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阿波罗50年 | 月之梦的起源
送交者: 赵本水[♂☆★犇龘飝鱻麤骉★☆♂] 于 2019-07-13 14:36 已读 1346 次 1 赞  

赵本水的个人频道

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共同组成了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而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共同组成了登月最早的故事。月之梦就是理想主义的源头。

阿波罗50周年logo



月之梦的第一阶段:观测



相比于中国人赋予月球的有限意义,希腊人赋予了月球更多的意义。他们需要夜观星象才能完成航海,因此月球也成为了托勒密体系的重要组成。

在唯日独尊,封建集权的中国,月球更多是寄托思念的媒介和神话伦理剧的舞台,而在同一时期,基督教经院哲学兴起的欧洲世界,月球则是他们世界观的一根支柱。月上天的完美与月下天的不完美共同构成了中世纪之后基督教世界观的基础。

伽利略

文艺复兴时代,伽利略开始把望眼镜对准月球,并通过他的观测来动摇地心说这个主体意识形态,之后,搞清楚甚至是想象月球上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就成为了欧洲知识分子们前赴后继的目标。

观测和想象在这个时候就是科学的先行者。

望眼镜就是伽利略时代的AI,属于科技战线上封官拜爵的终南捷径,因此伽利略也是靠着望眼镜获得了第一份世俗荣誉。他在衣食无忧之后开始集中力量对夜空进行观测,虽然木星的四颗卫星是他最有名的发现,但是他看得最多的还是月球,他进行了大量月球观测之后写下了集观测报告与科学幻想于一身的《星际使者》。

伽利略手稿

大航海时代硝烟散去,月之梦随着以掠夺为目标的殖民运动退潮而退潮。之后两百年,虽然开普勒、英国皇家学会首任主席威尔金斯依然在勾勒月球旅行,但直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掠夺市场为目标的殖民运动战火重燃,月之梦才再次复生。

在这期间,月之梦更多还是天文观测的一部分,而从天文观测走向下一个时代的契机,就是1835年发生的月亮骗局



月之梦的第二阶段:文学



1835年的8月25日,本是稀疏平常的一天,法拉第用电磁感应推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门还只露出了一抹微光,美国媒体《太阳报》在这一天报道了英国著名天文学家族的少东家,约翰.赫歇尔用他的新型望远镜在南非观察到了月球上的动物和植物。社会大众,甚至是整个科学界都被这条报道迅速点燃。

太阳报当时的文章配图

在事件发酵一周之后,《太阳报》迅速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报,成为发行量堪比《泰晤士报》的当红炸子鸡。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一切都被证明是一场骗局。除了小赫歇尔的确在南非进行了观测之外,其余部分都是报社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而杜撰的故事。

小赫歇尔晚年照片,死后享受了西敏寺的国葬

科学在很多时候也只是一个任媒体打扮的小姑娘。

这一场符合当时人们预期的骗局并没有受到公众和科学家的责难,反而激发了人们阅读报纸与探索月球的热情,只留下了一脸懵逼的小赫歇尔。这次事件之后,大量的月球幻想文学作品开始在报刊上出现,而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这一波作品便成为了登月思潮的直接起源

在当时,包括大仲马在内的众多文学家书写了包括《星际战争》《第一批月球人》《月秋之旅》在内的大量科幻作品,其中最著名也影响最大的就是法国科幻一代宗师——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

凡尔纳

《从地球到月球》(De
la Terre à la
Lune)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共28章。小说另有续集《环绕月球》。作品于1865年9月14日~10月14日开始连载于《辩论报》(Journaldes
Débats politiques et
littéraires)。写这本书的起因是一群心怀天下的法国人思考美国南北战争之后闲置武器的处理问题,随着他们的讨论便诞生了这一本关于用大炮将人类送上月球的科幻小说。

《从地球到月球》

这本书最初只是一张将人送往月球的单程票,之后是在读者的强烈要求下,凡尔纳才补充了绕月和返回的故事。

《从地球到月球》在连载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从地球到月球也开始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议论的话题,甚至100年后,美国阿波罗计划的任务设计就直接受到了这一本书的启发。

凡尔纳1865年在这本书中设计的宇航员人数为3人、发射速度为36000英尺每秒、到月球的总用时97小时13分20秒、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纳尔角发射,而这些几乎就是100年之后阿波罗11号的实际情况。

不过凡尔纳在小说中并没有考虑过载的现象,实际情况中,人类的身体根本无法承受炮弹发射时的加速度。举例来说,飞机起飞时候的加速度是1.5个重力加速度(1.5G),未受训练的普通人在10G之下就会死亡,而炮弹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的过程中人体承受的加速度远大于10个重力加速度。

但无疑,凡尔纳的小说凭借其广泛的影响力,激起了科学家、工程师和科学爱好者对于登月最初的讨论。这些人对各种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他们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指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而火箭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



月之梦的第三时代:早期实践



在十九世纪,这种火箭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

到了20世纪初,中学没有读完的航天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读到了一本名叫《不以空气为承载介质的航空学新方法》的书之后,开始了自己对于航天的研究。在这本书中,作者菲奥多罗夫已经构思了一种喷气反推式的火箭,但他的工作还停留在定性分析的科学想象阶段,并没有具体的参数和理论。于是齐奥尔科夫斯基便开始推导和分析具体的公式和参数

齐奥尔科夫斯基

在齐奥尔科夫斯基推导公式的时候,作为当时世界中心的法国巴黎在1902年上映了一部14分钟的电影,这就是在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月球之旅》。这部电影就是世纪之交的《复仇者联盟4》,之后月球热度的进一步升高也极大鼓舞了这位出身波兰贵族的失聪俄国教师的干劲。

《月球之旅》海报,剧本原型就是《从地球到月球》

一年之后的190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在考虑了火箭燃料、火箭速度、火箭重量等因素之后,推导出了航天史上著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并指出了多级火箭的必要性,而这为人们展现了月之梦落地的可能

1931年,未来将贯彻我们整个系列故事的科罗廖夫与液体燃料火箭科学家灿德尔相遇,莫斯科喷气推进研究小组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青年科罗廖夫

这个小组在当时完全是一群航空工程师在空闲时间参加义务劳动的创客空间。不过他们最初的目标并不是设计火箭,而是设计一架火箭滑翔机,也就是最原始的航天飞机。虽然最终实验并没有成功,但是此时此刻,科罗廖夫的团队已经开始梦想登上月球

然而,科罗廖夫很快就会在斯大林掀起的大清洗运动中惨遭罹难,他被苏联火箭发动机之父格卢什科告发私自使用实验设备搞自己的火箭,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月里嫦娥》海报

此时,在欧洲的另一边,月球幻想文学已经开始深入电影艺术,著名导演弗里茨.朗在拍摄科幻片《月里嫦娥》时就请来了著名的德国火箭之父奥伯特作为科学总顾问。为了配合电影的宣发,弗里茨.朗专门拨款给奥伯特,让其发射一枚探空火箭。

奥伯特

虽然这枚火箭最终没有发射成功,之后他们反向使用高空抛下火箭的照片欺骗了读者,但这无疑就是最初的商业航天,而它的天使投资人,就是月里嫦娥。

评分完成:已经给 赵本水 加上 50 银元!

喜欢赵本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赵本水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