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东汉灭亡背后的权力斗争,历史书不会告诉你
送交者: 不清不楚[♂☆★★★声望勋衔15★★★☆♂] 于 2019-10-10 2:03 已读 2978 次 5 赞  

不清不楚的个人频道

一、

今天聊一个冷门的故事。

大部分人对三国故事都了如指掌,但是对东汉末年却了解不多,而今天的故事却是三国的前奏。

所以啊,读三国不可不知“党锢之祸。”

鉴于故事真的很冷门,我尽量简略一点,免得大家看的时候,都不知道这些人是干嘛的。

言归正传。

话说,东汉的太监也蛮厉害。

因为东汉的皇帝在继位时都是小正太,基本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所以太后就承担起垂帘听政的义务。

而太后的帮手则是外戚,比如父亲、兄弟、子侄之类的,他们在皇帝年幼时掌握了朝廷大权。

当皇帝长大之后蓦然发现:

“原来我只是一个傀儡啊,吃肉喝汤的都是外戚及其亲信。”

皇帝想夺回大权,可他从来没有管理过朝政,朝中大臣都不一定能信得过,只有太监是皇帝的亲信。

于是,皇帝就和太监们一起剿灭外戚。

当事成之后,皇帝一般会给太监们封侯、加官,鉴于太监是不能生育的,皇帝还会赏赐他们的家人。

曾经是太后和外戚治天下,后来是皇帝和太监治天下。

东汉的历史,就是一部皇帝和太后争权史。

我们之前聊过,不论外戚或者太监,其实都是皇权的延伸,他们都是代表皇权治理国政。

不论哪一方掌权,都要和文官士人结成铁三角。比如太后、外戚、士人......或者皇帝、太监、士人。

可两党斗了一百多年,士人不满意了。

不管你们怎么争斗,我们都是被统治阶级,咋地?老虎不发威,你还以为是病猫呢?不行,我们也要翻身做主人。

这是东汉末年士人的潜在心里。

没有人会正大光明的说出来,甚至目标也有点懵懂,但他们的斗争一旦成功,势必会形成架空皇权的文官政府。 6park.com

另一方面,太监也确实不像话。

公元159年,汉桓帝联合5个太监一起剿灭外戚梁冀,牵连致死的公卿大臣有数十人,导致朝堂为之一空。

事后5个太监都被封侯,从此以后,汉朝又变成太监们的天下。

他们的兄弟、侄子纷纷出任太守、县令等高官,朝中也有很多大臣追随,还在民间培养了一群白手套。

历代皇帝都会把太监放出来,让太监和士人争权夺利,然后自己稳坐钓鱼台,做一些制衡调停的事。

但是太监党缺乏基本的素质。

在各地做官的太监家属、亲信基本不做好事,专门以敛财为己任,要不就是在当地暴虐无常。

比如中常侍侯览。

短短几年,就在个人账户上存了几千万钱,名下还有万亩良田,300多套房,庄园式别墅有16座。

这只是其中一个太监,宫中掌权的太监又有多少?他们的亲戚、朋友、同乡、白手套又有多少?

皇帝的打手,一不小心成了国家的敌人。

士人再也看不下去了。

他们有治国理政的需求,也有为国除恶的理想,一场士人和太监的战争即将打响。

而皇帝往往是站在太监一边的。


二、

首先出场的是李膺。

此人在语文课本中出现过。让梨的孔融曾经路过李膺家门口,想进去串门,可李膺不认识孔融。

孔融就对门卫说:“我和李府君是亲戚。”

他的理由很简单,孔子曾经拜老子为师,而孔融是孔子的后代,李姓是老子的后代,所以孔融和李膺是亲戚。

对于这门亲戚,李膺也捏着鼻子认了。

不过有一个客人就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反手就怼:“您小时候肯定很聪明吧。”

说这些是让大家知道,李膺是熟人。

汉桓帝年间,李膺的名气很大,如果有人能让他评价一句“不错哦”,那么此人就会身价倍增,各种offer和聘书马上飞来。

当时的人们称为“登龙门。”

曹操的谋士荀彧有8个叔叔,并称为“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其中的慈明就是荀爽,人送外号神君。

荀爽曾为李膺驾车,都忍不住吹嘘很多年。

这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牛人。

公元165年,李膺出任司隶校尉,相当于河南省长兼政法委书记,有治理地方和缉捕盗贼的权力。

太监张让的弟弟是野王令,听说李膺来了,马上弃官跑到洛阳,躲在哥哥张让家中。

李膺到任之前,就听说野王令是太监党,经常横征暴敛残害人民,哼哼,饶你不得。

他带领公安干警冲到张让的家里,搜出野王令之后送到监狱,没多久就给杀掉了。

李膺不是第一个向太监党开战的人。

几个月来,士人像豌豆射手一样,接连不断的把炮弹射向太监党。

中常侍侯览的哥哥是益州刺史,太尉杨秉弹劾他不尊法纪,应该回洛阳受审,结果侯哥哥在半路自杀了。

留下300多车财物。

大太监单超的弟弟是山阳太守,犯罪后被押送监狱,不久就被廷尉冯琨拷打致死。

中常侍苏康、管霸贪污受贿多年,积累无数财富和家业,大司农刘佑发布一道命令,把这些不义之财全部没收。

当时的东汉,向太监宣战是一种政治正确。

李膺的做法只是大潮流中的小水珠,可他的影响力太大了,杀掉张让弟弟之后,无疑让天下士人群情亢奋。

3万太学生甚至喊出“天下楷模李元礼”的口号。

这3万太学生是什么人?

能在汉朝入读太学,不是地方豪强的孩子,就是门阀贵族的子弟,再不济也是各地的书香门第。

某种程度上,太学生可以代表家族的倾向。

李膺和郭泰、贾彪、陈蕃等士人能得到太学生的支持,如果发展壮大,这股力量足以撼动天下。

汉桓帝再也坐不住了。

而士人的炮弹依然不停的射向太监党。

宛城的白手套富商,全家200口被杀......大太监徐璜的侄子被杀......小太监赵津被杀,执行者就是后来玩美人计的王允。

在士人眼中,自己是为国除贼。

可在汉桓帝眼中,这是对皇权的挑战。

于是,汉桓帝颁布圣旨,要求海内同胞逮捕党人,大家一起拱卫皇帝,保卫大汉江山万万年。

“党人”的称号是太监赠送的,说士人“养太学生、结交地方名士、同气连枝诽谤朝廷”,所以是结党。

李膺被抓后,牵连者有200多人。

这些人不是天下著名学者,就是德才兼备的官员,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但连在一起就是撼动天下的大网。

党人可能没有想到建立士族天下,但他们此时的勇气和热血,真的很棒。

但汉桓帝不可能放弃太监。

他明知道太监们作恶多端,但依然要重用太监,要不然皇权就是空中楼阁。

公元167年,第一次党锢之祸终于结案。

李膺很有斗争经验,在狱中牵连出很多太监子弟,太监们非常恐惧,于是党人被释放回乡,但是禁锢终生。

一辈子不能做官,老老实实在家里呆着。

第一次正式交锋算是平手,可下一次交手,就要杀的人头滚滚。


三、

汉桓帝的后宫有5000多宫女。

但一个孩子也没生出来。

他比较宠幸的是平民女子田圣,想立田圣为皇后,可大臣不允许:“皇后宝座是很珍贵的,田圣完全不配,不如立窦妙为皇后。”

汉桓帝没办法。

虽然他一点都不喜欢窦妙,但又不能无视大臣的意见,于是封窦妙为皇后,窦武为城门校尉,自己依然和田圣一起玩。

窦氏是东汉的顶级豪门。

自从光武帝中兴以来,窦氏就是开国功臣,此后又一直往宫里送女孩,几百年来出过很多后妃、大臣、将军。

此时轮到窦妙和窦武上场了。

和窦妙一样,窦武也是边缘人物。在李膺和太监作斗争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郎中,相当于处级干部。

直到女儿做了皇后,他才进入升官快车道。

特进、城门校尉、槐里侯......167年底汉桓帝去世后,窦武一跃而成大将军,和女儿窦太后一起执掌朝政。

既然做了外戚,就有权力需求。

那么掌握大权的太监,自然成为窦武的眼中钉,他想把太监占据的资源夺走,然后组建自己的势力。

如此一来,窦武就和士人产生了共同目标。

他们打算一举铲除太监,瓜分太监党的资源,有的要名、有的要利、有的要理想,总之是各取所需。

而窦武想拉拢的盟友叫陈蕃。


四、

陈蕃是一枚老同志。

真的是老同志,此时已经80岁了,被太监骂做老不死的。

他也荣登语文课本。《滕王阁序》中的“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塌”,说的就是老同志陈蕃。

李膺被捕入狱时,陈蕃是太尉,属于汉朝的顶级官员,因为反对汉桓帝逮捕党人而被免职。

公元168年,窦太后又让陈蕃出任太傅,和大将军窦武、司徒胡广一起录尚书事。

这个三人小组可以全权处理汉朝政务。

他们迎奉12岁的刘宏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汉灵帝,又给党人平反,把李膺等人全部接回朝廷。

局势又回到2年前的对峙状态。

可利益和需求是没有变的,窦武和陈蕃都想打败太监,到时候君子临朝,大汉的太平盛世就来了。

说干就干。

窦武和窦太后说:“太监都不是好东西,咱们赶紧把他们杀了吧,利国利家利己,大吉。”

窦太后:“不行。”

因为用太监掌权是汉家制度,不能废呢。

“闺女,听爹的,杀吧。”

“不杀。”

如此三番五次,老爸始终不能说服女儿,不仅事情没办成,反倒让太监都知道了,窦武要杀人。

看到窦太后指望不上,窦武和陈蕃面面相觑,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他们把司隶校尉、河南尹、洛阳令全部换成自己人,保证根据地的稳固。然后开始大肆抓人。

这时候又很好玩。

陈蕃:“抓到人就赶紧杀,莫非还留着过年啊?”

窦武:“不急。”

他们不急,可把太监急坏了。那天窦武回家过周末,他留下的一封奏折被太监偷走,看完就破口大骂:

“放纵不法的人自然该杀,可我们有什么罪,都要被灭族?哼哼,今天就先让你灭族吧。”

要说太监真的能办事。

当天晚上,17个太监就歃血为盟,发誓要杀窦武......看看人家的行动力,窦武同志真的是一言难尽。

曹节请汉灵帝坐镇中枢,身边带着玉玺和印信,保证行动的合法性。

黄门令王甫劫持窦太后,并且关闭宫门,减少政变的不可控性,然后派人去窦武家抓人。

这些事仅仅需要一顿饭的工夫。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老同志陈蕃看到事情不对头,带着80多名文职干部闯入承明门,想和太监们一决高下。

秀才遇上兵,哪里能打得过?当即就被抓进监狱,第二天杀掉。

窦武的侄子是步兵营校尉,他也跑到步兵营,打算利用军队和太监对抗。可毕竟没有合法性。

王甫带着虎贲、羽林等千余人来到步兵营门,又矫诏让少府周靖、将军张奂带兵讨伐窦武,还制定了口号:

“窦武谋反,先投降有赏。”

得嘞,没一会工夫,窦武的军队跑光了,第二天脑袋就被挂在洛阳城头,窦氏的亲信、宾客等等全部被灭族。

结束了。

真的结束了吗?真的结束了。

士人用尽全力想铲除太监,前后谋划了几年,却在一顿饭的功夫之内,被太监打的七零八落。

后来,有几百党人被杀,家族成员被迁徙到边疆地区,学生、朋友、亲戚一律不允许做官。

而李膺等人也下狱拷打致死。

这就是第二次党锢之祸。

太监用血腥的屠刀打败士人,皇权也得到稳固,可这是汉朝最后的辉煌。

士人的理想得不到施展,地位得不到尊重,党锢之祸以后又失去上升通道,汉朝的顶尖精英群体被一网打尽。

剩下的人呢?

曾经炽热的红心,逐渐变的冰凉。

东汉士人的风骨极盛,到汉灵帝时代却急剧转折,原因就在党锢之祸。


五、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

有些受党锢之祸牵连的人,早已加入黄巾军,当年的屠戮已经让他们失去对汉朝的忠诚。

为了挽回士人的心,汉灵帝下令解除党锢。

当年的幸存者被召回来做官,但是只要皇权依然需要太监,他们就不会和皇帝一条心。

可铲除太监之后呢?

士人一定会期盼圣主临朝,大家一起建设大汉江山......这样的权力格局,和西晋又有什么不同?

几乎都是士人和皇帝共天下嘛。

话说回来,如果陈蕃和窦武成功了,又能坚持多久?他们的道德高尚、忠贞为国,那么二十年后的继任者呢?

权力是否会让屠龙的勇士变成恶龙?

不知道。

他们只是留下一个失败的背影,和为国除贼的伟大理想,勇士们失败了,也就把所有的美好定格在那一刻。

汝南袁氏的举动很有意思。

袁氏已经三世三公了,但是没有参与党人事件。后来有一个受宠的中常侍叫袁赦,想和袁氏结盟。

袁氏同意了。

袁氏主外,做为太监的外援,袁赦主内,负责传递消息......这些是我猜的,应该八九不离十。

什么叫树大根深,什么叫门生故吏?

这就是。

党锢之祸后,南阳何颙改名换姓流亡各地,后来投入青年才俊袁绍门下,他们在22年后攻入皇宫,把太监杀的一干二净。

多年的仇恨终于报了。

可皇权成为孤零零的空中楼阁,东汉也完蛋了,汉献帝变成一块招牌,被董卓和曹操死死捏在手里。

喜欢不清不楚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不清不楚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