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解密吐火罗
送交者: ICH[☆品衔R4☆] 于 2018-12-21 0:32 已读 2962 次 2 赞  

ICH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6park.com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979c96d401015jy4.html 6park.com

此内容是鄙人《左手易经右手内经》被删的有关上古文化的一部分,当然有修订。今贴出,供大家参考. 6park.com

——程奉.献忠 6park.com

(二)、神秘的吐火罗人 6park.com

或谓,怎么突然冒出吐火罗人来?主要是因为上古文化的许多奥秘都与此有密切关系,解开吐火罗人的奥秘能够解开上古文明的诸多疑团。 6park.com

1、吐火罗人的起源与迁徙 6park.com

目前认为,吐火罗人是最早定居天山南北的古代民族之一,阿尔泰山至巴里坤草原之间的月氏人、天山南麓的龟兹人和焉耆人、吐鲁番盆地的车师人以及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楼兰人,皆为吐火罗人。他们对西域文明,乃至整个中国文明的发生、发展都起过重要作用。具有千年文明史的楼兰文明,对中国佛教史发生重大影响的龟兹文明,融会东西方多种文化因素的吐鲁番文明,也是吐火罗人创造的。 6park.com

新疆出土吐火罗语文献表明,吐火罗人讲印欧语系的语言。尽管他们居住在印欧语系东方语支(Satem)分布区,但是吐火罗语却具有印欧语系西方语支(Centum)许多特点,与公元前1650—前1190年小亚(今安纳托里亚)赫梯人讲的印欧古语密切相关。例如:两者都用—r—作为中间语态后缀。所以吐火罗人有可能是最古老的印欧人部落之一,早在印欧语系东西语支分化以前,他们就从原始印欧人部落中分离出来。 6park.com

吐火罗语的发现大大深化了人们对欧亚大陆古代民族分化迁徙的认识。就吐火罗人起源问题,国际学术界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激烈讨论。然而,吐火罗人究竟何时与印欧语西方语支的赫梯人、凯尔特人、希腊人分离?他们又如何千里迢迢来到塔里木盆地?迄今仍是一个谜。研究者对吐火罗人的起源众说纷纭,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解释: 6park.com

第一、近东起源说,英国语言学家亨宁 (W.B.Henning)1978年提出,认为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罗人就是公元前2300年左右出现在波斯西部扎伽罗斯山区的游牧民族古提(或译为库提)人,阿卡德人称其为“古提姆”(Gutium),亚述人谓之“古提”(Guti)。公元前2180年灭亡阿卡德王朝,后来推翻巴比伦王朝,主宰巴比伦达百年之久。亨宁分析了《苏美尔王表》记载的古提王名,发现这些名字具有吐火罗语特征公元前2082年古提王朝被苏美尔人推翻,从此在近东历史舞台上消失。在汉谟拉比铭文中,也提到了巴比伦四邻的民族,其中有两个,一个称为Gutium,另一个称为Tukris。亨宁认为,这两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向东迁移,在我国西北地区定居下来,其中Guti人在河西,发展成月氏部落,而Tukri人则占据了今新疆南部的库车(也是Guti之音)和焉耆,他们后来被称为吐火罗人。其中,他Guti就是月氏的古音(地名库车更近),Tukris就是吐火罗古音。 6park.com

第二、西域本土起源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纳兰扬(A.K.Narain)1990年提出,认为印欧语各族本身就是在今天中国西部形成的,因为月氏人从远古时代起就住在黄河以西和中国西域。 6park.com

第三、南西伯利亚起源说,爱尔兰学者马劳瑞(J.P.Mallory)博士1989年提出。目前所知年代最早,分布最靠东方的印欧人考古文化是南西伯利亚的阿凡纳谢沃文化,所以马劳瑞推测吐火罗人的祖先是阿凡纳谢沃人。 6park.com

但是到底真实的情况如何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而让几百年来的学者都没有弄清其中奥妙呢? 6park.com

个人认为记住三点:一,礼仪祭祀与有熊氏族有关,最初发源于红山文化;二,文字与史官与巫族(上面已经说过)有关,最初发源于甘肃,后世两者混而为一;三,上古人思维纯粹,文化较单一,故姓氏、族名、国名和尊号长久保留,只是有音转之别;四,善战的氏族是共工氏、公孙轩辕氏、蚩尤氏、夸父氏,而擅长礼、文者为大夏氏(有熊氏)与有虞氏(巫族);五,大禹之子启,借“大夏”之名定国号为“夏后”,后世亦简称“夏”,其后裔多称轩辕氏(淳维、胡儿、匈奴皆是)。当然,降及后世,则混而难分,尤其是宗教的同化力。 6park.com

然后纠正一点,就是上面所讲的亨宁的观点,将Guti(后世维吾尔语为Kutsi)人对应为“月氏”,其实两者的音差距很大,音转不可能!实际上Guti(Kutsi)就是前面所讲的“公孙”氏,它事实上是指被中央帝国大夏(Tokri)派往古苏美尔(下地)征伐阿卡德人(少昊之裔——该)的“重黎”——祝融,因为是轩辕黄帝一族(特点是善战而不擅文),故称之为“公孙”。其后从西亚归国,在商时名“鬼方”(鬼,为古提、库提或公孙的略称)——很显然依然善战,让武丁三年方克,其实还是远遁而已,后世被误认为的月氏人的帝国“贵霜”,实际上还是他们所建——“贵霜”就是“公孙”之音转。 6park.com

为什么呢? 6park.com

其实,上面说过,轩辕、猃狁、猃狁、荤粥、玁狁、獯鬻、山戎乃至淳维都是 “狮儿”的音转,是对首领的尊称,为“强大”威猛之意;而乌尔、酋耳和Hun人(匈奴),也还是一个音(有音转),近“虎儿”,也为百兽之王,故引申意义为“强大”之意! 6park.com

而大夏,实际上应当是对轩辕黄帝统一时的称谓,一直延续到大禹皆是此名,此所以《竹书纪年》云“夏(其意还包括夏后)年多殷”的原因;而轩辕后裔大禹之子启所建立者为“夏后氏”王朝,夏后国亡后,后裔北迁——即史载的“淳维”匈奴族。“夏”的古音是“胡或虎”,而有熊氏后裔西迁为“大夏”(吐火罗),后来还融入从三星堆北上的有扈氏(就是有熊氏,后论)后裔。 6park.com

而龟兹人是古提(龟兹古音库车)人,就是回归的重黎(公孙氏)——祝融,颛顼派其往苏美尔平定阿卡德之乱,此《山海经》所讲的“帝令重(舜族)现上天,令黎抑下地”也;焉耆人应当是尧帝后裔,以帝姓氏为伊祁氏,伊祁就是焉耆的古音,“安息”、“乌孙”也是如此;月氏为帝舜的后裔,以帝为有虞氏,夏亡后,虞氏也西迁,中原记载为“禺知”、“禺氏”,实际上就是“月氏”。而楼兰人实际上是主要是大夏的后裔,有部分是有虞氏族,而所谓的月氏人实际上为古提人所建的贵霜帝国对楼兰的影响很大。 6park.com

而楼兰人的去向,迷惑了诸多学者!实际上后来的“突厥人”就是他们! 6park.com

《北史》卷九十九《突厥传》明确记载说:“突厥者,……匈奴之别种也”,因为他们与匈奴同俗。但是,深层次的原因更加惊人。 6park.com

2、突厥与吐火罗 6park.com

原来,据突厥人传说,其先祖曰 “射摩”,与阿史德窟西的海神女相爱,每天傍晚入海与海神相会,历往数十年,后因射不中神异的金角白鹿而滥杀无辜,遂与海神女绝缘,分析其中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6park.com

①、突厥先祖每晚入海与情人相会的故事,显然古埃及、古巴比伦神话中太阳神暮归大海,去会“新娘”的故事相同。 6park.com

②、先祖“射摩”之名,与古巴比伦太阳神“沙玛什”同,射摩情人海神女“舍利”之名,也和古希腊月亮女神“塞勒湿”相同。 6park.com

③、关于金角白鹿,在古希腊,闪族和雅利安民间传说中相当常见。 6park.com

因此,突厥人可能即源出于古巴比伦地区,实际上,尤有甚者!上面说过,在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中,有Tukris,亨宁认为它是Tochari(即吐火罗)一词的来源,笔者冒昧地认为,它就是“突厥氏”(Tukris),实际就是“大夏氏”。 6park.com

大夏之名,上面说过是夏朝亡灭后,西迁的夏族(主要是有熊氏后裔,轩辕氏后裔名淳维)称名,在《隋书》和《北史》中译为“吐火罗”,《大唐西域记》译作“睹货逻”,“夏”古音读为“户”或“和”,候古切,属古音匣母,而“吐火罗”或“睹货逻”者,“罗”为语尾,“吐”与“睹”为“大”的对音(《大诰》中以“图”为“大”,与此同),“火”或“货”字则为“夏”对音。 6park.com

关于“吐火罗”人,北大林梅村教授说:“在中国发现的具有白种人体质特征的骨架和人头像,属吐火罗人。从语言角度,吐火罗人可分为龟兹、焉耆、楼兰与月支四大系。” 6park.com

然而“突厥人”是否应当也和此相关呢!他们特殊的长相和神话传说以及执意西迁入小亚西亚是否说明了这一点!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历史,以此寻找一些蛛丝马迹。是两则关于楼兰王及贵霜大月支迦腻色伽的记载。 6park.com

《魏书·西域传》记当时的楼兰王比龙曰:“唇亡齿寒,自然之道也。今武威为魏所灭,攻及我也,若通其使人,知我国事,取亡必近,不如绝之,可以支久。”这该是什么样的不可告人的大秘密? 6park.com

另据林梅村先生《西域文明》中所引用的史料中描述贵霜大月氏(实际上为古提)迦腻色伽与大臣对话云:“王欲至葱岭,越度关险。先所乘象,马不肯前。王惊怪,而语马言‘我前乘汝征伐,三方已定,汝今云何不肯进路?’时大臣直白言‘臣先所言,莫泄密语;今王漏泄,命将不久’。”又是什么样的“密语”,关乎他们的存亡呢? 6park.com

让我们回到历史上楼兰国的灭亡与消失,据《魏书》的记载,公元422年楼兰为北魏所灭,从此楼兰国名从中国史书上消失。然而奇怪的是约百年后,在阿尔金山地区出现一个被称之为“突厥”的民族,看上去应当是一个新兴的小部落,没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并且部族为柔然国提供铁制器。公元546年,高车国残余欲击柔然国,被突厥部落酋长阿史那土门率众打败,土门自恃有功于柔然,向柔然求婚,柔然主阿那环怒言辱骂:“尔乃我锻奴,何敢发是言耶?”(《周书·突厥传》)土门便转向西魏人(鲜卑血统)求婚,西魏将长乐公女嫁给他,从此突厥部落便开始了对柔然的战争,并于552年颠覆柔然汗国。阿那环自杀后,土门自称“伊利可汗”。553年可汗死,两儿继位,并在短短三十年间,率突厥人建立了一个长达数万华里的突厥汗国。后来还建立过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突厥帝国。 6park.com

更为重要的是,在突厥汗国建立之后,把中亚草原、西域诸城国家、蒙古草原统一起来,并创立了文字——突厥文,这是前所未有的,以前强大的、历史悠久的匈奴和柔然也都没有自己的文字!! 6park.com

一个历史“浅北,身为“锻奴”的部落竟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创造出如此奇迹?历史学家为何熟视无睹、心无疑虑?! 6park.com

那么,“突厥”又是何意?据最初的传说,是因为突厥人起始地阿尔泰山(金山)状如兜鍪,俗呼兜鍪为“突厥”,因以为号。果然如此吗?非也!其一,突厥的历史传说,显示其历史渊源与西亚有关,不会兴起于金山。在纪元11世纪70年代《突厥语大词典》中称之意为“最旺盛时期”,不过后人疑虑,认为是后起传说,不知此方才是真正的本、原义!何谓:“最旺盛时期”?岂非即是“大夏”!(“夏”此处之意指一年之中的夏季,为最旺盛季节)古音就是 “吐火”,而“突厥”只是略微的音转,目的是为了隐藏。阿史那称之为“土门”,意为“万人之长”,实际上“土门”(Tu man)”即是“大人”(man,就是耄),意为“万人之长”而矣!因此英语中的“too”就是“太”、“大”的记音! 6park.com

综上所述,“突厥”就是“吐火”,也即“大夏”,这个部落实际上就是原居楼兰建国的楼兰人(当然,后来还有其他原属同一源的月支人等),他们隐藏“密语”及“身份”,甘当“锻奴”,其实当锻工的目的是保存技术,为打以后复兴打造兵器作准备,开始称“突厥”为“兜鍪”同样是为了隐瞒真实含义。但又不愿丢弃“真名”,所以才故意对外宣称其义:但后来的历史发展和壮大,本义即显露出来。突厥即是“吐火(罗)”,也即“大夏”,意即“最旺盛时期”(后来的字面意义),除了他们谁人又能创立文字,又如此精通人文地理而成功地东征西讨并建立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突厥帝国呢?! 6park.com

另外,依据《周书·突厥传》和《隋书·突厥传》的记载,言突厥之先为平凉杂胡,后因北魏太武帝灭沮渠氏,遂逃至金山(即阿尔泰山),充当柔然铁工。我们如果参考前文楼兰王所言“今武威(即沮渠氏)为魏(即北魏)所灭,攻及我也”,以及史载楼兰王古国被北魏灭于公元422年后,突厥就是楼兰古国(还有大夏人)后人又何疑哉! 6park.com

2、 神秘的文字 6park.com

星象 北斗——南斗———地球—————南门——天狼 6park.com

——轩辕 6park.com

文明 礼——乐—————语言—————文字——图画 6park.com

——仪 6park.com

文字 意化——乐化———音化—————声化——图化 6park.com

——象化 6park.com

礼玉 玉璧——玉环———玉佩—————玉钺——玉琮 6park.com

——玉瑗 6park.com

尽管如上面邹先生所讲,中国的文化是以礼文化为源头的连续发展的原生道文明,不能以文字的出现标准来定义东方的中国文明,然而,实际上历史传说与考古学的新发现证明,文字在中国出现得很早。只是对文字的认识存在着差异,西方人多数不认同我们所说的“文字”。从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村与湖南澧县彭头山文化的龟甲、石饰契刻符号,到7000年左右的陕西秦安大地湾以及仰韶文化的彩陶刻文和长沙南郊的高庙文化的象形文字,再到6000年前的湖北宜昌大溪文化的象形文字,无不早于殷商甲骨文,并且根据学者的破解,至少从长沙南郊古文化的象形文字年代开始,已经具有了相对成熟的“文字意识”。然而这依然是极其有限而断断续续的片段,使得从舞阳贾湖的龟甲、石饰契刻符号开始到殷商甲骨文之间,难以看见必然的联系与连续的发展规律。而以彝族学者为代表的研究者们,发现用彝文几乎可以解读贾湖村上面发现的文字,让一直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学者们更加茫然。其实,通过上面有关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或规律看,这一点也不奇怪。可以这么说,以彝族为代表的西南少数民族,是东方文化发生、发展的“活化石”! 6park.com

那么,为何在中国文字如此神神秘秘而又断断续续呢?到底文字是如何产生?又为何有不同的文字与发展规律和途径呢? 6park.com

依据上面的图示,笔者认为,人类文明的发轫,当以礼意识的形成为标志,然后才出现成熟的“语言”——语言并非就是声音,声音的交流尚只是礼附属下的神态之一;语言过后才会出现成熟的文字。但实际上,在礼意识产生的同时即有近似的“文字”产生,此即图画,它是文字的前身,这是文字的符号特征;另一方面是稍晚的由语声作为前身的特征。正因为如此,文字才有偏于图象与偏于语音的区别。但是不仅仅如此,由于人种与地域的变迁,文字也相应的有变化。因而有图化、声化、音化、乐化、象化与意化的差别。而象古埃及的文字又当称为图声化,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为典型的图化;以英语为代表的所谓的拼音文字实际为声(音素)化;彝文主要为音(音节)化,兼有象(象征,指事)化,少量图化;而印度的梵文等当为乐化,梵文咒音即如此;而中国的汉字主要为意化,并且兼有其他形式,以后形声化——实际为象音化为多,但是依然以意为导,如言“终”为形声字,实际上此字劝冬”为声(音)者,还是因为与“冬”之义相关,所以主要还是意化。只有许多音译文字才为声(音)化。 6park.com

4、巫族与有虞氏 6park.com

前面关于文字的创造与巫族有关,实际上舜族就是巫族,以有虞氏之“虞”者,古音就是“巫”,“虞”有“预料”之意,而“舜”姓“姚”,劝兆”之意,就是巫之职。因此有虞氏应当是从西亚苏美尔回归的巫族——或出自苏美尔人内巫族,或出自地中海的克里特岛巫咸国,他们在山东重建龙山文化,创造出黑陶文化,后又西传黑陶技术与地中海。据古籍传说,有虞氏、夏后氏都尚黑。 6park.com

知道了巫咸——虞氏——月支是同一族而不同时代与不同地域的关系,我认为殷商甲骨文是由从地中海归来的巫咸(就是克里特岛)和后来的西域月支人(有虞氏后裔西迁在于阗处)共创的,所以后来月支人所用的吐火罗语被后人称之为:“欧洲甲骨文”,以其不似从印欧语系分支出,而更接近更古老的赫梯语。而何振明先生则指出,吐火罗语实际上是从甲骨文向外翻译时拆下的偏旁部首,不过这只看到了吐火罗语与甲骨文的关系,却未见甲骨文与更古老的赫梯文的关系,实际是克里特岛巫咸依据本有的文字,加上东方人的语言、思维习惯而创造甲骨文! 6park.com

而后来的楼兰人,显然兼具了月氏人——有虞氏后裔和大夏人——夏族有扈氏(实际上是有熊氏姬姓黄帝后裔,非大禹之姒姓)后裔。为什么呢?因为,“夏”与“扈”古音同,其实本来应当是一个字,但是留音不留字,而且反其意——“夏”为大之意,而扈,从户与邑看,皆是小范畴之意(大曰都,小曰邑;户更小),与夏反,但是后世的“扈”字又重回有“广大”意,应当最先就是“熊”(古音胡弓切)字,也是夏、大之意! 6park.com

就是说,有扈氏本姬姓有熊氏夏族,夏初,因为反对启干伯益,遭帝启征伐,有扈氏被迫西迁四川蜀地,创造三星堆文明;夏末,桀惊异于听闻的三星堆金玉礼仪文明,乃征伐岷山,未果所愿——三星堆人掩埋了礼器,精英逃亡西域,只留下美女“琬”、“琰”(都与玉有关!)搪塞夏桀。屈原曾经发疑问“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屈子不相信巍巍夏帝只为美女而不远万里征伐蜀地! 6park.com

5、武丁中兴的奥秘 6park.com

商之武丁时代,武丁之正妻实际上就是西域月氏人美女,正是她带来了玉礼仪文明的复兴以及精美青铜器和甲骨文字! 6park.com

因为在武丁时期前后,殷王朝爆发性具备了许多先进的工艺技术文明,如后母辛(妇好)墓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青铜器、600件玉器、2000枚海贝及两件大铜钺等,而在此之前中原 6park.com

的青铜工艺简单而技术质量也一般(也是因为限制的缘故)。 6park.com

那么殷人如何突然具备如此精良的铸造工艺,又多为“妇好”独享呢? 6park.com

原来,武丁长姬母戊,子祖已为长子;次子祖庚的母亲是后母辛,也即著名的殷墟墓主妇好。 6park.com

然而历史记载,妇好诽谤祖已。《史记·帝王世纪》:“殷高宗武丁,有子祖已,其母早死。武丁惑后妻之言,放之而死,天下衰之。”妇好为什么诽谤祖已呢? 6park.com

问题就出在祖已的特殊身份上,后世考证,西周入事周王朝的微子世家出于祖已,为祖已后第八代殷王长子,然而祖已放逐国都之外,其后生存于何处呢? 6park.com

笔者认为,祖已母戊实际上就是因为巫咸归国后被认同的月支氏族的“西方美女”(居楼兰至和田一带——甲骨文所讲的“御方”),并且可能是白色人种(或混血),后母戊不仅嫁到了殷王朝,而且也带来了先祖流传下来的先进的铸造青铜的工艺、占卜之能事以及原在川内吸收良诸文化而形成的祭祀礼仪。由此才使武丁时期大量涌现品质优良、工艺精美的青铜器、玉礼器等。例证此还有一个重要讯息,就是现代考古学家证明,妇好墓出土的玉多不产于商本土,而是远在万里之遥的和田玉。并且也考证出在BC1400年前,确实有这样一条玉石之路,从和田至商都(后世周穆王所以西巡的路线当即此),且其供给人只可能是月支人。 6park.com

但是这样并非仅如专家所讲的那样是因为商业利益,实际上是祭祀之必需。而主持祭祀者即当是后母戊本人。由于主持祭祀,且系巫族后人,所以后母戊才铸代表南极天(相对于北极天,多称地)的四足方鼎(北极天则为三足圆鼎)。可惜其人早死(是否自然死亡也可疑),可能主持工作由其子继承(源自其母或母族的教授),然而妇好诽谤祖已,结果祖已遭放逐。 6park.com

不过,历史未记载妇好因何而“诽谤”,内容是什么,我想有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关于《高宗肜日》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令后世争论不休。 6park.com

原来,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鸣,武丁惧,祖已曰:‘王勿忧,先修政事’祖已乃训王曰:惟天监下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中绝其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附命,正厥德乃曰其奈何,呜呼!王嗣敬民,罔非天。继常祀毋礼于弃道。武丁乃修政行德,天下威欢,殷道复兴。” 6park.com

或谓这有什么可争论的呢?不知问题可大了! 6park.com

因为据《礼·丧服·四制》及《说苑·君道》乃至《史论·殷本纪》自身也称“高宗”指武叮然而如此,问题便出来了,因为《尚书·商书》称“高宗肜日”的内容,依古文体例,称“某肜日”,必是某已死亡,后人祭某,因此“高宗肜日”则时高宗已死,后人祭高宗。 6park.com

那么,《史记》便自相矛盾,因此后人“考证”,祭高宗(武丁)者,是其子祖庚,谏之者为其兄祖已。因为后者,在商代那样的社会中,以子训父不合古制,甚至大逆不道。因此,两方面考虑,还是祖庚祭武叮不过这又与历史传说矛盾,因为祖已早被高宗 (武丁)放逐在外并早死,不过学者认为称祖己早死未必可靠。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史记》作者为何“自相矛盾”而不知?况且以太史迁的学识与见地,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6park.com

笔者认为,历史传说如《史记》所记必是事实,但问题是称“某肜日,必是某已死亡”的观点未必正确,何况《史记·殷本记》的记载与《尚书·商书》记载吻合。 6park.com

剩下来的问题就是,祖已身为武丁之子,焉能训其父哉?问题恰恰出在这里,祖已所以被武丁放逐正因此事,并且受其次姬妇好的盅惑!这正是妇好“诽谤”祖已的原因! 6park.com

其实,若以子训父,不合礼制,那么妇好之言当非“诽谤”,但事实上,祖已训父的时候,身份应当不是儿子,而是“祭祀之主”,这就关乎祖已的特殊身份了,因为我前分析过,殷代武丁时期礼兴国盛的原因,就是因为长姬司母戊带来了相当完善的礼仪祭祀系统,并且担当主祭,然而可能遭妇好嫉妒而“害毒”至早死,而其子祖已则顺理成章地继承了主祭之职——因为这套系统是混血的月支人 (与良诸人)吸收本土良诸文化后综合而来。因此以主祭身份而训国王,是职之所当,礼之必然。但是野心的妇好则偷换概念,称其“以子训父”,不合礼法,故而“诽谤”祖已,如此祖已才遭武丁放逐,郁郁而死!是故后人称“武丁惑后妻之言”及“妇好诽谤祖已”之词,并不为虚。如此,妇好便顺理成章地“继承”(实为霸占)了主祭地位。 6park.com

或许还有视之为“异族”的可能,这样祖已放逐(因此,其母早死,也有暗害的可能)后,后母辛便可霸占后母戊留传的铸造工艺和名声,又继承祭祀大职,而事实上,妇好是一名“枭勇善战”的武将,从甲骨文的记载来看,其几乎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并且对待俘虏甚为残忍(殷人的这种人牲也是历史闻名的)。这与尚玉的品质相差甚远,因此尚玉非殷人及妇好之质。显然是月支人受良诸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此或许也是其西迁而入多玉之地的缘故。 6park.com

由此可见,妇好“主持祭祀,地位显赫”的背后竟隐藏有如此多的巨大秘密,岂非千古一大盗乎? 6park.com

而祖已的后人一直远居京都之外的西域之地,直到周武王战胜纣王之际,才从祖居地持“五十颂”(当是祭祀之仪)来见武王。《史记·宋微子世家》云: 6park.com

“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矛,膝行而前以告。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从此以后微氏宗族与周王室共始终。例证微子氏族有白种人特征的理由有两个。其一是微氏家族为巫史之职,原居西域之地。且在当时的周原出土了两个白种人特征的蚌雕,下有孔为簪笔之用,为史官身份,而头顶有古“巫”字,正系家族氏族徽,即月支身份符号。 6park.com

6、真实的雅士语 6park.com

正因为,突厥人是楼兰国后裔,主族为大夏(有扈氏——三星堆——土方——吐火罗)和月氏(有虞氏——禺知——御方——楼兰),所以他们才会有如上所讲的巍巍功业! 6park.com

也正因为如此,所谓的的吐火罗语,实际上就是大夏语,也就是中原古汉语! 6park.com

然而从语言学上看,古汉语与吐火罗语真的有关系吗?这就得又从吐火罗语派生出来的突厥语研究(因为吐火罗语已是死语言,意义可知,读音则未必)。因为我已论述过“突厥”即“吐火”,其语言就是曾经名声显赫的楼兰王室(月支人与大夏混合)再创的,实际上事实也证明,突厥语言最初的“印欧系”借词来自“吐火罗”语,其实就是本族的再创!汉藏与突厥语关系证据何在? 6park.com

据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语言学家芒·牧林先生发表在《蒙古语言学》上的论文指出,汉藏、阿尔泰语系之间极可能存在亲缘关系! 6park.com

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蒙古、满一通古斯语)是世界上九大语系中的两大语系。语言学界向来认为它们是各自独立形成的语言体系。 6park.com

芒·牧林先生发现,汉语与蒙古语之间音同义近或谐音义同的语达三千多个。对此,他依据它们语言多变规律,与藏语、满语及突厥语进行深入的竖横比较考查,结果出现极有意思的特点。这几种语言有着严整的语音对应规律,对应的语全部是见于秦汉以前典籍、文献的常用词汇。构词规则和语法方面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痕迹。词类具全,不仅有名词、动词、形容词,而且还有代词、数词、副词等。芒·牧林认为,所有这些特征表明这绝对不是偶然接触或个别借用来解释得通的。 6park.com

芒·牧林先生对一百二十一个核心词进行的比较探查表明,可视为同源词的比例为汉语和蒙古语之间为百分之九十四,满语与汉语之间为百分之八十七,均超出视为同一个语系的汉语与藏语间的同源比例的百分之六十五(因此现在多数语言学家反而不怎么认同)。 6park.com

因此,芒·牧林先生认为,汉藏、阿尔泰语系之间曾有过共同的原始底层,进而认为这两个语系语言发生学上存在着很近的“亲戚”亲系。 6park.com

其实,如果了解这一切都源自华夏族、巫族,以及上述所讲的有虞氏、有扈氏,再后来月支人、大夏人,再后为楼兰人、突厥人,殆无疑义乎哉! 6park.com

7、华夏古语系 6park.com

因此,所谓的上古同一语音“雅士语”是真实的!印欧语系与古汉藏语系是同源! 6park.com

即,所谓的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实际上就是最初的华夏古语——大夏语——“雅士语”,即被称为东边的Satem组;而只有在蚩尤与夸父(古印度、伊朗、亚述和凯尔特人)等族背离后,才出现语音的改变,即被称为的西边Centum组。 6park.com

兹列一图表以示大概: 6park.com

解密吐火罗
6park.com

需要注意的是: 6park.com

狄,非火非犬音,为狄历(后世转为丁零)的简称,就是“天”、颠、祁连;狄,也有其意,火色赤,崇犬,连为“赤狼”,狄人之所尊。 6park.com

戎,非戈非+(甲)音,殆其青铜戈标志,原意“月(柔)人”简称,就是“月氏”的变称,后世楼兰、柔然皆一义而一音之转!故周初曰“戎”者,“月”“虞”之转,乃表知礼仪之意,“儒”即此本字也,非后西戎蛮人之蔑称也。 6park.com

其余的称谓解释如此:夏,大人也;夷,长人也;(蚩尤的蚩原字),异人也;蛮,本当为“耄”,长者也;羌,美人也;氐,夷之转,氐(夷)羌者,伏羲女娲之裔也! 6park.com

周人崇夏,非夏后氏姒姓,而是大夏,古有熊氏姬姓黄帝一族也(夏后氏以其皆是),其本有熊氏后裔,辗转迁徙故;周姬姓,国号“周”,也是姬音之转!正因为周为姬夏后裔与月氏后裔的混合,所以成为巍巍礼仪之邦,鼎祚享八百,此夫子有“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之叹也! 6park.com

所以,我们现在知道,所谓的古印欧人——吐火罗人,其实根本上就是华夏人,为红黄人种(好礼),而且同属华夏族的蚩尤与夸父为高加索人种(好战)!只是因为征伐与迁徙的缘故,面貌因为混血(公孙轩辕氏族为混血之初)而随世变化!看看现在的土耳其、匈牙利人,看看维吾尔族与其他中亚人,然后再思考一下混在汉人中的突厥与匈奴人,答案是再简单不过的!

评分完成:已经给 ICH 加上 50 银元!

喜欢ICH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ICH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