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在美国刷盘子”究竟是真是假?
送交者: pchome[♂☆★★★岛徒★★★☆♂] 于 2019-10-18 18:42 已读 192 次  

pchome的个人频道

问:看到一种说法,称辛亥革命爆发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刷盘子。这是真的吗?



此说出自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



在该书中,唐德刚依据“一些私人记述”,称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典华城的一家中餐馆里打工。其大致情节是:



某日,“他(孙)正手捧餐盘自厨房出来为客人上茶”,突然有同事向他大叫一声:“老孙,有你一份电报。”孙中山一看,是黄兴叫他立刻回国。



这一说法被简化为“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在美国刷盘子”,传播甚广。进而也使许多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孙中山扔下餐盘回国,是急于争夺临时大总统之位,且无革命功勋支撑,故“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纯属意外”。



“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在美国刷盘子”之说,其实是一桩谣言。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确实在唐德刚所说的典华城(即丹佛,位于科罗多拉州),但并不是在餐馆打工。



1911年10月9日,也就是武昌起义前一天,孙中山在给李是男(在旧金山的同盟会重要领导人)的信中说到筹款事宜,问他“除汇港急款之外,能否足万元否(连日前所支一切经费在内)?”“如果万元,则勿当照原议办理,将款用弟名付入银行”。①



这封信是孙中山用旅馆的信笺所写,说明他当时正在Ogden(位于犹他州)的Marion旅馆。




图:1911年10月9日,孙中山致李是男函



美国华侨作家招思虹专门到丹佛,找到孙中山当年住过的旅馆“布朗宫”(Brown Palace Hotel),发现了他1911年10月10日的入住记录,签名是ys.sun(即孙逸仙)。此外,招思虹还找到1911年10月7日的一期《科罗拉多丹佛日报》,上面有致公堂刊登的广告,谓“特派孙文大哥、黄芸苏先生二位游埠,发挥洪门宗旨……届时敬请汉族男女同胞到聆伟论”。②



由此可见,武昌起义时,孙中山是在丹佛宣传革命、向华侨募款,而非“刷盘子”。而且,就常理而言,孙中山在海外宣传革命,固然经济拮据,但有致公堂与华侨周济,断不至于去餐馆打工来维持生计。



至于黄兴的电报,据孙中山回忆,“武昌起义之次夕,余适行抵美国哥罗拉多之典华城。十余日前,在途中已接到黄克强在香港发来一电”,但是因为密码本放在行李箱中,被先行运到了丹佛,孙中山在路上一直没有译出来。



到了丹佛之后,孙才知道黄兴的来电内容是希望他能为新军的行动筹措款项,“居正(之代表)从武昌到港,报告新军(中之同情者)必动,请速汇款应急”等。第二天,孙中山去旅馆大堂吃饭,在阅读报纸时“见电报一段曰‘武昌为革命党占领’”,振奋不已,当即致电黄兴,“申说复电延迟之由,及余以后之行踪”。③



也就是说,黄兴的电报中并无“武昌起义已发生”之类的信息,孙是从报纸上获知了“武昌为革命党占领”的消息。



获悉消息后,孙中山并没有立刻启程回国,而是前往欧洲,游说英、法政要,希望他们能支持中国革命,不要借款给清政府。



孙后来如此解释自己何以不立即回国:



“时予本可由太平洋潜回,则二十余日可到上海,亲与革命之战,以快平生。乃以此时吾当尽力于革命事业者,不在疆场之上,而在樽俎之间,所得效力为更大也。故决定先从外交方面致力。”④



此行路经圣路易斯时,孙中山读到了“武昌革命军为奉孙逸仙命令而起者,拟建共和国体,其首任总统当属之孙逸仙”的报道。




图: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临时政府参议院合影



回国后,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职位”,亦非侥幸,而是获得了革命党和立宪派的共同支持。



对于在南方成立临时政府的问题,早在1911年11月7日,黎元洪已开始征询各省意见。



当时,革命党人多属意孙中山,不少原立宪派人士也主张“非孙莫属”。如11月14日,江苏都督程德全(原江苏巡抚)通电,“拟联东南各军政府,公电恳请孙中山先生迅速回国,组织临时政府,以一事权。中山先生为首创革命之人,中外人民皆深信仰,组织临时政府,非伊莫属”。原江北提督、新军第9镇统制徐绍祯说,“革命先觉,苟选大总统,微其人(孙中山)莫属”。⑤



但孙中山迟迟没有归国,革命军也始终未能建立统一政府。



及至12月16日,各省代表将在南京选举临时总统时,南北议和已有重大进展,双方取得了虚位以待袁世凯的共识。随后,南京、武昌两方开始争议究竟该推黄兴还是黎元洪为大元帅,以暂行总统职权。



12月25日,孙中山回到上海。此时,距离武昌起义,已过去了两个多月。



12月26日,黄兴、陈其美、宋教仁、汪精卫、居正等同盟会骨干在上海哈同花园开会,其间虽有争议——如同盟会内一贯“反孙”的章太炎所认为“若举总统,以功则黄兴,以才则宋教仁,以德则汪精卫”——但与会者最终仍达成统一,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候选人。可见孙的资历、名望和贡献,获得了与会多数革命党人的承认。



此后又经过了在上海、南京的两轮协商,17省代表同意于12月29日选举临时大总统,并决定以孙中山、黄兴、黎元洪三人为候选人。



各省总共有43名代表,奉天、河南等省仅1人,江西、湖北等省则有5人,但每省都只能投一票。最终公布的选举结果是:孙中山16票,黄兴1票,黎元洪0票。选举结束后,全场代表起立三呼“中华共和万岁”。




图:临时大总统选举时的候选人名单



对于孙中山的当选,居正的看法是:



“(当日会场代表)虽多不属同盟会会员,而尊重同盟会之系统,并承认辛亥革命,完全为同盟会主动,则昭然若揭矣”。⑥



“完全”两字自然是过于夸张,但非同盟会会员居多数的这场选举,以孙中山获压倒性优势告终,确也显示出众人对同盟会及孙中山革命贡献的认同。



孙中山当选后,收到各地贺电。如约翰内斯堡来电,“敬祝大总统建国大功,流名千古”;广东来电,“公任大总统……全国欢忭”。⑦黎元洪也发来贺电盛赞,“先生当选,易胜钦贺!先生识高千古……不独四万万同胞之福,即东西各国莫不景仰高风,为中华民国庆!”⑧



其后,孙从上海赴南京就职,媒体报道称有万人(或有夸张)到车站送行;“过苏州,在车站附近欢迎者,不知凡几”;“至无锡,各女生数百人,整列欢呼万岁”;“常州、镇江迎者,复各万人”;进入南京后,“城内人民填满街道,莫不欲瞻仰颜色”。⑨



略言之,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以待袁世凯“反正来归”,在当时的南方政坛,算得上是众望所归,自有其多年奋斗为依凭,非是“意外”或“侥幸”所得;“武昌起义时在美国刷盘子”之说,更是不足信的谣言。

(完)



注释

①孙中山:《致李是男函》(1911年10月9日),《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2011年,第541、542页。

②黄小坚:《关于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几个重要史实的辨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1年第3期。

③④孙中山:《建国方略·心理建设》,北大历史系《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第217页。

⑤关晓虹:《一个影响辛亥革命进程的偶然性因素——关于武昌起义后孙中山推迟回国的决定》,《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3期。

⑥罗福惠,萧怡编:《居正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72页。

⑦《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时所收电文》,《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1年第3期。

⑧⑨张宪文编:《共和肇始:南京临时政府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39、143、144页。

喜欢pchome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pchome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