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的克虏伯家族:托起德意志的军工巨轮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0-05-31 13:02 已读 944 次 2 赞  

hgao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作为19世纪后半叶工业浪潮中崛起的钢铁帝国之一,“克虏伯”这个名字,今天已然与那些摧城拔寨的巨炮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作为一个家族企业,在其成功的背后却又隐藏着苦楚,以及不能为人所知的艰辛。剥去那些耀眼的光环,一个别样却又真实的克虏伯家族浮出水面。


1963 年,小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在德国埃森工厂留影。20 世纪 60 年代初的克虏伯家族重回巅峰,钢产量一度达到战前的两倍。但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小阿尔弗雷德意外宣布退休,短短数年间,克虏伯的家族产业从盈利走向亏损,甚至最后欠下 10 亿美元的巨额债务


起伏沉沦:

扑朔迷离的家族前史

今天,大多数有关于克虏伯家族的讲述,都会选择以其家族第七代“掌门人”弗雷德里希·克虏伯作为开篇。因为正是其所创办的克虏伯钢铁厂,为这个家族日后的飞黄腾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弗雷德里希的成功显然也离不开其家族的世代积累,为什么这段漫长的前史会长期隐匿于历史的迷雾之中呢?

沿着克虏伯家族的谱系树深挖,我们会发现,克虏伯家族的商业传奇开启于1587年。这一年,一个名叫恩特·克虏伯的年轻人出现在了莱茵兰地区的自由都市埃森,并很快在当地买房置地,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由于史料的匮乏,我们无法追溯到这位恩特·克虏伯的财富源头。但从其经营的商品之中,可以发现些许蛛丝马迹。

[iframe]"[/iframe]

根据德意志商业公会的记录,恩特·克虏伯主要从事粮食、牲畜、葡萄酒、铁器和香料的贩卖。在当时天主教信仰仍根深蒂固的德意志地区,恩特·克虏伯却是一个新教徒。这一信仰不仅令其对荷兰革命者保有同情,更促使其在1618年爆发的“三十年战争”中正式转型成了军火商。虽然他同时向冲突中的天主教和新教两方势力都大开方便之门。

凭借着家族积累的财富,海因里希·克虏伯之子威廉·卡尔·克虏伯走出了莱茵兰,在当时隶属于普鲁士的环波罗的海商业重镇吕贝克站稳了脚跟,并通过迎娶一位当地富商的遗孀,成功打入了以昔日“汉萨同盟”后裔为主的普鲁士商业巨子的核心圈。



弗雷德里希·克虏伯(1787—1826)剪影,正是他所创办的克虏伯钢铁厂,为这个家族日后的飞黄腾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该说,在祖孙四代的不懈努力之下,通过代理来自荷兰、英国所控制的海外殖民地和波罗的海地区的“舶来品”,同时兼营出产自埃森地区的冶金产品,克虏伯家族已经可谓在商业领域小有成就。但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给了这个家族以沉重的打击。

一方面,随着法兰西共和国鲸吞荷兰及对英国的“大陆封锁”政策,克虏伯家族此前苦心经营的海外产品供应链变得无以为继。另一方面,普鲁士兵败耶拿,也令德意志地区原有的商业格局在拿破仑大军的铁蹄下被无情地碾碎。在这样的乱世之下,威廉·卡尔之后的两代克虏伯家族男性继承人不仅其名不彰,更享寿不长。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位名叫海伦·克虏伯的女性却勇敢地挺身而出,为这个家族的复兴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海伦·克虏伯主要的关注点仍在海外贸易领域。她审时度势地投身德意志地区方兴未艾的纺织品和瓷器进口领域,可能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克虏伯家族开始与遥远的东方结下了不解之缘。而随着欧洲大陆政治风云的激荡,海伦·克虏伯开始转换投资方向,将手中财富收购埃森地区的矿山和钢铁企业。其中1799年买下当时埃森地区第二大冶炼厂的举动,被视为神来之笔。因为正是从这次收购开始,克虏伯家族正式步入了钢铁制造业的领域。

1802年普鲁士军队占领当地。已然成为普鲁士商业集团一分子的克虏伯家族,由此获得了大量的政府订单。而此时年事已高的海伦·克虏伯选择了隐居幕后,将家族产业交给了自己的孙子弗雷德里希·克虏伯打理。

可能是得到了普鲁士政府的秘密授权,也可能是年轻气盛,弗雷德里希·克虏伯接掌家族之后,将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了铸钢领域的技术攻关之上。后世由此将1808年至1820年之间克虏伯家族被迫出售冶炼厂和祖宅等一系列商业挫败,归咎于弗雷德里希的“不务正业”。

虽然在1826年弗雷德里希辞世之际,名下只有一座生产几乎陷入停顿的小工厂。但其多年苦心孤诣钻研的铸钢技术,却为克虏伯家族留下了打开未来的金钥匙。正是以父亲留下的工艺和设备起家,克虏伯家族第八代“掌门人”阿尔弗雷德从生产汤匙和刀叉起步,很快便一跃成了德意志帝国的工业巨头。毕竟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铁路不过是君皇的汤匙,而大炮则是帝国的刀叉。

鲁尔长子:

阿尔弗雷德父子的“帝国兵工厂”

1851年,正是凭借着强大的工业实力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其霸权的英国,在伦敦召开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在绚丽的水晶宫内,来自普鲁士的展台最显眼的位置却摆放着一个克虏伯钢铁厂所出产的巨大钢锭,这个重达4300磅(约1950公斤)的工业产品看似毫无美感,却无声地宣告着一个“德国制造”时代的来临。

推动着阿尔弗雷德领导下的克虏伯集团快速扩张的,首先是德意志地区各邦国铁路建设的狂潮。1835年德意志地区投入营运的铁路里程仅为6公里,但到1845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至2300公里,十年之后进一步倍增至8290公里。阿尔弗雷德抓住这一契机,开始生产铸钢的火车轮轴和弹簧。1852年更推出德意志地区第一款无缝的铸钢火车轮毂。面对着源源不断的订单,阿尔弗雷德非常欣喜,决议将三个“品”字型交叉的钢轮作为自己公司的标志。

民用领域的成功,并没有令阿尔弗雷德感到满足。普鲁士的尚武传统及德意志诸邦之间纷争,令克虏伯家族在军工领域跃跃欲试。1854年,克虏伯家族研制出了90毫米口径铸钢后装炮,并将其进献给了王室。但此时的普鲁士王国刚刚经历了1848年革命的动荡,昏聩保守的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连送到手中的德意志皇帝冠冕都不愿接受,自然也没有更新军备的欲望。



克虏伯家族第八代“掌门人”阿尔弗雷德,他从生产汤匙和刀叉起步,抓住德意志地区各邦国铁路建设的契机,开始生产铸钢的火车轮轴和弹簧,并在军工领域大展拳脚,成为德意志帝国的工业巨头

眼见自己的产品沦为皇宫前的装饰品,阿尔弗雷德只能寄希望于海外市场。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而剑拔弩张的奥斯曼与沙俄帝国,以及时刻提防着邻国的比利时,都先后成了克虏伯炮的用户。而随着被称为“霰弹亲王”的威廉一世接替其中风的兄长腓特烈·威廉四世执掌普鲁士,克虏伯炮也终于在本土收获了首批订单。

伴随着普鲁士军队的不断壮大,1867年于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中,克虏伯公司展出一门长17英尺(约5.1米)、重50吨的巨型大炮。或许在看到这个全金属的怪物之时,仍沉浸其麾下6万大军宏大阅兵式之中的拿破仑三世并没有太多的警觉。但短短三年之后,这些克虏伯公司产品的齐声怒吼,便清楚地告诉这位自大的皇帝:“大人,时代变了!”

1870年的普法战争,成了克虏伯公司最好的广告。三年之后,随着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购置克虏伯公司产品,组建新式炮营,连北京城中的旗下大爷,在斗鸡走狗之余也会侃上两句“普军所发皆墨迭儿鲁士(阿尔弗雷德的音译)新制枪炮,锋锐莫当!”

19世纪70年代末,克虏伯公司所生产的火炮已经列装了46个国家的军队。源源不断的订单,令阿尔弗雷德不断扩张着自己的工厂,以埃森为中心的鲁尔地区也逐渐成了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首屈一指的工业基地。但是站在这个自己所打造的钢铁城堡顶端,阿尔弗雷德却并不快乐。他的妻子并不喜欢空气严重污染的埃森,而阿尔弗雷德则不愿意离开他的工厂,面对以“我铸造车间的声音,比全世界所有的小提琴一起演奏还要美妙”为由,而拒绝与妻子一共去欣赏音乐会。最终其妻选择带着儿子弗里茨·克虏伯离开了埃森。

或许是因为长期缺乏父爱,阿尔弗雷德的独子弗里茨·克虏伯性格懦弱而偏激。尽管在1877年倔强的阿尔弗雷德离开了人世之后,弗里茨当仁不让地接管了自己的家族产业,并在新一代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支持之下,于1896年收购了位于德国基尔港的日耳曼尼亚造船厂,开始为德意志帝国的“海权梦”建造装载着新型克虏伯大炮的巨舰。但很快一场舆论风波,却令这位工业大亨声名扫地。

1902年春夏之交,意大利那不勒斯地区的各大报刊之中,都出现了外国富商将邻近的度假胜地卡普里岛作为其淫乐窝的花边新闻。如果只是莺歌燕舞、偎红倚翠,当然不足称奇,偏偏这位神秘的“霸道总裁”有着当时在欧洲还不为大众所接受的龙阳之好。一时之间,意大利国内群情汹涌,各路记者闻风而动,摆出誓要把这个无耻之徒曝光于众的架势。正在卡普里岛享受生活的弗里茨·克虏伯见此阵仗,连忙仓皇逃回本国。

就在弗里茨自以为事态已经平息之际,他的妻子却突然接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不仅罗列了大量弗里茨在意大利的荒唐丑事,更附赠了多张不雅照片,可谓“有图有真相”。弗里茨的太太一气之下,便拿着这些证据,亲自进宫告起了状。

1902年8月,德国国内的报纸开始转载意大利方面的相关报道,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各种线索却已将公众的视线引向了弗里茨。当年10月,德国《卫报》更发表了《克虏伯在卡普里岛》一文,夹枪带棒地指责克虏伯家族的某位成员道德败坏。



1882 年,弗里茨·克虏伯与妻子玛格丽特合影。1896 年,弗里茨在威廉二世支持下收购位于德国基尔港的日耳曼尼亚造船厂,开始为德意志帝国的“海权梦”建造装载新型克虏伯大炮的巨舰,但很快一场舆论风波,却令这位工业大亨声名扫地,他的妻子也因此进入疯人院

弗里茨虽以起诉的方式作为回应,但他的财富和人脉显然不足以压制大众的悠悠之口。一周之后,弗里茨·克虏伯溘然长逝。虽然关于这位军火巨子究竟是暴病而亡还是畏罪自杀,克虏伯家族讳莫如深,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死与这场风波有着直接的关联。

弗里茨之死,对于威廉二世而言可谓痛折股肱。当然,比起挚友之死,威廉二世更关心帝国兵工系统。因此在弗里茨的葬礼上,这位皇帝便开始操心起克虏伯家族的传承问题。弗里茨生前膝下只有两个女儿,他死后,其家族便面临绝嗣危机。好在威廉二世亲自保媒,外交官古斯塔夫·冯·博伦火线入赘。 盛极而衰:

一战、二战前后的克虏伯家族

客观地说,古斯塔夫·冯·博伦在当时的德国并不算是什么达官显宦,但却有着令人咋舌的“海外关系”。其外祖父亨利·博伦早年移民美国,虽然在费城以卖酒为生,却先后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过美墨战争和克里米亚战争。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亨利·博伦更凭借着自己的影响力,在费城当地的德裔居民中招募了数千青壮,拿着宾夕法尼亚州志愿军第75团上校团长的委任状奔赴战场。

如果不是在1862年8月22日的一次侦察行动中被南方猎兵所狙杀,亨利·博伦很可能在南北战争后,因战功而授勋成为美国将军。甚至可能在喜欢重用“老战友”的格兰特总统任内谋得一官半职,并通过权力寻租而赚得盆满钵满。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德裔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后代,古斯塔夫·冯·博伦在大西洋彼岸还有一定的人望。



1928年,贝莎·克虏伯(右三)、古斯塔夫·冯·博伦(右二)与7个孩子合影,两人先后养育了8个孩子(一个死于1909年)。除了长子小阿尔弗雷德(左三)继承了克虏伯的姓氏之外,他的弟弟妹妹均姓博伦

威廉二世批准古斯塔夫冠上克虏伯的姓氏。婚后古斯塔夫和贝莎的感情似乎还不错,两人先后养育了8个孩子。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古斯塔夫·克虏伯跟随着威廉二世的指挥棒,以“敌人越强,荣誉越大”的标语,号召自己妻子名下的工厂全力生产。到1917年,克虏伯每月交给德国军队900万发炮弹、300门各型大炮以及种类数量不可胜数的其他军火。但前线的德国士兵似乎并不认可这位克虏伯家族的女婿,他们依旧将那420毫米口径巨型榴弹炮,亲切地称呼为“大贝莎”。

1918年,克虏伯家族通过这场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冲突赚取了4.32亿德国马克的血腥利润。但他们的好运却也到了头。随着同盟国的战败,克虏伯位于鲁尔区的生产基地遭到了拆分。但即便是在最潦倒的时间里,克虏伯家族仍维持着钟鸣鼎食的生活,并通过资助魏玛共和国内的新兴政党,重建起了其在权力上层的关系网。

很多学者都认为,1933年纳粹政权的建立,背后离不开克虏伯家族的支持。甚至有学者以“雇佣希特勒”来概括古斯塔夫·克虏伯与那位第三帝国元首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对于克虏伯家族这样的工业巨头而言,对外奉行民族沙文主义、穷兵黩武,到处通过军援和银弹收买同盟、扩张市场,对内则残酷镇压工人运动、民主思潮的右翼法西斯政府,可谓是最为理想的合作伙伴。与其说是克虏伯家族选择了希特勒,不如说是以其为代表的工业财阀、不甘失败的容克军官团以及幻想再度以铁与血争夺生存空间的德国民众,共同培养、雕琢出了一个“完美”的大独裁者。

随着纳粹德国的崩溃,古斯塔夫·克虏伯及其长子小阿尔弗雷德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传唤。父亲古斯塔夫以身体原因为由拒不出庭,1943年才名义上接掌公司的小阿尔弗雷德扛下了所有罪责: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并没收全部财产。不过5年之后,为了重新武装德国,美国驻德高级专员约翰·麦克洛伊便单方面推翻小阿尔弗雷德的定罪。在父亲古斯塔夫已于一年前亡故的情况下,小阿尔弗雷德与母亲一起回到了埃森。

经历过纳粹政权的洗礼,大多数德国企业家深谙操控人心的技巧。小阿尔弗雷德拿出家族早已转移至海外的巨额资产中的零头,足额向世代为其家族服务的退休工人发放养老金,顿时换了一片欢呼。贝莎夫人则投身埃森当地的慈善机构,通过各种走访和捐赠,收罗家族旧部。很多克虏伯家族名下的企业又聚集起了十万勤劳的技术工人,至20世纪60年代初,克虏伯家族重回巅峰,钢产量一度达到了战前的两倍。



1945 年,小阿尔弗雷德被美军带走,接受讯问。随着纳粹德国的崩溃,古斯塔夫·克虏伯及其长子小阿尔弗雷德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传唤。父亲古斯塔夫以身体原因为由拒不出庭,1943 年才名义上接掌公司的小阿尔弗雷德扛下了所有罪责 :被判处 12 年有期徒刑并没收全部财产

但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下,小阿尔弗雷德却意外地宣布退休。他将公司的经营权交给了一个名为拜茨的职业经理人,自己则沉浸于摄影、帆船、跑车以及阿根廷农庄中的闲散生活。小阿尔弗雷德缘何如此信任拜茨,世人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位外形俊朗的管理者并没有照看好雇主的财产。短短数年之间,克虏伯的家族产业从盈利走向了亏损,甚至最后欠下263家银行共计1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

1967年7月30日,小阿尔弗雷德在埃森的克虏伯庄园去世。临终之前他修改了遗嘱,将全部财产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仍交给拜茨经营。其独子阿斯特放弃了继承权和克虏伯的姓氏。此后克虏伯公司虽然依旧存在,但却被收归国有,改组为股份公司。

有人说克虏伯公司最后的失败,是因为其内部的管理体制已然落后于时代。也有学者认为是20世纪60年代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令克虏伯家族引以为生的支柱钢铁产业遭到了重创。而拜茨过于庞大和迅速的全球化战略,让克虏伯企业的资金链陷入了巨大的困境。这些理由或许都很充分,但单纯从一个家族企业的发展来看,当其掌舵者将权力下放给职业经理人时,或许其最终瓦解便已然难以避免。 6park.com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hgao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