为自己的行动,自己的痛处,自己最明白。

   按此原则,对以上良莠混淆的记忆,记录筛选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有用,真实的情报。

   1. 独立团的腰站阻击,属于115师为协助平型关作战的布局之一。

   2. 独立团9月23日由上寨出发,经上下北泉村于24日午前10时到达腰站。向驿马岭隘口前进途中,和日军小部队遭遇,并将其击溃。日军分两路退避,一部逃向灵丘,一部退回驿马岭。

   3. 日军的援军在24日午后4时到达驿马岭。独立团对其监视同时部署了攻击准备。

   4. 25日参加战斗的是一营(主攻)和三营(预备),总数约600名。目标是夺取驿马岭隘口,并不是坐等待战的“阻击”,而是主动进攻、说明实际上独立团知道,日军的数量并不多。否则绝不会以卵击石,和“两个步兵联队”挑战。

   5. 进攻中独立团死伤惨重,并未到达预定目标,在敌援军到达前主动撤出战斗。

   6. 此役独立团死亡30名,负伤约73名。

   以上战斗到底独立团是否取胜(攻克驿马岭隘口)?日军到底出动了多少部队?如何部署,死伤如何?这部分内容并不能从八路军记录和杨成武回顾中寻找出答案。必须去研究敌手日军的档案记录。

四 日军的第九旅团

   下面再用日军的档案文献资料,来考证一下“驿马岭附近的战斗”(腰站阻击)的情况。

   第五师团的档案残缺不全。但其中第九旅团的记录接近于完整。所以此期间在涞源附近的几次战斗都留下了记录。首先,我们可以在北支方面军《内长城线附近的会战》(自昭和十二年九月二十四日-十月十日)的战斗名称记录中,发现第九旅团在涞源附近的几次作战。分别称为

   驿马岭附近的战斗 插箭岭附近的战斗 白石口附近的战斗 浮图峪附近的战斗[10]

   其中“驿马岭附近的战斗”,即是国内所称“腰站阻击战”。其余的几个战斗,虽规模不大,也都在第九旅团驻涞源前后数天内发生,只不过对手并不是八路军。之外还有一次虽名称脱落,但战斗详报中有记载的战斗,即9月23日,与八路军115师骑兵营交锋的“倒马关附近的战斗”。骑兵营不久溃散,日军损失仅一名轻伤,所以没有特别的战斗详报,只出现在中队长事后的“报告”中。可是对共产党来说,这却是一个重要事件。因为“倒马关附近的战斗”也被称为八路军抗日初战的三胜之一,和腰站阻击战同样被看作“平型关大捷”的系列胜利。最近,不鲜有将其“战果”也算入平型关大捷歼敌数的议论。问题是除少数回忆录和后人编造的“故事”外,此役并不见可靠史料。甚至,至今连作战的日期都搞不清[11]。日军的战斗“报告”虽不甚详细,可以说是有关此战斗唯一的档案记录史料。

   关于在涞源附近的几次战斗,第九旅团有两个详细记录可寻,一名为『淶源附近戦闘詳報』[12],二名为『歩兵第九旅団陣中日誌』[13]。两者大同小异,一为旅团对各战斗报告的汇编,比二在战斗细节面详细。二为旅团行动日志,比一在命令文,行动记录上更全面。

*图1 第九旅团的两个档案资料

   先介绍一下第九旅团概况。该旅团是第五师团下属的两个旅团之一,旅团长国崎登少将。下有两个步兵联队,第十一(广岛)联队(長野祐一郎大佐),第四十一(福山)联队(山田鉄二郎大佐)。又称国崎部队。1937年9月中旬,和进击山西的第二十一旅团(三浦敏事少将)分路,除第十一联队第一大队(尾家刢少佐)配属给第二十一旅团(三浦部队)使用外,其余是预定从蔚县调往河北保定作战的部队。此时第十一联队兵员约半数,共1319名,第四十一联队全体3367名,还有一个骑兵分队等共4790名步兵,609匹马。另外还有配属的野炮兵第五联队第二大队,独立山炮兵第三联队第一大队(缺一个中队)。

   此时,师团长板垣征四郎的真意在进军山西。但此企图遭到部署石家庄会战的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的坚决反对,严命其将师团调往河北。板垣不得不服从命令,一边做出将师团调往保定平原的姿态,一边却拖延时间,等待战局变化。进军山西大营镇的三浦旅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以保障转进河北部队的后方安全为借口,被挪用到山西前线的。

   对此,9月18日从蔚县进驻涞源的国崎部队,则是摆样子给寺内寿一看的装潢。9月25日,三浦部队在平型关口进攻受阻出现危机后,为了增援前线,第五师团又调动了蔚县第42联队主力急援平型关,在山西战线越陷越深,此结果,迫使大本营参谋本部于10月2日下达太原作战命令,终于使板垣征次郎的心愿得逞[14]。此时,按计划已到达河北的第九旅团,派回第十一联队由铁路赴大同,参加了太原会战。另一部分则以步兵第四十一联队和独立山炮兵第三联队(月野木大佐)为中心编成“国崎支队”,赴上海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攻略战中,是攻打江北浦口的主攻部队。国崎支队于1937年底回到青岛,和“鲤城支队”(第十一联队)汇合后恢复原旅团建制,守备胶济铁路沿线。之后一部分(第11联队)参加了临沂作战,并作为坂支队的主力之一支援台儿庄。1938年4月7日以后,旅团全体被投入“第二期南部山东剿灭作战”(徐州会战第一期),是攻克临沂城(4月19日),后在邳县马头镇,南涝沟,北涝沟受到重挫的部队[15]。

   国崎旅团主力(本部,第十一联队,骑兵分队及野炮兵一大队)于9月19日0600,从蔚县出发,20日1600,到达涞源县城,将先抵达此地的第四十一联队置于旅团直接指挥下[16]。

五 第九旅团在涞源的几次战斗

   先行第四十一联队(山田部队)的任务是保证旅团全体向易县方向移动安全,为此,作战目标是控制,占领涞源东方浮图峪,南方插箭岭,白石口附近的长城线。

   20日旅团到达后,第四十一联队长山田铁二郎大佐汇报了如下作战现况

1.第三大队已占领浮图峪(涞源东方约15公里的长城线)。2.第一大队于昨日占领了三岔口,预计今日攻略白石口(涞源南约10公里处长城关口)。3.涞源地区敌兵至少有一个团以上[17]。

   以下介绍一下此后第九旅团各部队的各次作战。

1.白石口附近的战斗

   白石口附近的战斗发生在9月20日,第四十一联队山田联队长命令第一大队(林田敬藏少佐)夺取插箭岭及白石口附近长城线,0330又命令第六中队(由良四方吉大尉)前往支援。第一大队击溃白石口守军300余名,1600将白石口占领。战报记载,长城线守军为国军第十二师补充团,总兵力约3个营,受攻击后陷入溃乱状态向西方退却[18]。

2.插箭岭附近的战斗

   9月21日0900,旅团下达《国作命第76号》,命前日到达的第十一联队第二大队(植田齐少佐)从涞源出发,向西庄铺附近高地前进,协助同41联队第一大队(林田部队)的插箭岭作战。0730,植田部队开始攻击前进,1130,两部队合击,无抵抗占领插箭岭。

3.浮图峪(小盘石)附近的战斗

   9月21日1000,旅团长下达《国作命第77号》,为侦查车辆通过路况,派出以炮兵内山政一准尉以下4名,工兵竹下修一准尉以下2名的两组将校侦查队,调查浮图峪,易州道的车辆通过路况。并配属第四十一联队第三大队步兵一中队、机关枪一小队作掩护,向塔崖驿搜索前进。

   9月22日 0020到达塔崖驿(涞源东约35公里)。 0800,两组侦查将校在步兵一小队掩护下从塔崖驿出发向紫荆关前进。由于骑马将校与步兵行进速度不同,途中逐渐拉开距离。先行的两组侦查将校1600在小盘石(紫荆关西方约5公里,涞源东约50公里)南侧部落前方约300米处突然遭敌约40名的奇袭。步兵小队闻枪声赶到现场时,敌部队已向东方退却。9月23日1600,当第四十一联队第九中队(佐佐木峯松中尉)到达现地时,发现了炮兵准尉内山政一,上等兵山田晴雄及乘马的尸体。工兵准尉竹下修一行踪不明,后在拒马河中发现[19]。

   此战日军炮兵将校一行4名中,死二,负伤一,工兵将校两名中死一伤一,几乎全灭。应是镇守紫荆关的国军朱怀冰部[20]打的一场漂亮的速决战。

4. 驿马岭附近的战斗(腰站阻击战)

   第九旅团到达涞源之后,以东方通往浮图峪,紫荆关的易县道为主,同时调查了南方的涞源-保定路和西方的涞源-灵丘道路。旅团考虑到将来向灵丘方面前进的可能性,于9月22日0630,派步兵第十一联队第九中队(本山一雄大尉)及师团有线小队(13名,小队长松浦准尉)向涞源灵丘道路上红泉子(来源西17公里)前进,以侦查路况和保养至灵丘的军用电话线。

   9月23日1130,本山中队长用电话报告了调查结果,“涞源-灵丘道,在红泉子以西不可通车”。之后,留下保修线路的通信小队,于1400返回涞源[21]。

   翌日24日,往灵丘方向继续行进的有线通信小队13名,1100在驿马岭附近和一一五师独立团的尖兵排遭遇,驿马岭附近的战斗由此开始。

   日军记录,通信小队遭遇的为“拥有迫击炮的约百名敌部队”。此遭遇战,杨成武称歼敌2名,钟蛟蟠称毙敌7名[22]。实际上战斗详报的记录中,有线小队仅有一名负伤,死亡战马一匹 (参考附录国崎部队死伤表)。松浦小队长电话报告,“小队在腰站村附近与敌遭遇,目前交战中”。 接报告后1145,旅团长下达《国作命第80号》命令,派昨日回归的第九(本山中队),配属机关枪一小队,卫生队一小队前往救援(约150名,重机枪2挺)。

   命令文如下

   一,师团松浦有线小队在白羊舖附近与拥有迫击炮之敌百名遭遇,目下交战中。

   二,令本山中队配一重机枪小队立即向腰站村方向前进,附加卡车一台。松浦小队现正坚守驿马岭南方1750高地。(后略)[23]

   本山中队受命于午后1230,由涞源西出发,1600到达现场附近,发现并收容了有线小队中的8名。但没有发现向灵丘方向的退避的另一个班5名。 “午后五时,松浦准尉通知通信队已被来援的第九中队救助” [24]。

   同夜,第九中队在驿马岭附近宿营过夜。此时,独立团已得知敌援兵到达驿马岭,第九中队也知道当面之敌拥有迫击炮等重武器,兵力至少在100以上,所以双方都没有主动接战。

   25日黎明,第九中队出动搜寻失踪的另一个通信班(5名),但没有发现线索,遂于0830 结束救援,搜索任务准备返回涞源。此时,突然遭遇了从白羊铺方向来袭的,拥有迫击炮之敌约500名的攻击,交战开始。从以下作战地图也可看出,此时,独立团并不是阻击,而是攻击,从白羊舖出发,分三路包抄,逼近驿马岭隘口。左路用兵100名,沿道路左侧,东进向驿马岭附近,警戒北方1920高地。中路用兵300名主攻,从白羊舖沿道路右侧指向驿马岭隘口。右路150名占领了驿马岭南方1830高地,与坚守驿马岭隘口南1750高地的日军对峙。

   0840,旅团本部接第九中队进入战斗的电话报告后,立即派出第十一联队第三大队(牟田丰治少佐),配属山炮第三中队(2门),传令兵4名(全体約500名),配卡车一辆前往救援,0930,从涞源出发,向红泉子方向急行。

   在援军到达前1230,本山第九中队长报告,“正面之敌逐渐开始撤退”。1430,旅团又接到本山中队电话 “当面之敌完全被击退,敌遗弃尸体30具向西方撤退”[25]。1550从涞源赶来的第三大队主力到达驿马岭作战现场,随即用兵一部向敌军退却的招柏村方向追击。战斗结果,阵中日志记载“本日战斗我方损害为士兵死亡二,负伤七名”。

   1630,第三大队接到旅团电话命令 : “牟田大队主力集结于腰站附近,以一部向灵丘东方高地追击,其余继续搜寻失踪的5名通信队员,收容后于明日迅速赶回涞源”。

   此日(25日),平型关方面国军,八路军的反攻同时开始,三浦部队作战不利。师团长板垣征次郎一面派出蔚县第四十二联队主力增援平型关口,一面也考虑就近利用已到灵丘东20余公里处驿马岭的第三大队。26日0640 ,在《板参通甲第105号命令》中,指示驿马岭的牟田第三大队脱离旅团指挥进军灵丘。待28日旅团主力转向保定后,归师团直辖指挥。

   而旅团长国崎登则考虑,第十一联队预定作为前往易州的旅团先遣队,若抽调其去灵丘,该联队仅剩第第二大队和一个中队,兵力太弱。所以命牟田大队返回涞源,以四十一联队第一大队前往顶替。接到命令,牟田大队于26日1750返回涞源。

   关于失踪的通信队一班5名,战斗详报并未触及其下落。但从附录的死伤表可看到,其全队13名中,仅记录了一名负伤。说明此5名失踪队员之后平安返回。很有可能分散后奔向了灵丘县城(师团前线指挥部)。

5.倒马关附近的战斗

   倒马关的战斗,是115师骑兵营(刘云彪营长)的抗日初战。战果不显一直无人注目,最近和腰站阻击同样受到重视,出现了将其战果也例入“平型关大捷”的主张。下面对比一下日中两方对此战斗的记载。

   前往倒马关方向侦查路况的第九旅团第十一联队(长野部队)第二大队(植田部队),9月23日1500报告了同大队第五中队(须藤久少佐)和敌骑兵遭遇的战斗。

   “第五中队畠中小队在倒马关西北方1300米上关顶西方高地,午前10时左右与约300名敌骑兵遭遇。交战两个半小时后,将敌击退,敌遁走西南,损失估计约30名,遗弃尸体5具,我方损害为一名轻伤”[26]。

   从此得知日军参战人数为畠中元弘少尉的“一小队”(约30-50名)。从当时的地图看,战场地点应在上官顶西,石马夹南,寺上、上庄北方圆一公里左右的台地之上。

   敌手是谁?《阎锡山关于八路军骑兵支队与敌激战等敌情致黄绍竑电》中转引了朱德,彭德怀的报告称“我骑兵支队一营养日七时进至倒马关以北二里许与敌遭遇,敌三四百并有后续部队,正在激战中”[27] 。方位“北”,与“西北”虽有小差(北一公里在山间,无道路),距离相同,时间也接近(午前)可考虑是指同一战斗。问题是日期差一天。“养日”是电报代码,为22日。到底哪一个准确还有待考证。从八路军行动部署看,23日比较合理。况且日军的同样记录,可见于两个不同文件中。115师骑兵营为何去倒马关?从1937年9月23日《朱德、彭德怀致蒋介石漾亥密电》中 “我骑兵支队向徕源南部及深、蔚间袭扰,抑留该敌东进”[28] 内容看,是骚扰,阻挡蔚县之敌南下保定。

   自称担任过115师“骑兵团政委”(115师没有骑兵团,只有一个骑兵营,营长刘云彪)的肖锋,在《倒马关前歼日寇》一文中生动地描绘了这次战斗。称9月22日午后一点,在倒马关附近和“进攻太原的敌军”即 “步兵第一联队大泉中队和基干第十三中队,约2700人”交战,“打死打伤数百人”。“晚上,敌丢下100多具尸体和70多匹东洋战马,以及大量军用物资”逃跑。击毙一名池野大尉,缴获92式重机枪两挺[29]。

   虽有声有色,却谎误连篇。且不提令人难以置信战果报告,其他如 “第一联队” (此日第一联队在大同)“大泉中队”(大泉支队(大队),此日在浑源附近) “第十三中队“(中队编制最大到十二,没有十三的编制)“进攻太原”(此时平型关战役刚开始,怎么会进攻太原?)等,不见一点真实。有一点不会有误,即指的是骑兵营倒马关一战。

   《河北日报》王思达文章《鲜为人知的“倒马关”之战》采用的是对中国军事科学院原军史所抗战组组长岳思平的采访,称此次战斗“歼敌数十人,骑兵营仅伤6人,牺牲4人”。避谈无根据的“歼敌”数,若只看自己损失记录的话,可见“骑兵营牺牲4”和日军的记录 “敌遗弃尸体5”之间,并无太大差别。

   以上是日军档案记录的涞源附近各战斗的内容。其中的两次战斗,对手是此时和国军同装同饷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作战中日军似乎感到了对手异常勇敢,称“驿马岭附近战斗的敌兵为拥有迫击炮的步兵约500,虽所属不明,但从20岁以下的年龄和携带品(遗弃尸体)判断,为共产军的可能性大。装备并不差异于其他部队”[30]。

   并在打扫腰站战场时对缴获的八路军武器进行了如下分析

   关于共产军使用武器的调查报告

   一,携带迫击炮,其数量,性能与至今所遇其他部队相比,并没有差异。

   二,步枪多为老朽装备,数量亦有限。可认为多数弹药,仅使用同一步枪射击。

   三,从以上判断,共产军并没有受到苏联提供兵器的补给[31]。

   以下是战斗详报的三个附表,记录了详细的死伤,缴获,和消耗数据。全期间五次战斗死伤总合为20名(内死亡7名)。包括腰站阻击的死伤9名,和倒马关战斗的负伤1名。另外“俘虏”16名中,很可能包括部分独立团士兵。缴获的8挺轻、重机枪,也可能有一部分是八路军的武器。

六 结尾

   以上即为日军档案记录中出现的“腰站阻击”和“倒马关战斗”的基本情况。和国内旷日经年的“回忆录”类比,可见日军当时的“档案记录”是比较客观,准确的。有时间,地点标识,有命令文,作战地图,有部署情况和姓名记载。腰站阻击中敌数量为500,遗弃尸体30的记录,和八路军自己的记录(钟蛟蟠),回忆(杨成武)相比,几乎没有出入。

   从中可以得知,日军9月24日赴驿马岭的原因,是去救援与独立团遭遇的松浦通信小队,出发时间在24日正午前后,部队是步兵第十一联队第九中队,配属两挺重机枪,兵员应在150名前后。这就是翌日与独立团对战六小时,被称为“两个联队”日军的实体。

   25日的增援,当然不会是去“平型关”。晨0830,当独立团两个营和九中队接火后,国崎旅团长又派出了第三大队的余部,炮队等约600名增援驿马岭第九中队。可是并没有排上用场,因为在到达两小时之前,独立团已自行撤退。独立团不仅没能杨成武后称的那样“打扫战场”,缴获敌武器,反而初战就损失了数挺轻重机枪(缴获武器表中为轻机枪3,重机枪5,但不会都是驿马岭战斗的损失)。大队全体,任务完成后于26日返回涞源。

   若比较一下第九中队死2伤9,独立团死30伤73的统计,和独立团午后14时30分未攻下隘口前自行撤退的结果,可以勉强说独立团完成了阻击任务后撤退,但不能说是腰站阻击是大捷。至于“得到平型关大捷鼓舞,独立团趁势全面反击,拿下驿马岭隘口,将两个联队日军赶回涞源,又攻克涞源城继续向东方追击”等内容,应是杨成武在文革后为了“振兴中华”(回忆录自序)为革命后代编造的“故事”。至少,这里出现的信赖性较高的钟蛟蟠记录(9月27日的文字记录)中,没有提到拿下隘口,更没有提到什么进军涞源。第九旅团26日以后仍在涞源的种种记录也都存在。

   第九中队是正规精锐部队,兵员150名,又拥有两挺重机枪。所以独立团抗日初战,即敢主动攻击一中队日军,并毙伤敌9名,坚持作战6小时,也应算是一个不小的抗战成果。至少其勇气值得称赞。相比起来,平型关大捷中6000名八路军主力攻击的450名日军中的 “正规军”,不过只有第21联队平岩大队的两个护卫,支援小队,总人员不过5-60名,轻机枪也不过数挺(其余为后勤部队)。以十挡一,这种艰难的作战,应该是抗战初期的一个残酷现实。说歼敌400,和平型关大捷当初报导的歼敌4000口径类同,并不值得责难。只看作是一种当时的纸上抗日宣传策略即可,目的是鼓舞人心,提高共产党的地位,当事人也从没有信以为真。将其神化的是战后的教育宣传,而为其捧场的也总是受此教育成长的现代人。

七 从战略眼光看腰站阻击

   今日,对战争史感兴趣的普通人,多只斤斤计较战斗最容易弄虚作假的“歼敌”数字,而不愿从战史研究总最重要的“战略”角度考虑问题。独立团的出动目的——配合平型关之役的战略目标到底是否成功?很遗憾,回答是否。

   也许没有人思考过,独立团为什么选择在山沟里的腰站作战?也许也没有人注意,本来就是寡兵的独立团,为何在关键的抗日第一战“腰站阻击”前,分兵三分之一开往和作战并没有关连的三山?从杨成武回忆中可以明确,24日晚疾驰灵丘东北三山镇方向的第二营,目的并不是协助次日的腰站阻击,而应是执行一一五师下达的命令。即切断灵丘,广灵公路,阻止次日(25日),敌军增援平型关。

   一一五师的作战方针可见1937年9月23日20时《朱彭关于——五师部署和总部行动致军委电》: “我一一五师今晚以三个团集结于冉庄,准备配合平型关部队侧击该敌,另以师直属队之一部及独立团出动于灵丘以北活动” [32]。

   不久朱、彭在通知蒋介石的密电中,也触及到“另组一独立支队三百人,已从涞源、灵邱间向灵邱及广灵以北袭出”[33] 。虽电报没有触及到灵丘以北的具体地点,但可知派兵目的绝不会指的是灵丘以东山沟中的腰站。

   国军的《第二战区平型关会战纪要及经过》24日条称“同日十八集团军独立支队一部,在灵丘东北击溃敌军一连,并续向广灵蔚县间前进”。25日条也称“ …自灵丘附近及其以北地区之清扫。应归十八集团军”[34]。

   从此也可得知,在国军的布局中,日军后方的灵丘北部至广灵间,也是八路军(杨成武独立团)应担当的作战地域。

   为何要出击灵丘以北?

   灵丘,广灵道路是汽车路,位于灵丘县北方,也就是日军增援可能性最大的干线道路。而涞源,灵丘道,像22日第九中队的侦查结果报告一样,“在红泉子以西”根本不能通车。这点,熟悉地理的八路军应该知道得更清楚。即平型关的援兵必走灵丘北的广灵公路。所以到三山镇附近封锁,切断广灵至灵丘的公路才是阎锡山,林彪赋予杨成武独立团的真正作战任务。可是途中独立团在驿马岭发现敌情后,缺乏作战经验的杨成武团长(此时仅23岁)错误地判断涞源之敌(第九旅团)是平型关援军,所以把此地定为主战场,从而忽视了进军灵丘以北这一真正的战略目标。

   虽然杨没有违背师部命令,忍痛釜底抽薪,派出了一部兵力(第二营)夜驰灵丘北方向,却完全没有能到达25日按时阻止蔚县援兵增援平型关的作战目的。9月25日傍晚,日军第四十二联队(大场部队)第一大队(志鹤林藏少佐)的两个中队,首先顺利通过广灵公路到达灵丘。翌日,第四十二联队本部和第三大队(大町茂少佐)也无血经由此地,投入到平型关附近战场。不仅孤单的独立团第二营无能为力,一一五师六八七团9月26日在灵丘西蔡家峪(小寨村北3公里)附近阻止增援日军通过的企图,也没有能实现[35]。最终,在平行关口前数公里的辛庄,关沟村一线把这一股日军援军主力(约2000名)阻挡达3天之久(至28日午后),使日军弹尽粮绝濒于崩溃前夕的,竟是战后近70年被遮挡在“平型关大捷”背阴里的国军晋绥军部队。

   总之,腰站阻击,从战略角度[36]看是一个错误的判断结果,并不能说杨成武完成了一一五师所赋予的重大使命。

   历史研究进展的今日,若再提腰站阻击,说进行了阻击作战后撤退可以,但不要说是大捷。说是为保障平型关作战进行的部署可以,但不要提堵截住了前往平型关的援军。说自己损失过百可以,切不要去信口无法统计的歼敌数字。引为小说,故事的题材可以,但不要说这就是历史。否则,前人艰难的抗战努力和喋血牺牲,会因为不谨慎的宣传,创作蜕变为“手撕鬼子”式的茶间笑料。不仅不能彰显先烈反而会遗误千古,让我们的后人站在此纪念碑前只能对前人所讲的故事感到羞愧。

   注释:

   [1] 解放军政治学院1984年 117页。

   [2]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八路军、表册,同编审委员会,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 359页。

   [3] 高凤山《平型关大捷:不容争辩的“首战大捷” 》《百年史辨》2012年第9期。

   [4]《平型关大捷应包括驿马岭阻击战》《深圳特区报》2015-年7月14日。

   [5] 《教育教学论坛》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2月15日,116页。

   [6] 《聂荣臻回忆录》 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 353页。

   [7] 此内容到底出自媒体的加工,还是老人的记忆,笔者无从考证。

   [8] 《杨成武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380-388页。

   [9] 钟蛟蟠《腰站战斗的经过》(引自高凤山主编《平型关战役文献资料汇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9月)。

   [10] 会戦名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1110928300、北支那作戦史要。

   [11] 《肖锋征战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称此战发生在9月22日。可中国军事科学院原军史所抗战组组长岳思平却说在9月24日(王思达《鲜为人知的“倒马关”之战》《河北日报》2015年8月14日)。

   [12] 歩兵第9旅団戦闘詳報第5号JACAR :Ref.C11111141700.自昭和12年9月19日至昭和12年9月28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13] 歩兵第9旅団陣中日誌 JACAR :Ref.C11111132800、昭和12年9月1日~昭和12年9月30日

   [14] 参考爱思想网拙论《日军山西作战的经纬》。

   [15] 参考爱思想网拙论《台儿庄战役日军死伤者数考》。

   [16] 歩兵第9旅団陣中日誌, JACAR :Ref.C11111132800,33 / 69

   [17] 歩兵第9旅団陣中日誌, JACAR :Ref.C11111132800,31/69

   [18] 歩兵第9旅団戦闘詳報第5号,JACAR :Ref.C11111141700.4/38

   [19] 歩兵第9旅団戦闘詳報第5号,JACAR :Ref.C11111141700. 5/38,10-11/38

   [20] 徐永昌9月28日致蒋电:三、我紫荆关方面之朱师亦与八路军取得联系 第五辑第二编,军事二, 429页。

   [21] 歩兵第9旅団戦闘詳報第5号,JACAR :Ref.C11111141700. 7/38

   [22] 钟蛟蟠很可能算入了逃亡灵丘方向的五名,日军24-25日,也称此五名“失踪”,后自行归队。

   [23] 歩兵第9旅団戦闘詳報第5号,JACAR :Ref.C11111141700. 28/38

   [24] 歩兵第9旅団陣中日誌, JACAR :Ref.C11111132800,3/69

   [25] 歩兵第9旅団陣中日誌, JACAR :Ref.C11111132800,战斗详报记载为70.

   [26] 歩兵第9旅団戦闘詳報第5号,JACAR :Ref.C11111141700. 8/38

   [27] 《八路军参考资料(1)》,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23页。

   [28] 《朱德、彭德怀致蒋介石漾亥密电》(1937年9月23日夜)《第十八集团军平型关战役电文选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29] 《肖锋征战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

   [30] 歩兵第9旅団戦闘詳報第5号,JACAR :Ref.C11111141700. 15/38.

   [31] 歩兵第9旅団陣中日誌, JACAR :Ref.C11111132800,65/69.

   [32] 关于平型关战斗的电报《朱德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

   [33] 同前《朱德、彭德怀致蒋介石漾亥密电》。

   [34] 第二战区平型关会战纪要及经过(一九三七年九、十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全宗号:七八七。案卷号:7276.

   [35] 王紫峰《战争年代的日记》中国文史,1986年。9月27日,28日条。另外,萧向荣日记中有如下记载,9月26日115师“以一部在小寨,蔡家峪之间,巩固阵地,钳制由东河南方向增援之敌军,使其不得向东跑池前进”并称“晚间,听说东河南方面增援之敌被击溃了,汽车都被打得回头了,骑兵也回头了”( 《战地日记,火线上的写实》-萧向荣-之初书店-1938年版)。歩兵第42联队记载,26日志鹤大队的两个中队,此日晨已到达小寨村附近高地。26日一天并无别的援军,后续部队27日午前到达。所以基本可以确定26日晨,115师687团有可能在蔡家峪附近对敌援军(志鹤大队的两个中队)进行过阻击,但并没有成功。

   [36] 此为现国内战史研究中最缺乏的一种视角,汗牛充栋的多是精神视角(爱国主义教育),政治视角(提高共产党的威信)。

腰站阻击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30 银元!

喜欢xiaomatu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xiaomatu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