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国与伊朗关系史
送交者: 网中静草[♂☆★★声望品衔11★★☆♂] 于 2020-04-17 16:44 已读 2960 次  

网中静草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一、古代中伊的友好往来

政治经济交往

6park.com

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国西周的丝绸经伊朗进入埃及,说明三千年前中国与伊朗已有经济交往。公元前七世纪,一条从中国经西伯利亚草原到黑海北岸的贸易线兴起,这就是所谓的斯基泰贸易之路。中国丝绸经该线路西段黑海东岸南下,进入伊朗,也经中亚草原进入伊朗。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时(公元前520一前485年),中国阿尔泰山的黄金进入伊朗,甘蔗与柑橘也传入伊朗。安息帝国时,中国的商品由蜀入印,然后转销中亚、伊朗。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派副使访问安息,中伊两国政府间关系正式建立。

6park.com

公元七世纪三十年代,萨珊波斯遭到阿拉伯人入侵。萨珊王朝出于对唐朝的信任,其亡国之君耶兹德格德在639年(贞观十三年),647年(贞观二十一年),648年(贞观二十二年)三度遣使来华求援。公元651年,耶兹德格德在木鹿附近被杀。唐朝在661年立其子卑路斯为波斯都督,662年春又立他为波斯王,以疾宁城(波斯东境锡斯坦首府扎兰季)为都。卑路斯在661年(龙朔元年)、667年(乾封二年)、671年(咸亨二年)三度遣使来华,673年(咸亨四年)、674年(咸亨五年)两度亲自来华。674年来华后居住在长安,唐高宗授予他右武卫将军。卑路斯死后,唐朝于678年立其子泥涅师为波斯王,他在吐火罗二十年,三次遣使来华,707年亲自来长安,唐中宗授予他左威卫将军。后病死于中国。泥涅师死后,唐朝又封其子蒲桑为波斯王。744—747年的四年中,里海南岸泰伯里斯坦的国王五度遣使来华,唐朝先后封其国王阿鲁施多为恭化王,忽鲁汗为归信王。755年,忽鲁汗的儿子自会罗到唐朝,被封为右武卫外中郎将。在波斯亡国之后一百多年,唐朝对其中央和地方政权一视同仁,礼遇有加,可谓患难之际,诚信亲善。

6park.com

唐朝时,大批波斯移民来华,有的入仕朝廷,荣升将军。如,安附国官至维州刺史,右戍卫大将军。阿罗喊官至右屯卫将军、上柱国、金城郡开国公。安息人后裔李元谅官至镇国军节度使。其他波斯人有的经商、行医,有的传教。有的波斯商人来华后在通商口岸设店经营。唐宋时,波斯商人多居住在广州和扬州。明朝时,以赫拉特为首都的哈烈国七次遣使来华,郑和七下西洋,1412年、1417年、1421年三次到达伊朗的忽鲁漠斯。忽鲁漠斯也四次遣使来华。

6park.com

在中伊民间交往和官方交往的推动下,伊朗的苜蓿、葡萄、胡麻、阿月浑子、波斯枣、茉莉传入中国,中国的桃、杏、桑树传入伊朗。中国的丝绸、瓷器、肉桂、黄连、大黄、土茯苓、木患子、硝石也销往伊朗。伊朗的珠宝亦大量运销中国。

6park.com

文化交往

6park.com

在人员交流和物质交往的带动下,双方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公元751年,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在恒逻斯打败唐朝军队,被阿方俘虏的中国人在撒马尔罕建立造纸作坊,以后造纸术慢慢传入伊朗,又经伊朗从阿拉伯再入欧洲。十三世纪末,中国的印刷术传入伊朗。法籍伊朗学者阿里·玛扎海里在著作《丝绸之路:中国一波斯文化交流史》中论证,荷兰国花郁金香是先从中国传入伊朗,后移植于伊斯坦布尔,再传到荷兰。另外,中国的铸钢铁技术、剪刀和裁剪术、熨头、衣橱、火镰、小刀、钢针、水磨、钢刀、桌子、碾磨、泥浆术、小米、高粱、樟脑、麝香、麦黄、杆秤也是先传入伊朗,再传入欧洲的。

6park.com

元代中国与伊朗的关系十分友好。这种关系既有一般国家之间的正常外交往来,又呈现出一种特殊性,即保持着宗主与藩王的特殊关系。作为伊朗国王的伊尔汗将作为中国皇帝的蒙古大汗视为宗主,大汗对伊朗国王有册封的权力。伊朗国王的统治权往往要得到大汗或元朝皇帝的承认和册封,才被认为合法。元代中国皇帝还可对伊朗国内的官员加以任命。伊尔汗朝历代国王在中国分封的土地民户得到元朝的保护和管理,元朝还把伊朗国王应得财物运送回国。元朝皇帝忽必烈将阔阔真公主许配给伊朗国王合赞汗,中伊双方的朝贡与赏赐更加频繁,有力地促进了双方的文化经济交流。中国医生在伊尔汗朝廷任职,伊朗医生也在元朝廷任职。中国的脉学也在十一世纪传入了波斯。波斯医学家阿维森纳在《医典》中就论述了切脉。

6park.com

波斯史学家拉施特(1247—1318年)同时也是名医,他在1313年编辑了一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国医学名著《苏沈良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以及《本草纲目》都收录了波斯药方,其中“悖散汤”在中国颇为流行。伊尔汗朝时,中国天文学家到伊朗的天文研究中心——马腊格访学,伊朗天文学家纳赛尔丁·土西编成的《伊尔汗天文表》介绍了中国的历法。1276年郭守敬编撰《授时历》时,就参考了波斯天文学家札马鲁丁的《万年历》。

6park.com

△波斯17世纪Kubachi瓷器

6park.com

据说旭烈兀曾把一千名中国工匠和技师及其家人移居伊朗。他们制成的瓷器在伊朗苏丹那巴达(Sultanabad)被发掘出来,这些盘、碟、壶、瓶、碗上的人物是蒙古人,纹饰以莲花、龙风为主,深受中国影响。伊朗人比中国人先使用釉里加珐琅和用钻矿青料画青花的技术。十五世纪中国就从伊朗进口部分钴矿青料。

6park.com

早在公元七世纪中叶,中国画法就已经西逾帕米尔传入粟特(今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萨曼王朝的诗人菲尔多西(约940—1020年)在《王书》中多次称赞中国绘画的优越,谓为“不可跻及的完善的标准”。萨珊王朝时,摩尼撰写的《阿尔章》,其中附有插图,这个插图上人物衣纹纤细,树、葡萄、桌帷着色晕染,受到中国佛教画的影响。伊本·布赫提亚庶所著的《动物的功用》和比鲁尼的《古代遗迹》中的插图(细密画)都有中国的意味。拉施特的《史集》中的细密画取法于中国画,德摩特本的《王书》中的细密画把中国画法跟伊朗画法融为一体。在十六世纪的伊朗艺术家已成功地掌握了中国绘画的精神和技巧。

6park.com

一部分中国字直接进入了波斯文,并流传下来,劳费尔在《中国伊朗篇》曾列举出来,如“牌子”(Paizah)、“王"(Wan)、“大王”(Taiwan)、“高王”(Kaowan)、“太后”(Taihu)、“夫人"(Fuzen)、‘‘公主”(Kunchu)、“丞相”(Jinksank)、“筝”(Chank)、“钞”(Chao)等。这再次印证了中国文化对伊朗的影响。

6park.com

萨法维王朝(1502—1736年)时,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继续运往伊朗,伊朗首都伊斯法罕也居住着中国陶工和商人。

6park.com

总而言之,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伊两国人民以丝绸之路为纽带,克服千难万险,跋涉千山万水,顽强地进行着物质、人员和文化的交往,这种平等的双向互动的交流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促进了彼此生产力的提高,开阔了彼此的视野,建立和巩固了源远流长的友谊。另外中伊的友好往来为华夏文明西传欧洲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6park.com

二、近现代中伊的友好关系

6park.com

两国近代的交往

6park.com

伊朗和中国进入近代史以后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俄帝国主义成为中伊人民的共同敌人,伊朗的巴布教徒起义(1848—1852年)和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1850—1865年)都反对殖民主义,在客观上起了相互支援的作用。

6park.com

1905年一1911年伊朗爆发立宪革命,旅居日本的中国革命者从日本报刊获得消息后传到国内,中国《外交报》在1907年1月一1908年3月刊登了下列论文:《论波斯现情》、《论中波立宪将影响于印度》、《论波斯今日形势》、《论波斯其内情》。1907年,英俄签订了共同瓜分伊朗的《英俄协定》,中国《外交报》又发表了下列论文予以揭露:《论波斯内乱已将成为英俄所干涉》、《俄国对于波斯内乱之意见》、《俄人干涉波斯内乱》、《英俄对波斯之改革》、《波斯政争与英俄外交官之关系》。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机关刊物《民报》的第25号上,以“民意”的笔名发表了题为《波斯革命》的文章。

6park.com

1920年6月1日中国驻意大利公使王广圻和伊朗驻意大利公使伊萨刚在罗马签订了《中波友好条约》。《条约》全文共七条,第一条强调:“自缔约之日起,两国政府及臣民或人民至诚和好,历年不渝”。第二条两国互派大使、公使、代办。第三条突出平等交往:“缔约两国之臣民或人民在他一缔约国领土内游历或居留时,受所在国官吏及一国派驻官员之待遇保护。”第四条明确规定相互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两缔约国之臣民或人民在他一缔约国游历或居留时,服从所在国之法律。倘遇有诉讼争执、犯所有法律上之一切轻重罪案,归所在国即中国或波斯国法庭审理”。第五条规定两国互派总领事、正领事、副领事、代理领事,除领事裁判权外,享受最惠国领事官之同等特权。《中波友好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三个平等条约,是中国同西亚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是中伊友好的见证。

6park.com

1933年伊朗领事馆在上海建立。1944年伊朗在重庆建立公使馆,同年提升为大使馆,原公使赛义德·阿里·纳尔格升为大使,后来贾瓦德·戈迪米在南京任代办。

6park.com

综观近代史上的中伊关系,可以看出两国人民在十分困难的前提下,彼此声援对方的斗争,彼此伸出友谊之手,同时也显而易见,伊朗不把对中国的关系置于重要位置,中国也不把对伊朗的关系置于重要地位,双方维持着水平很低的交往,双方的官方往来和民间往来,冷冷清清,断断续续。

6park.com

两国交往的新开端

6park.com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批评伊朗国王巴列维的亲美反华政策,支持摩萨台领导的石油国有化运动,而巴列维王朝让伊朗加入巴格达条约组织,与美国签订军事防务协定,同台湾保持“外交关系”,阻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双方的关系因此无法改善。

6park.com

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外交,始终向伊朗人民表达真诚交往之情。伊朗也作出积极反应。1955年5月,以艾哈迈·卡德贾维为首的伊朗工会代表团来华访问,并参加中国"五一”节观礼。1957年7月23日,中国红十字会向伊朗汇去人民币1.5万元,救济伊朗北部地震灾民,1962年,中国红十字会又向伊朗灾区汇去1万人民币。1960年伊朗亚非团结委员会访华。1958年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职员阿里纳克·阿里罕尼率代表团访华。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中伊关系由对峙走向缓和与正常化发展。1970年双方贸易额为643万美元,其中中国对伊出口169万美元,进口474万美元。

6park.com

1971年8月16日,出于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需要,同时也因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已正式启动,紧随美国的伊朗政府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此之前,1971年的4月一5月,巴列维国王的姐姐阿什拉芙公主和妹妹法蒂玛公主先后访华。伊朗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表示支持伊朗“保证国家资源的正义斗争”。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1971年10月,中国派特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和张彤参加波斯帝国成立二千五百周年庆祝活动。1972年9月18日,伊朗法拉赫·巴列维王后在首相胡韦达陪同下应邀访问中国,董必武代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会见了巴列维王后。1973年6月14日,姬鹏飞外长应邀访问伊朗。1973年6月30日,伊朗参议院议长加法尔·谢里夫一埃马米率伊议会代表团访华。1973年9月5日,伊朗古拉姆·礼萨·巴列维亲王和夫人访华。1975年4月李先念副总理应邀访问伊朗。1975年5月阿什拉芙公主再次访华。1976年11月15日乌兰夫副委员长率中国人大代表团访伊。双方高层领导的相互访问促进彼此了解,加强了友谊,也推动了双方的经贸发展。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到1971年底,中国成为伊朗的第四大出口国,第二十二个进口国。伊朗向中国出口冰箱、电视、化肥、农机、棉花、大米、毛皮。中国向伊朗出口纺织品、纸张、文具、体育用品、茶叶、锡、机械、钢材。1974年9月中国贸易代表团访伊,同年11月中国外贸部长李强率中国贸易代表团访问德黑兰。1976年6月中伊联合贸易委员会在北京举行协商会议。双方签订的贸易协定规定,在今后的12个月,中伊贸易额拟订为5940万美元,即提高30%以上。伊朗除向中国出口消费品外,增加了重工业品、石化产品和机械;中国继续向伊朗出口纺织品、纸张、钢材、茶叶、瓷器和化工产品。1977年11月中伊联合贸易委员会在德黑兰举行第三次会议,签订了新的贸易协定,增加新的出口产品。

6park.com

这一时期,中伊之间的体育、科技、卫生等代表团也多次互访,这是中伊关系上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的时代。

6park.com

三、1979年以后的中伊友好往来

1989年以前的中伊关系

6park.com

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立即承认了伊朗新政权;并认为这次革命是伊朗人民意愿的结果。然而因为华国锋总理在此前六个月对伊朗的访问被霍梅尼认为是支持巴列维国王,从而使伊中关系相对处于冷淡状态。但伊朗很快就开始改善伊中关系。  

6park.com

1982年6月,伊朗新任驻华大使到任。7月,伊朗农业部首席副部长率领革命后第一个政府经济代表团访华。10月,伊朗体育代表团访华,1983年4月伊朗交通部长访华,5月,农业部副部长访华。

6park.com

1982年12月,中国外贸部剐部长贾石率团访伊。1983年1月,外交部顾问何英访伊。2月,中国体育代表团和伊斯兰教协会前往伊朗参加国庆。1983年5月,中国石油部副部长赵宗鼐出席在伊召开的“第三世界能源前景讨论会。”8月,铁道部长访伊。1984年2月,中国乒乓球队访伊。1984年10月中国农牧渔业部部长访伊,11月国务委员兼外长吴学谦回访伊朗。1984年中伊贸易额为2.03亿美元。1985年3月张劲夫国务委员率中国政府经济代表团访伊,双方决定成立部长级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6月,伊朗议长拉夫桑贾尼率团访华。1985年两国贸易额为1.91亿美元。1986年两国贸易额为1.18亿美元。1987年两国贸易额为2.7亿美元。

6park.com

纵观这一时期的中伊关系。有以下几个特点:(1)双方关系从冷淡向友好的方向发展;(2)双方都尽了很大努力,但来往的层次仅限于副部级、正部级层次,偶尔有副总理、副委员长及议长互访;(3)双方的贸易额增长缓慢,且有反复波动。

6park.com

1989年以后的中伊关系

1989年,伊朗外交战略转变为以缓和为主调,以经济合作为重点,实行全方位的关系正常化。同样1989年成为中伊关系史上的转折年。中国是一个独立的、不结盟的发展中亚洲大国,是第三世界之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主持正义,维护公平,为穷国、小国、弱国奔走呼吁,坚决反对大国政治和霸权主义,这与伊斯兰共和国的外交战略相符合。中国伊朗都反对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中国成功的现代化建设也是伊朗学习的榜样。正如1990年5月,伊朗卡鲁比议长对到访的万里委员长所说:“伊朗正在进行战后经济重建工作,希望能借鉴中国的经验”。从历史上看,中伊两国都是亚洲的文明古国,通过丝绸之路早已存在着友好交往。近代史上,两国都有相同的历史遭遇,当代两国都面临现代化建设的共同任务,1991年7月7日,拉夫桑贾尼总统在欢迎李鹏总理的宴会上讲道:“如此伟大的历史基础能够在深入加强两国各个方面的未来关系中发挥重要和令人鼓舞的作用,并将使双边关系提高到与光辉的过去相媲美的最高水平。”正是由于伊朗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综合作用,伊朗特别重视中伊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6park.com

 (一)双边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中伊政府各部门全方位交往,尽一切可能增加了解,拓宽合作空间。

6park.com

(二)双方在国际问题上具有共识。例如都主张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抵制霸权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充分发挥第三世界国家的作用;稳定石油价格,排除外来干涉,维持中东和海湾地区的和平和稳定等。

    

(三)双方的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发展很快。;1989年两国贸易额仅为9835万美元,1996年两国贸易额达7.81亿美元,其中伊朗出口额为3.86亿美元,进口额3.95亿美元,1997年1—6月双边贸易总额达4.2576亿美元。伊朗从中国主要进口机器、工业设备、化学制品、车床、仪器、纺织品、运动器械、文化用品、电器、渔船、食用肉类和油菜籽。伊朗向中国出口石油、坚果、客车、金属矿石、生铁、铬酸盐。到1996年11月,中伊双方的合作项目达到45个,合同总额为26.65亿美元。其中北京城建集团承接的伊朗地铁项目,合同额1.47亿美元,有色公司承接的伊朗松贡铜造厂,合同额9 968万美元;化建公司承接的伊朗K光胶片项目,合同额为3 600万美元。

   

(四)双边文化交流顺利开展。1989年5月7日哈梅内伊总统访华期间,西安和伊斯法罕两大文明古都正式结为友好城市。1990年1月北京大学成立伊朗文化研究所,199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1997年,《伊朗通史》(上下册,作者为阿宝斯·艾克巴尔·奥希梯扬尼)中译本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伊朗驻华大使侯赛因·米尔·法豪尔为《伊朗通史》中文版作序,希望“中国的波斯语学者有更多的作品问世,使中伊两个古老友好邻邦的新老朋友能够建立更牢固而久远的联系。”与此同时,中国顺利召开“第二届伊朗学在中国研究会。”此外,两国的宗教、艺术和体育代表团经常进行友好互访,并有学者访问和留学生交换培养等项目。

   

(五)双方都给予对方人道主义的帮助。1990年6月中国政府向伊朗提供200万人民币的地震救灾物资;中国红十字会也提供50万人民币的地震救灾物资。

    

总体而言,中伊的友好关系有着良好的历史基础、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求同存异,深化和扩大双方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符合中伊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相信二十一世纪的中伊关系必将是继往开来、锦上添花。  6park.com

中东观察员


贴主:网中静草于2020_04_17 16:46:44编辑
喜欢网中静草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网中静草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