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浅述12世纪后半叶哈丁战役:背景、过程、结果、败因及其影响
送交者: 不清不楚[♂☆★★★声望勋衔15★★★☆♂] 于 2019-10-15 13:30 已读 2640 次 1 赞  

不清不楚的个人频道

导读:哈丁战役是十字军东征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伊斯兰世界在萨拉丁等人领导下由分裂走向统一,同时十字军国家内部逐渐分裂内斗,此消彼长之下实力差距产生并拉大。装备战术的进步和军事指挥者的正确应用使得伊斯兰教军队原本的实力优势更加明显。反之,领导者的昏庸无能与内部勾心斗角终使十字军走向失败。溯源:哈丁战役以伊斯兰势力的完胜而告终,而巨大的失败为基督教世界留下了永久的创伤。

发生于公元1187年的哈丁战役是十字军东征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一个重大转折点。这次萨拉丁(Saladin,1138-1193)领导的伊斯兰教军队与耶路撒冷王国国王居伊(Guy of Lusignan,1150-1194)领导的基督教军队之间的大会战最终以萨拉丁和伊斯兰教的完胜而告终,也直接引发了耶路撒冷的再次易主和第三次十宇军东征。

哈丁战役改变了伊斯兰教势力和基督教势力在中东地区的力量对比,使穆斯林得到了地中海东岸地区的控制权,也为基督教徒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创伤。本文意在探究哈丁战役前后各种导致战役结果的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

哈丁战役 6park.com

一、战役背景

1.萨拉丁及伊斯兰教方面

公元10-11世纪,地中海东岸的穆斯林世界长期分裂,一盘散沙。阿拔斯王朝中期以后,各王朝内部分裂不断,叛乱频仍。塞尔柱人的入侵更是加剧了混乱局势,短暂的塞尔柱帝国之后便是各大地方势力和王族内部长期的互相征伐,叙利亚正如今天一般处于无政府状态。

严重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使局势更加复杂。阿拉伯人、塞尔柱人、土库曼人互相侵略扩张,阿拉伯人内部各地区之间隔阂加深,伊斯兰教教内逊尼派与什叶派严重分化,伊斯玛仪派、阿萨辛派等极端教派推波助澜。

小普林斯顿曾说,阿拉伯的数千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埃米尔和长宫,他们分别和埃及或巴格达的哈里发结盟,为一点小事就开战,并为自己所在的逊尼派或什叶派祈祷。这一局势使得穆斯林世界面对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毫无抵抗之力。

1099年法兰克人攻克耶路撒冷所凭借的利器正是"阿拉伯世界的麻木不仁”。

萨拉丁并非带领穆斯林世界反抗十字军的第一人。1127年,伊马德丁·赞吉(Imad ad-Din Zengi)创立赞吉王朝,并从十字军手中夺回了阿塔勒布和哈里姆,更是在1144年攻占了十字军国家爱德萨伯国,标志着穆斯林反攻的开始和十字军大规模扩张的终结。在他作为“信仰的保护者,胜利之王”逝世于1146年后,其子努尔丁(Nural-Din)继承了父亲反十字军的事业,借助学校、清真寺、诗歌等手段号召普通民众,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并在军事上取得了连续不断的成功,如1149年攻占安条克公国大部分领土、1151年俘虏爱德萨伯爵、1154年攻占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的叙利亚终于在努尔丁时期获得统一并成为了反十字军的一个力量中心。萨拉丁也正是在努尔丁麾下的叙利亚军队里崭露头角的。

萨拉丁的父亲阿尤布曾是努尔丁时代大马士革的长官,而萨拉丁本人曾在1168年随叔父希里库率军援助埃及法蒂玛王朝对抗耶路撒冷王国,多次指挥战斗。1169年,萨拉丁继承了去世叔父叙利亚军队司令官的职位,并被法蒂玛王朝哈里发阿迪德任命为首相。 6park.com

萨拉丁(电影天国王朝剧照) 6park.com

据伊马德丁记载,萨拉丁的就任是因为他的勇敢赢得了士兵的信任,士兵们强迫阿迪德接受他们的选择的结果。1171年,在阿迪德病危之际,萨拉丁宣布废除哈里发,自立为苏丹,建立了阿尤布王朝,使埃及重归逊尼派统治。1174年努尔丁死后,萨拉丁宣布自己是努尔丁的继承人,并陆续占领了大马士革(1174)、阿勒颇(1183)、摩苏尔(1185)等地,控制了埃及、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完成了对穆斯林世界的联合。在这个过程中,外交手段甚至比军事手段更加重要。

正像阿法德报告里所说的,“他用埃及的财富征服了叙利亚,用叙利亚的财富征服了扎兹拉(Jazira),用扎兹拉的财富征服了整个沿海”。

萨拉丁慷慨地把大量财产分给埃米尔们,也赢得了他们的忠诚。当萨拉丁发起圣战(Jihad)的号召时,据统计有12000名骑兵,15000-18000名步兵从各地前来,组成了数量庞大的军队。总之,在哈丁战役前,萨拉丁完成了对十字军国家领土上的包围和军事上的超越。此时,发动圣战夺回耶路撒冷不只是萨拉丁本人的愿望,也是他治下诸多穆斯林的共同要求。

2.耶路撒冷王国方面 6park.com

鲍德温四世(电影天国王朝剧照) 6park.com

与伊斯兰世界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相比,耶路撒冷王国却陷入了分裂与内耗。鲍德温四世(Baldwin IV of Jerusalem,1161–1185,1174-1185在位)时期,王国逐渐分成了两派。本地十字军贵族如摄政王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三世(Raymond III of Tripoli)、伊贝林的巴里安(Balian of Ibelin)等为一派,大多倾向于与实力飞速增长的伊斯兰国家维持和平,维持基督徒与伊斯兰教徒、犹太教徒融洽相处的现状。新加入耶路撒冷王国的贵族如沙蒂永的雷纳德(Raynald of Chatillon)、吕西尼昂的居伊及圣殿骑士团团长杰勒德为一派,对伊斯兰国家态度强硬,热衷于对外扩张,“杰勒德来到耶路撒冷就是为了他的财富”正是很好的写照。两派之间,圣殿骑士团由于团长杰勒德与雷蒙德三世之间的私仇而支持后一派,本地骑士为主的医院骑士团出于支持和平维护自身利益的考量则支持前一派。

由于1177年蒙吉萨战役对萨拉丁的重大胜利,鲍德温四世在位时,尚且有足够的威望能维持王国的统一和正常运转。此后鲍德温四世与萨拉丁达成的休战协定也暂时维持了王国外部局势的和平。尽管沙蒂永的雷纳德出于贪婪和对穆斯林的仇恨两次背信弃义劫掠穆斯林商队,萨拉丁仍与鲍德温四世保持着相当的克制(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快对叙利亚的征服)。但随着鲍德温四世麻风病的不断恶化,局势也日益严峻。1185年他的逝世,就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于鲍德温四世无子嗣,王位传给了他妹妹西比拉(Sibyla)与前夫威廉的儿子,年幼的鲍德温五世。此前被罢黜又被重新启用的雷蒙德不顾朝臣的反对继续担任摄政王。但1186年幼王鲍德温五世去世,西比拉与丈夫居伊仗着雷纳德和圣殿骑士团的支持违背鲍德温四世的意愿自行加冕为王。不满的雷蒙德召集贵族向耶路撒冷进军,却因为要推举为王的托伦的汉弗莱与居伊言和而彻底失败。直到萨拉丁进军的消息传来,居伊和雷蒙德才停止了对抗,“1187年5月的内部斗争 是灾难性的消弱了耶路撒冷王国的实力但也使耶路撒冷的各地区团结起来”。然而这背后依然隐藏着巨大的隐患,两派之间依然存在的敌意、分裂和内耗带来的国力衰弱、统治者对敌我形势的认识不清即将影响着耶路撒冷王国的命运。
二、战役双方的装备战术

1.耶路撒冷王国的装备战术 6park.com

十字军装备:天国王朝剧照 6park.com

十二世纪发生的哈丁战役,正处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高峰阶段。耶路撒冷王国方面十字军的装备战术是西欧的翻版,骑士无疑是战斗的核心力量,数量较少但战力高强。十二世纪的骑士身披长至膝盖的锁子甲,内有紧身皮衣,外有一层被称作罩袍的布衣(防止金属铠甲被阳光晒烫),头戴圆锥形或锅形盔,骑着重装战马,但对战马的防护常常不如骑士,尤其是在本地阿拉伯马不擅长负重的中东地区。成队的骑士使用长枪冲锋,可以撕开对手的防线,也给对手施加很大的心理压力。使用长剑肉搏时,装备优良的骑士也往往能给予敌人强劲的打击。十字军步兵往往在行军时在骑士外围提供保护,作战时步兵弓箭手为骑士提供掩护。由于数量常常少于敌人,十字军更倾向于防御战。他们修建了大量的城堡以便防守,穆斯林经常因缺乏攻坚能力而不能尽快突破,之后被赶到的援军击垮。但从整体上看“十字军没有什么战略,一味的防御居多。要保证王国的存在就要避免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2.伊斯兰教军队的装备战术 6park.com

伟大的萨拉丁和他的骁勇战士:马穆鲁克骑兵 6park.com

中东地区穆斯林的军队在12世纪后半期经历了一场变革,即阿拉伯-波斯制度向土耳其(乃至之后的蒙古)军事制度。军队以骑兵为主流,由于成品钢铁来源于印度,加之当地气候和传统作战习惯的影响,多轻装上阵不作全身防护,使用长枪、剑、斧和弓箭。萨拉丁的部队里只有少数效仿十字军的重甲骑兵以应对敌军骑士。骑兵作战时分为前锋和后卫,三分之一的前锋以松散阵形排列在两翼冲散敌军并追击,后卫以密集阵型排列在中央收割敌军。萨拉丁的军队通常会避免大阵地作战,而不断派出轻骑兵迂回骚扰敌军,破坏水源和补给线,使敌军疲于奔命,而己方主力则以逸待劳,抓住时机歼灭敌军。另外,因为骑兵比例更高,部队更灵活,萨拉丁的部队更容易将十字军分割包围,逐个击破。更加忠实于命令的马穆鲁克部队和更加高效的指挥系统也使精妙的战术指挥成为了可能。正如恩格斯所写:“在十字军远征期间,当西方的重装骑士将战场移到东方敌人的国土上时,便开始打败仗,在大多数场合都遭到覆灭”。
三、战役经过

出于对1187年沙蒂永的雷纳德又一次无视合约劫掠商队的报复,1187年3月,萨拉丁集结起一支大军由大马士革开向耶路撒冷王国,这其中包括了从埃及经海路运至叙利亚的大量部队。根据中世纪阿拉伯史学家的说法,萨拉丁主力投入在3万5千到5万之间,骑兵约1-2万。西方编年史甚至有夸张到50万的。萨拉丁的军队先摧毁了雷纳德的城堡基拉克,之后渡过约旦河。5月,萨拉丁在雷纳德妻子的封地太巴列(Tiberias)以东的阿什塔拉部署部队。萨拉丁的侄子塔吉丁和助手格克贝里分别指挥右翼和左翼,自己坐阵中军。由于十字军在数个坚固城堡中龟缩防守,萨拉丁决定将主力埋伏在北部山区应对耶路撒冷方向的敌人,自己则亲自领精锐部队攻打太巴列城,并很快攻陷外城。只留雷蒙德的妻子在内城堡垒中围而不攻,引诱十字军主力来救援。 6park.com

6park.com

7月2日,耶路撒冷王国国王居伊在萨富里雅召开会议。雷蒙德在会议上极力反对冒险出兵,尽管这意味着他将放弃城堡和妻子。倘若十字军继续加强城防留守萨富里雅,萨拉丁将不得不撤退或强攻重兵把守的十字军城堡,而太巴列与萨富利雅之间还有一段高温缺水的沙漠地区,十字军可以趁机切断其后勤补给。原本居伊和许多参会人员都同意雷蒙德的看法,但沙蒂永的雷纳德和圣殿骑士团团长杰拉德,或是担心雷蒙德声望过高,或是对这种“胆小鬼”“叛徒”行为嗤之以鼻,极力劝说居伊出兵太巴列。居伊出于自己身为国王的尊严和对雷蒙德的忌惮同意了出兵,甚至倾尽全力抽调各地守军集结了1200名骑士在内的1.8万大军,连首都耶路撒冷也只留下了牧首和少量兵士防守。

7月3日,十字军分成三部分依次而行,最前面是雷蒙德三世的部队,耶路撒冷国王居伊的部队和带着“真十字架”的阿克主教在中间,沙蒂永的雷纳德也在这一部分,殿后的是伊贝林的巴里安的部队以及骑士团部队。“真十字架”被认为是耶稣基督受难的十字架,自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发现它开始便跟随出征的十字军队伍,被虔诚的十字军认为能护佑他们取得胜利。 6park.com

6park.com

在萨富利雅与太巴列之间,是30公里缺乏水源的荒漠丘陵。在中东地区夏日行军,身着重甲的十字军在干渴和暴晒之下战斗力大减。萨拉丁派出一波又一波的弓骑兵骚扰十字军,延缓他们的行进速度。十字军各部逐渐脱节,不得不在小村庄马里斯卡尔西亚停止行军等待后方跟上,此时距离太巴列湖仅有12公里,东侧的一座山脉有两个突出的山崖,称为“哈丁双角”。居伊决定让疲惫的大军在原地宿营,不顾周围都是森林和丘陵。

萨拉丁的主力部队趁此机会赶来包围了十字军,并运来了第二天的物资。7月4日早晨,十字军开始突围,但被四周的箭雨射得死伤惨重。萨拉丁又下令点燃了四周山上的树林,浓浓烟雾使十字军将士难以互相救援,被逐个击破。穆斯林优先射死了骑士的战马,剩下的骑士几乎全军覆没,缺乏保护的步兵也纷纷倒下。只有后卫部队的巴里安和前锋部队的雷蒙德逃出重围,成功逃离的部队不超过3000人。耶路撒冷国王居伊、圣殿骑士团团长杰拉德、沙蒂永的雷纳德被俘,阿克主教阵亡,真十字架被穆斯林缴获。战役以萨拉丁的伊斯兰教军队的完胜而告终。
四、战役胜败原因

哈丁战役:对十字军发动总攻的穆斯林军队 6park.com

哈丁战役最终得出这样的结果,既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单纯比较双方兵力的话,十字军未必弱于伊斯兰教军队。尽管数量有一定差距,但十字军较高的素质和精良的装备可以填补这一差距,鲍德温四世甚至曾经只用300余名骑士和数千步兵击溃了萨拉丁2万余的部队,还能一路追击(沙蒂永的雷纳德也参与了指挥)。但指挥着数倍于鲍德温四世的部队,居伊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居伊作为军队的指挥官,对局势的判断严重不足,没有认识到自己现有的兵力更适合依城固守而非正面决战;优柔寡断,依据政治立场制定策略,因为雷蒙德曾反对他,而不顾雷蒙德三世劝阻贸然离开萨富里雅,又轻信杰勒德和雷纳德的建议在没有水源的哈丁角宿营,耽误了突围时间。对于哈丁战役的失败,居伊无疑要负重大责任。如果居伊能够听取雷蒙德三世的意见,或是鲍德温五世并未早夭、甚至鲍德温四世没有因麻风病英年早逝,哈丁战役的结局或许就不会是这番面貌。

相对的,萨拉丁作为指挥官展现了高超的军事才能。他有条不紊地安排了大军的调动和物资的运输,通过声东击西的方法引出了十字军主力,选择了一个极佳的地点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以逸待劳,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了穆斯林轻装骑兵部队的优势。此外,萨拉丁的外交才能也令人称道。战前,萨拉丁抓住了拜占庭与法兰克人关系破裂的机会,主动与拜占庭签订合约,孤立了耶路撒冷王国。尽管哈丁战役对他来说远非棋逢对手,但取得的巨大战果依旧足以体现出萨拉丁的高明之处。

深挖一层,哈丁战役的结局在背景中就已经注定。伊斯兰世界的联合与耶路撒冷王国内部的分裂以及在预示事件的结局。占据了埃及、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的萨拉丁已经拥有了居伊难以企及的人力物力。为了调集大军,萨拉丁可以用舰队把士兵和物资从埃及运到叙利亚,又能在深入敌人腹地时建立补给线。相对应的是,仅仅组建起一支人数在伊斯兰教军队一半左右,骑兵只有十分之一的部队,居伊就已经抽干了耶路撒冷王国各要塞的守军,甚至还需要雇佣军,以至于哈丁战役失败后,国内防守空虚的城堡比比皆是,萨拉丁仅用数个月便占领了巴勒斯坦的大片土地拿下了耶路撒冷城。两国的国力差距可见一斑。面对国力上的差距,即使居伊能在哈丁角力挽狂澜,战争的失败,十字军国家的灭亡,也是历史的必然。
五、战役结果及其影响

哈丁战役结束后,萨拉丁对待俘虏的态度并不相同。国王居伊不仅没有生命危险,还得到了很好的招待,但数次背信弃义冒犯萨拉丁的雷纳德则被处决。圣殿骑士和医院骑士被萨拉丁买下,并被强迫皈依伊斯兰教,大部分骑士选择了拒绝并被杀死抛尸,遗骨在一年之后仍能被看到。剩余的俘虏被以低价卖给奴隶贩子,因为俘虏太多,甚至可以用一条帐篷的绳子栓30个俘虏,而最后一只靴子就能换走一个。

如此,耶路撒冷王国倾巢出动的军事力量被彻底消灭,拥有防御力量的要塞所剩无几,而少数的几个抵抗的城堡被用人质换取,比如拿盖伊和杰勒德交换阿克隆。于是,萨拉丁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一系列战略要地,如加沙、雅法、阿克等。十字军的土地只剩下了提尔、安条克和的黎波里。伊贝林的巴利安在哈丁战役中幸存后请求萨拉丁允许他进入耶路撒冷,之后又领导耶路撒冷军民抵抗萨拉丁的攻城。尽管最终仍不得不向萨拉丁投降,但他赢得了耶路撒冷人民的生命。萨拉丁慷慨地替交不上赎金的人们垫付了钱,且并未毁坏基督徒的圣墓大教堂,也没有禁止基督徒朝圣。萨拉丁以远比当年十字军高尚的姿态享用了耶路撒冷这一胜利果实,为欧洲人在东地中海一百年的短暂统治画上了句号。 6park.com

真十字架,是基督教圣物之一,据信是钉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是耶稣的遗物之一 6park.com

哈丁战役的失败、真十字架的遗失以及耶路撒冷的失陷震动了整个欧洲。朗西曼评论道:“东方的基督教徒以前也曾遭受过惨败,他们的国王和王子也曾做过俘虏,但是他们的俘虏者都是小国的君主,而所获得的胜利也很有限。可是在哈丁角之上,这个王国所集结的空前大军却全被歼灭,真十字架也丧失了,而胜利者则是整个伊斯兰教世界的共主”被赶出耶路撒冷和地中海东岸的教皇与十字军急忙发动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但这次反攻并没有夺回耶路撒冷,也没有真正扭转中东地区的局势,打破穆斯林的控制。

哈丁战役又是欧洲基督徒的一块永久的心理创伤。真十字架的丢失对基督徒意味着背叛基督教信仰的不可能事件。“捕获基督教的真十字架对基督教徒的打击远远超过了耶路撒冷圣城沦陷对他们的打击?因为这是他们信仰的最高目标”。“威胁到了那些虔诚基督教徒信仰的整个体系,怎么可能这样一个神圣的遗物被俘获,它的追随者被杀害或者被俘虏呢?”。

真十字架的遗失导向了基督徒精神信仰的怀疑危机。而仍然坚定自己信仰的人们又会将哈丁战役的战败归咎于人类的罪孽,并开始反思自身的所作所为。哈丁战役成为了迷惑和内疚的基督徒们集体记忆。
参考文献

张倩红,《解读阿拉伯世界的内心忧伤》,《世界历史》;

蒋海燕,《试论萨拉丁在反十字军东征中的历史贡献》;

栗世印,《浅析哈丁战役》

图源:盐野七生,《十字军的故事》

喜欢不清不楚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不清不楚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