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发电报年代,上海一天发二十多万份,民国初年一封电报价格等于二三十斤猪肉
送交者: 左宗棠[☆品衔R4☆] 于 2019-09-25 12:49 已读 3551 次 2 赞  

左宗棠的个人频道

发电报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长短脉冲,长脉冲翻译成划,短脉冲翻译成点,点划组合成不同数字,再用数字组合去对应汉字,长长短短,就是一整段话。

世界上第一封电报

1844年5月24日,正处于鼎盛期的美国辉格党在巴尔的摩召开代表大会,而40多英里外,已用电报线连通起两个城市的莫尔斯在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大厦向巴尔的摩发出了4个词:“WhathathGodwrought(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这份电报被视为人类通信进入电信时代的标志。


第一条长途公共电报电路

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秘密从海上将海缆引出,沿扬子江、黄浦江敷设到上海市内登陆,并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于1871年6月3日开始通报。1881年年底,中国电报局在《申报》上登出广告《电报书出售》,向社会各界宣告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条长途公众电报电路——津沪电报线全线开放使用。之后,上海又开通了19条电报线路,成为全国电报中心。

一封电报多少钱?

据了解,当时津沪电报线的收费按“路有远近,费有等差”的原则,上海发到苏州的电报每字1角、镇江1角1分、清江1角2分、济宁1角3分、临清1角4分、天津1角5分、大沽1角6分。按当时的物价,银元1角可购买大米16斤,或烧饼80个,肉2.1斤,糖5斤,鸡蛋30个。老百姓发一封电报,相当于吃二三十斤猪肉。

6park.com

“半个字”的电报

沈从文与苏州“中国公学校花”张兆和的曲折之爱最终也是一封电报收尾。顽固爱着对方的沈从文在写了4年情书之后,托请张兆和二姐张允和征询张父的意见,并向张兆和说:“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父应允,于是张允和给沈从文发了一封电报,只一个“允”字,既是她的名字,又表达了意思,被后人称作“半个字的电报”。张兆和担心沈从文看不懂,又拍了一封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老早电信营业厅,黑压压的全是发电报的人,生活忙也忙不过来,人好像永远也不会少掉。”国内电报业务的辉煌时期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高峰时期,上海地区一天有20多万份电报交换量,一年的电报交换量在6000万份左右。在那个时候,谁家有什么急事,都是靠电报联络,上海到南京,6个小时就能送到。


“那时上海电报局的办公地址在和平饭店,一楼是电报局营业大厅,二楼是国际报房和中央室,三楼是国内和市内报房。那时候电报局有多少人侬晓得口伐,光报务员就有900多个。以前报务员要每天来回走啊,那时候有句话,叫日行三十里,脚底磨破皮……”说起电报的辉煌岁月,老陈就有点停不下口,“后来就研究转报系统,从人工到自动,就像个小轨道。512路自动转报系统在90年代初期研发出,能满足每天50万份转报数量。唉,不过后来就不行了。”

转报系统越来越先进了,发电报的人却越来越少。“总觉得像是做梦一样,一夜间,人家好像都不发电报了。”

喜欢左宗棠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左宗棠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