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高老师,国姓爷真的不是大倭寇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0-07-03 9:52 已读 1159 次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作者 :霍小山 审核:黑猫 编排:汤圆

听说,高晓松老师前几天直播翻车了。

这场万人唾骂的“惨剧”,其实早有征兆。高晓松写歌词才华横溢,一骑绝尘,但是讲历史就明显力不从心,漏斗百出。据说他讲中越自卫反击战,一期就被人抓了18个纰漏。笔者一年前的文章,也例举了他节目中出现的几个代表性的历史常识错误。

还记得多年前 ,高晓松在《晓说》中谈道:郑成功就是如假包换的大倭寇! 郑成功不是倭寇就没人是倭寇了!郑成功他爹郑芝龙就是海盗头子,他妈妈还是日本人,郑成功在日本出生的,在日本长大的……郑成功就是如假包换的大倭寇。


也不知道国姓爷是不是偷吃了高老师家里的大米,导致这么一个在两岸三地,甚至在日本都被奉为英雄的人物成为了打家劫舍的倭寇。

一、当过“倭寇”的父亲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福建省南安人,16岁时由于家境贫困,便去到澳门投靠经商的舅舅,从事海上贸易。19岁时,他受舅舅的委派,押货到日本长崎平户岛。平户在今天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是在当时却是贸易重镇。很多非法出海的中国人,都选择在平户安家落户。明朝最有名的倭寇头子王直,便是当地战国大名松浦隆信的座上客。

在平户, 郑芝龙与日本姑娘田川松相识相知,并结为夫妻 。一年后,田川松便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福松,福代表郑芝龙的家乡福建,松代表田川松。在民间传说中,福松出生的前三天,平户便有异兆,“海涛中有物,长数十丈,大数十围,两眼炼似灯,喷水如雨,出没翻腾鼓舞,扬威莫当。通国集观,咸称异焉”,这个庞然大物就是鲸鱼。三天之后,这条鲸鱼便投胎到田川松的肚子里,化身为福松——也就是后来的郑成功。

郑芝龙不但精通多国语言,而且熟稔经商之道,在平户受到当时最有势力的“海贼王”李旦的欣赏。李旦将郑芝龙收为干儿子,并着力培养。从此,郑芝龙开始展露头角,并逐渐成为以日本、台湾为据点的最大海商集团首领,手里掌握着一支完备的武装力量。


雄霸海洋的郑芝龙,拥有以仁、义、礼、智、信为名的五大流通体系,将海上霸权扩及中国大陆的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陝西、河北、甘肃等地,同时商船团以金、木、水、火、土五大船团行驶于中国、日本、朝鲜、琉球、台湾、菲律宾、中南半岛诸国,南至巴达维亚,威名远播欧洲各国。

1626至1628年, 郑芝龙以台湾魍港为基地,劫掠福建及广东数地,公然与明朝官兵对抗 。从这点来看,郑芝龙是倭寇无疑。但请注意,此时郑氏集团里的“寇”并不是真正的倭人,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这是因为丰臣秀吉在1588年统一日本之后,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丰臣秀吉颁发《海贼禁令》,严禁日本人从事海盗业。同时,他还积极准备侵略朝鲜的战争,吸纳大批无业浪人参军入伍,导致再也没有人去倭寇集团面试。到了十六世纪末,真正的倭寇已经不存在。

17世纪上半叶,明朝政府推行海禁政策,断绝了很多沿海地区百姓的生计。这些百姓为了养家糊口,便铤而走险,出海走私,进而组织成为海盗集团。明朝的前线官兵, 明知道这些海盗都是中国人,却佯装不知,依然称他们为倭寇 。这是因为杀外敌的奖赏丰厚,而剿灭国内土匪却难以邀功。

郑芝龙虽然“劫掠”,但是基本上遵循“劫富济贫”的原则 。当时福建沿海连年大旱,赤地千里,饥民遍野,当地官员毫无作为。相反,郑芝龙却“有彻贫者且以钱米济之” ,赢得了饥民的拥护。由于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郑芝龙的队伍日益扩张,以至于明朝政府惊呼“无人不为贼用也。”


▲影视剧中的郑芝龙

然而,郑芝龙虽然在海上混的风生水起,却总是缺乏安全感,他想跻身体制内,从此不再刀口舔血。1828年,即 崇祯元年,郑芝龙接受了明朝政府的招安,被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 ,负责肃清海上的各个武装集团,以及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

因此, 郑芝龙虽然当过“倭寇”,但是他后来成为了明朝政府的重要官员 ,有着正式的公务员编制,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因此,对于郑芝龙的身份的定义,决不能仅仅贴一个倭寇的标签就完事了。

二、父子决裂的岁月

郑成功跟自己的父亲不一样,他一直都是明朝的正式官员 ,即使在南明覆灭之后,他也一直打着明朝的旗号,与清政府死磕到底。

福松的童年都是在日本度过,七岁那年,父亲将他接回中国,并取了一个新名字——郑森。在父亲的规划下,郑森苦学四书五经,研习孔孟之道,准备以后走科举的道路。而他也确实是个学霸,14岁时考上秀才,20岁时考进大明帝国的最高学府——南京国子监,并拜大文学家钱谦益为师。此时的郑森,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然而,就是在这一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随后,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为了延续明朝统治,南京诸臣在金陵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建立弘光政权。然而,弘光政权维持了不过半年,就被南下的清兵打垮。几个月后,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于福州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改元“隆武”。由于郑芝龙有拥立之功,且手握重兵,唐王便大封郑芝龙,将他从南安伯晋封为南安侯,并委以军政大权,史载“时内外文武济济,然兵饷、战守机宜俱郑芝龙为政”。可见,郑芝龙已经取得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地位。

已经 无心读书的郑森从南京来到福建,晋见唐王 。唐王非常欣赏这位英姿勃发的年轻人,甚至拍着他的后背说,我要是有女儿,肯定把她许配给你,既然咱没有女儿,那你就做我的干儿子吧。 遂赐姓朱,名成功 ,命为御营中军都督,仪同驸马,这就是为什么郑成功被人们称为 “国姓爷” 的原因。但是高晓松望文生义,说郑成功是被赐姓郑的。我也不理解这个逻辑,明朝皇帝的国姓不是朱么?


1646年,唐王封郑成功为为忠孝伯,挂招讨大将军印。唐王为郑成功加官进爵,既是因为看中郑成功的才华,也是因为他想将郑成功培养为忠于自己的势力。对于唐王的知遇之恩,郑成功感激涕零。后来郑成功与荷兰人谈判时,使用的头衔就是 “大明招讨大将军国姓” ,而终其一生,郑成功在公文往来中都自称为“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

唐王朱聿键跟骄奢淫逸、宠信奸佞、重建东厂、毫无斗志的福王不同,他从小便尝尽人间冷暖 。在他12岁时,他的爷爷老唐王因为听信了小妾的谗言,便将朱聿键父子囚禁了16年。在失去自由的岁月,朱聿键埋头苦读,钻研儒学经典,立志以后要恢复中原,重振大明江山。重见光明后,他便上书崇祯皇帝,自己要带兵三千扫荡贼寇,但是崇祯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因为他无法相信,其他的王公贵族都在比赛谁跑路跑得快的时候,这个唐王居然这么有魄力。如此特立独行,肯定别有用心。

唐王称帝后,虽然有雄心壮志,力图扭转乾坤,但是自己的权力却被郑氏集团架空 。唐王与郑芝龙的关系,就像是汉献帝与曹操。郑芝龙是一个见风使舵的机会主义者,他并不关心大明江山的存亡,他只关心自己将来的荣华富贵。在他眼中,大明江山已经无药可救,与其陪它同归于尽,不如送它最后一程。因此对于唐王的北伐命令,郑芝龙一直按兵不动,以至于唐王只能唉声叹气。

郑成功看在眼里,问唐王:“陛下郁郁不乐,得无以臣父有异志耶?”

心怀“异志”的郑芝龙,最终不顾郑成功的劝阻,不顾唐王的安危,投降了清王朝。他撤掉仙霞关的守军,使得清军得以大举进入福建。唐王被清军所俘,最后绝食而死。(唐王之死,还有另一种说法,即他被清军的乱箭射死)

郑芝龙在准备去见贝勒王博洛时,郑成功跪在地上,拽住他的衣袖,哭求他不要降清,但是郑芝龙置之不理,拂袖而去。后来, 郑芝龙还数落儿子“少年,狂妄轻躁,不识时务”。可是识时 务的郑芝龙最终却没有获得清王朝的高官厚禄,反而被清军挟持北上,软禁起来。后来,清政府多次以郑芝龙的性命来要挟郑成功归顺,但是郑成功回信道,“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贰。今吾父不听儿言,后倘有不测,儿只有缟素而已。”清政府见郑芝龙已经失去利用价值,便在1661年将其杀害。


▲影视剧中的郑成功母子

郑芝龙被挟持北上之时,自己的老家也被清军蹂躏。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被清军凌辱,之后自杀身亡。

三、郑成功誓师抗清

唐王绝食而死,母亲受辱自尽,国仇家恨,万箭穿心 ,郑成功决定弃文从武,向清政府复仇 。他带领一部分追随者来到孔庙,祭拜先师,“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仅谢儒衣,祈先师昭鉴。”祭拜完毕,他将自己读书时所穿的青衣,用柴火烧掉,这就是著名的郑成功焚儒服事件。在明末清初,哭庙与焚儒服是一种很常见的社会性行为,哭庙的目的在表达抗议,焚儒服则象征着绝对不仕清王朝的决心。

之后,他在金门招兵买马,收罗郑氏集团的旧部,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而这一年,他不过才23岁。

这位少年英雄的军队,军纪严明,声名远播,颇受各地百姓爱戴,明桂王亦封他为延平郡王。巅峰时期,郑成功的军队人数,据估计不少于18万人。 这位曾经的一介儒生,逐渐成为清政府的心头之患。

永历十三年,郑成功与另一股抗清势力张煌言合作,乘着清兵攻打云南的时候,挥军北征,深入长江,势如破竹,破瓜州、克镇江,围攻南京。当时郑成功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本来可以一鼓作气攻下南京,从此改写中国历史。但是他却中了清军将领的缓兵之计,结果被清军大败,损失惨重。这场战争暴露了郑成功在陆战经验上的不足,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张煌言写的《北征得失纪略》,就知道这是一场多么令人扼腕叹息的失败。

南京之役的惨败,使得郑成功几乎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所有根据地。为了重新建立一块可以持久抗清的根据地,他看上了被荷兰人占据的台湾。

之后的故事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郑成功打败了荷兰人,在台湾建立起第一个汉人政权。然而可惜的是,郑成功刚刚赶走了殖民者,就因病去世,享年39岁。据说他在死前心有不甘,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


▲热兰遮海战图

其实,从郑成功到白莲教,后来两百年的历史足以证明,反清复明是不可能成功的。清朝的大一统已经是历史趋势,无论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还是孤军奋战的郑成功,还是暗中动作的天地会,还是揭竿而起的白莲教,无一例外都败走麦城。甚至,清政府与这些反清志士的对峙,也谈不上谁对谁错,谁正义谁邪恶。

但是, 郑成功的伟大之处在于, 即使他潜意识里知道反清复明的希望并不大,但他也决不放弃 。他践行了孔子所说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为此不惜与父亲决裂。他投笔从戎,以一身孤胆,与清王朝做持久的、殊死的搏斗。这既是对唐王遗志的继承,对母亲受辱的复仇,对父亲投降的怨恨,更是对华夏正统观念的坚持。在郑成功这里,抵抗成败与否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 抵抗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它代表着汉人的血性并没有完全丧失,前朝的遗臣也并非都是软骨。

即使前路渺茫,也要坚持抵抗,即使力不从心,也要人随心动。郑成功就像是胡适笔下的杨柳——但见萧萧万叶摧,尚余垂柳拂人来。西风莫笑长条弱,待向西风舞一回。

结语

郑成功去世两百多年后,清政府为了鼓动台湾百姓的民族大义,一起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特意为郑成功“平反”,为他在台湾追谥立祠,将他打造成大清国子民的表率。

因为郑成功有一半的日本血脉,日本人也将郑成功奉为英雄人物,早在江户时代的流行戏剧《国姓爷合战》中,郑成功就被称作“和藤内”,成为一个神勇无双的东洋武士。


▲在台湾,郑成功成为文创商品代言人

到了现代,无论是在中国大陆还是在台湾,对郑成功的评价都是,击败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成功收复了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是中国的民族英雄。在台湾,郑成功的家喻户晓,可以借用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员张隆志的话来说明,“ 你走在台南任何地方,饮食、寺庙、建筑、学校、路名,‘成功’无所不在 。现在去台南除了看国姓爷雕像,还能抢购限量啤酒、洋芋片!”

所以,我实在想不通,为何郑成功这样一个各方称赞的顶天立地的英雄,在高老师的嘴里怎么就变成了青面獠牙、奸淫掳虐、无恶不作的大倭寇?

参考资料:

1、江日昇《台湾外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2、赵尔巽《清史稿·郑成功传》,中华书局,1998年

3、郑以灵 《浅论郑芝龙的海上商业活动 》,史学集刊,1996年

4、江仁杰:《解构郑成功》,三民书局 ,1995年

5、 周婉窈 《海洋之子郑成功》,台湾与亚洲海洋,2019年

6、郑亦邹《郑成功传》,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年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