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半导体编年史:日本的崛起与衰落
送交者: 左宗棠[☆品衔R4☆] 于 2019-09-15 18:04 已读 775 次  

左宗棠的个人频道

1969年,英特尔推出开山之作,静态随机存储器 Intel 3101。
3101是世界上第一款固态存储器,采用Bipolar工艺生产,芯片存储容量为64比特。
随后,英特尔又相继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MOS存储器 Intel 1101和世界上第一款动态随机存储器 Intel 1103。
其中,1103容量达到1024比特,标志着固态内存第一次在单位比特的价格上压过磁芯存储器,揭开了半导体内存取代磁芯内存的革命。

然而,此时的英特尔并没有意识到,远在大洋彼岸的一位竞争对手已经羽翼渐丰。
已故的英特尔前CEO 安迪·格鲁夫在《只有偏执狂可以生存》一书中对这段往事进行了记录。

20世纪 80年代初,日本企业久已在存储器业务上占了上风。
1984年年中,英特尔的业绩全面下滑。
某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里,意志消沉地与英特尔公司地董事长兼 CEO戈登·摩尔谈论我们的困境。
我朝窗外望去,远处,大美利坚游乐园的「费里斯摩天轮」正在旋转。
我回过头问戈登:「如果我们被踢出董事会,他们找个新的首席执行官,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
」戈登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会放弃存储器生意。

我和戈登的那次谈话发生在 1985年年中,直到 1年后,我们才开始推出存储器业务。
后来,又经过了一年,才开始回收效益。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英特尔因为在PC微处理器上的一骑绝尘,成为了当今半导体行业的一方霸主。
不过,我们并不是想要介绍英特尔的辉煌历史,而是从中看到了日本半导体产业依靠存储器业务飞速发展的过去。

崛起: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

我们都知道,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源地在美国,那里有现今高科技的代名词——硅谷。
自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到上世纪70年代,可以说是美国半导体的黄金时代。
除了第一个晶体管,美国人还发明和制造了第一个单片集成电路和第一个微处理器,伴随着半导体产品和各种消费型终端的先后面世,美国主导并掀开了消费半导体的新时代,此时的美国半导体产业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

不过,由于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长期「冷战」,美国为维护其全球霸主地位,开始积极扶持日本的经济发展,这其中也包括最前沿的电子信息产业。
1953年,日本东京通信工业公司(索尼前身)的创始人盛田绍夫赴美进行商务谈判,以高价收购了美国西方电器公司(WE)的晶体管专利,进而制造出了全球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
6年后,索尼收音机的销售额就突破了250万美元。

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得其他日本企业开始纷纷效仿,到1965年,日本的收音机出口量达到2421万台。
另外,便携式的电子计算器和小型的电视机也开始大量出货。
到了70年代,日本在电子产业开始与美国抗衡,其产品质优价廉,深受美国消费者欢迎。

虽然彼时日本的电子产品畅销美国,但是日本国内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国产化比率却只有20%。
眼看美国意识到日本产品对本国半导体产业,尤其是芯片产业的冲击,要开始对日本采取反制措施;
日本政府抓住半导体存储器开始替代磁芯存储器的契机,举全国之力大力发展DRAM内存芯片。

与此同时,日本通商产业省(经济产业省前身)发起成立了VLSI共同研究所(超LSI技术研究组合),联合市场中的各大竞争对手(富士通、日立、三菱电机、东芝和NEC),总计投入700亿日元(政府出资290亿日元,几乎相当于当时通产省补贴支出的一半)扶持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力求尽快实现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国产替代。

自此,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中心开始转移到日本。
以1980年投入市场的64K DRAM为例,1981年,日立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占40%的份额;
第二位是富士通,占20%,NEC占9%。
之后,NEC主导了256K时代,东芝主导了1MB时代。
截止到1989年,日本芯片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达53%,美国仅37%,欧洲占12%,韩国1%,其他地区1%。
根据Rick Wallace的数据显示,1988年的全球半导体十强名单中,有六个来自日本,而美国只有3家,还有一家是荷兰的飞利浦半导体。

转折:错失终端产业转型

时间步入第二个千禧年前的最后10年,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苏联解体使得「两极世界」变成了「一超多强」,美国成为了全球霸权主义的代表。
随后,日本的经济泡沫破裂,全国进入“消失的二十年”。
关于日本为何会从「一超多强」格局下的第二大经济体变得停滞不前,至今仍有不少争论,在此不再赘述。
只是在那样的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动荡年代,日本的DRAM产业也不避免的受到了冲击,如果我们聚焦在日本半导体产业由盛转衰的过程,就会发现这背后既有美国作为全球霸主的打压,也有日本自身对行业发展的判断失误。

日本电子产业迅速崛起的秘诀是:严格的市场保护,培育大而全的电子财团,政府推动民族产业的技术开发与合作。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美国把日本物美价廉的电子产品在美国畅销的经济现状,上升到国家安全利益层面时,就注定了这一次半导体产业的转移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1982年3月,美国商务部表示,将调查日本的芯片商对美国的廉价倾销。
日本通产省马上下达了出口指南,要求自动减少对美出口,自动提高对美出口价格。
而到了6月,美国司法部告知日本通产省,他们正在调查日本厂商用卡特尔等手段在美国市场上限制数量,提高价格。
到了1985年春,美国芯片业相信,假如政府不迅速采取严厉措施,整个芯片业将在与日本的竞争中消亡。
SIA经过激烈争论,一致同意对日本采取激烈行动。
1985年6月,SIA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日本电子产品的倾销提起了诉讼,这就是著名的301条款起诉。
起诉中把矛头直指日本政府,日美半导体战争”正式开战。

这场战争,最终以1986年9月两国签署的《半导体条约》作为了结。
条约规定:
日本政府不仅必须停止在美国市场的倾销,而且必须停止在其他市场的倾销(为美国占领其他市场开路)。
日本厂商必须保留详细的成本记录,以确定“公平价格”,日本厂商可以高于但是不能低于“公平价格”。
美国企业将获得日本20%的市场份额。

可以说,这个条约是日本芯片业衰退的开始。

更令人遗憾的是,日本企业过于沉醉于早期大型计算机上所用的存储器技术,一味地追求存储器的高可靠性,错失了随后蓬勃发展的个人电脑市场,被依靠美国扶持,具有成本优势的韩国企业一举超越。
同时,以台积电为代表,掀起了一股半导体代工热潮,彻底改变了半导体产业链的格局,Fabless+Foundary的模式是半导体产业在规模经济发展下的必然走向,而日本的半导体制造大多采取IDM模式,尽管个别产品有不错的成绩,但在品牌占有率达到一定程度后,该模式无法再有效推升其半导体的零组件往下一个里程碑前进。
可以说,日本不仅错失了终端市场的大变化,而且未能发展出适应新的半导体产业格局的经营型态。

1992年,美国芯片产业重新获得失去的市场份额,与日本同为世界最大的芯片出口国。
同时,在日本市场20%的目标得以实现。
1993年,美国取代日本再度成为世界最大的芯片出口国。
自此,当年由日本通产省构建起的「官学研」体系,也由于日本财团内部的分崩离析而告终,随之而来的是,日本电子产业作为整体从此风光不再。

编后语

从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兴衰,我们可以看出,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密集、技术密集和人力密集的产业。
在发展初期,需要国家和政府发力带动产业的发展,给予足够的资源倾斜和政策扶持。
同时,也要意识到,芯片设计和制造已经形成一条极其复杂的产业链,它不再是一个像造「两弹一星」一样,闭门造车就可以实现追赶发达国家的产业,政府的力量不能代替市场化运作,亦不能左右应用市场的变化。
正如日本企业忽略了终端市场和产业链的变革,从而错失了继续保持自身优势的机会一样,中国的芯片产业也应该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积极融入到全球半导体产业分工的大格局中去。
如此一来,才能真正改变中国缺“芯”少魂的现状,进而承接好半导体产业第三次转移的历史契机,将中国“芯”推向全世界。

喜欢左宗棠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左宗棠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