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传国玉玺 真的是和氏璧改的么?
送交者: 罗杰新[★★★声望勋衔13★★★] 于 2019-09-07 10:03 已读 11688 次 6 赞  

罗杰新的个人频道

汉承秦制,现代出土的汉印,其实大都并不大。例如:据陕西历史博物馆考证的,汉皇后之玺,约2.8厘米见方。由此,那时皇帝印玺,也不会太大吧。
不信吗?
那么《战国策》里,苏秦佩六国相印!要是都和大清朝,那样的大印,是不是得写,身背六国相印、或者身挑六国相印吧!
我有时真心地觉得,那六国相印,是不是就和现在那些歪果仁,戴的大点儿的手串珠子,差不多大哎。。。。
其实隋、唐前,特别是秦汉先秦,印玺不仅仅是拿来官文盖章,更是身份的象征,是要随身挂佩的,称为佩绶。这样,玉玺就不能做大,不然无法挂佩。隋唐后改为挂佩鱼符,印玺不再佩绶,才能越做越大。

那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有关此镇国之宝的来历、尺寸,史书多有记载,这个应该不存在争议。
《说文》注:“瑞玉圆也。从,辟声。”古文博大精深,本指玉璧,泛指美玉。
“始皇以和氏之壁,琢而为玺”出自宋代的《太平广记》,最早流传的版本,其实应该是用和氏璧的材料,琢为玺,而千年的时间流传着,,,慢慢地就变成了和氏璧琢为玺。 6park.com

难道,传国玉玺真的是和氏璧改的么? 《韩非子·和氏》的记载,和氏璧于楚文王即位之初制作,也就是在公元前689年,此时是春秋早期,因受到周礼的约束,玉璧的一般厚度在0.5厘米。 《周礼·冬官考工记·筑氏/玉人》记载: “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天子。” 周朝时一寸约为2厘米,《周礼》虽然成书于汉朝时期,其礼制应是引用自周时期的书籍,九代表了最高礼仪,比如天子九鼎,周天子用九寸的玉璧符合礼制,而《周礼》中的九寸记载,不可能将汉朝时期的尺寸,与西周时期的尺寸进行换算,那么在礼制严苛的西周时期,玉璧的直径,最长不会超过18厘米。 6park.com

而和氏璧在制作时,楚国已经逾制称王,所制玉器也应会向周天子看齐,和氏璧极有可能按照,最高规格制成直径九寸的璧,也就是说和氏璧的直径在18厘米,关于玉璧的厚度,从考古以出土以及现存的春秋战国玉璧来,其厚度都在0.5厘米以下,以当时的制作工艺和风气来说,和氏璧很难比这更厚。 6park.com

关于和氏璧,《韩非子 和氏》和《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虽然其大小并没有详细说明,但可以根据当时的礼制,尤其在那个周礼,尚未完全崩坏的时代,可以来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氏璧的尺寸,应是直径18厘米,中间孔大约6厘米,厚度在0.5厘米左右。 6park.com

传国玉玺由于其象征意义,后世的历朝各代都颇为重视,因此史料中记载较多,对其样式尺寸也有所说明。《北齐书 列传 卷三十八》: 获传国玺送邺,文宣以玺告于太庙。此玺即秦所制,方四寸,上纽交盘龙,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既要雕刻“纽交盘龙”又要刻字,又经得住太后王政君,向王莽那一摔,厚度肯定不会太薄,不然缺的就不是一个角哎。 6park.com

《韩非子 和氏》记载卞和第三次献宝的时候,“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亲,,,请仔细看,此处写的是“抱。 卞和是抱着和氏璧,哭了三天,都哭出了血。终于感动了长天,引来了楚文王的关注。如果是怀里抱着一块,比较小的石头在哭,那么路人大概率会注意的,一定是他怀中的石头,如果这块石头抱不起来,他把石头放在地上抱着,路人只会注意他的双腿,不会注意地上的石头。 因为受刖刑没了双腿的人,在当时并不见怪,楚文王使者,所问的问题就是“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很显然使者注意到的是他的双腿,对他放在地上的那大块宝贝原石,视而不见,也就是说和氏璧原石,也就是和璞的尺寸是比较大的,大到卞和不可能有力气,抱在怀里只能放在地上。 行文此处,我真是为卞和的智商着急: 为嘛呀,,,不磨开石皮再去献,第一次不磨,难道刖一次后都不磨,非要再刖一次?而且刖两后,第三次还不磨又去献。前后50年了,都熬死两代的君主啦。。。。 咳,,,逝者为大吧,,,后人还是应敬仰为好,,勿发缪论。。。言归正文: 玉璧是有规制,不是有多少材料,就做多大。和氏璧尺寸并不大,而且也不厚,只需要很薄的一块料,相对于一整块和璞,所占的料,并不需要很大。 那原料有剩下来的可能性很大,可能还剩的很多,做成玉玺应该没什么问题吧。那么剩下和璞料在哪?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那就是确实有一块,当年卞和进献的和璞切完和氏璧后,仍有原石剩料在楚国。在以后的岁月里,它静静地躺在楚国王宫中。秦始皇应该是在其灭六国后,在楚国王宫,寻得了那块和璞,是用这块材料,打造了传国玉玺。 毕竟此璞,,,,乃秦昭襄王的魂牵梦绕啊。。。 6park.com

三国时期,小霸王孙策偶得传国玉玺。为达复国目的,孙策用这无价之宝,与地方诸侯袁术换得了,三千人及500匹战马的军队,说明传国玉玺,在三国时期还是有存在的。 6park.com

其实,还有另种认为,秦始皇的玉玺是蓝田玉做的,不是和氏璧改雕。其主要依据,来源于后汉书记载:传国玺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蓝田山,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6park.com

贴主:罗杰新于2019_09_07 10:08:22编辑
贴主:罗杰新于2019_09_07 10:13:18编辑
喜欢罗杰新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罗杰新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罗杰新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