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殷商不争气,西周很努力;所以,西周把殷商拍在了沙滩上
送交者: 不清不楚[♂☆★★★声望勋衔15★★★☆♂] 于 2020-07-05 12:40 已读 894 次  

不清不楚的个人频道

商人与周人的矛盾由来已久

商王亵渎周人信仰

殷商祭祀帝,帝祭祀天,并以王室作为嫡系,所以殷商有帝乙、帝辛的称呼,殷人其实是把天人格化了,商王就是天在人间的最高代表,商王的意志就是天的意志;而西周的受命思想中,没有“帝”的环节,是人与天直接联系,上天可以直接选择地上的统治者,上天既可以把王权授予给你,也可以剥夺了你的王权。这应该是周人对天的固有信仰,从天亡簋(gui)和何尊的铭文中都可以看出此点。所以西周的王位继承中更增加了对“天”的考量。

在天亡簋的铭文中还出现了“上帝”一词,这应该是西周人做的一种调和,把殷商的帝和西周的天,提升到同一高度祭祀。这当然有收拢殷商人的动机,在这种仪式中殷商系的东方氏族参与更多。

商王武乙在位时期就传说是侮辱了周人的信仰,周人认为武乙是对天神的亵渎,武乙最后在渭河流域被雷暴击死,周人认为这是天神对武乙亵渎“天”的惩罚。

商王搞死王季

据《竹书纪年》记载,

武乙三十四年,周公季历来朝,王赐地三十里;

三十五年,周公季历伐西落鬼戎。

文丁(太丁)二年,周公季历伐燕京之戎,败绩。

四年,周公季历伐余无之戎,克之,命为牧师。

七年,周公季历伐始呼之戎,克之。

十一年,周公季历伐x徒之戎,获其三大夫,來献捷。

王杀季历。

周公王季(季历)为太王少子,从太王(古公亶父)手里继承了周部落;王季在位时对周围的戎狄部落经常大动干戈,为殷商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却被文丁囚禁致死。

武乙亵渎周人信仰,文丁搞死周公王季,这无疑增加商周之间的矛盾。(武乙和文丁是父子关系)
周人很早就决定反商

6park.com

6park.com

周人可能在太王时代就开始反商了,周公王季为殷商立下汗马功劳,可结果被商王文丁有功而诛,王季为太王的幼子,周人可能在这时候有了反商之志。

王季之兄泰伯公为了放弃王位,故意跑到了南土建立吴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吴国是根正苗红的姬姓后裔,并不是被人为的攀附,杜撰出来的。在张家坡西周遗址出土的陶片,陶质细腻,表面有青色或黄绿色的秞;而在陕西长安、河南洛阳、安徽屯溪,江苏丹徒都发现了类似的陶瓷碎片且数量不少,陶瓷外形被认为和中原地区的一样;有考古结论显示长安出土的陶瓷碎片的化学成分与江苏、安徽出土的陶瓷碎片十分接近。这些不同地区出土的相似的陶瓷碎片足以说明陕西、河南、安徽和江苏存在着某种联系。

泰伯公为什么跑到远离渭南的东南地区建国?!有人猜测目的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主动率师去经营南土;二是被动离开渭南的太伯成为殷商的属国,得到殷商的庇护。在史籍中记载泰伯公是主动离开西周的,而不是被迫流亡的性质;就是争夺王位失败流亡得到殷商庇护,那殷商也不可能要泰伯公在这么远的南方建国,而应该放在西周旁边以备制约西周。第二种可能性是没有的。那泰伯公极有可能受命去主动经营南土的。那西周为什么大费周章这么做?因为在太王时,西周是非常小的封国,实力孱弱。不足以与殷商正面对抗,所以决定先去经营与殷商没有什么关系的南土,来为自己反商创造条件。那泰伯公为什么跳过汉江流域而跑到长江下游建国。因为此时的楚已经崛起且占据了汉江流域?在《国语.晋语八》: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不是因为楚为荆蛮才没资格参加会盟,是楚的实力不行,周王室没有足够重视,这还是在成王时期。更往前的太王、文王时代,楚就雄起了?!也就是说当时的泰伯公是可以在汉江流域建国的,但他直接到了长江下游建国。这只能说明泰伯公一开始的目标就在长江下游地区,这也说明泰伯公是带着使命率军去开发南土的。 6park.com

6park.com

位于湖北武汉的盘龙城遗址属于商周之际的遗址。其中有高级贵族的墓葬,还出土了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文物,考古出来的城址功能区很多,俨然就是殷商经营南方的重镇,这足以说明殷商的触角已经伸到长江流域。泰伯公在汉江流域建国容易,但要长期立足很困难的,他是无法避开与殷商的正面交锋的。泰伯公只有跑到更往东的、殷商势力薄弱的吴越地区建国。虽然这个举动没在西周灭商过程中发挥多大作用;但这足以说明西周从太王时期开始已经在为灭商努力了。
周人与羌人的关系:同盟

陇右是羌人的发源地,有人系统研究甘青地区出土的陶塑,却惊奇的发现这些陶塑都有批发的特点。而同一地区的羌人在《后汉书.西羌传》中:披发覆面,羌人引以为俗。这不可能是陇右地区的羌人在东汉突然出现的习俗;陕西宝鸡茹家庄出土的两个西周墓葬。其中一个是合葬墓,经过确定是(yu)伯和其配偶井姬的墓,墓葬属于西周穆、昭王时期,墓中陪葬品除了具有西周青铜器的典型特点,却有几个迥异于其他陪葬品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没有纹饰、扁平。在陕西宝鸡发现的墓葬不止一处发现了这种现象,数处墓葬出土的陪葬品都出现这种现象。那些迥异的陪葬品具有羌人习俗显著的特点。这足以说明周人和羌人出现文化融合现象;(yu)伯和井姬的婚姻可能就是羌文化和周文化在相互融合过程中的现象。井姬可能是当时姬姓女儿嫁给井国的一个伯爵的人,丼国多为羌人建立。

姬姜联姻的传统由来已久,傅斯年就认为羌姜一词二形,姬羌联姻,是周人和羌人组成联盟的表现形式。

不仅如此,自周文王开始,系统的研究周王的王后,就会发现,在西周的十一代、十二王中,几乎隔代就会出现一位姜姓王后。这绝不是偶然,似乎是西周在有意识加强与羌人的同盟。

周人在努力与羌人交好的同时,殷商却对羌人不怎么友好,殷商一直与羌人处于敌对状态,羌人被当作祭祀品、奴隶是常有的事;很多人认为部分羌人有东迁的痕迹,总之羌人在陇右、豫西、晋南都有分布;与商人有激烈冲突的应该是最靠东的那部分。广泛分布在渭河流域的羌人部落与周人融合,在晋南豫西的几支羌人氏族最终建立姜姓诸国。

说了这么多,只为证实羌人与周人组成密切联盟,而与商人成了敌对关系,羌人跟随西周灭商也就不奇怪了。
周人收拢殷系氏族

在周克商过程中,周常提到“文、武受命”,是因为商周王朝的兴衰是由氏族的联合关系决定。文王时期其实已经完成了这步,也就是文献所说“天下三分已有其二”。

大盂(yu)鼎:

记载西周成王时期的事。1849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眉县。大盂鼎是接近成康之治的康王末年的彝器。今藏于国家博物馆,是禁止出国展出的文物。大盂鼎铭文把殷商的灭亡归咎于其丧德,而周受命原因在于有德。

与大盂鼎一块出土的还有小盂鼎,今已失传 小盂鼎铭文记载有征讨鬼方的事,并将其打败。 6park.com

大盂鼎 6park.com

师询簋(gui):

盛放食物的容器,也被用作祭祀时的礼器。 西周共和时期的彝器 铭文有:“丕显文武,孚受天命,奕则殷民。”

盂和询应属西周异族,他们氏族应该原来臣服于殷商,后转投西周;他们在自己的彝器中回忆商周革命并不奇怪。(商周时期出土的青铜器多以制作者来命名,比如麦尊作器者就是麦这个人)

麦尊:

是邢侯(周公之子姬苴)史官麦对周王封邢侯和邢侯去宗周朝见时受到很高礼遇和赏赐的实录。麦尊实物早佚。

制作麦尊的麦应该属于殷系氏族中的庶族,归降西周后服务于西周的祭祀仪式。

何尊: 6park.com

何尊 6park.com

为周初一个何的宗室贵族制作的酒器,也做祭器。出土于1963年陕西宝鸡陈仓区,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其铭文记载着成王迁都于成周的事。

在何尊铭文中。“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制作何尊的何的父亲可能是考公氏,并且有考公氏追随受命于天的文王反商,以此认定考公氏的辅弼之功。

在《穆天子传》的河宗诸族中有河氏,何最初为河,这里的何所在的氏族应该就是原属殷商的氏族,在文王时就已经离开了殷商投靠了西周。西周在没有克殷前,就号称“天下三分已有其二”,这应该就是指的当时很多殷系氏族归降于西周的事。

位于豫西的召族,也原属于殷商,在武丁时期还掌有殷商的祭祀权,后来称召方;召族的位置很重要,西周想要东进灭商,必须经过召族,从后来周克商的事情来看,召族在周克殷前已经属于西周阵营。

种种迹象说明在周克商之前,殷商内部的氏族已出现不少的叛商归周的现象。要殷商的统治危机更加严重。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西周虽然占据渭河流域,势力扩张到晋南豫西;但殷商占有黄河下游地区和控制部分东夷地区。西周要有把握的彻底战胜殷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

商周对立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双方主要争夺的是晋南豫西地区,这个地区的氏族支持谁,决定着双方实力的优劣。这也是周人为什么频繁在该地区采取行动的原因。西周即使在晋南、豫西经营多年,也没有立即东进,反而是东夷反叛殷商的举动促成了西周东进灭商。因为西周很明白,东夷之战后,西周与殷商的实力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据《尚书.周书.泰誓》: 

王左杖黄钺,右秉白U以麾,曰:「橐矣,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邓、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淮、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这个泰誓就是牧誓,是牧野之战的战前宣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周人的盟友多为西方氏族,但也有原属于殷系的东方氏族。没有晋南豫西氏族的支持,周人是很难灭商的。

在大盂鼎铭文中,大意是武王在册封盂时说的勉励的话。要盂像祖南公一样侍奉西周王室。

“女(通汝)妹(通昧)辰(通晨)又(通有)大服(封官之意),余隹(唯)即朕小学,女(汝)勿(没有)克克余乃辟一人”。

大意你年幼时就继承了先辈的显要职位,我曾让你就读于我的贵胄小学,你不能背离我,而要辅佐我。

可见武王很器重盂。

然后武王直接点明了盂和祖南公的关系,“令(命)女(汝)盂井(型)乃嗣且(通祖)南公。”

大意为命你盂,一定要效法你的先祖南公,武王不仅对祖南公侍奉文王十分满意,还对祖南公后代盂同样寄予厚望;

易(赏赐)女(汝)鬯(chàng)一卣(yǒu),冂(通裳),衣,舄(xì),车马。大意是赏赐给你一杯香酒、头巾、蔽膝、木底鞋、车、马;

武王随后又赏赐给盂很多东西,这有点爱屋及乌的意思。从这里可以判断祖南公事文王,为西周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盂在铭文中利用武王之口特别提到商失国的原因,“我闻殷述……率肄(通肆)于酉(酒),古(故)丧师(人民),巳。”意为殷商在祭祀活动中众人经常酗酒,被人民抛弃。大概就是盂所属的氏族原来就是殷系氏族,这么说祖南公同样在原来在殷商,后来是西周。

何尊中的考公氏,大盂鼎中的祖南公,可以肯定都在商周之际脱离殷商而事周的。

殷商有着严格的宗教秩序,从出土的青铜器可以看出;在殷商末期,殷商内部已经出现脱离殷商控制的氏族,这些脱离殷商的氏族,像召族、何、盂这样的氏族就是这样的例子。周人的势力扩张到晋南、豫西地区,商周之间围绕争夺宗主权的斗争越发激烈。
败亡的前奏:商纣对东夷的战争

周人可能都没有想到东夷这么“给力”,替自己消耗掉殷商的部分实力;

《左传》昭公四年,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昭公十一年,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商纣与东夷之间的战争是事实,商纣还胜了。但商纣没在东夷之战中“陨其身”。这里把东夷之战与商纣丧命连在一起说大概是商纣的死亡与东夷之战有直接关系。

商纣虽然打败了东夷,但这属于压服,很多夷人口服心不服;《左传》昭公二十四年,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

殷商在东夷的战争中付出惨痛的代价,几乎就是惨胜。殷商的实力被削弱,客观上有利于西周灭商。在商纣着眼于东方战事,而无暇西顾之际,西周在扩大、巩固盟军。

虽然没有查到东夷是否跟西周约定好东西夹击殷商,但可以肯定的是东夷客观上为西周取代殷商“帮了大忙”。 6park.com

牧野之战 6park.com

结语

面对内部氏族的离心离德,周人的战略围攻,东夷消耗殷商实力的情况下,不可一世的殷商最终被西周取代了。

参考文献:(日)白川静著,袁林译:《西周史略》,三秦出版社1992年版

许倬云:《西周史》,三联书店2012年增订本

喜欢不清不楚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不清不楚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