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孔融四岁让梨,却不知他长大后的故事
送交者: MKE[★★★★声望勋衔17★★★★] 于 2020-05-04 3:08 已读 1410 次 1 赞  

MKE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孔融应该算是中华文化史上比较出名的一个人物,作为孔子后裔,其四岁让梨的故事也称得上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出众的才学,更是让他名列“建安七子”,与曹操父子等人相提并论。 6park.com


当然,孔融不仅仅存在于二十四孝的传统文化故事中,在真实的历史上,他也是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其生活在东汉末年,曾一度以北海相的身份,位列群雄。虽然成就一般,但却也是那个乱世中的风云人物。

不过,孔融的结局并不好。汉献帝时代,他归入曹操治下,最后因为惹怒了曹操,而被杀害。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曹操杀他的理由中有一条败伦乱礼罪,其意是指孔融不孝。这对于一个入选“二十四孝故事”,被后世追捧了两千年的历史偶像来说,无疑是天大的讽刺。

融违天反道,败伦乱理,虽肆市朝,犹恨其晚。

当然了,这个罪名也不是空穴来风,胡编乱造。因为之前孔融之前确实有过关于“不孝”的解读。

话说这孔融在与祢衡喝酒吹牛的时候,曾发表过一个“父母无恩论”。 6park.com


他说父亲没有什么值得孝顺的,因为孩子只不过是他一时情欲的产物;母亲对自己其实也没什么恩情,因为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其实就好比一件器物暂时寄存在瓶子里,当他们分离后,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又前与白衣祢衡跌宕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很明显,这样的话,颠覆了我们对于孔融的形象。不管从哪种角度去理解,其都是不符合咱们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咱们现代人尚且如此认知,更何况在以孝道治天下的汉朝。那个时代崇尚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样的价值观念。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

就连汉朝的选官制度也是将其作为了一个选拔标准,所谓举孝廉,就是如此。当初孔融让利梨的故事能够被广为宣扬,很大程度上就是其作为仕途形象的加分项。这在任何时代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一般名人都会有着不平凡的童年。比如汉元帝时期的宰相匡衡,有着凿壁偷光的典故,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也有着“砸缸”的事迹。 6park.com


总而言之,当时孔融的人设,就是孝顺。但是他的“父母无恩论”,显然是让自己人设崩塌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上学的时候,书上只告诉你“孔融让梨”的故事,却不告诉孔融后来的事情。类似的还有很多例子,比如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大官,却最终因为贪腐而身败名裂,有些颠覆三观。

当然了,相比于匡衡的变化,孔融的人设崩塌显然有些令人难以接受。毕竟学问不代表人品,不能因为i匡衡努力读书,就下意识的去认为他人品好。而孔融作为孔子后人,一代大儒,他的人品一直以来都是有口皆碑,而且如此堂而皇之的自己去宣扬“父母无恩论”,无疑是在自毁长城,他没有理由这样做啊。就算是他心里这样想的,他也不会说出来。

当然,不排除孔融酒后吐真言,但是那个时代可没有的录音机,这样酒后之言,只要不是公开发表,就很难被流传出去。而当时孔融仅仅只是和祢衡吹了一下牛。而祢衡这个人,是当时最著名的“喷子”、曹操、刘表、黄祖都被他骂过。此外,祢衡除了是曹操的黑粉以外,还是孔融的好友。他经常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孔文举就是孔融,杨德祖就是杨修,能这样称呼好友的,可见其关系有多铁,所以他没有理由来这样坑朋友。 6park.com


以上种种疑点说明,所谓孔融“父母无恩论”,可能只是虚构编纂的。在《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此州人说平原祢衡受传融论,以为父母与人无亲,譬若鲊器,寄盛其中,又言若遭饥馑,而父不肖,宁赡活馀人。

大致意思就是说传言孔融的“父母无恩论”,是从祢衡这里传出来的。但事实上,这顶多只能是证明祢衡有这种想法或者言论。毕竟这个人是三国出了名的疯子,时常在醉酒后说浑话,说出这些话不足为奇。而且祢衡在公元198年就死了,比孔融早了整整十年。如果真的是孔融说的“父母无恩论”,那么这十年里郗虑干嘛去了?为何没有站出来抨击?要知道这十年,孔融可一直是大名士,德高望重,名声颇好。

那么为什么会扯到孔融身上呢?原因无非两个字——构陷。

《后汉书》中有着这样一段记载:

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

大概意思就是曹操实在看不惯孔融,而郗虑又找了一些孔融的罪状,从而构成了孔融的死罪。而像十多年前祢衡的这些陈年旧事也就被翻了出来,毕竟孔融和祢衡乃是多年好友,忘年之交,说他是被孔融影响,也颇为合理。关键是祢衡死得早,郗虑说出来,完全死无对证。 6park.com


所以,总结来说,所谓的“父母无恩论”,其实只是曹操用来杀孔融的一个借口。历史上曹操杀孔融,并不是因为孔融败伦乱理,而是因为孔融这个人太正直了,他作为孔子后人,儒家代表,一直是以儒家礼法的卫道士自居,坚持。他着他的价值观看不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凌驾于皇权之上,所以一直在朝中公开和曹操唱对手戏,多次令曹操难堪,

比如,曹操在平定袁绍势力后,屠杀邺城居民,掳掠袁家妇人,甚至于把袁绍儿媳妇甄姬,许配给了儿子曹丕。孔融随即写信给曹操说:“当初武王伐纣,把妲己了赏赐给周公。”

曹操不解其中意思,便去问孔融。孔融答说:“按现在的状况看,可不就是这样吗?”。

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这表面上是在将曹操比作周武王,但实际上却是在暗讽曹操用敌人的老婆赏赐赐给自己亲人,强盗行径。要知道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怎么会把祸国殃民的妲己赐给周公呢? 6park.com


曹操想通之后,被气得不行,由此记恨上了孔融。

魏王阴恨之——《三国志》

再还有曹操曾发布过一道禁酒令,称“酒可亡国”。这时候孔融又站了出来,他写了一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引经据典,反驳曹操“酒可亡国”的论点,而且言语中多显傲慢。

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这下曹操可不能忍了,平时你孔融讽刺我没事儿,但是此时事关我治国大策,哪能容你来指手画脚?要是都像你这样,日后我的政策估计都没法实行了。要知道孔融可是当时的大儒,天下儒生,皆奉其为尊,其影响力太大了。他的一言一行,足以对曹操带来巨大影响。

所以,曹操准备除掉他。 6park.com


而正是因为孔融身份背后的巨大影响力,他不能随随便便的杀孔融。就算是有着“招合徒众”,“谤讪朝廷”这些罪状,那也难以服众。曹操如果就此杀掉孔融,无疑会站到天下儒生的对立面。所以他需要毁掉孔融,毁掉他的人设。那么“父母无恩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以孝行名满天下的孔融,却宣扬父母无恩,这势必会造成他在天下众儒生心中的形象崩塌,此时再杀孔融,那便再无顾忌。

这便是曹操的手段。

所以,文人是永远都不够政客的,其中的阴谋算计,堪称恐怖,令人防不胜防。只是可怜孔融一生正直,德高望重,最终却因这构陷之罪,身败名裂。

喜欢MKE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KE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