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最有远见清朝小官,这三国差点成了中国领土!
送交者: 潜水人[♂★★★声望勋衔13★★★♂] 于 2019-10-15 4:16 已读 4713 次 4 赞  

潜水人的个人频道

清朝末期由于清政府的无能,使中国饱受很多耻辱,痛失许多领土。



其实在清朝末期,还有很多机会挽回一些颜面,但由于清朝的主和派阻挠,使中国错过了很多良机。



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反过来分析那段历史,还得值得借鉴的。



其实清末并不缺能臣良将,我在以前的文章也说过,只不过都被主和派打压下去,很多能人埋没于人间。






清朝末年时,日本借助明治维新实力大增,开始露出侵略本性。



在日本看来,要想占领中国,就必须把朝鲜作为跳板,先占领朝鲜、东北,进而灭亡整个中国。



于是日本派兵侵略朝鲜。



朝鲜作为中国附属国,被日本侵犯了,必然要向宗主国报告。



而此时清朝虽然衰弱,但必竟是自己的属国,于是就派人到朝鲜帮助打日本。






在清朝派去的这些人中,其中有一个小官,此人很有远见。



他到了朝鲜后,对朝鲜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认为日本此举是要占领朝鲜,并进而侵略中国,于是他向清政府和李鸿章提出六点主张。



1、尽快把朝鲜划为清朝直管的地区,同时增设玄菟[tú]、乐浪两郡。这两个郡名可是有历史含义的。因为在汉武帝时就有这两个郡名了。



2、立即取消朝鲜王国。也就是说,把王国作为中国直管省。






3、抓紧增兵并在朝鲜半岛各个重要海港派兵把守,防止日本人登陆。



4、招收朝鲜人,进行新军训练,防止日本和沙俄侵犯。



5、东北地区也要加强重兵把守,并与朝鲜驻军形成呼应之势。



6、收复琉球王国,并派重兵把守,牵制日本力量。






看看这6条厉害的主张,如果没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很难提出。



而提出这6条主张的就是清朝小官张謇,他的六条主张,就是清史中有名的《朝鲜善后六策》。



但光有名没啥用,却被李鸿章扔进垃圾堆了。






李鸿章认为一个小官太妄想了,如果实施了就必然得罪日本。



所以李鸿章根本没重视张謇,这就是主和派卖国贼的鼠目寸光!



而张謇提出的《朝鲜善后六策》也不是无凭无据。



据史料记载,面对日本虎视眈眈,当时朝鲜国王也向清朝请求多派兵,而且让清朝仿照元朝监国的模式接收朝鲜。



可见张謇提出的这六条主张有理有据。






张謇当时并不是什么官,也就是一个跟班的。



因为清朝都是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当大官,所以张謇对于自己的建议没被重视很上火。



他认为自己人微言轻,官小了说话没人重视,一气之下辞官回国,发奋读书考了清末的状元。



张謇总算当了清朝的官员,但时机已经错过。



他经过观察认为只有实业才能救国。正巧张謇的才华被张之洞赏识。据史料记载,张之洞派他到江苏南通筹办纱厂。






清朝时,在人们眼里,商人地位低,很多人瞧不起。



但张謇抱定实业救国的理想,把纱厂办的很成功。



后来在张謇组织下,他又成立了轮船厂、油厂、面粉厂等20多家公司,兴办了400所学校。






毛主席对张謇的实业救国举动也很赏识,毛主席说张謇是近代我国实业发展不能忘记一人。






张謇晚年常常很遗憾,因为他认为当初李鸿章没听他的话,才使得清朝灭亡。



张謇还是晚清时期立宪运动的领袖,曾主持发动了三次国会请愿运动。



在民国任工商部长时,他指出过去的措施,在“无导民兴业之心”,卒之糜费而乏效果。



今后部办企业,概行停罢,悉听民办。



他生前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举办了不少工厂企业和教育文化事业。



他的“实业救国”虽不能挽救旧中国危亡,但却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张謇将大生纱厂早期的棉纱产品使用“魁星”商标,下设有“红魁”、“蓝魁”、“绿魁”、“金魁 ”、“彩魁”等不同产品线。



商标的主要部分就是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形象。投产后的第二年,大生纱厂得纯利5万两;第三年得纯利10万两;到1908年累计纯利达到190多万两。



在大生纱厂经营好转之后,集资招股的问题似乎再也不存在了。



1901年张謇等人决定再招20万两新股,一年之内就成功集到20.75万两。



1904年,张謇决定扩张,筹建大生分厂。



原来不肯出资的桂嵩庆此时也“自愿入股二万”。



当初写信指控张謇的浙江候补道朱幼鸿,此时亦入股1万两。



和大生一厂筹备时的艰难相比,大生二厂从筹备到开工仅29个月,很轻松地就收足了80万两股本。



“大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在商部正式注册,并且取得了“百里之内二十年不准别家设立纺厂”的专利权,张謇的社会威望也与日俱增,成为各派争相延揽的人物。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规模,当时西方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纺织市场留出了一个巨大空间。



1913年以后,和其他地方的纺织企业一样,大生一厂、二厂连年赢利,兴旺一时,仅1919年两厂赢利就高达380多万两,创下最高纪录。



总计从1914年到1921年的8年间,大生两个厂的利润有1000多万两1920~1921年,上海报纸天天刊登大生的股票行情,是当时市场上最抢手的股票之一。



此时,大生已拥有纱锭13.7万多枚,张謇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喜欢潜水人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潜水人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