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为了改一个称号,逼得匈奴500万人反叛,空想者的愚蠢改革
送交者: 桂花酒[♂☆★★★和气生财★★★☆♂] 于 2020-03-26 17:18 已读 2831 次 3 赞  

桂花酒的个人频道



2020-03-25 14:49:28                6park.com

在近代某位学者的口中,王莽是几千年前伟大而又进步的改革家。如果抛开个人情感因素,客观地看待"新莽"时期的历史,以及那些激进而又空想化的改革,你会发现:"他不是'伟大'改革的发明家,他只是上古时代制度的搬运工。"

历史是在不断改变的,周朝时民风淳朴,官吏品德高尚,那种"完美无缺"的制度,需要这种良好的社会土壤才可以立足。

人类历史越长,积累的智慧便越多,就懂得越多的诈谋之术,朝廷便需要更加严密的法网,才得以禁锢邪恶的萌芽。

王莽只知"周风"之美,不知"周风"只是一朵娇嫩的花,离开特定的温室,便不得生存,更谈不上绽放了!东施见西施病娇时妩媚的姿态,却不知西施本就美;健康时她也美,病倒时她也惹人怜爱。一昧效仿西施,只会产生令人作呕的效果。王莽的改革,与东施效颦有何不同?! 6park.com







关于"蛮夷"称号的改革,王莽可真算是费尽心力做了大堆没意义的事,还引起了四方"蛮夷"的反抗。

从汉宣帝时期起,到王莽时期结束,匈奴臣服于大汉天子脚下达六十余年。朝拜天子、守卫西汉北方边境、维护西汉属国间和谐,附属国该有的礼节,匈奴一项不少,与藩臣没什么不同。

匈奴的臣服带给了西汉后几十年的安定,这全靠西汉六代君臣的努力,与武帝、宣帝两人半辈子的不懈,付出令人心痛的代价才达成的。

王莽就真的只是为了一个称号,搅得单于怒火中烧,索性脱离西汉制约,举兵反叛,循先辈之往事"再与西汉争雌雄"。 6park.com




从此北方兵戈不断、战火不息,王莽在北方屯驻30万大军,有分裂匈奴为15国之雄心。又光说不做,军队长年屯驻而收不到进攻命令,北方物资供不应求,物价猛涨,百姓无法生活。

朝廷承担不起军费,拖欠粮饷。军士在朝廷那里拿不到钱,便把"触手"伸入百姓口袋中。带坚甲利剑,穿华夏衣冠,却行匈奴寇掠之事。

匈奴和西汉,是你强则我弱的死敌。"新莽"政权最终崩溃,与匈奴的袭扰;和朝廷北方屯兵造成的乱局脱不开关系。

那么,是怎样的称号,让单于不惜重新点燃熄灭了15年的战火?王莽改称号的初心,又是什么呢?
单于改为"善于",匈奴改为"恭奴",改章

王莽的做事风格,就是丝毫不追求实际意义,所以很多人都称其为空想家。

他的思维逻辑是常人难以理解的,他思想的跳动性更是普通人追赶不上的。可以概括为:"想一出是一出,说风就是雨"。 6park.com

汉孝元皇后王政君 6park.com



按照西汉统治者的一贯做法,是表面上和匈奴大单于平起平坐,实际上把他当藩臣使唤。这是"不得其名而得其利",是务实主义者所追求的。

王莽作为一个空想主义者,必然要反西汉之道而行之。

他要让单于明白,你既然听我使唤,就得接受"臣子"的名号,这是要扯掉单于最后一块蒙羞布。

汉宣帝时期,单于每年朝见一次(每年正月入朝)。呼韩邪单于更是表态:"大汉北边驻守边郡的将士们太过劳苦,匈奴既然已经称臣,理应负担起捍卫北藩的责任,大汉可将北方的驻军、边塞、亭障废弃掉,省些劳苦与支出。"汉宣帝委婉地拒绝了,匈奴此时对大汉的忠心可见一斑。

宣帝也是给足了单于面子,特许他不行跪拜之礼,在皇帝面前不称 "臣",皇帝接见他时用接待客人的礼节。

还有一个重要的且具有象征性的东西,王莽的改革与其背道而驰。

匈奴实际上作为西汉藩臣,必须得由朝廷颁发它君主与官员的印绶,这是东方帝国对待附属的传统做法。

印就是现代的章子、公章。

西汉颁发给单于的印上,刻的字是:"匈奴单于玺"。

"新莽"颁发给单于的印上,刻的字是:"新匈奴单于章"。

事实上,"善于"、"恭奴"这两个名号,单于都接受了,王莽本就喜欢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为了有名无实之物,王莽总是不爱惜钱财的。单于在这一点上能被收买,毕竟你"新莽"爱把叫我啥就叫啥,我内部又不用这种称号。

关键就在于印上的刻文,这是最让单于纠结的。 6park.com




西汉颁发的叫"匈奴单于玺",而不叫"汉匈奴单于玺",这表示匈奴是不属于西汉的,两国地位相等。皇帝的"印"叫玺,单于的也叫玺,这表示皇帝与单于平起平坐。

新莽颁发的印,加了"新"字,表示匈奴属于新莽政权。"玺"字改成了"章"字,这样一来单于就和普通臣子无异。

在西汉时期,只有匈奴国的臣子,其印上才刻"章"这个字。

这样的印在匈奴发行几代,那些引弓之民就都要打心眼里觉得自己是汉臣了。

孔子曰:"必也先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单于虽不读《论语》,还是明白这种道理的。




王骏等人拿着新印要换西汉的旧印,当时的乌珠留单于对印上的刻文不满,死活都不想交出旧印。最后,在一番周旋与哄骗之下,单于一时脑热,就把旧印交了出去。

这帮人拿到旧印,就像握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不敢留在手上,怕单于琢磨一晚上后,第二天又要派人要回去。其中有个猛士,当机立断用斧头砍毁旧印,生米煮成熟饭,单于再也得不到它了。

《资治通鉴》:明日,单于果遣右骨都侯当白将帅曰:"汉单于印言'玺'不言'章',又无'汉'字;诸王已下乃有'汉',言'章'。今即去'玺'加'新',与臣下无别。愿得故印。"

琢磨了一夜的单于越想越不对劲,第二天果然派人来要旧印,发现旧印已被毁,也无可奈何了。

王骏等人走后,单于是越想越气。 6park.com




当年十月(所有事发生在公元10年),单于以"护送王莽要的乌桓人"之名,集结十万大军,勒兵朔方要塞之下。

当然,此时的单于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反抗王莽。

王莽也"不是软柿子",单于如此大胆,他岂能忍?这就出现我文章开头说的那一幕:30万大军计划北击匈奴,想将其分裂为15个国家。

此时,王莽"说风就是雨"的一面又暴露无遗。

军队还没出发呢,他不仅已计划好分裂匈奴为15国,连这15国的国君都确定好了,都是呼韩邪单于的后代。

可谁怕谁呢?王莽让事情更加激化,单于也不是吃素的!

乌珠留单于向他的子民宣布:"我的先祖呼韩邪单于受了汉宣帝的恩惠,所以匈奴才臣服大汉六十余年。当今皇帝(指篡位的王莽)不是汉宣帝的后代!我没理向他由臣服!"

其实乌珠留单于的说法是具有"合法性"的,你也不能说他反抗王莽是叛乱,毕竟别人说了:自己只认汉宣帝的后代。

总之西汉整整六代君臣不懈努力,用了令人心痛的代价才降服了匈奴。所有成果,都烂在了王莽手里。逼反匈奴却又无法降服它,还完全丢失了西域。东汉因为少了个西域,凉、并两州被掠夺得荒无人烟,还被西羌"吊打"十年,这些黑锅王莽该背一半。
王莽改称号的初心

王莽改匈奴称号、印绶,只是他宏伟的改名计划的一部分。

(还改人名,王莽规定帝国及所有附属国的百姓,都要像他一样,取名不能用两个字。所以匈奴好几代人都是姓+一个字的名,例如单于姓乌珠名留。)

他觉得"汉家制度太过狭小",所以要大展身手,一切就要从"先正名乎开始"。

国内改官名、地名、爵位名,国外也要改"蛮夷"的国名、君主的称号。

他的初心,司马光总结得很到位:

《资治通鉴》:莽意以为制定则天下自平,故锐思于地理,制礼,作乐,讲合《六经》之说。

一切都是因为空想,他觉得,只要把现在的所有东西改得和周朝一摸一样,目前的所有社会问题都能解决。他还想在国内建立一千个诸侯国,后来也是不了了之。 6park.com

王政君太后与安汉公王莽 6park.com



(从汉武帝统治开始,官场风气渐衰,民风随之变差。社会问题也积累几代得不到解决,大户人家、官吏侵夺平民百姓,贫者无立锥之地。到王莽时期社会矛盾已十分严重,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可惜王莽的改革太过理想化。)

他得罪匈奴,是为了改制度。不急着打匈奴,屯兵好几年,也是觉得改制度才是当务之急,制度一定,天下即可太平,区区一匈奴何劳费心?
王莽怎么得罪匈奴的

1、 给匈奴定了"四个规定",加强了对它的控制。

2、 西域之事,他的使者曾逼单于下跪认错。

3、 乌桓一直向匈奴进贡,王莽令属国之间不得互相进贡。匈奴得不到贡品,抢了乌桓一些人口当人质,王莽又令匈奴归还抢来的乌桓人。

王莽对待"蛮夷"的做法,很霸道,且不符合道义,西汉一直用较弱的控制羁靡周围国家。西汉本来已基本降服了周边所有蛮夷,大大小小被王莽逼反的国家、部落,加起来可能有一百多个。
结语

有人说学习历史,可以从古人的经验中总结教训,探求他失败的原因,我总结经验。探究他成功的原因,我学习方法。

近代中国对抗列强,不也是以史书中的经验去做的吗?可结果呢?

学史重要的是学道理,而不是盲目的效仿书中的事。 6park.com

王莽发布的货币 6park.com



据现代学者的研究表明,就连商朝,都有严重的母系氏族的残余影响。

儒家推崇尧、舜、禹三帝,和夏、商、周三代,盲目地学习和进行复古运动。

他们没考虑到:年代太过久远,经济基础、社会制度、思想文化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学习不是进步,反而是一种倒退,是在阻挡历史之洪流,如同螳臂挡车,最后只能粉身碎骨。

王莽一切向周朝看齐,引发匈奴反叛之事,只是他计划中一小部分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王莽怎么不学这句话呢?

一昧地生搬硬套而进行的改革,得到的结果只有失败,有时不改革还能延续百年,一场错误的改革就能彻底断送王朝的"天命"。王莽没有那个能力,还非要在自己这一代进行这么彻底的改革,少了点自知之明。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gula.com/article/2724910.html

喜欢桂花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桂花酒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