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小红红说的土木堡(四)
送交者: 冰镇鹤顶红[☆丫鬟们都睡了☆] 于 2019-02-22 19:32 已读 8280 次 7 赞  

冰镇鹤顶红的个人频道

那么,问题来了。 6park.com

1. 英宗是怎样决定亲征的?当时的情况犯得上皇上御驾亲征吗?这里和英宗自身原因有很大关系。还有做局之人的暗中怂恿。朱祁镇虽然自幼在深宫长大,但他爹宣宗一代英主,文治武功都很有成就,多多少少对英宗有些耳濡目染。再加上武功卓越的永乐朝也相距不远,所以英宗内心对祖辈叱吒風雲的荣光十分羡慕。这在他在朝堂的表现就可以看得出。英宗对武将偏爱得无以复加。有过军官草菅人命被告上朝堂最后却被英宗轻描淡写化解掉的事例。年轻气盛又有伟大抱负的他内心深处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明君。然而处理一些民生国事需要漫长的时日,声望也得慢慢去积累。那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卓越的成就呢?战争。自己亲身参与的战争。很不幸,在他身边也有和他同样想法的人。翁父王振,王大太监。王先生宦海沉浮多年,揣摩圣心的功夫已是炉火纯青。他是陪着英宗成长起来的,是英宗无比信任的人。皇上那点小心思怎么会不明白呢。而且御驾亲征这事,得胜还朝基本是手拿把攥的,明摆着的大功劳岂能不捞一把。这是宝贵的政治资本,是王先生今后与朝中各方势力斗争的底气。我们再来看第二点,有必要御驾亲征吗?完全没必要。 诚然,从宣德朝开始明朝武备逐渐废弛,再加上外部内部很多问题。到了正统朝,明军战力下滑的很厉害。但是即便如此,面对瓦剌的大举入侵,以大明的国力来说是完全可以抗得住的。远远不到皇帝亲自出马砍人的程度。这一点朝堂上的群臣看得很明白。所以当英宗说我要上阵杀敌时,以时任吏部尚书的王直为首的一众文官上了一道劝解奏疏。但是正是这道奏疏帮了英宗下了亲自出征的最后决心。大家可参见《明英宗实录 卷180》,正统十四年七月,壬辰条,王直劝解奏疏。至此,做局势力的幕后大佬之一,王直,在我们的故事中露面了。说白了,这道奏疏就是一个激将法。彻底打消了英宗心里最后那点犹豫,拉着他的手带他进了那个早已挖好的坑。 6park.com

2.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动兵这么大的事,却被如此草率地决定。英宗心里没点逼数吗?答:没有逼数。为什么?那时候英宗等于是个残疾人,又聋又瞎。对战况,对敌军,甚至对明军的情况都居然没什么了解。因为,明军的情报系统不可思议的瘫痪了。以至于在贯穿整个事件的大大小小的战斗中,明军像瞎子一样处处被瓦剌占先手,由头至尾的被动。大家知道,打仗的时候,情报是无比重要的,甚至能左右胜负。而大明又拥有当时天下最为出色的情报系统。比如耳熟能详的锦衣卫。锦衣卫的职能用四个字概括,监察天下。这个天下不只是大明的天下,只要有人迹的地方就有锦衣卫。特别是草原上的动向,往往蒙古部落刚开始拔营,大明边军就已经严阵以待了。包括明军历次扫北,锦衣卫在军情刺探,分析,汇总,汇报,参谋等方面功不可没。再有就是明军自己的侦察兵-夜不收。其职能与锦衣卫相仿,并且更专业。因为他们只负责军情情报,可以说无孔不入。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夜不收。 6park.com

假设这两大机构不能完全为英宗所掌控的话,还有东厂呢。东厂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而且东厂的情报能力比锦衣卫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在出征前后他们的情报,他们的人都去哪了?事实上从瓦剌各部集结前就有在前线的夜不收发出警讯,锦衣卫和东厂也撒出无数人手去前线刺探军情,以至于各个衙门“十者去七八”。然而这么多人报回来的情报却极少“上达天听”,或者说根本没有报进京城。因为,他们被缴杀殆尽!此时,长城内外,特别是宣府周围的山岭沟壑中已遍布锦衣卫,东厂番兵以及夜不收的尸体。这种大范围的针对明军侦骑的截杀以屏蔽情报的做法,除了有预谋的伏击之外,我想不到别的理由。 6park.com

3. 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年成祖朱棣第五次扫北,规模并不算大。从决定北伐,到集结兵力,调拨各地粮草,军辎,战前操练军阵,制定作战计划,布置京城及各要塞守备等等,到大军出发,足足花了半年时间。其中调拨粮草就用了三个多月。所以相比之下可以想象得到英宗亲征所带的粮草能有多少。其实即便仓促出兵,能动用的粮食也还是有不少的。因为京城旁边就是通州大营,那里就有大明的战略储备粮仓。但是英宗不知道!从通州到今天的北京北二环不过四十五公里。而且运河直通朝阳门码头。从朝阳门到安定门和德胜门,六七公里都不到。这么近,这么方便,愣是没人告诉皇帝通州就有粮食。而且不止通州有粮,“战备库虫蛀三尺”。但是当英宗要粮时,连虫蛀粮都没了。很明显,有人玩儿阴的。再看一个月后的北京保卫战前,于谦调拨粮草时,要多少有多少。动员力十足。 6park.com

4. 阵亡名单。从上面那份阵亡名单可以看出,武将勋臣几乎倾巢而出,而且位高权重的那些位,无一活口,被团灭。文官部分里除了两个尚书算是一品大员,其余那些,说句不好听的,留在京师的官员中随时可以补缺的,要多少有多少。重点是,内阁的那老几位,一个都没去。另外,我们看到的这份名单还是被修改过的。七月十一决定出征,七月十二内阁拟定随驾名单时,时任兵部左侍郎的于谦是在上面的。而七月十五也就是出征的前一天,于谦被拿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兵部尚书邝埜。然后邝埜就没再能回来。这一点就非常耐人寻味了。从那时起,被从名单里拿掉的于谦于大人,开启了他人生中最后也是最辉煌最纠结的一段路程。 6park.com

5. 三大营出征的人数。我们都知道,大明军中的三大营-三千营,五军营,神机营是明军精锐中的精锐。但凡征战沙场,无往而不利。我们在网上可以查阅到的大多数说法,三大营在土木堡全军覆没。这个结局尤其让人痛心疾首,继而对奸臣昏君无比憎恨,更从侧面衬托了“民族英雄”于谦在北京保卫战中力挽狂澜的光辉形象。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三大營如果滿編,是十二万左右。讲真,也先知道自己能一次砍十多万明军,还是最精锐的三大营,恐怕他做梦都得笑醒。前面提到过,终明一朝,东南,西南民变此起彼伏。正统十四年明军北上决战瓦剌的同时西南的麓川也正打得如火如荼。麓川之役抽调了三大营的近三分之一的队伍。然后正统年初平定东南少数民族的叛乱也抽调了几万,其中还包括半数的神机营。也就是说,随英宗出征的三大营,只有满编满员时期的三分之一多一点的人数。 6park.com

待续~

评分完成:已经给 冰镇鹤顶红 加上 300 银元!

喜欢冰镇鹤顶红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冰镇鹤顶红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冰镇鹤顶红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