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大小和卓之乱(六)阿帕克和卓的流亡(西域系列之四十四)
送交者: Michaelliu888[♂☆★★铁面钟馗★★☆♂] 于 2020-01-05 14:09 已读 2787 次 6 赞  

Michaelliu888的个人频道

原创  半路一把刀 6park.com

于阿帕克和卓是否去过西藏,面见五世达赖,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这是因为当时的维吾尔史料记载的比较含糊,只是简单的说阿帕克和卓去了“秦”(Chin)地一个名叫“楚”的地方,而且各种记载也相互矛盾。

首先是这个“秦”这个地方,后人在认识上就有很大分歧。

因为在当时伊斯兰的语境中,“秦”可以指中国内地,也可以指整个信仰佛教的地区。所以,“秦”这个地方可能是甘肃,也可能是西藏。

 

那么“楚”(Chu或者Jo)又是哪里呢?

有学者认为,所谓的“楚”是指西藏的寺庙。也有学者认为“楚”是指肃州(酒泉),因为所谓“楚”也可以翻译为“肃”或者“州”。

还有学者认为阿帕克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见到五世达赖,而只是见到了当时西藏第巴:桑结嘉措。第巴,简单的说是藏区仅次于达赖与班禅的一个官职,主要是管理政务,而且除宗教权力外,其他地方与班禅可以平起平坐。

 

但不管怎么样,根据《大和卓传》和甘肃当地的回族人的口口相传和相关记载,阿帕克和卓去甘肃,并且混了一段时间,广收门徒,是确定无疑的。当地至今仍然流传着阿帕克和卓三进中原的传说,当地回族人将阿帕克和卓写作“华哲·赫达叶通拉希·阿法格·曼什乎勒”,其实所谓“华哲”就是“和卓”,“赫达叶通拉希”就是阿帕克和卓的本名“伊达耶图拉”,而“阿法格”就是“阿帕克”。


 

《大和卓传》里,对阿帕克和卓在甘肃一带的活动倒是记载的比较详细,说是阿帕克和卓带着自己的跟班,在甘肃等地周游了十年,而且还记载了阿帕克和卓两件所谓的“神迹”。

第一个“神迹”是说阿帕克和卓跑到了兰州,落脚在兰州的一个东干人,也就是回族人的清真寺里,而这个清真寺里有一棵杏子树,但是结的杏子是苦的,并且有毒,所以谁也不吃。阿帕克和卓在这个寺的时候,刚好是杏子结了一树。寺里的阿訇怕阿帕克和卓等人不知道情况,嘴一馋,稀里糊涂的去吃杏子,所以特意给阿帕克和卓交待:你们是异乡人,不知道这颗杏子树上的杏子有毒,而且今年还毒性特别大。



反正我们也不知道这位阿訇是怎么看出来杏子每年毒性不一样的。

阿帕克和卓听了后,是气定神闲,这不正好?见证奇迹的时候来了啊。然后就对寺里的阿訇说:我是谁啊?毒杏子能毒死我?我不仅能把这棵树上的杏子变的无毒,还能让它的味道跟蜜汁一样。

说完过去就将树上的杏子噼里啪啦的摇落了一地,让大家敞开了吃,当地人不敢吃啊,就看着阿帕克和卓和他的手下捡起来吃,吃完后没事儿。

 

现在我们知道,杏子只是在未成熟的时候会有一些毒副作用,而杏仁中则含有一种叫做氰甙的化合物,这玩意儿如果摄入过多,在人体内可分解为一种叫做氰氢酸的化合物。这种东西才是是有毒物质,摄入多了会头晕头疼、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直至呼吸麻痹而死。


但是成熟的杏子没毒,我们还真没听说过哪种杏子有毒。即使是杏仁中毒,第一你得摄入到一定的量,第二毒性杏仁是苦的,谁也不会去吃。

也许阿帕克和卓吃毒杏子这事儿,是和这个寺里的阿訇合作上演的一出好戏,也许是以前人中毒都是连毒杏仁一起吃,或者阿帕克和卓在南疆多年吃杏子,随身携带着解药,当然也可能阿帕克和卓就是具有超自然能力,一发功什么毒都能解。反正这事儿看你怎么理解了。

 

总之,阿帕克吃毒杏子安然无恙的“神迹”就这样传开了,一直传到了兰州知府的耳朵里。

 

知府是政府官员,政府官员自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治下的稳定,大家安安分分过日子,辖区内没有杀人放火、打架斗殴、小偷小摸、扒灰偷汉什么的就行,现在忽然冒出来这么一票莫名其妙的人,你到底是个魔术师还是农产品改良专家啊?吃不准,所以就让手下人去查查。

于是知府衙门的衙役们就跑过去调查了阿帕克和卓一通,查来查去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回来就给知府汇报说,这帮穆斯林虽然没查出来啥吧,但是比较奇怪,你说他们是商人吧,但是没有携带货物,说他们是逃兵吧,也没有携带武器。

但是你这没查出来啥,就算再奇怪,兰州知府也不能把人家怎么地。因此知府就给手下人交待,说我总觉得这帮外地人会在咱们这儿搞事清,他们现在不搞事儿不代表以后不搞,你们都给我盯紧点。

 

这事儿没布置下去两天,兰州知府就生了病,而且病得还很重,床都下不了。《大和卓传》上说,这位知府之所以生了病,就是因为对阿帕克和卓不敬。而且找医生啊、风水先生啊什么的找了一大堆人,都查不出病因,束手无策。

后来知府就请了一位阴阳先生,或者说周易大师。这位大师掐指一算,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大人您呐,这是得罪了一位穆罕默德的后裔所致,医药是治不好滴。这解铃还须系铃人,大人您去找他吧。

知府一听,事已至此,眼看着自己老命还剩了半条,不管是不是这么回事,死马当作活马医吧,就赶紧给阿帕克和卓写了封致歉信,说我有眼不识泰山,不该怀疑您等等。

这样,这就引出了阿帕克和卓的第二个“神迹”,给兰州知府治病。

 

说是阿帕克和卓看完了知府的道歉信,就拿了个瓶子,往里面吐了一些自己的唾沫,然后掺了点水,叫人给知府送去。这就是神药——反正这“药”也的确重口味了点——大家把这玩意拿到知府官邸的时候,知府都已经奄奄一息了,于是大家赶紧拿着瓶子给知府灌,估计这时候也灌不进去了,人都不行了,嘴也张不开,张开了也无法吞咽。最后大家伙儿是将瓶子里阿帕克和卓的唾沫混合液体抹在了知府的嘴唇上。“神药”虽然重口,但抹了“药”的知府顿时就一个蹦子从床上跳下来,好了。

经过阿帕克和卓的重口味治疗,《大和卓传》上说,兰州知府立刻是对阿帕克和卓毕恭毕敬,赶紧下令:这些人今后只要是在我的地盘上,到哪儿都要盛情款待。然后不仅馈赠厚礼,还打开所谓宝库,让阿帕克和卓随便挑,金银财宝看上什么拿什么。

阿帕克和卓是别的都不要,就是要茶叶,据说是拿走了十八峰骆驼的香片茶。

香片茶就是我们现在都能见到的花茶,最常见的就是茉莉花茶,其他还有什么玉兰花茶、桂花茶等等,估计阿帕克和卓在兰州拿的也就是茉莉花茶。


那么十八峰骆驼是个什么概念呢?

一般来说,一峰骆驼的负重量是200公斤左右。当然这个主要还是要看骆驼本身的体格。正常情况下,骆驼的负重量是其自身体重的百分之三十三到四十三,如果是短途运输的话,最多可以达到300公斤,但这种情况较少,因为骆驼主要是用来长途运输的。


我们就按照常规的200公斤算,那么阿帕克和卓也是扛走了3.6吨的茉莉花茶。这是有多喜欢喝茶啊。



 

阿帕克和卓一行就牵着十八峰骆驼,装着这些茶叶,离开了甘肃。

《大和卓传》上说,他们来到撒拉之地,撒拉之地都是穆斯林,于是阿帕克就在这里驻足了六个月,修建经堂,传授教义,广收门徒,最后指定当地最有名的一个阿訇哈依吐拉,外号叫金头阿訇的,为自己在当地的哈里发(代理人),之后经过四川,去了一个不信仰伊斯兰教的,都是汉人、蒙古人和藏人居住的地方。

 

那么撒拉人,就是今天的撒拉族,所谓撒拉之地,就是青海一带撒拉人所居住的地区。




《大和卓传》中虽然没有怎么说阿帕克和卓给回族人传教,但是甘肃当地回族门宦的资料却对此有明确的记载。

在回族门宦的资料中,记载了虎非耶门派中的毕家场门宦、花寺门宦、穆夫提门宦等受教阿帕克和卓的经过。

 

顺便说一句,回族人的门宦分为四大派,而其下又分为更多的分支,比如虎非耶下面就有二十多个主要的小分支门宦。


以虎非耶的穆夫提门宦为例,相关资料记载说,在康熙四年,公元1671年,后来穆夫提门宦的始创人马守贞,从陕西前往甘肃的河州,也就是今天的临夏回族自治州贩运茶叶,遇到了阿帕克和卓正往青海的河湟地区传教,大概当时阿帕克正拉着那十八峰骆驼的茉莉花茶,马守贞一看这都是贩茶叶的,同行,就凑过去了,而这个时候,阿帕克和卓背上生了一个疮。这大家都是穆斯林啊,而且人家阿帕克和卓还是远道而来圣裔,马守贞就义不容辞的帮阿帕克和卓治好了背疮。反正这个时候,《大和卓传》里说的那些阿帕克和卓的“神迹”统统没有了,自己长了个疮还得靠别人治。

阿帕克和卓疮好了之后,马守贞与阿帕克和卓就各走各的路,分开了。

这样到了第二年的正月二十日,马守贞接到了阿帕克和卓给自己的一封信,要他去西宁。那么当时阿帕克和卓在青海已经很有名望了,甘肃地区的回族阿訇啊、毛拉啊等等都去西宁拜阿帕克和卓为师。包括后来虎非耶派毕家场门宦的创始人马宗生、花寺门宦的创始人马来迟之父等等。

马守贞接到了阿帕克和卓的信,便立刻去面见阿帕克和卓,阿帕克和卓见了马守贞很高兴,不仅给他传教,亲自给马守贞的门宦命名为“穆夫提”,而且还给马守贞赠送了念珠、头巾等八样东西以示真传。这八样东西后来就成为虎非耶派穆夫提门宦的“八件宝”。

 

阿帕克和卓在青海传教,《大和卓传》上说,其后他就进入了西藏,见到了达赖喇嘛。对于阿帕克和卓是否去了西藏,又是否见到了达赖,这里就存在了争议,因为各个史料表述的都不一样。

比如《大和卓传》记载阿帕克和卓的游走路线是甘肃兰州→青海河湟地区→四川→西藏。

而另一本史料《阿帕克和卓传》中的游走路线则是甘肃肃州→北京,然后还见到了北京的皇帝,那么按照年代,阿帕克和卓见到的应该是康熙,这个显然不可信。

 

《和卓传》上说,阿帕克和卓在“楚”,是落脚在一个喇嘛佛寺中,遇到了一位佛教长老,应该是喇嘛庙里的堪布,也就是方丈、主持之类,于是阿帕克和卓就对这位大喇嘛说:我是穆斯林大学者的儿子,叶尔羌、喀什噶尔曾经都是我的地盘,但是现在另一个人夺了我的位子,能否请求你们帮我夺回故乡的统治权。


那么这位大喇嘛就对阿帕克和卓说:我这里也没法向你那里出兵,帮不了你,别说我了,这地方谁也帮不了你这事儿。这样吧,我给准噶尔的首领写封信,让他帮你。

这样阿帕克和卓拿着这位大喇嘛的信返回新疆,去了伊犁,请求准噶尔人出兵南疆。

 

《大和卓传》上,对这一段则写的更为具体,而且说的很清楚就是去了西藏,面见了达赖,而且是说的活灵活现。

说是阿帕克和卓还没去西藏呢,五世达赖就已经算出来了,说,有位缠着头巾的伟人要来我们这里。

而且达赖喇嘛还叫人在阿帕克和卓的必经之路上放上马和衣服、鞋子,以表示欢迎。同时还在路边搭了一个蒙古包。

 

但是关于蒙古包这一段,《大和卓传》上说的是稀里糊涂,先是说这个蒙古包是达赖喇嘛派人搭的,接着说“蒙古包上留有一天窗,阳光射进包内。在几个碗里盛满清水,挂在各个天窗之下。”

然后说,阿帕克和卓来到这个蒙古包后,达赖是屁颠屁颠的跑过去迎接,牵着阿帕克和卓坐骑的缰绳,扶他下马,把阿帕克和卓请到了蒙古包里,而阿帕克和卓一进入蒙古包,“达赖喇嘛所行的一切诡计妖术立即化为乌有,只剩下搭设蒙古包所用的那块地皮”。

这段记载,首先有问题的是,一开始说蒙古包上只有一个天窗,但是紧接着又说几个盛满清水的碗挂在各个天窗之下。那特么到底是只有一个天窗还是多个天窗?而且我们知道,蒙古包顶部是活动的,也只能是一个天窗,到处开天窗的那是塑料大棚。

但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如果联系上下文来看,作者显然想表达的是:达赖喇嘛使用盛满清水的碗变出了蒙古包,蒙古包是幻术,但是因为阿帕克和卓更牛,达赖喇嘛的这个幻术被破了。但问题是你前面不是明明讲的是搭建的蒙古包吗?而且那些盛满清水的碗也是挂在蒙古包的天窗下的啊,那还需要变出个毛蒙古包啊?

 

反正作者这样写,我们也只能咬着牙看。

而且我们一定要清楚的一点是:因为《大和卓传》是白山派信徒所写,宗教氛围又异常浓厚,所以这本史料毫无疑问是将自己的祖师爷阿帕克和卓写的神勇无比,而将达赖写的恭谦卑微,对阿帕克和卓一派仰慕。

但事实上,我们知道,阿帕克和卓是被伊斯马因轰出南疆的,是流亡,他无论是见五世达赖还是见桑结嘉措,那都是求人家去的,你还搞的跟天神降临一样?你搞清楚没有自己是去干啥的?

所以,我们在看这些史料的时候,一定要甄别着看。别信那些自吹自擂。

 

让我们接着看《大和卓传》的记载。

达赖喇嘛见阿帕克和卓破了自己的幻术,于是微笑着对阿帕克和卓说:我以为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我伟大的了,原来阁下你比我还伟大。

五世达赖于是请阿帕克和卓到宫中,大摆了三天宴席,是隆重阿帕克和卓一行。阿帕克和卓呢,一连吃喝了三天大概是吃腻了,决定要走,达赖就对阿帕克和卓说,您有什么吩咐,只管说,我们愿意为您效劳。

阿帕克和卓说:哎,达赖喇嘛,你如果真有为我效劳的心,那么你就诵念“伊玛尼”吧。

 

看到这儿,估计所有藏传佛教系的同学都要乐了。

首先,五世达赖是什么人?五世达赖可以说是各世达赖中最牛的一个,具有非常的政治眼光和魄力,正是因为五世达赖,藏传佛教的格鲁派,也就是黄教才定于一尊,而且五世达赖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从世俗汗王手中最终夺取了大权,纵横捭阖,控制着整个藏传佛教地区,被后人称为“伟大的五世”。


这样一个大神级人物,怎么可能面对着有求于己的阿帕克和卓,跟个仆人一样?搞的阿帕克和卓跟皇上似的?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儿。

而且阿帕克和卓还要五世达赖诵念“伊玛尼”、

什么是“伊玛尼”呢?

简单的说,就是包括念诵“清真言”、“作证词”等内容在内的,穆斯林最基础的要求。

按照伊斯兰教义,一个穆斯林首先是要有宗教信仰,这个,就是“伊玛尼”,其次是履行宗教义务,再次是做宗教善行。因为首先你是信仰了,然后才能履行义务,最终做宗教善行。

那么,“清真言”又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伊玛尼”,也就是“信仰”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念诵“清真言”可以说是一个穆斯林最最基本的要求,只要你会说话了就要念,内容翻译过来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这句话可以说是伊斯兰教的总纲领,要时时刻刻的说,时时刻刻的强化,要心口如一,这是信仰伊斯兰的第一步。如果你今天决定要皈依伊斯兰教,那么第一句就得念这个。所以我们在很多穆斯林的日用品上,装饰上,都能见到这句“清真言”。



(今天的各种“清真言”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阿帕克和卓让五世达赖念诵“伊玛尼”,也是不可能的事儿。人家是藏传佛教的教主,你让人家念这个不是找残废吗?显然这些内容都是《大和卓传》的作者自己加上去的,当时的阿帕克和卓除非脑子坏了,否则根本不会说这句话。

《大和卓传》上接着说:五世达赖听了阿帕克和卓的这句话后,很为难啊,说,我知道“清真言”是真的,但是我要是念了“伊玛尼”,还怎么领导我手下的江山。除了这件事儿,其他有什么事儿都行。

这时候阿帕克和卓才终于说:我的叶尔羌、喀什噶尔都被暴君给占领了。希望你能帮助我,夺回统治等等。

于是达赖就给北疆的准噶尔人写了封信,让准噶尔人帮助阿帕克和卓夺回南疆。

而此时的北疆卫拉特四部,已经统一在准噶尔部的一代雄主。僧格的弟弟噶尔丹之手了。而噶尔丹,本身也是五世达赖的得意弟子。

 

看完了《大和卓传》的这些记载,我们拨开那些意淫的部分,那么所讲述的是阿帕克和卓到西藏求助五世达赖,而五世达赖则写信与北疆的噶尔丹,让其出兵相助。但是。根据其他的记载和当今学者的研究,有一派观点认为,实际上,五世达赖根本不可能面见阿帕克和卓,他见到的,只不过是当时的第巴,桑结嘉措。

因为首先,阿帕克和卓去西藏不见于任何藏文史料。其次,以五世达赖的地位,也不可能见阿帕克和卓这样一个来历不明的人,那时候也没有身份证,谁能证明你是阿帕克和卓?

 

但不管怎样吧,总之阿帕克和卓从西藏拿着给噶尔丹的信,就来到了准噶尔人的大本营伊犁。

那么噶尔丹呢,是正中下怀。

噶尔丹是一位雄心勃勃的领袖,始终有着创建霸业宏图的梦想,所以是四处扩张,一门心思想吞并蒙古各部,对于南疆地区,自不用说也是盘算了很久。而此时,噶尔丹已经吞并了东疆的哈密和吐鲁番。

其实五世达赖与噶尔丹师徒都明白,南疆白山派、黑山派的内斗,正好给准噶尔人吞并南疆创造了绝好的机会,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所以五世达赖才会满口答应帮阿帕克和卓,而噶尔丹是多聪明的人啊,一看老师的信,马上就明白了。这样,公元1680年,据说噶尔丹率十二万准噶尔铁骑,由阿帕克和卓做向导,挥师南下,从今天伊犁昭苏的夏特古道越过天山,一举占领了阿克苏。


有了阿帕克和卓向导,南疆的白山派信徒自然是纷纷响应,所以噶尔丹的大军势如破竹,直奔喀什噶尔。喀什噶尔的总督是伊斯马因汗的一个儿子,亲自率军与准噶尔人作战,结果中箭身亡,喀什噶尔城破。

喀什噶尔失守,叶尔羌就直接暴露在了准噶尔铁骑的面前。

伊斯马因汗也只得带队亲征,这回,是叶尔羌的阿奇木伯克中箭身亡,被准噶尔人射死在阵前。看来准噶尔人射箭那是非常牛,天天弯弓射大雕,一射一个准,反正多多少少每次总能射死你一两个主将。

伊斯马因汗一看,这仗是不能打了,根本干不过,抵抗下去只能是徒增牺牲,投降吧。但是我投降得有个条件,就是你准噶尔人不能改变我们的信仰,就是说叶尔羌的臣民还是得信仰伊斯兰教,只要答应了这个就降。

 

噶尔丹本身虽然也是一位活佛(当然他当上汗王之后,活佛身份应该是自动失效),其实也没想过改变南疆这些缠头回子的宗教信仰,你只要受我管辖,定期交税就行,这一点倒是与成吉思汗当年蒙古帝国的模式一样,不管你信什么教,服我管就行,什么佛祖啊、耶稣啊、孔子啊、穆罕默德啊、太上老君啊,都很好,都一视同仁。

 

于是在噶尔丹答应了伊斯马因汗的条件之后,伊斯马因开城投降。噶尔丹是将伊斯马因全家,统统带回伊犁,囚禁起来。

延续了一百六十年的叶尔羌汗国,亡。察合台后裔在南疆的统治就此结束。

 

噶尔丹于是任命阿帕克主管南疆,而阿帕克和卓这个称号,事实上是这个时候才有的。我们前面虽然一直叫他阿帕克,包括后人的历史记载也一直将他叫阿帕克,好像他一生下来就有这个尊号,其实不是。而通常认为,这个阿帕克和卓的尊号,“宇宙之主”或者说“世界之王”,也是噶尔丹给起的,至少是认可批准的。

 

那么,终于杀回南疆的阿帕克和卓,是否能够如愿以偿的成为南疆之主?黑山派和卓又能否逃出阿帕克和卓的的血腥清洗?打下了南疆的噶尔丹又将会怎样对天山之南进行控制,如何布局呢?

 

敬请留意《大小和卓之乱(七)谁是南疆之主?》

喜欢Michaelliu88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ichaelliu888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