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国船王——卢作孚 (一)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0-01-12 22:29 已读 380 次 1 赞  

hgao的个人频道




“战后国家的建设,不仅可以防御再来的侵略,防御侵略仅为其消极的目的;确立公众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质基础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水准,使国家成为一个本身健全的现代国家,尤为吾人必须全力趋赴的积极的目的。”

——《论中国战后建设》,卢作孚,1944年

1950年代,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说,中国有四个民族资本家是不能忘记的,他们是:“重工业的张之洞,化工业的范旭东,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和纺织业的张謇。”这四个人中,张之洞的汉阳铁厂是官办铁厂,而非民族工业,从管理、生产、销售上来说,它不能算是现代工业。只有范旭东的制碱业,和卢作孚的运输业也才算得上真正的近代工业。这两个人的人生际遇又不大一样,其中卢作孚的事业人生极富传奇色彩。

卢作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船王,他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商人,也是一位极具眼光的社会改革家。卢作孚的民生实业公司是1949年之前,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在重庆北碚所做的社会改革试验,为我国提供了在一个落后地区进行现代化社会实验的宝贵经验。在抗战时期,卢作孚和当时的虞洽卿和杜月笙一起为国家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当时工商业人士的表率。

1893年4月14日,卢作孚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北门外杨柳街的贫苦人家。卢作孚从小聪明好学,但因家境贫寒,上完小学即辍学。1908年,卢作孚辍学一年后,满怀少年壮志,来到成都。卢作孚住在成都的合川会馆,进了一个补习学校,补习数学。两个月后,他发现学校的课程太少,决定离校自学。他一边自学,一边代教补习生,进度惊人,几个月后,他就学完了数学。同时,完成了《卢思数学全解》《中等代数》、《三角》、《几何学等最新讲义》等书,其中《应用数题新解》一书,由重庆中西书局出版发行。

学完数学后,卢作孚开始攻读古文,接下来是历史、地理、物理、化学。他尤好古文。对韩愈的文章极为赞赏。卢作孚记忆力惊人,能一字不差地背出很多唐宋诗词,并且终生不忘,他有过目不忘之才。卢作孚在成都先后考取了四川优级师范学校、测绘学校、军医学校和藏文学校。尽管这些学校都是免费的,但是,卢作孚认为在那些学校就读“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的救国理想而未去”。

卢作孚还钻研过很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名著。他读过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赫胥黎的《天演论》等名著。研究过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对各国的历史尤其感兴趣,为此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有着独到的见解。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卢作孚有很大影响。 辛亥革命前夜的1910年,卢作孚在成都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保路运动。1914年卢作孚周游上海、北京,在上海结识了文化名人黄炎培。在黄炎培的影响下,卢作孚认识到要实现中国现代化,不但要进行政治改革,还要从现代化教育着手,“推广教育,以开民智”。回乡后,卢作孚在合川中学任教,同时参与《合川县志》的编写。

1917年秋天,卢作孚与蒙淑仪结婚。新娘是独生女,父母早亡,一直随兄弟生活。蒙淑仪缠足,不识字。 文化上的差异,并没给他们造成感情上的障碍,夫妻恩爱无间。婚后的日子虽然清苦,但很和睦。

1919年春天,成都的一家独立的民间报纸《川报》请卢作孚出任编辑、主笔和记者。《川报》虽然是一家民办的小报,但在成都和四川极负名望。卢作孚辞去了在县立中学的教师工作,和妻子及弟弟来到成都。

卢作孚身兼《川报》的编辑、主笔、记者三职。他对《川报》进行了改革,以白话文撰写新闻。 他在《川报》上开辟了《省议会旁听录》专栏。每当省议会开会,他就列席旁听,对议会提出批评和建议。卢作孚因此声名大作。1919年接任《川报》社长兼总编辑,他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主张教育救国。在《川报》任职期间,卢作孚审视着中国社会,以文章奠定了自己的名望和地位。

1921年,卢作孚接受杨森的邀请任沪州永宁公署教育科长,积极开展通俗教育活动,开展以民众为中心的通俗教育与新教育试验。卢作孚很重视妇女解放,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移风易俗活动,提倡放脚、短发、男女同校。他的妻子蒙淑仪先放了脚,剪了短发。连杨森的夫人也剪了短发。卢作孚提倡讲卫生、爱清洁、预防疾病,增进体质;为中小学生普及牛痘等等。1924年,卢作孚到成都创办民众通俗教育馆,担任馆长,在少城公园内建起了各种陈列馆、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音乐演奏室、游艺场和动物园等文化娱乐场所,集中了成都各种工程技术人才和文学艺术专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智。但和沪州永宁的教育实验一样,也未能成功。这些失败的教训使卢作孚产生了实业救国的念头。在卢作孚心里,交通运输业为“各业之母”,他设想以办航运业为基础,兼办其它实业,把实业与教育结合起来,促进社会改革,促进中国的现代化。

四川乃天府之国,富冠西南诸省,是中国的西南门户。二十世纪初,外国列强势力沿长江向西渐渐深入,四川是外国势力进入西南地区的跳板。但是,四川的陆上交通非常不便。长江就成了四川与外界沟通的交通要道。因此,利用长江的航运运输,是投资少、见效快的事业。

1920年6月,英、美、日诸国洋行的轮船驶入川江。1921年,招商局的轮船也跻身川江航运。1920年代,川江上主要有日本的日清公司、美国的捷江公司、英国的太古公司与怡和公司和中国的招商局等14家航运公司包揽了川江的航运。当时,太古有6艘轮船,3,388吨;怡和有3艘轮船,2,881吨;日清有4艘轮船,3,169吨;捷江有5艘轮船,2,074吨。

早在1890年代,重庆、宜昌就陆续开为商埠。到了1920年代,英、法、日、美、德、意等国都在重庆设立了领事馆。

卢作孚的故乡合川地处嘉陵江、渠江、涪江的交汇处,是交通要道。川北的农副产品均需通过这些河道,在合川集散,然后运往重庆,进入长江。

1925年10月11日,卢作孚在对川江上的航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后,在合川县通俗教育馆内主持召开了第一次航运公司发起人会议。其中有卢作孚幼年时的恩师、时任合川县教育局长的陈伯遵先生,还有重庆名流,以及同学、好友等10多人参加。会议决定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民生公司。民生源于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发起人一致同意卢作孚的设想:开辟嘉陵江上的合川至重庆航线,以客运为主,定期航行。同时兴办合川发电厂。筹股2万元,分为40股,每股500元,由发起人分头劝募。等股金筹齐后,用于购买供电设备,并订造新船。

民生事业的筹备处设在合川。卢作孚被推为筹备主任。筹股期间,发起人一无工资,二无车马费,食宿均自行解决。各界名流、士绅纷纷出面帮助,全部股金很快就认购了下来。但只有现金8,000元,其余的12,000元虽然认了股,但暂无现金支付。

很快,卢作孚亲赴上海订购了一艘排水量只有70.6吨的小船,于1926年驶回重庆。

1926年6月10日,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正式成立。总经理卢作孚发表了长篇演讲:“诸位股东,诸位同仁,我们辛辛苦苦筹备的事业,总算有了一个开端——公司于今天成立了。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很高兴。但是为何要成立这个公司?我们的事业发端了,但又为何要创建这个事业?我常常问自己,不是今天才问,一年前就开始这样问了。我原以为,要救国,就得以兴教育,以启民智。后来我明白了这不完全对——这样空着两只手,能办学堂吗?能发展教育吗?显然不能!要发展教育,必须首先办实业;只有以实业作基础,文化教育才有可靠的支柱。孙中山先生提倡民生主义,所以,我们的公司就取名民生。然而,这个实业如何办,从哪里办起呢?我在合川县城,在嘉陵江三峡地区,对社会和自然状况进行了调查,写成了《两市村之建设》,想必有许多同仁已见到了。我发现,我们有城市,却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工厂,我们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却不能很好开发和建设。这是一个闭塞的小世界,它有那么多好东西在睡大觉,睡了千百年,为什么?就在于我们合川交通落后。全川没有一条铁路,几条区间公路,短得一眼望得见头,通往省外的公路一条也没有,唯一的交通孔道只有一条,就是长江。真是四川四川,四面是山啊!因此,我们抱定救国宗旨,要创业,它的顺序只能是这样:第一交通,第二实业,第三文化教育。放在首位的交通又如何办呢?我和黄云龙君在重庆调查了所有的轮船公司和所有的船只,对航业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准备经营航业的时候,正是长江上游航业十分消沉,任何公司都无法撑持的时候。我们四川的门户——长江上游即大家说的川江,开始有轮船运输以来,不过几十年,却经过了极其复杂的发动时期,发展时期,极盛时期,过剩时期,而进入此时的衰弱时期。尤其使人沉痛的,由于我们内地一时的不宁,英商太古、怡和,日商的日清等外国轮船公司,凭借其长江下游的基础,有计划地侵入上游,成为不可拔除的势力,以致中国轮船日减,外国轮船日增。长江之上,触目可见帝国王义列强旗帜狂飞乱舞。连中国人自己的轮船,亦几乎无不挂外国旗,倒不容易看见本国国旗了……”说到这里,卢作孚扬起一只拳头,“这岂非咄咄怪事!所以,本公司章程明确规定:股东以中国人为限。我们要靠自己的力量,把它办成一个实力雄厚的道地的中国公司!我们的事业刚起步,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在等着我们。本公司宗旨‘促进交通,开发产业’,诚恳地待人,踏实地做事,总会成功的。”


民生轮船公司成立大典

民生成立的半个月以来,卢作孚对民生的组织机构、经营构想等方面作了全盘思考。他对旧公司的管理体制深恶痛绝,一改陈规陋习,实行总经理集权管理。总公司建立三室一会四处二十五股的办事机构,总经理直接领导各分公司和办事处的人事、财务和物料供应三个方面。卢作孚敢想、敢干,远见卓识。公司一成立,他就想到了设分公司,办事处,及与之相配套的轮、驳、囤船、栈、号以及各附属企业等,还包括了企业各类人员的薪津标准,人员晋升、奖惩、培训的具体办法。为防止集权管理制度带来的用人不当、人浮于事等官僚主义,卢作孚采取集权与分权的分级负责管理办法。即处级经理、分公司经理、附属企业负责人、轮船船长、经理等人直接由总经理任用,并报董事会核查备案。其余人员的任用、调升等则由总经理直属的人事委员会及各部、处共同管理分工负责。

1926年7月初,民生号完成了处女航行抵达重庆。1926年7月23日,民生号满载着第一批旅客,向嘉陵江上游驶去,当天下午到达合川。川江上开始了其航运史上的新纪元——定期客运航行。

除了总揽岸上事务外,卢作孚尽力改善经营管理,他亲自上船接待旅客,提出了一切为顾客的经营方针。上自公司经理下至船员、水手都兼服务工作,他们的服务热情周到,船上的伙食也很好,很快就得到了社会好评,班班客满,接应不暇。第一年就获利了。尽管民生实业刚成立时,卢作孚只有一艘小客轮。但卢作孚从一开始就以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来运营公司。他为公司订立的宗旨是安全、迅速、舒适、清洁等。卢作孚取消了自洋务运动以来航运业盛行的分包买办制,代之以经理负责制。卢作孚认为服务质量是公司生命,他经常和乘客一起搭乘民生轮,以便了解经营状况和乘客要求。很快,民生的好名声就传扬开来了。

卢作孚虽然是文人,却极具商业天才。当时长江上的民营航运业极为落后,航班不固定,客轮要等到客满出发,客运、货运不分,客轮又脏又乱,服务根本没有。民生设计了许多全新的客运制度,开辟了定期的航班和新航线,把客运货运分开,并以客运为主。同时,民生还稳定运价,建立信誉。卢作孚的民生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民生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现代化航运企业。1931年,民生就有了12艘轮船,总吨位达1,500吨,员工500多人,是为长江上游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

卢作孚认为:必须在民生内部强调物质建设和组织上的现代化。现代的物质建设必须有现代的技术和管理,卢作孚先建立了一个适应近代大型航业经营的管理机构,完成了企业经营的组织建设;然后,又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企业的工作秩序井井有条。在总公司内,除职能部门外,还设有人事委员会、设计室、稽核室之类机构,以指导、监督、制约各职能部门。严密的系统保证了企业管理层的意图得以迅速、准确地实现。民生事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工种、每个岗位、每个作业程序,都有章可循。

接下来就是技术建设和技术管理。为了适应提高船舶营运率并加强技术建设。卢作孚责令民生实业的驾驶研究委员会、船舶机器研究委员会,对川江航道进行了详细考察,写出了完整的报告,绘制河床图,编写出《长江上游宜渝段航行指南》和《驾驶须知》等技术性文件。还让他们提交了一份《川江船舶安全问题研究报告》。

卢作孚的“民生精神”是一种现代企业文化,它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实业救国和爱国主义思想。卢作孚把航运业看作是“一切事业之母——立国要素”。二是集团生活。这也是卢作孚改良社会主要内容之一,提倡群体合作,互相帮助以成一个立于不败之地的团体。他说:“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工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而民生公司就是这样一种超个人成功的事业,超赚钱主义的生意。”三是艰苦创业、勤俭朴素的思想。卢作孚说过:“大胆生产谓之勤,小心享用谓之俭,我们应大胆用现代科学方法生产,现代有什么,我们便要生产什么;但须节省物质上的享用,任何东西我们不能生产,便不要享用。”


民生轮

卢作孚和民生事业在川江航业史上做了三件大事,以致他的许多做法沿袭至今。第一件大事是废除了买办制,实行经理负责制。第二件大事是改善客货服务,提高运输质量。民生的原则是“运费持平,限制盈利,工商航业,均等发展”,同时提出了“船舶优秀,设备完善,服务周密,福利人群”的口号,赢得了社会的信誉,形成了巨大的竞争优势。第三件大事是健全工薪、奖励、福利制度。订立了《职工年功加俸细则》,每年为职工加薪一次;制定《职工薪级表》及《工薪条例》,奠定了民生公司工薪制度的基础。民生还制定了《奖惩规程》,对奖惩对象、奖惩标准:奖惩等级、奖惩办法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民生为职工制定的福利制度是它的集团生活的一种,是为卢作孚的劳资合作理想。民生积极的企业管理制度,在当时航运界有着开拓性的意义,给民生的带来了非常好的效果,对整个中国航运界,都有着极大的进步意义。

1927年春,卢作孚到北碚出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峡的防团务局局长。在清剿匪患的同时,卢作孚仿效张謇,对峡区的乡村建设进行了实验。北碚在重庆附近,那里山岭重叠,交通困难,地处四县之交,兵匪横行,无人管束。卢作孚就在那里实践他的社会理想。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建起了中学、工厂、医院、科学院、公园和植物园,倡导文明、整洁、健康的生活,他把大量人力、物力放在了人的教育上。在新设的机构里,他聘请的都是二十多岁的文化青年,他要以新青年的朝气改变千年陋习。卢作孚在北碚的工作收到了惊人效果。1930年代初期,北碚成为四川省最先进的地区。

1927年8月,卢作孚从上海聘请了丹麦工程师勘测设计修建四川的第一条铁路,总长18公里。卢作孚和他的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于1935年3月这条铁路全线通车。该铁路有火车头、货车厢、客车厢、水车厢,常年穿行于当时属于江北县与合川县界的文星乡和戴家乡境内,使此间的煤矿开采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也成了当时北碚的一大景观,四川的第一条铁路。

1927年,卢作孚初到北碚不久,就把缙云山下南宋时代的温泉寺改建成了嘉陵江温泉公园,增建了温泉游泳池、浴室、餐厅等,是为了中国最早的温泉公园。1927年底,卢作孚组织在北碚新营房受训练的各期学生,在北碚火焰山上修建了平民公园——北碚公园。

1927年,卢作孚又用一座旧庙作院址,创办了一家地方医院,为远近的人民治疗疾病,即为民生医院。卢作孚以“情系民生、追求卓越”为办院理念。

1927年8月,卢作孚在北碚鞍子坝着手建体育场,于1928年建成,名为“北碚体育场”。1929年4月20日至26日,卢作孚主持峡防局在该体育场举办了四川近代体育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参加人数最多的嘉陵江运动会,来自重庆、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和北碚共38个单位及社会团体的1161名运动员参加了角逐。

1928年,卢作孚在北碚关庙,利用朋友们捐赠的四百本书,办起了一家公共图书馆,即北碚图书馆。

1928年3月4日, 卢作孚改组《学生周刊》,创办了三日刊《嘉陵江》报,刊载省内外国防、交通、产业、文化和嘉陵江三峡各项事业的新闻。卢作孚为该报撰写了《发刊词》他说:“嘉陵江是经过我们这一块地方的一条大河,我介绍的却是一位小朋友。我们盼望这个小报传播出去,同嘉陵江那条河流一样广大,至少流 到太平洋……”该报采用白话文,文字浅显易懂,编辑简明扼要,新闻素材丰富,而且采用了现代的报纸发行技术,时效性很强,受众很广。1931年1月,为了响应各方面的要求,改为《嘉陵江日报》,赢得了各阶层的读者欢迎。

1930年3月,卢作孚将火焰山东岳庙上殿改建成了博物馆。在蔡元培、黄炎培、翁文灏等人大力支持下,于同年9月成立了中国西部科学院,卢作孚任院长,博物馆内陈列有风物、卫生、工业、煤炭等物品。还设立了地质、生物、理化和农林等研究所。

1930年10月,卢作孚改组成立了三峡染织工厂,任董事长,是为四川第一个机械织布厂。其广告曰:“三峡国布,风行全国;花样新颖,永不褪色”。

卢作孚从未忘记他的教育事业。1930年秋,卢作孚主办的北碚私立兼善中学开学。兼善的校名来自古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也是兼善中学的办学理念即“兼善天下,兼善教育”。兼善中学的校训“舍得干,读兼善”流传至今。兼善中学有兼善农场、兼善餐厅、兼善公寓和石灰厂等实业,培育了学生的创业和自力更生的精神。

1933年,卢作孚促使北川铁路沿线的五个煤矿的合并,成立了天府矿业公司。抗战时,卢作孚与煤油大王孙越崎促成了天府矿业与河南中福煤矿公司的合作,天府矿业因此采用了矿灯照明和绞车,设备、器材和技术也不断提高,产量大大增加,为陪都重庆提供了45%的煤。


新北碚

民生实业的发展也很快。1929年,民生实业新造了民用、民望两艘轮船,总吨位达230吨,航线从嘉陵江扩大到长江的渝涪、渝沪线。同年,卢作孚被刘湘任命为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卢作孚还曾担任四川省建设厅长、交通部次长、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全国船舶调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卢作孚为民生实业制定的经营方针是:“将同类的生产事业统一为一个,或全部的联合。联合起来,人力财力集中,化零为整,合并经营。”为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他大声疾呼:“扬子江上游的航业问题,事关四川对外交通和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其垂危局面,不容坐视不救。” 卢作孚一面大造舆论,一面增加资本,准备收购、兼并其它航运公司。

自由竞争和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卢作孚的统一川江航运业的策略和步骤是:民生自己改善经营,发挥竞争优势,取代经营不善的其它公司。同时要取得地方政权的支持,以得到航运特权。卢作孚认为兼并要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商后军、先华后洋。他的第一步是兼并业绩不佳、亏损、负债已多的华商小公司。在议定船价、资产后,由民生为原公司偿还欠债,公司资产则转作民生股金。原公司所有职工由民生接受,重新安排工作。第二步是兼并军轮。当时四川军阀投资的轮船公司很多,他们有很多特权。它们是统一川江的隐患。卢作孚向军阀们陈说利害,劝其合并。在川江航业衰颓的形势下,为保全老本,军阀们也乐于接受。第三步是收购外商轮船公司。

当时的民生实业只有三艘小船,川江航运界,任何一家公司,都比民生实业大。这些想法在董事会的眼里完全是天方夜谭。但是,卢作孚很快就用自己的想法说服了他们。为了他的收购计划,卢作孚把30万元的股额扩大到70万元。

1931年1月4日,民生收购九江轮船公司的两艘轮船。4月12日收购了通江轮船公司的三艘轮船。5月7日收购协同轮船公司的一艘轮船。5月9日收购定远轮船公司的一艘轮船。5月12日收购锦江公司的一艘轮船。9月5日收购川东轮船公司的一艘轮船。10月31日收购利通轮船公司的一艘轮船。一年内收购了10艘船轮船,7家公司。民生实业由3只小轮,总吨位由500吨增至1500吨,员工由164人增至518人。至此,重庆上游的川江航运业,除一家公司外,全被民生实业的纳入旗下。

民生实业并购的公司越来越多,吨位不断上涨。1933年到1934年,民生又合并了7家川江下游的航运公司,收购轮船10艘,共计3,445.61吨。这一时期,民生事业开始着手收并军阀的轮船公司。1934年底,民生实业先后兼并了22家公司,大小轮船33艘,总吨位达11,017.9吨。当时川江共有58艘船只,总计3.2万余吨。民生实业占船只的半数以上,吨位超过了三分之一,9条航线,从川江达东海,长江一线的主要港口,都有民生公司的分支码头,是为川江航运业的第一巨子。

这时候,卢作孚正式提出了民生精神:“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

1932年夏天,民生实业的民主号,首航上海,是为民生参与长江中下游航运业的处女航行,它标志着民生正式涉足长江中下游航运业,参与竞争。

卢作孚还在长江航运史上创造了三大奇迹。他的第一奇迹是民生实业打捞和改造万流轮。万流是英商太古公司的一条千吨巨轮。1931年前,万流轮在长寿县境内触礁沉没。太古和保险公司委托上海打捞轮船的权威公司——上海打捞公司打捞。上海打捞公司派出专家现场勘察后,发现万流沉没在险滩流急的河道中,无法打捞。太古公司只好标价拍卖。但没有一家公司购买。

卢作孚得知此事后,亲派民生实业的驾引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赶赴出事地点勘察。他们仔细勘察后认为,万流轮可以被打捞起来。卢作孚亲自出马,与太古交涉,以5000元的价格,买下了万流。该举措,令航运界大吃一惊。两个月后,万流重见天日,被拖进了民生机器厂。民生机器厂将其接长了14英尺,使它成了一艘长达220英尺,马力3,500匹,航速17海里的新船,创下了川江修造史上的新纪元。

卢作孚创造的第二大奇迹,是使民生粉碎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围攻。1935年秋天,经过一年的残酷竞争,长江上游的80多只轮船中,一半归属了民生,外国公司的轮船,只剩下了十几只。

卢作孚创造的第三大奇迹,是他独创的枯水季节三段航行。长江上游每年从12月初到次年2月末会进入枯水季节。此时,当长江水位降到3米以下时,60-70米长的大船就无法航行;水位降到零以上时,所有轮船,都无法航行。这就是枯水期,在长江枯水期间,四川通往外界的唯一交通就断绝了。这无论对国家建设还是人民生活的影响都很大。

自从民生实业成立后,卢作孚就开始与专家们一起,研究长江枯水期航行的可行性。最后,他们发明了一个三段航行方案。该方案是根据重庆和宜昌间的水位情况,水流情况,及民生船舶的性能、吃水情况,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制定出来的。它将宜昌到重庆的航线划分为三段,调集大小船只,分别在不同的水位段航行。第一段从宜昌到青滩的下旦仓;第二段从米仓峡到万县;第三段由万县到重庆。客货在青滩和万县两地经过陆上转运。于是,困扰了几百年的川江枯水航行,在卢作孚和民生事业的手里的奇迹般地解决了。

后人这样评价卢作孚和民生实业的三大奇迹:“打捞和改造万流轮的经验,把民生机器厂锻造成了抗战时期能承担起艰巨、复杂的打捞沉船和改造旧船任务的现代化工厂;与外国航运公司竞争的胜利,使得民生在抗战时期成为后方运输的主力;而长江上游三段航行的办法,使得宜昌大撤退任务得以及时、顺利地完成。”

1935年,民生实业在上海订造了21艘船只。同时,卢作孚也被四川省主席刘湘任命为四川省建设厅厅长。于是,卢作孚一边抓四川的建设,一边加快民生实业的发展,还不忘北碚的乡村建设运动。在他看来,这三者之间不是独立的,都是为了四川的建设。卢作孚在《建设中国的困难及其必循的道路》一文中写道:“中国的根本办法是建国不是救亡;是需要建设成功一个现代的国家,使自有不亡的保障;是要从国防上建设现代的海陆空军,从交通上建设现代的铁路、汽车路、轮船、飞机、电报、电话,从产业上建设现代的矿山、工厂、农场,从文化上建设现代的科学研究机关、社会教育机关和学校。这些建设都是国家的根本,然而建设现代的集团生活更是建设一切事业以至整个国家的根本。在现代的集团生活没有建设成功以前,是不容易看见上面那许多建设事业的,只会看出家庭和亲戚邻里朋友的关系在那里毁坏许多建设事业而已。”

卢作孚就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后,亲自主持拟定了1936年建设施政纲要。其中有三个指导原则:第一,必须明确目的。建设,绝非供人观赏,必须向下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向上有助于国家富强。应当集中全力发展生产,及有关的交通运输。第二,必须有充分准备。首先要搜集参考资料,必须展开对农业、工商业、矿产及森林资源的调查,展开水利、发电和矿区的测量工作,展开各地的气象观测工作,还要进行农业改良及除灭虫害的研究。 第三,必须有完整的计划。所有的建设都要有计划的进行。凡相关的事业,必须同时建设,同时经营,使其有需要、有供给。凡建设事业,必须结成联合体,避免残酷竞争,保障共同的利益。还要防止垄断。

1936年3月15日,民生实业举行了第十一届股东大会,改选了董事会,民国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上海青帮头子杜月笙、交通部长和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公权、训康银行总经理康心如、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等民国头面人物当选为民生实业董事。不久,上海另一位大亨黄金荣也成了民生实业董事。

1936年4月13日,蒋介石在宜昌乘民生实业的民主轮第一次入川。航行4天,于4月16日午后抵渝。蒋介石对这次航行非常满意,上岸前吩咐随员奖赏了这条船1000块大洋。

1936年底,民生实业召开了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经过10年的苦心经营,民生实业先后兼并了24家中外轮船公司,收购大小轮船44艘,已是拥有45艘计19,817吨位的长江上最大的航运公司。

民生的客轮舒适、清洁、快捷,乘客也很有尊严。川江两岸的民众,很快就成了民生的忠实客户,到了1930年代,国难当头,民众对民生的向心力越来越强,卢作孚也顺势把企业利益与民族自尊连在了一起。收购了美国的捷江航运后,民生在川江航运中,有了绝对垄断权。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等人的船只亦被卢作孚以高价收买入股的方式,入股了民生实业。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民生在川江上的轮船总吨位,已超过了所有其他公司的吨位总和,在载重量上也与其他公司的总和非常接近。民生实业在实力上、业务上、声望上,在川江上首屈一指。

从一艘客轮开始,卢作孚的民生实业在短短几年内,就完成了长江上游的航运界整合。有人把卢作孚的兼并业务称为发展兼并三部曲:先以公道的价格兼并长江中上游的华商航运公司;然后凭着与军阀的交情,兼并了四川军阀的轮船公司;最后兼并了外国航运公司。在卢作孚的经营下,在1937年全面抗战前,民生拥有了46艘轮船,总吨位达19,718吨,职工3,991人,资产1,215万元,手中有了长江上游70%的航运业务,是为中国最大的航运公司。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任命卢作孚为军事委员会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坐镇武汉、宜昌等地。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hgao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