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被无限贬低的“王八盒子”到底是怎样的存在?真的那么不堪入目?
送交者: wwwyu[♂★★★★声望勋衔18★★★★♂] 于 2020-05-29 23:31 已读 2689 次 3 赞  

wwwyu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经常文章里看到恶评王八盒子,除了说其经常打不响,说的第二多的,就是它的威力弱,比如有说王八盒子射出的子弹五层棉被就能挡住的,有说王八盒子在任何距离都无法击穿哪怕最简易的工事的,还有说王八盒子的后坐力太小,感觉不给力等等。

其实南部8毫米手枪弹,弹头重6.6克,装药0.32克,使用十四年式手枪的120毫米枪管射击,初速335米/秒,枪口动能353焦尔,确实比M1911手枪、毛瑟手枪和FN1935手枪等同时代著名手枪的威力都低一些(三枪的枪口动能分别是509焦尔、524焦尔和490焦尔),因而就威力来说,十四年式手枪比它同时代的战斗手枪是略低的。

但威力低是否就一定是缺点呢?我看未必,这要看它的威力低到什么程度,看能否满足其战术要求了。王八盒子353焦尔的枪口动能,在其50米的有效射程内,停止作用是足够了。要知道那年头打仗很少有穿防弹衣的,而击毙或重伤一个无防弹衣的人,78焦尔就可以了(请自动忽略1.8)。

500多焦耳的动能可以打死人,300多焦耳的动能也可以打死人,而既然打死一个人只需78焦耳的动能就足够了,那么用枪口动能353焦耳的王八盒子杀敌又有什么不好呢?

在满足战术使命的前提下,枪口动能低的好处,除降低成本不说,也降低了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对于主要采用单手无依托射击的手枪来说,这个后坐力的问题,你是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的。当然,用大眼橹子杀死的人肯定比用王八盒子杀死的人的死相会更难看、更具恐怖效果,可这个……有多大必要呢? 6park.com

6park.com

图1 美制大眼橹子与日制王八盒子

南部手枪枪管较长,子弹装药较少,这与三八式步枪的设计理念是相同的,即尽量地发挥火药效力,增大子弹的受力距离,以得到更大的加速,降低枪口焰和后坐力,使射击容易控制,提高射击精度,并在保证威力足够的前提下,尽量地压缩成本,你说它是可取还是不可取呢?

网上有一篇被转了无数遍的文章,说王八盒子射出的子弹,用五层浸湿的棉被就可以挡住。说这话的人、学说这话的人,你们如果有机会,找一支威力最大的手枪,然后叠两层浸湿的棉被——记住,两层就好,不用五层——随便取怎样的距离和角度打两枪试试,就知道会有怎样的结果了。就在前几年,有国人在境外做过一个实验,是用三八式步枪在30米处取45度角射击,结果你猜是什么?打不透。王八盒子打不穿五层浸湿的棉被,能说明什么呢?什么也说明不了,因为没有任何一支手枪能击穿它。

还有很多人说王八盒子连厚一点的木质门板都无法击穿的,这一说法在《亮剑》中得到了复制,又让许多自媒体作者找到了依据,进而更广泛地复制。可复制的虽然特别多,却谁也没说这“厚一点”到底有多厚。以现在城市家居的卧室门板来说,为了隔音,其厚度是不能低于45毫米的,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农村富户的院门,为了防匪防盗,厚度都在100毫米以上,越有钱院墙越高,院门越厚。如果说王八盒子打不穿那个年代某些土豪的院门,大概是有可能的。可这样的说法还是没什么意义。因为公认的判定子弹对有生目标能否达成有效的射杀,是以能否击穿25.4毫米的干松木板为标准的,所以,以能否击穿远超出测试标准多倍的木质门板来说事,就好比以能否举起一辆卡车来验证一个人的力量达不达标一样,同样也是什么都说明不了。

网上有一段视频,是对比南部十四与M1911的各项性能的,搜索一下不难搜到。从视频中可见,在同等距离上,M1911A1可以击穿6块用于测试的松木板,南部十四年式可以击穿4块同样的木板;十四年式可以击穿钢盔,M1911A1却不能。王八盒子的威力能否满足战术要求,这段视频给了有力的回答。 6park.com

6park.com

图2 优酷视频中的截图,系在相同射击距离上对比美式M1911A1与南部十四威力大小的

请看上图,这就是那段对比王八盒子与大眼撸子的视频中的截图,相比点45的大眼撸子,8毫米南部手枪的威力,不用我再说了吧?

至于那句同样被复制学说了无数遍的“王八盒子在任何距离都无法击穿哪怕最简易的工事”的微词,我想问问说这话的人:二战时的哪一款手枪可以击穿最简易的工事?别说二战了,即使到了今天,又有哪一款手枪可以击穿最简易的工事?古往今来,有哪一款手枪的设计初衷是用来击穿防御工事的?

关于王八盒子的威力,还有另外一个说法,说它的威力虽差,但在近距离的杀伤力特别惊人,能达到达姆弹的射杀效果。这同样也是胡扯。说这话的人显然是在拾人牙慧而又不懂射击才出现这样的漏怯。手枪与步枪不同,步枪是有近距离射击和远距离射击之分的,谁听说过手枪射击不是近距离还有远距离的?再说了,该弹的数据摆在那呢,它怎么可能会产生达姆弹的效果?

有人说因为王八盒子质量太差劲,就连我敌后的游击队员缴获后也往往弃之不用。这话说对了一半,一小半。为什么呢?王八盒子在解放前后,用的的确不多,但并不是因为该枪质量差而弃之不用,根本的原因在于该枪的弹药不通用,而这,才是王八盒子最致命的缺点。

二战时期,尽管战斗手枪的品牌五花八门,但子弹则仅有7.63毫米毛瑟手枪弹、45口径ACP弹、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和8毫米南部手枪弹这么几种。众所周知,毛瑟手枪弹在中国是遍地开花的,45ACP弹和派式手枪弹则一直到今天仍然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生产,而独独这8毫米的南部手枪弹,却只有当年的日本一家生产,别无分号。当日军这架机器停转以后,8毫米南部弹片也停止了生产,而由于二战时日军使用该弹的冲锋枪装备数量极少,单纯用于手枪的8毫米南部弹估计也不会有太多的储备。那么也就是说,使用毛瑟手枪弹的驳壳枪在中国不愁子弹没得用,使用45ACP弹的大眼橹子不愁子弹没得用,使用9毫米派式手枪弹的鲁格、华尔特、拉蒂、十三响等也全都不愁子弹没得用,而王八盒子却不行了,依靠缴获的子弹,就只能是打一颗少一颗,子弹打光后,那这枪也就只能是一块废铁了。战争年代我军缴获王八盒子后,往往因没能随枪缴获子弹或所获子弹太少,枪也就很快被搁置起来。解放后有些公安局和武装部曾将崭新的王八盒子手枪整箱整箱地送到炼钢厂去化成铁水,并不是因为这枪不好用,而是因为子弹告罄无法再用。有着同样尴尬境遇的,也并非只是王八盒子,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缴获美制M1卡宾枪后,也经常是因为有枪无弹或少弹,弄的丢也不是,留也不是,成为鸡肋。还有著名的法国M35A手枪和发射同一子弹的MAS38冲锋枪,本来都是挺不错的,却也是因为其所使用的7.65X20毫米子弹唯法国一家生产,不能通用当时比较流行的子弹,因而很快便退出军事舞台的。 6park.com

6park.com

图3 与王八盒子同样短命的法制M1935手枪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例子,即当一个人对某人或某物心怀成见时,能把其优点看成劣点,对王八盒子的评说就有这样的情况,比如有人说王八盒子因后坐力低,不给力,所以说这枪不好。我对此感到不解。尽量降低枪械射击的后坐力,是多少代人费了多大的功夫都欲求而不得的,怎么到了王八盒子这,就因为它的后坐力较其他的手枪低,反倒成缺点了呢?

网上很多贬损王八盒子的,往往会附带说一句“某个老兵”对该枪如何如何的诟病。我曾不止一次地请说这话的人举个例子,但我至今没能得到半句有效的回复。当然,有人还是回答了,说是他亲口听“某个老兵”说的,令人哭笑不得。治史有治史必须遵守的规矩,你提供的依据是必须让公众都能查到的才行,不能光你一个人知道,那样的依据是无效的。打个比方,如果我说某个老兵亲口对我说过他曾杀死过恐龙并吃了肉,你怎么证实呢?

我在几十年里,也特别留意老一辈有关王八盒子的忆述,但与网上千篇一律的贬损正相反,我看到的都不是诟病。举几例:

先看老一辈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是怎么说的:

小嘎子扬扬王八盒子,“瞧,长苗儿,厚梭儿,口径嫩,绷簧紧,里里外外,满挂烧蓝,一扣机啊,嘎!嘎!连扣连响,不坐不摆,又稳当,又脆声,这才真是新出炉的东洋造啦!”(摘自小说《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12岁入伍的小八路)

武小龙从卷着的破夹袄里,拿出一支崭新的蓝晶晶发光的日本安都式驳壳枪。人们争着你摸摸我看看,都羡慕的不得了。(摘自小说《战斗的青春》。作者雪克,冀中献县抗日政府秘书)

刘文彬从文件包里拿出一张纸,“这不是,二十四团在田各庄村北,共缴获四挺歪把子,一挺重机枪,四个掷弹筒,还有三十六支三八大盖和三个王八盒子。”(摘自小说《敌后武工队》。作者冯志,冀中九分区武工队小队长)

李金魁又说:“日本*子怎么样?我这‘楠督式’你知道怎么来的?是拿打兔子的枪换得日本*子的。”(摘自小说《烈火金钢》。作者刘流,早年参加东北义勇军,曾是八路军五支队侦察科长)

上几例文字的作者都是亲历抗战的老兵,从这字里行间,和只有天知道的“某个老兵”的说法一样吗?

看一张历史老照片: 6park.com

6park.com

图4 解放前中共泰安专署公安侦察队合影

这是解放前中共泰安专署公安侦察队全体官兵的合影,照片中的队员人手一支盒子炮,有的队员还有长枪。居中的队长刘汉臣和指导员许新光与众不同,分别是一支王八盒子。只有十几个人的公安队的队长和指导员不是坐在后方指挥所里的高级干部,而是要每每带队上阵拚杀的带头人,而那个年代,像这样的侦察队、武工队等,队长、指导员的家伙往往是全队最好的。这张照片说明了什么,各位自己思考。

再看看当年老兵的回忆中怎么说的:

武工队员贾正喜回忆:“火车站内敌伪一共10个人,有8条三八枪,一把王八盒子。尽管人数不多,武器装备很强。”

贺晋年将军回忆:“多年的土匪生涯,使李华堂掌握了一手好枪法,他一手提王八橹子,一手提把盒子枪,对着我们两个骑兵通讯员左右点射,两个通讯员应声跌下马来。”

抗战老兵、《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回忆:“徐广田拿过我这支手枪,拉拉枪栓,检查下零件,感到这支手枪的弹簧稍软,就把自己使用的鸡腿匣子换给我。这表现了他对我的浓厚的友谊。”

亲历东北抗战的老人孙洪元回忆:“‘王八盒子’撸子(日本造)。此种撸子是缴鬼子的。枪身比一般撸子稍大稍重,带红色皮套,好看。中小头目喜欢挎带,数量不多。”

上面几例,和“某个老兵”的说法一样吗?

如果谁觉得我这个有假,你可以根据我给出的出处自己去看,都是正规出版物上的。如果谁能举出更多相反的例子驳倒我,我表示感谢。因为毕竟王八盒子好与不好跟我没半毛钱的关系,我不过是想还原真相而已。

喜欢wwwyu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wwwyu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