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老电影《上甘岭》背后的故事(上)
送交者: jeffg[★★太尉★★] 于 2020-01-30 0:16 已读 2668 次 3 赞  

jeffg的个人频道

在新中国的电影史上,《上甘岭》是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典影片,以其恢弘的战争画面和动听的插曲而深深吸引了观众,在当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那个时候还没有电影大片的概念,如果有的话,《上甘岭》可堪称为当之无愧的史诗大片,深深地铭刻在了几代观众的记忆之中。



电影《上甘岭》摄制完成于1956年,距朝鲜战争结束也只有3年时间。早在上甘岭战役结束不久,毛泽东就曾表示过,希望能将这样一部英雄主义史诗拍成电影,让国内的广大人民都能感受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这一光荣的任务后来交给了东北电影制片厂来完成,该厂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组建,曾在非常简陋艰苦的条件下拍摄和译制了新中国的七个“第一部”影片,如《民主东北》、《皇帝梦》、《留下他打老蒋》、《桥》、《普通一兵》等,因此被誉为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接到任务后,东北电影制片厂就组成了创作班子,于1954年前往朝鲜前线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并对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官兵进行了广泛采访。经过先后几次到朝鲜前线深入生活,于充分积累了材料的基础上,创作完成了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然后挑选演员进入拍摄阶段。在导演兼编剧沙蒙、林杉及全体摄制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两年多创作和拍摄终于完成了这一史诗级巨片,并与全国广大电影观众见面。在此期间,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厂。



电影《上甘岭》并没有全景式的展现历史上的上甘岭战役,而是以参加战役的志愿军某部8连为切入点,描写了该连从接防阵地,最初进行防御战斗,转入坑道作战,在缺粮断水的情况下坚守24天,直到配合主力参加反攻收复阵地的战斗过程。以一个连队、一条坑道的独特视角,以小见大,对真实历史通过艺术手段进行刻画和渲染,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克服困难,浴血奋战,赢得胜利的英雄主义事迹。



上甘岭战役爆发于1952年10月14日拂晓。对此影片开头用一页战斗日志作了叙述:“十月十四日,美国侵略者为了破坏和平,扩大战争,他们在板门店拒绝了和平谈判以后,就在今天早晨六时十五分向我上甘岭地区两个山头阵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随后影片并没有展现当天的战斗,而是直接将战斗日志番到了10月18日:“在敌人有充分准备的大规模进攻面前,我军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战斗十分激烈和残酷。今天是第五天。”



在历史上,10月14日拂晓,联合国军以先攻之利,集中12个炮兵营的300余门大口径火炮、30余辆坦克和40余架飞机的优势火力,出动3个步兵营(后又加了1个营)兵力,突然向上甘岭前沿志愿军两个连级高地发起猛攻,打了志愿军一个措手不及。防守五圣山、西方山地区的是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军长就是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秦基伟。对于当时的战场形势,秦基伟实际上是出现了误判。他认为联合国军不进攻第15军防区则已,一进攻就必然会以主要力量突击其右翼的西方山平康谷地方向,因为那里地形平坦,便于联合国军机械化部队行动。而五圣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大规模突破不易。因此,他将第15军最强的44师和主要炮兵力量部署在西方山平康谷地方向,将非主力的45师和部分炮兵配置于五圣山方向。谁也没想到,范佛里特恰恰就选择了易守难攻的五圣山方向作为攻击目标。



由于前沿阵地的所有通讯工具全部遭到联合国军炮火破坏,志愿军防御部队根本呼叫不通后方,45师指挥所对一线情况一无所知。以致在当天的大部分时间里,前沿部队没有得到任何有效的炮火支援。好在一线坚守部队非常顽强,白天丢失表面阵地后立即组织夜间反击又将其恢复,顶住了联合国军的第一天突袭。在14日全天的攻防战中即毙伤联合国军上千人,自己伤亡约550人,坚守住了两个高地。范佛里特没想到会打成这种局面,为了面子,他命令继续投入力量进行争夺。结果上甘岭地区的激战足足进行了3天,45师已经在两个高地上投入了15个步兵连,每天都要拼掉2、3个连队,伤亡最重的连队打到只剩下了几个人。45师师长崔建功是当年陕北直罗镇战役中被红军俘虏的东北军士兵,后来成长为了解放军高级将领。他咬牙指挥部队在上甘岭硬顶联合国军的凶猛攻势,但已经感到非常吃力了。另一边的范佛里特这时也已打红了眼,原来预备200人的伤亡,没想到却填进去了几千美韩军人的生命,这一仗要不见个结果就没法交待。他命令美第9军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将中国人从两个高地上赶出去。而秦基伟则终于反应了过来,意识到在上甘岭地区要打大仗了,遂命令所属炮兵部队全部转用于五圣山方向,并迅速组织预备队和弹药、给养。同时命令45师,坚决守住阵地!就这样,双方咬住劲拼死厮杀,反复争夺上甘岭地区的两个高地。



影片开头的上甘岭战役第五天时,联合国军依托已占领的阵地进行扩张,以美7师1个团进攻597.9高地,韩2师1个团进攻537.7高地北山,在优势火力支援下连续猛攻,将已打得筋疲力尽的志愿军坚守部队全都赶进了坑道里。至此,上甘岭表面阵地自开战以来第一次全部失守。



影片中表现的是志愿军某部7连坚守上甘岭主峰阵地,在18日与敌激战中连长牺牲,孟指导员双目被弹片击中失明,全连最后剩下不到1个排,但主峰阵地寸土未失。而某部8连在连长张忠发率领下星夜驰援主峰,接过7连阵地后即与蜂拥而上的美军进行了殊死战斗。在19日上阵地还不到一个上午的时间里,就连续打退了美军一次比一次疯狂的进攻达23次。因敌众我寡,火力相差悬殊,8连伤亡较大,苦苦支撑。这时美军已向上甘岭增兵,后方炮弹又运不上来,最后8连奉师首长命令撤进坑道内继续坚守。这段情节与真实历史显然是有一段距离的。历史上,18日上午美韩军即已全部攻占了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因慑于联合国军的空地火力优势,志愿军白天无法进行运动和反击。崔建功和政委聂济峰决定18日晚先不进行反击,而是将45师最后的预备队6个步兵连全部投入,乘夜暗秘密向上甘岭前沿地区集结,准备于19日晚发起反击一举收复已失阵地。19日白天上甘岭地区并没有发生大的战斗,片中的情节属于艺术化的渲染铺垫。



影片中的8连也是有真实原型的,就是45师134团3营8连。该连被誉为是45师的王牌连、拳头连。只要有8连上,那就是非赢不可的仗。19日夜,8连在连长李宝成率领下秘密向上甘岭597.9高地运动,成功闯过敌人火力封锁线进入了1号主坑道。与此同时,其他4个连队也分别秘密运动到了上甘岭阵地前沿集结。19日太阳刚落入地平线,45师就集中了46门90毫米以上火炮和24门16管132毫米火箭炮,对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进行了猛烈的火力突袭。这是上甘岭战役开战以来第15军的第一次大规模炮击,一举摧毁了美韩军75%的防御工事。紧接着45师秘密潜伏的5个步兵连协同在坑道内坚守的2个连队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起了反击。经过一夜血战,全部夺回了537.7高地北山和部分夺回了597.9高地的表面阵地。其中134团8连三次攻上597.9高地主峰3号阵地,又三次被美军反击下来,很遗憾地未能于当夜全部收复597.9高地。



也就是在这一夜,诞生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仅有的两名特级战斗英雄之一的黄继光烈士。他在反击597.9高地战斗中舍身堵枪眼的故事广为人知,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最后志愿军进行大反击时,舍身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而牺牲的8连通信员杨德才,就是以黄继光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历史上的黄继光是45师135团2营6连通信员,他牺牲后,生前所在的连队被命名为“黄继光连”。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黄继光连”一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第15军45师的尖刀连。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该连紧急向灾区驰援,150名官兵继承和发扬了历史上的光荣传统,克服恶劣气候条件的限制强行伞降汶川,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抢险救灾任务。这就是部队荣誉传承的力量,是可以谓之为军魂的那种东西!



10月20日天亮后,美韩军在炮火、坦克和飞机支援下再次发动反扑。45师坚守部队经连续作战,伤亡巨大,后援无济,又丢掉了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最后只守住了597.9高地西北山梁上的4个阵地。打到这时,45师已先后投入了21个步兵连,伤亡达3500余人,其中主力团134团、135团打得总共只剩下2、300人,实际上全师已失去了战斗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保存力量,第15军军部命令阵地上的部队全部转入坑道实施坚守。



影片中当通信员杨德才听说营长命令8连全部撤入坑道后,着急地叫道:“嘿,这下子我们8连丢人了!”连长张忠发得知后,也狠狠地对杨德才嚷道:“传错了命令,我杀你的头!”历史上的134团8连命运亦如此,首战上甘岭即折戟,没能夺回阵地,在残酷的争夺战中伤亡过大,连同连长李宝成在内只剩下16人,其中战斗员仅4人,只好撤入了597.9高地1号主坑道中坚守。至此,上甘岭战役的第一个高潮已经过去,转入了坑道斗争阶段。



影片中,美军第二天继续向五圣山发起了进攻。张忠发指挥坑道中的8连并协同其他坑道中的坚守人员,从高地各反斜面坑道口以机枪火力猛烈侧击敌人,配合五圣山方向的部队粉碎了美军的进攻。师长接到报告后,连称是“奇迹”。他更加明确了这个仗该怎么打,在和政委商量后,决心放弃对表面阵地的争夺,以坑道内的坚守部队拖住和消耗攻占两个高地的敌人,同时从后方调动兵力和囤积弹药,最后发起一个决定性的反击全部收复阵地。



历史上联合国军并没有对五圣山发起攻击,这确实不是“摊牌行动”所包含的内容。而利用上甘岭两个高地粘住和消耗敌人,则确实是志愿军司令部的意图。10月21日,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在电话中指示秦基伟:目前敌人成营成团地向我阵地冲击,这是敌人用兵上的错误,是歼灭敌人的良好时机。应抓住这一时机,大量杀伤敌人。我继续坚决地斗争下去,可置敌于死地。



据此,秦基伟调整了部署,决定分别从军直属队和机关中抽调人员补充45师,并将军预备队29师向上甘岭地区集结准备投入战斗,继续与敌争夺下去。坑道中的坚守人员以小分队反击为主要手段,消耗和疲惫敌人,为主力准备大规模反击争取时间。为支持第15军,志愿军第三兵团也进行了部署调整,将第12军几支部队调归第15军指挥作为预备队,并将大量炮兵调往上甘岭方向。上甘岭争夺至此已惊动了兵团和志愿军司令部,成为了整个战线上的胶着热点。



影片中8连在坑道中坚守,除了缺水之外,生活还比较不错。坑道内干净宽敞,大家的仪表还算整洁,情绪乐观,能躺着睡觉、看报、下棋、打扑克、吹笛子,还能唱歌和抓小松鼠。真实的历史则要比电影中残酷得太多。由于大量人员涌入狭窄的坑道内,士兵、伤员、弹药、物资、烈士遗体,所有东西都只能挤在一起,人往往连坐下来都不能,只好一个挨一个地站着,伤员站不住,就要给他让出一点地方半躺或是斜倚在别人身上,那种痛苦殊难想象。因为人太多,坑道又不通风,温度足足超过了40度,连氧气都不够吸,加上吃喝拉撒都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污垢遍地,每个人都脏得不行,味道更是想像不出的难闻。在这种环境里,人的思维都已经麻木,用参战志愿军老兵后来的话说,“能不死,这就算上帝保佑了。”(你没看错,这个老兵在《电影传奇》中作嘉宾,原话说的就是“上帝保佑”)很多伤员坚持到死都不吭一声,用无声的行动最后鼓舞了活着的战友们。很多志愿军老兵看了电影《上甘岭》后,都认为离真实的历史还很远。而对于影片中较为浪漫的表现手法,电影主创人员则认为艺术真实应该高于生活真实,不能用生活真实损害人物性格,不能给观众刺激的镜头,而要用漂亮、美好的镜头来让观众记住人物,留下回忆。 



影片中张忠发组织战士们在夜间以小分队出击,炸碉堡,摸岗哨,搅得敌人不得安宁。而美军也竭力想摧毁志愿军据守的坑道,又是枪炮打,又是炸药包炸,双方持续进行着斗智斗勇。历史上,坑道内的志愿军坚守部队组织了大小158次出击,不断给阵地上的敌人以杀伤。如134团8连在连长李宝成、指导员王土根指挥下坚守597.9高地1号坑道14昼夜,先后补充了来自16个连队的335人,组织了大小105次出击,有力牵制和消耗了高地上的美韩军;597.9高地2号坑道内的80名坚守人员在134团4连指导员赵毛臣指挥下,先后组织夜袭11次,也给了美韩军一定的打击。为了破坏坑道,消灭坑道内的志愿军,美韩军亦使尽了种种手段:用飞机、大炮炸;用炸药爆破;向坑道口内投掷炸弹、炸药包、爆破筒、手榴弹、汽油弹、毒气弹,或用火焰喷射器喷烧;用石土、麻包、成捆铁丝和铁丝网封堵坑道口;组织兵力、火力封锁坑道口;在坑道口建碉堡,设障碍,断绝坑道内外交通等,给坚守部队造成了极大威胁。



在双方日以继夜地反复纠缠激战中,志愿军坑道坚守部队平均每天都要有1个班的伤亡,力量愈渐削弱。597.9高地1号坑道的两个洞口也被美军炸塌,只剩下碗口大小的透气口。李宝成指挥8连人员连续抢救施工,伤亡了37人才重新将洞口掏开。为了支援坑道坚守部队作战,五圣山方向的第15军主力也加入了战斗,专门部署炮兵保护两个高地的各主要坑道口,随时打击企图接近坑道口的美韩军,以防止再出现坑道口险情。与此同时,组织部队在炮兵支援下协同坑道内部队进行反击,恢复了部分阵地,并利用反击的机会向坑道内输送物资及轮换坑道内的坚守人员。为此,45师不断抽调各单位人员增援坑道以补充伤亡,几乎把师团两级机关连勤杂人员都用光了。正如影片里那样,连师部炊事员老王都担任了火线运输员。



影片中表现坑道内缺水,大家焦渴得不行,张忠发不得多次组织人员强行下山去抢水。后方也连续组织运输队向上甘岭阵地输送给养,但大多数人都牺牲在了美军的炮火封锁线上。后来有运输人员闯过封锁线进入8连坑道,除了罐头、萝卜等物资外,还送上来了师长特意带给张忠发的两个苹果。大家互相推让,最后切成小片分着吃了。在真实的历史上,坑道内缺食品,缺弹药,缺医药,最要命的就是缺水。人没有食物能支撑着活7天,可没水却只能活3天。坑道里少量的水早就喝光了,战士们开始吃牙膏,然后是舔潮湿的洞壁,甚至喝自己的尿,最后只能不顾生命危险地摸出去抢几壶水。秦基伟等15军首长也急得不行,派出了许多运输队向坑道内运送物资。然而联合国军的炮火把来回的路线封得死死的,大量的运输员伤亡在路上。往往派出去几十人,最后只能有2、3个冲进坑道里,连秦基伟的警卫连都大部分牺牲在了炮火封锁线上。运水容易在路上被打漏,运萝卜战士们吃了烧心拉稀,最后就运苹果。当时第15军紧急从后方采购了近4万公斤苹果,规定送入坑道一筐苹果者就记二等功。然而运输人员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后,只有一只苹果送进了597.9高地1号坑道内。焦渴难耐的官兵们你推我让,20多个人轮了一圈也没把苹果吃完。



就是在这样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坑道内的志愿军坚守部队顽强撑住了,为大部队发起反击赢得了时间。

喜欢jeff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jeffg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